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初平三年的新年(下)
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 作者:不明所以的白馬非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次守歲宴席,劉焉邀請了如今益州的各路當權派,還有如今已至綿竹的各路大儒一同來慶祝新年。
劉瑁剛剛邁進前廳,便看到無數熟悉的身影,還沒來得及細看,就聽見一聲召喚。“叔圭,快來,為父給你介紹一下這幾位大儒。”
劉瑁抬眼一看,就看到劉焉坐在主桌中間,正衝著自己不斷地招手,便連忙快步向劉焉走了過去。
“父親大人,今日倒是好生熱鬧。”
“哈哈哈,來,我給你介紹一下。”劉焉興奮的拉著劉瑁,指向自己左手旁的那位老人道:“這位便是鄭玄鄭老,當今世上,說起古文經學,鄭老當為第一,鄭老可是聽說我們要修書,專程從徐州跑過來的。”
“鄭老之名,小子如雷貫耳,將來叔圭若有疑問,還望鄭老不吝賜教。”
鄭玄摸著胡須,滿意的看著劉瑁道:“叔圭之名,老朽才是早有聽聞啊,若非叔圭在己吾大敗黃巾,恐怕雒陽都已落入賊手……而後的常山相,連罷十令,更是讓老夫歎為觀止啊!”
劉瑁連忙施禮道:“董老謬讚,叔圭愧不敢當。此乃我等大漢子民應盡之義務,沒什麽值得稱道的,鄭老能來我益州龍門書院,乃我等之福!”
劉焉隨即又指著左手那人道:“這位,同樣是當世經學大儒,宋忠宋先生。”
“原來是仲子先生,有您的支持,小子對於編纂《百科禦覽》,更有信心了。”
“叔圭切莫折煞宋忠了,有鄭老在此,就已經萬無一失啦,”宋忠連連擺手,同時對著鄭玄再行一禮道。
鄭玄笑著搖頭道,“仲子切莫妄自菲薄,你與德操皆我古經一派,自當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才是。”
“哈哈哈,這下不用我介紹了,叔圭,忠先生旁邊這位便是司馬德操,司馬徽先生,人稱‘水鏡先生’,聽說我們要編書,也是從潁川一路趕來的。”
“水鏡先生之名,瑁亦早有所聞,我益州得諸位大儒,此後發展必當如虎添翼,還希望各位大儒能夠不吝賜教,讓小子多多學習。”
隨後,劉焉又先後介紹了綦毋闓、龐德公、王璨等人給劉瑁認識,隨後酒席開宴,眾人共賀新年。
伴著劈裏啪啦的爆竹聲,劉焉借著酒意有感而發道:“董賊跋扈,各路諸侯皆心有異心,我大漢江山如今又該向往何處?”
鄭玄深深地歎了口氣,輕聲道:“黃巾之亂時,我都沒有慌亂過,但是董卓擅行廢立之舉,這是把大漢皇室的尊嚴踐踏幹淨了啊……”
“漢室已然疲敝,但幽州有名士劉虞擔任州牧,益州則由君郎撐起,有你二位在,這江山亂不了!”宋忠一字一句道,言語中充滿了對劉焉與劉虞的信任,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上看,劉焉與劉虞可以說是目前大漢僅剩的牌麵了……
“唉,我與伯安都老了,接下來就看叔圭他們這輩人能否給我漢室長長臉了。”
……
在主桌的大儒們聊著天下局勢時,劉瑁早已經跑去與典韋等人嬉笑去了。
“來!子龍!喝!你輸了!”
典韋的大嗓門,離得老遠就可以聽得清楚,也正因此,劉瑁將典韋這一桌直接安排到了角落,就是可以不打擾到其他桌的氛圍。
別看在趙雲平時不吭不響,其實是一個有點蔫壞的人,再加上他比典韋聰明些,因此兩人猜拳基本都是典韋在喝,難得贏上一次,吼得是震天響。
“老典!控製一下你自己,這不是在咱家,先別喝了,等回去你再跟子龍拚酒。”
“好吧,叔圭,聽你的。”典韋撓了撓腦袋,隨即坐了下來,而劉瑁則望著眼前眾人,滿意的笑了笑,隨後轉頭對田豐道:“先生,如今龍門書院已經成為益州的焦點,您可多往那裏跑一跑,若是有些可用之才,就告訴我,如今我是求賢若渴啊……”
“明白,公子,一定完成任務。”
……
隨著時間的流逝,子時已到,綿竹城內無數的歡呼聲響起,自從黃巾起義後,老百姓們過得一年比一年差,如今隻能在這去舊迎新的時候期盼一下來年的光景,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與此同時,荊州,襄陽,州牧府。
“初平二年,終於熬完了……可算是把江東那頭猛虎弄死了,不然我真是寢食難安呐,險些命喪猛虎口中……”
“主公,如今孫堅已死,江東乃無主之地,待我等徹底掃平荊州,或可取之?”
