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兵進秣陵
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 作者:不明所以的白馬非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劉瑁攻打新都郡的同時,甘寧與太史慈卻已經破了皖口,沿江直往濡須口而去。
濡須口,在原本的曆史中,明年此地才會建成,可是在定鼎之戰後,孫權兵敗合肥,為了防備曹操的偷襲,於是在此建立了西關和東關,然後才放心的遷治武昌。
此地乃是巢湖進入長江的通道,曹操的水軍基本都是在巢湖訓練,此前孫權進攻合肥之時,便是由此進入,直達合肥。
而在曹操放孫紹回到江東,趁勢掀起內亂時,他自己則從鄴城南下,在與劉瑁麾下劉曄達成合作意向後,便抵達了魏國廬江郡的合肥。
此後曹操便在合肥紹孫權相爭,直到聞聽黃蓋兵敗,甘寧與太史慈已經追至濡須口之時,才從合肥出發,沿巢湖趕往濡須口。
顯然,曹操是故意在等甘寧和太史慈,畢竟隻要黃蓋堅守在皖口一天,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裝作不知,繼續搶占丹陽郡的資源。
在孫紹與孫權激戰的時候,曹操已經先後占據了丹陽郡的丹陽、於湖、春穀、宛陵、廣德、宣城等大半個丹陽。
若非因為還要留著大半兵力進攻孫權,恐怕如今的丹陽郡已經被曹孟德盡數收下了。
當然,曹操其實隻是在每個城中留了五百士卒,但如今曹、劉議和,隻要此城插上了曹軍的旗幟,那麽劉瑁這邊就不好再對此城動手。
畢竟現在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那便是一起先把孫權幹掉,徹底滅掉江東的勢力。
而在甘寧和太史慈攻破皖口後,賈詡便令黃忠領著定海府去搶占丹陽郡的地盤,在黃忠的瘋狂掠奪下,漢軍也成功拿下了丹陽郡的臨城、陵陽、安吳等地。
劉曹雙方後來在涇縣遭遇,雙方同時擠入涇縣,黃忠和李典兩人大眼瞪小眼,又不好撕破臉,最後就同時在涇縣止步,等待雙方最高領導人的意見了……
濡須口,西關。
漢軍抵達濡須口後,太史慈並未下船,而是依舊鎮守在座船之上,甘寧則領著百餘精卒下船走向濡須口的西關與曹操相見。
“哎呀!操委實不知,這黃公覆居然還在皖口!興霸將軍、文和先生莫怪,孤這邊忙著調兵前往京口對付那孫權,一時疏忽,還望兩位莫怪!”
隻見曹操快步從關內走出,迎向了甘寧和賈詡。
“魏王……從魏公到魏王是不是快了一點?您就這麽著急啊?”
甘寧朝著曹操拱了拱手,隨即嘴角一咧,似笑非笑的對著曹操說道。
要知道,劉瑁的雍王可是劉協親封,可曹操卻不同,那是他自己立的皇帝劉熙所封,長安可從來沒有承認過!
古代人做事,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哪怕以劉瑁這樣的身份,也不敢強殺漢帝,即便是以毛玠、田豐之能,也隻敢將罪名推到曹操的身上。
劉馮、劉熙皆非劉協親自下詔所封的太子,但劉瑁卻是劉協親封的雍王,再加上他本就漢室宗親,因此無論從法理性還是從正統性,他都比曹操這個魏王的地位要高得多……
“興霸將軍,孤不快不行啊,誰讓雍王步子這麽大?”
“魏王也不慢啊,這不是悄無聲息的就拿下了濡須口、秣陵還有大半個丹陽?”
“彼此相若,亦複如是。”曹操笑著回應。
“魏王殿下,我奉我家主公之命,率水嵬、定波兩府前來協助魏王,共破孫權!”
“幫孤謝謝雍王,怎麽不見子義將軍?”
“子義如今在船上靜候,魏王有事?”
“啊……哦,倒也無事,當初孫伯符亡故之時,孤便遣人給了子義一封書信和一份禮物,如今這不是想再與子義見上一麵。”
“哦,此事子義早已告知,他讓我轉告魏王,如今雙方各為其主,還是不要見麵的好!”
“……那興霸將軍,文和先生,請?”
“請!”
