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麗站在未名湖邊,手扶在那塊石頭上,石頭上寫著兩個字:未名。她想起烏達爾請自己在這塊石頭前 為他照相。想著他和老爸此行應該會很久,老爸說,如果老媽來電話問起,就說自己剛剛出差,舅舅是知道老爸的行程的。她想自己遠洋航行時,家裏發生了那麽多的事。
她在草坪上坐下,癡癡地望著未名湖,在橙紅色的晚霞映襯下,湖水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卻並不刺眼。石坊船上,擠著幾對拍照的人,爭相拍下這難得的秋日夕陽。
“麗麗姐,你怎麽一個人坐在這兒?”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背後傳過來。
麗麗回頭一看,是聶楚郡。她身邊還有幾位女生,幾個人手裏都拿著筆記本、書。
“你們這是去哪裏啊?”麗麗對聶楚郡笑笑,問道。
“麗麗姐,我看了你發表在《北大人》上麵的論文,文筆真好。你寫得那麽生動,我都恨不得馬上出去走走,像你一樣去開開眼界。”小聶的確善於奉承,但這次她說的是真心話。
“哪有,我不會攝影,如果能多拍些照片,才更形象。”麗麗謙遜地說。
在聶楚郡身邊的是一些經濟係的新生,小聶自從做了兼職銷售,就同她們保持密切的聯係,向她們學習銷售理論,也把自己的銷售實踐與她們分享。
這時,一位女生對麗麗說道:“你就是蔣麗吧?原來的學生會主席?你怎麽辭職了呢?”
聶楚郡也接著那女生的話茬兒問麗麗:“是啊,你不會又有什麽打算了吧?”
麗麗微笑著,並不答複。她的確有自己的打算。
自從烏達爾對她提到結婚,她一直心神不寧。每晚躺在宿舍的床上,她都會想起在非洲的日子。想起那位謙和、誠懇的內羅畢大學校長,想起坐在會議廳裏那些非洲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她萌生了去參加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的想法,她相信烏達爾會支持她的。這樣,烏達爾可以專心於他家鄉的醫療事業,自己可以專注於非洲的漢語教學,兩人可以一起在非洲發展。
在麗麗看來,夫妻都要有各自獨立的事業,才能相互敬重,彼此支持,才能有長久的共同語言。
當然,這不是她辭去學生會主席的原因。當學生會的其他委員聽了她的請求,一致反對時,她真誠地說,應該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實踐,發揮他們的才幹。
她內心是無法治愈的痛,在她一個人的時候會加重。
她一個人待在家裏,群莉、小芹來家裏的那個夜晚,三個姐妹一起聊未來、聊情感、聊專業;春節時,一大群夥伴來這裏團聚過年,這些場景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一樣。可是,轉眼間,人去樓空了。
群莉考過托福,就一聲不響地去了美國,連個聯係方式都沒留。呂一鳴說隻把手機寄回了周家巷何姐那裏,她心裏一定有說不出的委屈,麗麗總這樣想。
小芹呢?現在是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的校長,從前上課最積極的她,現在缺課最多,還經常“收買\"同學替她打卡。幾次在圖片社遇見她,感覺她不再是那個淳樸的山東姑娘,而更像一個當代精英,好像連多說一句話的功夫都沒有。