“唉……孫堅頗得江東民心啊……我等若想取之,需要仔細謀劃,還是先將荊南徹底掃平再說吧,張羨他可願率零陵郡歸順我等?”
“目前的回複是謹遵州牧之令。”
“好!既然如此,荊州七郡就基本上全部拿下了……希望明天能有一個更好的開始吧……”
劉表自單騎入荊州宜城後,與荊州七大家族中的蒯家、蔡家共謀大事,憑借誅殺宗賊首領,襲其部眾,就此一統除南陽郡以外的荊襄七郡,而此時的劉表還不知道,剛剛被他擊殺的孫堅孫文台孫家將會給他帶來多大的麻煩……
徐州與揚州交界處,江都縣內。
“仲謀,你要記住今天欺負我們這些人的嘴臉,早晚有一天,我們要向他們全部討回來!袁術,豎子也,待我乘勢,我連他一起收拾!”
“大哥,父親他……明明一心為了漢室……為什麽卻被劉表所殺……他大漢就是如此對待忠於他的人嗎!”
“哼!什麽狗屁大漢,還不是被董卓說廢就廢,等我找到機會,什麽荊州劉景升,什麽大漢,我孫伯符統統滅之……仲謀,我們且在袁術下麵蟄伏一段時間,尋找機會吧……”
“是,大哥!”
”兩位公子,到時間了。老夫人叫您二位去祭拜一下將軍!”
“走吧,仲謀,先去拜祭一下父親,待吾為父親守完孝,我們就一個一個向那些人討債去!”
此時說話的兩人不是別人,正是江東猛虎孫堅的兩個兒子,孫策孫伯符和孫權孫仲謀,在孫堅被黃祖射殺於峴山之後,義士桓階向劉表要回了孫堅的屍體,兄弟幾人將其埋於曲阿後孫堅的侄子孫賁率先投奔袁術,為孫氏謀求出路,同時給孫策來信,讓他守孝後即刻來助自己一臂之力。
而此時距離守孝結束,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
冀州,界橋。
“哈哈哈哈,公孫伯圭!不過如此!麹義,吾之樊噲也!告訴麹義,抓住機會,給我狠狠地打,我要讓公孫匹夫知道,袁家,可不是好惹的!”
“主公還是要小心,公孫瓚畢竟久經戰陣,麾下物力絕對不低,再加上此時乃是冬天,補給運送艱難,若是被拖入相持階段,也不好打的,最好速戰速決。”
“公與,公孫匹夫也被我打敗,正是乘勝追擊之時,切莫再說些喪氣話壞了士氣,傳令下去,給我傳令下去,十天之內,拿下故安城!”
“……是!”
這裏說話的兩人便是袁紹與他麾下謀士沮授,雖然田豐被劉瑁拐跑了,但是沮授猶豫再三,還是沒有跟隨劉瑁,而後在袁紹來到冀州後,沮授便選擇投奔了袁紹麾下,此後更是獻上平定天下的戰略計劃,被袁紹拜為監軍、奮武將軍。
此時袁紹剛在界橋大敗公孫瓚,一時間誌得意滿,勒令手下速攻,盡快拿下故安城。
兗州,東郡
“哎,文若,當年朝廷就讓我來東郡,被我拒絕了,結果沒想到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東郡,但我之心境卻已大有不同啊,沒想到這個新年居然實在東郡度過的……”
“當年主公您要是乖乖的就任東郡太守,恐怕就沒有今日的曹孟德了啊……”
“哈哈哈,是啊,可惜叔圭老弟不在,他若在,與我一同共賀新年,該多好!”
“主公所言叔圭,可是劉瑁劉叔圭?”