在曹操的邀請下,甘寧和賈詡舉步步入西關關內,與曹操共議攻伐事宜。
西關,關城內。
“如今孫紹與孫權戰況如何?還請魏王如實相告。”
在西關內,甘寧向曹操施禮後,正色問道。
說到正事,曹操也不再含糊,他思忖片刻後,轉頭對程昱道:“仲德,還是你來說罷。”
程昱點了點頭,隨即走到了地圖邊,開始講述這段時間以來孫紹與孫權的戰況。
“孫紹公子在我家主公、張昭、孫韶的幫助下,奇襲秣陵,將孫仲謀趕出了秣陵,而後,孫仲謀急命陸遜等將回援,以呂範、魯肅、呂岱、淩統、呂蒙、陸遜五人為將,硬是擋住了我們在京口的攻勢。”
“如今孫紹麾下正在攻京口的都有誰?”
“除張昭、孫韶、孫瑜、諸葛瑾、秦鬆以外,我家主公也命文聘、蔡瑁、張合前往京口助戰,但目前進展不大……”
“那麽,魏王有何打算?”甘寧轉頭望向曹操,目光中帶著幾分審視。
“若說起水戰,孤這個興霸將軍的手下敗將自不是對手,這不是正在等著將軍為孤解憂嘛~”
曹操笑望著甘寧,顯然是在等待甘寧的對策。
此次隨行甘寧、太史慈的不是別人,正是賈詡,此時眼看甘寧望向自己,搖著頭道:“現在想倒也想不出什麽對策,既然魏王已至,那便盡快啟程吧,想來到了京口,自然就有了辦法。”
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們這便前往秣陵?”
“我軍隨時可以出發。”
“好!那我們秣陵見,興霸將軍!”
“請!”
曹軍與漢軍合兵一處後,並沒有停留,而是直接往秣陵趕去,想來如今京口的局勢還在僵持急需破局。
而對於曹操來說,孫紹和孫權兩軍已經互相消耗了許久,如今正是自己與漢軍一舉滅掉孫權的時候了。
從濡須口前往秣陵,原本需要經過牛渚,可是在秣陵失守後,孫權自然連牛渚也放棄了,因此曹軍和漢軍得以沿著江水直往秣陵而去。
於是,在夜幕降臨之時,秣陵,已經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
濡須口,在原本的曆史中,明年此地才會建成,可是在定鼎之戰後,孫權兵敗合肥,為了防備曹操的偷襲,於是在此建立了西關和東關,然後才放心的遷治武昌。
此地乃是巢湖進入長江的通道,曹操的水軍基本都是在巢湖訓練,此前孫權進攻合肥之時,便是由此進入,直達合肥。
而在曹操放孫紹回到江東,趁勢掀起內亂時,他自己則從鄴城南下,在與劉瑁麾下劉曄達成合作意向後,便抵達了魏國廬江郡的合肥。
此後曹操便在合肥紹孫權相爭,直到聞聽黃蓋兵敗,甘寧與太史慈已經追至濡須口之時,才從合肥出發,沿巢湖趕往濡須口。
顯然,曹操是故意在等甘寧和太史慈,畢竟隻要黃蓋堅守在皖口一天,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裝作不知,繼續搶占丹陽郡的資源。
在孫紹與孫權激戰的時候,曹操已經先後占據了丹陽郡的丹陽、於湖、春穀、宛陵、廣德、宣城等大半個丹陽。
若非因為還要留著大半兵力進攻孫權,恐怕如今的丹陽郡已經被曹孟德盡數收下了。
當然,曹操其實隻是在每個城中留了五百士卒,但如今曹、劉議和,隻要此城插上了曹軍的旗幟,那麽劉瑁這邊就不好再對此城動手。
畢竟現在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那便是一起先把孫權幹掉,徹底滅掉江東的勢力。
而在甘寧和太史慈攻破皖口後,賈詡便令黃忠領著定海府去搶占丹陽郡的地盤,在黃忠的瘋狂掠奪下,漢軍也成功拿下了丹陽郡的臨城、陵陽、安吳等地。
劉曹雙方後來在涇縣遭遇,雙方同時擠入涇縣,黃忠和李典兩人大眼瞪小眼,又不好撕破臉,最後就同時在涇縣止步,等待雙方最高領導人的意見了……
濡須口,西關。
漢軍抵達濡須口後,太史慈並未下船,而是依舊鎮守在座船之上,甘寧則領著百餘精卒下船走向濡須口的西關與曹操相見。
“哎呀!操委實不知,這黃公覆居然還在皖口!興霸將軍、文和先生莫怪,孤這邊忙著調兵前往京口對付那孫權,一時疏忽,還望兩位莫怪!”
