"我等全村百姓得知大軍將要開拔,為小民們報仇雪恨,特意趕來為將軍、為大軍餞行,還望將軍成全我等。小民感激不盡!!!"老漢說完,緩緩的跪了下去。
而其他百姓亦是跪倒在地,口中高喊:"小民求大人成全,求大人成全。"
劉文炳和左良玉二人見到此等情形,忽覺一陣感動:這就是我大明的百姓啊!!!
"萬萬不可如此,諸位鄉親快起來。"二人急切道。
讓一眾百姓跪在軍營門前,這叫什麽事兒。
"大人不答應,小民們絕不起來。"老漢倔強道。
"大爺,爾等百姓的心意,本將心領了,但是軍營有軍營的規矩,軍營乃朝廷重地,沒有陛下的旨意,任何無關人等不得入內。諸位鄉親,請恕本將不能答應你們。"劉文炳鄭重道。
老漢聞言,心中略微思索,再次叩頭說道:"大人,小民的兒子現正在第四集團軍當兵,軍營的規矩小民知道,既然如此,小民們不求入營,還請大人代為收下這些禮品,以全小民寸心。"
"這..."劉文炳皺眉為難道。
這百姓的拳拳寸心實在是難得,劉文炳也不想沒了百姓們的心意,不過這種情況還是首次遇見,如何處理實在是沒有經驗啊。
"劉大人,收下吧,相信就算陛下知道了,也不會怪罪我等,畢竟這是百姓的擁軍之意。"一旁的左良玉見劉文炳甚是為難,勸說道。
劉文炳聞言,覺得左良玉所言有些道理,也就不再矯情,下令道:"既如此,本將就代表全軍將士收下爾等的心意。鄉親們,都快起來吧。”
見劉文炳已然同意,眾百姓們感這才感謝著緩緩起身,陸陸續續將禮品擺放到地上。
“謝大人成全!!!”
待眾人將禮品擺放好後,劉文炳下令道:“諸將士全體注意,立正!!!向鄉親們,敬禮!!!”
“唰...”
一聲令下,在場的眾多將士集體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形式將手中兵器舉到身前,而未攜帶兵刃的將士則將右手緊握成拳舉到胸前,這就是大明的軍禮。
百姓們見將士們向自己行禮,紛紛感動的熱淚盈眶。
"好好,大明有你們,咱放心。
鄉親們!!!事情已罷,咱們走,不妨礙將士們訓練。"說罷,老漢帶著全村人向來的方向走去。
劉文炳亦是第一次麵臨此事,不可想象,如若是以前,相信百姓們是萬萬不會如此親近士卒的。
看著百姓們離去的方向,劉文炳等人是感慨萬千,一時間駐足於門口,久久不願離去。
此事不久便流傳至朱由檢的耳中。
朱由檢得知此事時,正在坤寧宮陪伴周皇後,聞聽百姓自發慰問大軍,朱由檢簡直比打了勝仗還要高興,直道:"甚好,民心可用!!!傳旨新聞司,大肆刊登報道此事,讓天下人都看看大明的正義之師。"
殊不知,正是由於朱由檢的這道旨意,讓大明掀起一股猛烈勞軍風、慰問潮,大明皇家第一近衛師、大明皇家第二近衛師、大明第一集團軍、大明第四集團軍、第五集團軍和第六集團軍,甚至各地的守衛軍,都受到了百姓的慰問。
百姓富裕了,各種慰問品層出不窮,其場麵簡直堪比過年盛況。當然,這都是後話了,不過也從側麵說明了,百姓對大明軍隊的愛戴。
......