“不錯,正是劉叔圭,我與他相識在雒陽城中,意氣相投,引為知己,也曾同剿黃巾賊,就是現在,我們也互通書信,但是益州和兗州隔的實在太遠了……”
“當年濟南國和常山國均罷縣令十餘個,可是讓時局都動蕩了起來呢。”
“哈哈哈,我也沒想到,叔圭也做了,但是他畢竟是益州牧劉焉大人之子,起點已經比我高了,我可不能被他拉下太遠啊……”
“主公放心,有文若在此,主公必能成就一番大業!”
“哈哈哈哈,文若,吾之子房也,有你助吾,我曹孟德早晚必成大業!”
初平二年,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領十多萬人攻打魏郡、東郡,東郡太守王肱向曹操求援,曹操隨即出兵東郡,於濮陽擊破白繞,被袁紹封為東郡太守,卻在這裏遇到了從袁紹那裏離開,投奔曹操的荀彧,而後便有了上麵的一番對話。
冀州,平原國
“劉大人來啦!劉大人來了!”
“劉大人,您辛苦了,這是我家女兒親手做的吃食,你拿上吧!”
“老伯,您家裏也不容易,我就拿一塊,其他的拿回去給娃兒們吃吧,好意我劉某人心領了。”
“劉大人,我家今天備了肉食,您能賞臉來一起吃個飯嗎?”
“是哪一家啊?您若不嫌棄備,備今日便去您那,一起吃。”
“關叔叔,你這個刀我能摸一摸嗎!”
“小孩子家家的,亂摸什麽刀,別鬧。”
“那……您能背背我嗎?您比我爹還高呢!”
“……上來吧。”
“哇!謝謝關叔叔!”
“張……”
“張什麽張!我可不背你,走開走開!”
“哇!”
“三弟,你又把孩子逗哭了!”
“大哥,二哥,我不背小孩,真是,服了你們,堂堂一個國相,天天跑百姓家吃食……還得給人家貼補些,也不看看自己多少俸祿……”
“翼德!”
沒錯,這三人正是被封為平原國相,如今正式擁有一塊根據地的劉關張三兄弟。
黃巾起義爆發時,這三兄弟也算立下了些微戰功,隨即因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
然而由於劉備未能賄賂督郵,隨即便要被遣散,劉備一氣之下,鞭打督郵,棄官逃亡。
後又因戰功,先後被封為下密縣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職,後投奔公孫瓚,以功居平原國相。
在平原國相期間,劉備不僅經常出兵討伐附近的賊寇,還經常將自己的俸祿換為吃食衣物,分發給窮苦的百姓。
甚至於經常帶著吃食去到百姓家中,名為蹭飯,實為貼補百姓,而且從不計較與他吃飯之人的身份。
以至於三兄弟每次離開國相府,都會有無數的百姓跟隨。
而此時三兄弟便是又備了吃食衣物,在過年的這天準備到百姓的家中坐坐,和百姓們共度新年……
三輔,長安,溫侯王允府。
“大人,如今可是時候?”
“不急,我正在等待機會,如今董卓對我確實非常信任,但他的義子呂布著實了得,我等動手之際,若有呂布在場,則事必不成!”
“那若是想辦法勸降了呂布呢?”
“我也是此意,因此最近時常與呂布飲酒,我從他的話語裏倒是也聽出了些許不滿,等我再多多試探,如有機會,我自不會猶豫……”
“那就拜托大人了!”
“自然,我若有信,必告知爾等。”
此二人便是被封為溫侯的司徒王允以及尚書仆射士孫瑞,他們早就準備反董,但兩人一直隱藏著,從未暴露。
以至於董卓還封王允為溫侯,但是由於呂布的存在,倆人對於如何下手充滿了顧慮。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此時的呂布也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中……
“呂布見過義父!”
“奉先?你怎麽在這?”
“回義父,剛才問下人,說是您在這兒,我就尋過來了。”
“哼!那個下人,胡說八道,你來得正好,我有事找你,走吧!”
“是!”