隻見曹操快步從關內走出,迎向了甘寧和賈詡。
“魏王……從魏公到魏王是不是快了一點?您就這麽著急啊?”
甘寧朝著曹操拱了拱手,隨即嘴角一咧,似笑非笑的對著曹操說道。
要知道,劉瑁的雍王可是劉協親封,可曹操卻不同,那是他自己立的皇帝劉熙所封,長安可從來沒有承認過!
古代人做事,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哪怕以劉瑁這樣的身份,也不敢強殺漢帝,即便是以毛玠、田豐之能,也隻敢將罪名推到曹操的身上。
劉馮、劉熙皆非劉協親自下詔所封的太子,但劉瑁卻是劉協親封的雍王,再加上他本就漢室宗親,因此無論從法理性還是從正統性,他都比曹操這個魏王的地位要高得多……
“興霸將軍,孤不快不行啊,誰讓雍王步子這麽大?”
“魏王也不慢啊,這不是悄無聲息的就拿下了濡須口、秣陵還有大半個丹陽?”
“彼此相若,亦複如是。”曹操笑著回應。
“魏王殿下,我奉我家主公之命,率水嵬、定波兩府前來協助魏王,共破孫權!”
“幫孤謝謝雍王,怎麽不見子義將軍?”
“子義如今在船上靜候,魏王有事?”
“啊……哦,倒也無事,當初孫伯符亡故之時,孤便遣人給了子義一封書信和一份禮物,如今這不是想再與子義見上一麵。”
“哦,此事子義早已告知,他讓我轉告魏王,如今雙方各為其主,還是不要見麵的好!”
“……那興霸將軍,文和先生,請?”
“請!”
在曹操的邀請下,甘寧和賈詡舉步步入西關關內,與曹操共議攻伐事宜。
西關,關城內。
“如今孫紹與孫權戰況如何?還請魏王如實相告。”
在西關內,甘寧向曹操施禮後,正色問道。
說到正事,曹操也不再含糊,他思忖片刻後,轉頭對程昱道:“仲德,還是你來說罷。”
程昱點了點頭,隨即走到了地圖邊,開始講述這段時間以來孫紹與孫權的戰況。
“孫紹公子在我家主公、張昭、孫韶的幫助下,奇襲秣陵,將孫仲謀趕出了秣陵,而後,孫仲謀急命陸遜等將回援,以呂範、魯肅、呂岱、淩統、呂蒙、陸遜五人為將,硬是擋住了我們在京口的攻勢。”
“如今孫紹麾下正在攻京口的都有誰?”
“除張昭、孫韶、孫瑜、諸葛瑾、秦鬆以外,我家主公也命文聘、蔡瑁、張合前往京口助戰,但目前進展不大……”
“那麽,魏王有何打算?”甘寧轉頭望向曹操,目光中帶著幾分審視。
“若說起水戰,孤這個興霸將軍的手下敗將自不是對手,這不是正在等著將軍為孤解憂嘛~”
曹操笑望著甘寧,顯然是在等待甘寧的對策。
此次隨行甘寧、太史慈的不是別人,正是賈詡,此時眼看甘寧望向自己,搖著頭道:“現在想倒也想不出什麽對策,既然魏王已至,那便盡快啟程吧,想來到了京口,自然就有了辦法。”
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們這便前往秣陵?”
“我軍隨時可以出發。”
“好!那我們秣陵見,興霸將軍!”
“請!”
曹軍與漢軍合兵一處後,並沒有停留,而是直接往秣陵趕去,想來如今京口的局勢還在僵持急需破局。
而對於曹操來說,孫紹和孫權兩軍已經互相消耗了許久,如今正是自己與漢軍一舉滅掉孫權的時候了。
從濡須口前往秣陵,原本需要經過牛渚,可是在秣陵失守後,孫權自然連牛渚也放棄了,因此曹軍和漢軍得以沿著江水直往秣陵而去。
於是,在夜幕降臨之時,秣陵,已經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