崇禎十八年正月十七,大明正式開啟滅奴之戰,兩大集團軍共計十萬人,已然完成一切戰備,隻等上官的一聲令下。
校場內,十萬軍士整齊排列,在寒風下威風凜凜。
”嗚...“
號角聲忽然響起,上官們騎著馬在軍陣眾來回巡視,檢查每一名士卒的裝備和士氣。士卒們肅立著,目光堅定,沒有一絲鬆懈。
點將台上,張煌言、劉文炳在前,左良玉在後,看著眼前黑壓壓的一片大軍,三人心中一股豪氣升出,如此鐵軍,何愁建奴不滅。
本次出征,皇帝朱由檢特地安排兵部尚書張煌言代為送行,本來朱由檢是想親自出馬的,然和蘭半年之期日近,朱由檢實在抽不開身,隨即作罷。
待號角聲畢,張煌言向前一步,喝道:"將士們,本官是大明兵部尚書張煌言,相信爾等很多人對本官都不陌生。
不過今日,本官是受大明皇帝陛下所托,特地轉告爾等一句話。"
張煌言眼神掃視一周,見眾將士正用熱切到目光看著自己,嘴角上揚,繼續道:"陛下道:本次出征事關國運。建奴侵我國土,殺我百姓,人神共憤。
保家衛國,人人有責,沒有國,何來家?國家的存亡、父老的性命都寄托在爾等身上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眾將士當共戮力抗敵,以報國恩。
朕,北望江山,當為眾將士祈福。
此戰,朕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與建奴,攻守異形了,奴可往,大明亦可往。"
話音落下半晌,十萬將士集體舉起兵刃,高喊道:"剿滅建奴,以報國恩!!!剿滅建奴,以報國恩!!!"
十萬人的集體高呼,其氣勢磅礴,聲浪是一浪高過一浪,仿佛寒風都被其吹散消失的無影無蹤。
"好,士氣可用,本官今日就將爾等所喊告知陛下。"張煌言笑道。
而後張煌言側過身,向劉文炳和左良玉二人,拱拱手說道:"二位將軍,請讓大軍開拔吧。"
"得令。"二人拱手回道。
二人麵向大軍,停頓片刻,劉文炳大手一揮,令道:"眾軍士聽令:第二第三集團軍即刻開拔,出關滅奴。"
“嗚...嗚...”
隨著號角聲再次一聲聲地響起,十萬大軍整齊有序的依次進出軍營,向著遠方進發。他們步伐一致,身姿挺拔,腳步聲鏗鏘有力,仿佛再向大明宣誓自己滅奴的決心和勇氣。
“預祝二位將軍早日得勝歸來,本官與陛下等著大軍的好消息。”見大軍開拔,張煌言向劉文炳二人拱手祝道。
“卑職等謝過大人!!!”二人同樣拱手回禮。
而其他百姓亦是跪倒在地,口中高喊:"小民求大人成全,求大人成全。"
劉文炳和左良玉二人見到此等情形,忽覺一陣感動:這就是我大明的百姓啊!!!
"萬萬不可如此,諸位鄉親快起來。"二人急切道。
讓一眾百姓跪在軍營門前,這叫什麽事兒。
"大人不答應,小民們絕不起來。"老漢倔強道。
"大爺,爾等百姓的心意,本將心領了,但是軍營有軍營的規矩,軍營乃朝廷重地,沒有陛下的旨意,任何無關人等不得入內。諸位鄉親,請恕本將不能答應你們。"劉文炳鄭重道。
老漢聞言,心中略微思索,再次叩頭說道:"大人,小民的兒子現正在第四集團軍當兵,軍營的規矩小民知道,既然如此,小民們不求入營,還請大人代為收下這些禮品,以全小民寸心。"
"這..."劉文炳皺眉為難道。
這百姓的拳拳寸心實在是難得,劉文炳也不想沒了百姓們的心意,不過這種情況還是首次遇見,如何處理實在是沒有經驗啊。
"劉大人,收下吧,相信就算陛下知道了,也不會怪罪我等,畢竟這是百姓的擁軍之意。"一旁的左良玉見劉文炳甚是為難,勸說道。
劉文炳聞言,覺得左良玉所言有些道理,也就不再矯情,下令道:"既如此,本將就代表全軍將士收下爾等的心意。鄉親們,都快起來吧。”
見劉文炳已然同意,眾百姓們感這才感謝著緩緩起身,陸陸續續將禮品擺放到地上。
“謝大人成全!!!”
待眾人將禮品擺放好後,劉文炳下令道:“諸將士全體注意,立正!!!向鄉親們,敬禮!!!”
“唰...”