原來呂布早就和董卓的婢女貂蟬私通,董卓如今又老又胖,哪裏比得上呂布英姿,貂蟬本身長得又絕美,以至於兩人一拍即合。
董卓一不在,兩人就搞在了一起,但是此次差點被董卓發現,一下子弄得呂布焦慮非常,有了一些別樣的心思。
天下,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迎來了初平三年……
劉瑁剛剛邁進前廳,便看到無數熟悉的身影,還沒來得及細看,就聽見一聲召喚。“叔圭,快來,為父給你介紹一下這幾位大儒。”
劉瑁抬眼一看,就看到劉焉坐在主桌中間,正衝著自己不斷地招手,便連忙快步向劉焉走了過去。
“父親大人,今日倒是好生熱鬧。”
“哈哈哈,來,我給你介紹一下。”劉焉興奮的拉著劉瑁,指向自己左手旁的那位老人道:“這位便是鄭玄鄭老,當今世上,說起古文經學,鄭老當為第一,鄭老可是聽說我們要修書,專程從徐州跑過來的。”
“鄭老之名,小子如雷貫耳,將來叔圭若有疑問,還望鄭老不吝賜教。”
鄭玄摸著胡須,滿意的看著劉瑁道:“叔圭之名,老朽才是早有聽聞啊,若非叔圭在己吾大敗黃巾,恐怕雒陽都已落入賊手……而後的常山相,連罷十令,更是讓老夫歎為觀止啊!”
劉瑁連忙施禮道:“董老謬讚,叔圭愧不敢當。此乃我等大漢子民應盡之義務,沒什麽值得稱道的,鄭老能來我益州龍門書院,乃我等之福!”
劉焉隨即又指著左手那人道:“這位,同樣是當世經學大儒,宋忠宋先生。”
“原來是仲子先生,有您的支持,小子對於編纂《百科禦覽》,更有信心了。”
“叔圭切莫折煞宋忠了,有鄭老在此,就已經萬無一失啦,”宋忠連連擺手,同時對著鄭玄再行一禮道。
鄭玄笑著搖頭道,“仲子切莫妄自菲薄,你與德操皆我古經一派,自當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才是。”
“哈哈哈,這下不用我介紹了,叔圭,忠先生旁邊這位便是司馬德操,司馬徽先生,人稱‘水鏡先生’,聽說我們要編書,也是從潁川一路趕來的。”
“水鏡先生之名,瑁亦早有所聞,我益州得諸位大儒,此後發展必當如虎添翼,還希望各位大儒能夠不吝賜教,讓小子多多學習。”
隨後,劉焉又先後介紹了綦毋闓、龐德公、王璨等人給劉瑁認識,隨後酒席開宴,眾人共賀新年。
伴著劈裏啪啦的爆竹聲,劉焉借著酒意有感而發道:“董賊跋扈,各路諸侯皆心有異心,我大漢江山如今又該向往何處?”
鄭玄深深地歎了口氣,輕聲道:“黃巾之亂時,我都沒有慌亂過,但是董卓擅行廢立之舉,這是把大漢皇室的尊嚴踐踏幹淨了啊……”
“漢室已然疲敝,但幽州有名士劉虞擔任州牧,益州則由君郎撐起,有你二位在,這江山亂不了!”宋忠一字一句道,言語中充滿了對劉焉與劉虞的信任,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上看,劉焉與劉虞可以說是目前大漢僅剩的牌麵了……
“唉,我與伯安都老了,接下來就看叔圭他們這輩人能否給我漢室長長臉了。”
……
在主桌的大儒們聊著天下局勢時,劉瑁早已經跑去與典韋等人嬉笑去了。
“來!子龍!喝!你輸了!”
典韋的大嗓門,離得老遠就可以聽得清楚,也正因此,劉瑁將典韋這一桌直接安排到了角落,就是可以不打擾到其他桌的氛圍。
別看在趙雲平時不吭不響,其實是一個有點蔫壞的人,再加上他比典韋聰明些,因此兩人猜拳基本都是典韋在喝,難得贏上一次,吼得是震天響。
“老典!控製一下你自己,這不是在咱家,先別喝了,等回去你再跟子龍拚酒。”
“好吧,叔圭,聽你的。”典韋撓了撓腦袋,隨即坐了下來,而劉瑁則望著眼前眾人,滿意的笑了笑,隨後轉頭對田豐道:“先生,如今龍門書院已經成為益州的焦點,您可多往那裏跑一跑,若是有些可用之才,就告訴我,如今我是求賢若渴啊……”
“明白,公子,一定完成任務。”
……
隨著時間的流逝,子時已到,綿竹城內無數的歡呼聲響起,自從黃巾起義後,老百姓們過得一年比一年差,如今隻能在這去舊迎新的時候期盼一下來年的光景,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與此同時,荊州,襄陽,州牧府。
“初平二年,終於熬完了……可算是把江東那頭猛虎弄死了,不然我真是寢食難安呐,險些命喪猛虎口中……”
“主公,如今孫堅已死,江東乃無主之地,待我等徹底掃平荊州,或可取之?”