尤其是邱楓教授,自從離開北大,也不再為《北大人》,《北大邊緣人》寫稿子了。麗麗想起和群莉、小芹一起去前門大柵欄逛街,一起提議辦一個文學類的雜誌,最終定名為《北大人》。當時相約五年,現在才過去兩年多,自己和小芹、群莉就已經走散了。
想著,她從書房出來,到廚房去打水。自己一個人在家,她連燒開水的熱情都沒有了。自來水,直接下肚,想想也不錯。如果在撒哈拉沙漠,有這麽一杯水喝,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她安慰著自己。
走過客廳,看見廳裏牆上掛著的全家福,自己站在父母身前,懷裏抱著一個娃娃。老爸臨行前把這照片放大了,做成一扇窗戶那麽大的畫像,是為了讓自己不寂寞嗎?畫像下麵的長條桌案上,鐵藝支架撐起幾幅小鏡框,一幅是趙大夫在女衛生兵方隊裏的英姿,麗麗輕輕拿起這幅照片,看著裏麵英姿颯爽的老媽。她想,這就是趙大夫的高光時刻,以後隻要回想起來都會覺得很幸福。中間的一幅是自己在內羅畢大學演講時拍的,再一幅是老爸老媽在格裏希斯天文台拍的,背景是好萊塢。
每個人都有他無法選擇的出生地,也都在選擇他向往的人生去向。盡管這種選擇往往很痛苦。麗麗轉身走進廚房,把著水龍頭喝了個飽。
麗麗把聶楚郡、計算機係的學生代表、經濟係的學生代表都邀請到學生會的會議室,大家在一起研究今後《北大人》的辦刊方向,和一些改進措施。
計算機係的同學們首先提出開辟網絡版,既省時省力,又可以更廣泛地傳播。這讓麗麗很欣慰,覺得自己找來理科生,而且是北大科研攻關最有成效的一群人,這個決定是對的。聶楚郡則主張,大一時,學生對學校了解不多,畢業班又忙著分配,以後的責任編輯最好是大二、大三的同學。而且,各個院係都要推舉自己的責任編輯,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北大各學科的發展全貌。麗麗用欣賞的眼光看著聶楚郡,覺得這小學妹很有獨立見解。
不久,《北大人》率先使用了,北大計算機係自己研發的激光照排係統。
如此,《北大人》從最早創辦時的文學性刊物,演變成可以永續傳承的校刊,麗麗心安了。她寫信把這件事告訴給在蒙巴薩的岑浩。
在給岑浩的信中,她提到了自己對烏達爾的感情,也談到了內心對這段感情的隱憂。
不久,他接到岑浩的回信,信中說老爸已經到達蒙巴薩,也拍了一些素材,他正準備從蒙巴薩出發,向東非縱深挺進。還告訴她,蒙巴薩到烏幹達的鐵路已經開始修建,以後來非洲的路會更加順暢。
她在草坪上坐下,癡癡地望著未名湖,在橙紅色的晚霞映襯下,湖水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卻並不刺眼。石坊船上,擠著幾對拍照的人,爭相拍下這難得的秋日夕陽。
“麗麗姐,你怎麽一個人坐在這兒?”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背後傳過來。
麗麗回頭一看,是聶楚郡。她身邊還有幾位女生,幾個人手裏都拿著筆記本、書。
“你們這是去哪裏啊?”麗麗對聶楚郡笑笑,問道。
“麗麗姐,我看了你發表在《北大人》上麵的論文,文筆真好。你寫得那麽生動,我都恨不得馬上出去走走,像你一樣去開開眼界。”小聶的確善於奉承,但這次她說的是真心話。
“哪有,我不會攝影,如果能多拍些照片,才更形象。”麗麗謙遜地說。
在聶楚郡身邊的是一些經濟係的新生,小聶自從做了兼職銷售,就同她們保持密切的聯係,向她們學習銷售理論,也把自己的銷售實踐與她們分享。
這時,一位女生對麗麗說道:“你就是蔣麗吧?原來的學生會主席?你怎麽辭職了呢?”
聶楚郡也接著那女生的話茬兒問麗麗:“是啊,你不會又有什麽打算了吧?”