一聲令下,在場的眾多將士集體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形式將手中兵器舉到身前,而未攜帶兵刃的將士則將右手緊握成拳舉到胸前,這就是大明的軍禮。
百姓們見將士們向自己行禮,紛紛感動的熱淚盈眶。
"好好,大明有你們,咱放心。
鄉親們!!!事情已罷,咱們走,不妨礙將士們訓練。"說罷,老漢帶著全村人向來的方向走去。
劉文炳亦是第一次麵臨此事,不可想象,如若是以前,相信百姓們是萬萬不會如此親近士卒的。
看著百姓們離去的方向,劉文炳等人是感慨萬千,一時間駐足於門口,久久不願離去。
此事不久便流傳至朱由檢的耳中。
朱由檢得知此事時,正在坤寧宮陪伴周皇後,聞聽百姓自發慰問大軍,朱由檢簡直比打了勝仗還要高興,直道:"甚好,民心可用!!!傳旨新聞司,大肆刊登報道此事,讓天下人都看看大明的正義之師。"
殊不知,正是由於朱由檢的這道旨意,讓大明掀起一股猛烈勞軍風、慰問潮,大明皇家第一近衛師、大明皇家第二近衛師、大明第一集團軍、大明第四集團軍、第五集團軍和第六集團軍,甚至各地的守衛軍,都受到了百姓的慰問。
百姓富裕了,各種慰問品層出不窮,其場麵簡直堪比過年盛況。當然,這都是後話了,不過也從側麵說明了,百姓對大明軍隊的愛戴。
......
崇禎十八年正月十七,大明正式開啟滅奴之戰,兩大集團軍共計十萬人,已然完成一切戰備,隻等上官的一聲令下。
校場內,十萬軍士整齊排列,在寒風下威風凜凜。
”嗚...“
號角聲忽然響起,上官們騎著馬在軍陣眾來回巡視,檢查每一名士卒的裝備和士氣。士卒們肅立著,目光堅定,沒有一絲鬆懈。
點將台上,張煌言、劉文炳在前,左良玉在後,看著眼前黑壓壓的一片大軍,三人心中一股豪氣升出,如此鐵軍,何愁建奴不滅。
本次出征,皇帝朱由檢特地安排兵部尚書張煌言代為送行,本來朱由檢是想親自出馬的,然和蘭半年之期日近,朱由檢實在抽不開身,隨即作罷。
待號角聲畢,張煌言向前一步,喝道:"將士們,本官是大明兵部尚書張煌言,相信爾等很多人對本官都不陌生。
不過今日,本官是受大明皇帝陛下所托,特地轉告爾等一句話。"
張煌言眼神掃視一周,見眾將士正用熱切到目光看著自己,嘴角上揚,繼續道:"陛下道:本次出征事關國運。建奴侵我國土,殺我百姓,人神共憤。
保家衛國,人人有責,沒有國,何來家?國家的存亡、父老的性命都寄托在爾等身上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眾將士當共戮力抗敵,以報國恩。
朕,北望江山,當為眾將士祈福。
此戰,朕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與建奴,攻守異形了,奴可往,大明亦可往。"
話音落下半晌,十萬將士集體舉起兵刃,高喊道:"剿滅建奴,以報國恩!!!剿滅建奴,以報國恩!!!"
十萬人的集體高呼,其氣勢磅礴,聲浪是一浪高過一浪,仿佛寒風都被其吹散消失的無影無蹤。
"好,士氣可用,本官今日就將爾等所喊告知陛下。"張煌言笑道。
而後張煌言側過身,向劉文炳和左良玉二人,拱拱手說道:"二位將軍,請讓大軍開拔吧。"
"得令。"二人拱手回道。
二人麵向大軍,停頓片刻,劉文炳大手一揮,令道:"眾軍士聽令:第二第三集團軍即刻開拔,出關滅奴。"
“嗚...嗚...”
隨著號角聲再次一聲聲地響起,十萬大軍整齊有序的依次進出軍營,向著遠方進發。他們步伐一致,身姿挺拔,腳步聲鏗鏘有力,仿佛再向大明宣誓自己滅奴的決心和勇氣。
“預祝二位將軍早日得勝歸來,本官與陛下等著大軍的好消息。”見大軍開拔,張煌言向劉文炳二人拱手祝道。
“卑職等謝過大人!!!”二人同樣拱手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