“唉……孫堅頗得江東民心啊……我等若想取之,需要仔細謀劃,還是先將荊南徹底掃平再說吧,張羨他可願率零陵郡歸順我等?”
“目前的回複是謹遵州牧之令。”
“好!既然如此,荊州七郡就基本上全部拿下了……希望明天能有一個更好的開始吧……”
劉表自單騎入荊州宜城後,與荊州七大家族中的蒯家、蔡家共謀大事,憑借誅殺宗賊首領,襲其部眾,就此一統除南陽郡以外的荊襄七郡,而此時的劉表還不知道,剛剛被他擊殺的孫堅孫文台孫家將會給他帶來多大的麻煩……
徐州與揚州交界處,江都縣內。
“仲謀,你要記住今天欺負我們這些人的嘴臉,早晚有一天,我們要向他們全部討回來!袁術,豎子也,待我乘勢,我連他一起收拾!”
“大哥,父親他……明明一心為了漢室……為什麽卻被劉表所殺……他大漢就是如此對待忠於他的人嗎!”
“哼!什麽狗屁大漢,還不是被董卓說廢就廢,等我找到機會,什麽荊州劉景升,什麽大漢,我孫伯符統統滅之……仲謀,我們且在袁術下麵蟄伏一段時間,尋找機會吧……”
“是,大哥!”
”兩位公子,到時間了。老夫人叫您二位去祭拜一下將軍!”
“走吧,仲謀,先去拜祭一下父親,待吾為父親守完孝,我們就一個一個向那些人討債去!”
此時說話的兩人不是別人,正是江東猛虎孫堅的兩個兒子,孫策孫伯符和孫權孫仲謀,在孫堅被黃祖射殺於峴山之後,義士桓階向劉表要回了孫堅的屍體,兄弟幾人將其埋於曲阿後孫堅的侄子孫賁率先投奔袁術,為孫氏謀求出路,同時給孫策來信,讓他守孝後即刻來助自己一臂之力。
而此時距離守孝結束,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
冀州,界橋。
“哈哈哈哈,公孫伯圭!不過如此!麹義,吾之樊噲也!告訴麹義,抓住機會,給我狠狠地打,我要讓公孫匹夫知道,袁家,可不是好惹的!”
“主公還是要小心,公孫瓚畢竟久經戰陣,麾下物力絕對不低,再加上此時乃是冬天,補給運送艱難,若是被拖入相持階段,也不好打的,最好速戰速決。”
“公與,公孫匹夫也被我打敗,正是乘勝追擊之時,切莫再說些喪氣話壞了士氣,傳令下去,給我傳令下去,十天之內,拿下故安城!”
“……是!”
這裏說話的兩人便是袁紹與他麾下謀士沮授,雖然田豐被劉瑁拐跑了,但是沮授猶豫再三,還是沒有跟隨劉瑁,而後在袁紹來到冀州後,沮授便選擇投奔了袁紹麾下,此後更是獻上平定天下的戰略計劃,被袁紹拜為監軍、奮武將軍。
此時袁紹剛在界橋大敗公孫瓚,一時間誌得意滿,勒令手下速攻,盡快拿下故安城。
兗州,東郡
“哎,文若,當年朝廷就讓我來東郡,被我拒絕了,結果沒想到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東郡,但我之心境卻已大有不同啊,沒想到這個新年居然實在東郡度過的……”
“當年主公您要是乖乖的就任東郡太守,恐怕就沒有今日的曹孟德了啊……”
“哈哈哈,是啊,可惜叔圭老弟不在,他若在,與我一同共賀新年,該多好!”
“主公所言叔圭,可是劉瑁劉叔圭?”