麗麗微笑著,並不答複。她的確有自己的打算。
自從烏達爾對她提到結婚,她一直心神不寧。每晚躺在宿舍的床上,她都會想起在非洲的日子。想起那位謙和、誠懇的內羅畢大學校長,想起坐在會議廳裏那些非洲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她萌生了去參加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的想法,她相信烏達爾會支持她的。這樣,烏達爾可以專心於他家鄉的醫療事業,自己可以專注於非洲的漢語教學,兩人可以一起在非洲發展。
在麗麗看來,夫妻都要有各自獨立的事業,才能相互敬重,彼此支持,才能有長久的共同語言。
當然,這不是她辭去學生會主席的原因。當學生會的其他委員聽了她的請求,一致反對時,她真誠地說,應該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實踐,發揮他們的才幹。
她內心是無法治愈的痛,在她一個人的時候會加重。
她一個人待在家裏,群莉、小芹來家裏的那個夜晚,三個姐妹一起聊未來、聊情感、聊專業;春節時,一大群夥伴來這裏團聚過年,這些場景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一樣。可是,轉眼間,人去樓空了。
群莉考過托福,就一聲不響地去了美國,連個聯係方式都沒留。呂一鳴說隻把手機寄回了周家巷何姐那裏,她心裏一定有說不出的委屈,麗麗總這樣想。
小芹呢?現在是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的校長,從前上課最積極的她,現在缺課最多,還經常“收買\"同學替她打卡。幾次在圖片社遇見她,感覺她不再是那個淳樸的山東姑娘,而更像一個當代精英,好像連多說一句話的功夫都沒有。
尤其是邱楓教授,自從離開北大,也不再為《北大人》,《北大邊緣人》寫稿子了。麗麗想起和群莉、小芹一起去前門大柵欄逛街,一起提議辦一個文學類的雜誌,最終定名為《北大人》。當時相約五年,現在才過去兩年多,自己和小芹、群莉就已經走散了。
想著,她從書房出來,到廚房去打水。自己一個人在家,她連燒開水的熱情都沒有了。自來水,直接下肚,想想也不錯。如果在撒哈拉沙漠,有這麽一杯水喝,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她安慰著自己。
走過客廳,看見廳裏牆上掛著的全家福,自己站在父母身前,懷裏抱著一個娃娃。老爸臨行前把這照片放大了,做成一扇窗戶那麽大的畫像,是為了讓自己不寂寞嗎?畫像下麵的長條桌案上,鐵藝支架撐起幾幅小鏡框,一幅是趙大夫在女衛生兵方隊裏的英姿,麗麗輕輕拿起這幅照片,看著裏麵英姿颯爽的老媽。她想,這就是趙大夫的高光時刻,以後隻要回想起來都會覺得很幸福。中間的一幅是自己在內羅畢大學演講時拍的,再一幅是老爸老媽在格裏希斯天文台拍的,背景是好萊塢。
每個人都有他無法選擇的出生地,也都在選擇他向往的人生去向。盡管這種選擇往往很痛苦。麗麗轉身走進廚房,把著水龍頭喝了個飽。
麗麗把聶楚郡、計算機係的學生代表、經濟係的學生代表都邀請到學生會的會議室,大家在一起研究今後《北大人》的辦刊方向,和一些改進措施。
計算機係的同學們首先提出開辟網絡版,既省時省力,又可以更廣泛地傳播。這讓麗麗很欣慰,覺得自己找來理科生,而且是北大科研攻關最有成效的一群人,這個決定是對的。聶楚郡則主張,大一時,學生對學校了解不多,畢業班又忙著分配,以後的責任編輯最好是大二、大三的同學。而且,各個院係都要推舉自己的責任編輯,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北大各學科的發展全貌。麗麗用欣賞的眼光看著聶楚郡,覺得這小學妹很有獨立見解。
不久,《北大人》率先使用了,北大計算機係自己研發的激光照排係統。
如此,《北大人》從最早創辦時的文學性刊物,演變成可以永續傳承的校刊,麗麗心安了。她寫信把這件事告訴給在蒙巴薩的岑浩。
在給岑浩的信中,她提到了自己對烏達爾的感情,也談到了內心對這段感情的隱憂。
不久,他接到岑浩的回信,信中說老爸已經到達蒙巴薩,也拍了一些素材,他正準備從蒙巴薩出發,向東非縱深挺進。還告訴她,蒙巴薩到烏幹達的鐵路已經開始修建,以後來非洲的路會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