“不錯,正是劉叔圭,我與他相識在雒陽城中,意氣相投,引為知己,也曾同剿黃巾賊,就是現在,我們也互通書信,但是益州和兗州隔的實在太遠了……”
“當年濟南國和常山國均罷縣令十餘個,可是讓時局都動蕩了起來呢。”
“哈哈哈,我也沒想到,叔圭也做了,但是他畢竟是益州牧劉焉大人之子,起點已經比我高了,我可不能被他拉下太遠啊……”
“主公放心,有文若在此,主公必能成就一番大業!”
“哈哈哈哈,文若,吾之子房也,有你助吾,我曹孟德早晚必成大業!”
初平二年,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領十多萬人攻打魏郡、東郡,東郡太守王肱向曹操求援,曹操隨即出兵東郡,於濮陽擊破白繞,被袁紹封為東郡太守,卻在這裏遇到了從袁紹那裏離開,投奔曹操的荀彧,而後便有了上麵的一番對話。
冀州,平原國
“劉大人來啦!劉大人來了!”
“劉大人,您辛苦了,這是我家女兒親手做的吃食,你拿上吧!”
“老伯,您家裏也不容易,我就拿一塊,其他的拿回去給娃兒們吃吧,好意我劉某人心領了。”
“劉大人,我家今天備了肉食,您能賞臉來一起吃個飯嗎?”
“是哪一家啊?您若不嫌棄備,備今日便去您那,一起吃。”
“關叔叔,你這個刀我能摸一摸嗎!”
“小孩子家家的,亂摸什麽刀,別鬧。”
“那……您能背背我嗎?您比我爹還高呢!”
“……上來吧。”
“哇!謝謝關叔叔!”
“張……”
“張什麽張!我可不背你,走開走開!”
“哇!”
“三弟,你又把孩子逗哭了!”
“大哥,二哥,我不背小孩,真是,服了你們,堂堂一個國相,天天跑百姓家吃食……還得給人家貼補些,也不看看自己多少俸祿……”
“翼德!”
沒錯,這三人正是被封為平原國相,如今正式擁有一塊根據地的劉關張三兄弟。
黃巾起義爆發時,這三兄弟也算立下了些微戰功,隨即因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
然而由於劉備未能賄賂督郵,隨即便要被遣散,劉備一氣之下,鞭打督郵,棄官逃亡。
後又因戰功,先後被封為下密縣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職,後投奔公孫瓚,以功居平原國相。
在平原國相期間,劉備不僅經常出兵討伐附近的賊寇,還經常將自己的俸祿換為吃食衣物,分發給窮苦的百姓。
甚至於經常帶著吃食去到百姓家中,名為蹭飯,實為貼補百姓,而且從不計較與他吃飯之人的身份。
以至於三兄弟每次離開國相府,都會有無數的百姓跟隨。
而此時三兄弟便是又備了吃食衣物,在過年的這天準備到百姓的家中坐坐,和百姓們共度新年……
三輔,長安,溫侯王允府。
“大人,如今可是時候?”
“不急,我正在等待機會,如今董卓對我確實非常信任,但他的義子呂布著實了得,我等動手之際,若有呂布在場,則事必不成!”
“那若是想辦法勸降了呂布呢?”
“我也是此意,因此最近時常與呂布飲酒,我從他的話語裏倒是也聽出了些許不滿,等我再多多試探,如有機會,我自不會猶豫……”
“那就拜托大人了!”
“自然,我若有信,必告知爾等。”
此二人便是被封為溫侯的司徒王允以及尚書仆射士孫瑞,他們早就準備反董,但兩人一直隱藏著,從未暴露。
以至於董卓還封王允為溫侯,但是由於呂布的存在,倆人對於如何下手充滿了顧慮。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此時的呂布也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中……
“呂布見過義父!”
“奉先?你怎麽在這?”
“回義父,剛才問下人,說是您在這兒,我就尋過來了。”
“哼!那個下人,胡說八道,你來得正好,我有事找你,走吧!”
“是!”
原來呂布早就和董卓的婢女貂蟬私通,董卓如今又老又胖,哪裏比得上呂布英姿,貂蟬本身長得又絕美,以至於兩人一拍即合。
董卓一不在,兩人就搞在了一起,但是此次差點被董卓發現,一下子弄得呂布焦慮非常,有了一些別樣的心思。
天下,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迎來了初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