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鬥米道張魯
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 作者:不明所以的白馬非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天後,巴郡,墊江縣。
墊江縣,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巴子城曾是巴國別都。秦惠文王十一年始設,隸屬巴郡,一直延續至今。此地在曆史上由於釣魚城之戰擊中蒙哥而赫赫有名,但是現在卻還隻是巴郡一座普通的城池而已。
劉瑁領大軍抵達墊江後,準備稍作休整便北上宕渠,但他卻沒有想到,在這裏,遇到了一位在曆史上也算留下一筆痕跡的人物。
大軍自水門而入後,劉瑁領五百精兵入城,剩餘士卒則從西門轉移向北門,做出發前的準備。
“墊江令孟平見過別駕。”墊江縣令在得知劉瑁的到來後,連忙出城迎接。
“孟大人免禮,我們城裏談吧。”
“喏!”
墊江縣衙,後衙。
“孟大人,板楯蠻叛亂,您可知道?”劉瑁問道。
孟平點了點頭道:“此消息還是經我縣傳往綿竹的,我豈能不知。”
“那大人可知如今宕渠縣的情況?”
孟平恭敬道:“回大人,我縣與宕渠三日一聯係,據上一次聯係已經過去了三天,若是宕渠無礙,那麽今天理當收到他們的信件。”
“哦?那就看看今日,可有信使前來。”說罷,劉瑁揮了揮手,待孟平退下後,向劉璝問道:“你這邊的情報呢?”
劉璝恭敬道:“昨日宕渠來信道:尚未發現板楯蠻的蹤跡。”
“……也不知這板楯蠻如今到底在何處啊”劉瑁眯著眼睛,喃喃自語道。
就在這時,墊江縣令孟平去而複返,在門外大聲道:“大人,縣城外有一人前來求見,孟平不敢擅斷,請大人定奪。”
劉瑁聞言眉頭一皺,隨即道:“是何人要見我?”
“來人自稱五鬥米道張魯,有急事欲見大人,五鬥米道在我郡傳播極廣,信徒極多,還請大人定奪!”
“張魯!”劉瑁聞言便是一驚,當年在讀三國演義時,他還不太了解,以為張魯隻是一個小人物,可在後來接觸到了一些盜墓賊以及相關曆史學家後,他才得知張魯不僅隻是一方諸侯,還是道教的奠基人之一,如今他來求見,劉瑁怎能不見呢?
“讓他進來!”劉瑁清了清思緒,隨即道。
很快,劉瑁就看到了在孟平之後那緩緩走來的張魯張公祺,隻見他身著褐色的綢緞長衫,頭戴著一頂方帽,身材看上去倒是十分健壯,一雙清澈的小眼睛微微轉動,似乎能夠看透人心,相貌平和中卻還帶有一絲霸氣。
劉瑁上下打量後也不由得暗呼一聲,“好一個張公祺啊,果然能上三國演義裏的都不是一般人啊……”
“大人,這位便是五鬥米道張魯。”
隻見張魯緩緩上前道:“五鬥米道張魯見過大人,為大人帶來板楯蠻的最新消息。”
“哦?”劉瑁聞言,神情便是一動,隨即對孟平道:“孟大人,您先下去吧,我要與張魯先生好好聊聊。”說著,朝著張魯微微一笑道。
在孟平離開後,劉瑁微微笑著道:“張魯先生從何而來,在五鬥米道中又是何地位?”
張魯聞言倒是不卑不亢道:“回大人,公祺從漢中而來,奉我家母親大人的命令向大人稟告板楯蠻的消息。”
“中平元年,五鬥米道便在巴郡叛亂,七姓夷王中的樸立與杜西便跟隨張修作亂,而如今羅、督二姓又接連叛亂,五鬥米道很難與之擺脫關係啊?”
張魯恭敬道:“我父名喚張衡,為五鬥米道第二代教首,祖父張道陵,乃五鬥米道創始人,我張家乃高祖開國功臣張良之後,我五鬥米道自創道之日起便隻想治病救人,別無他意,否則不會隻收五鬥米。”
劉瑁聽到張道陵的名字的時候,就點了點頭,心道:“原來是這麽回事,張魯居然是龍虎山天師道張道陵的孫子,難怪說他是道教的奠基人之一,這三國演義裏麵一個跑龍套的這麽nb嗎?”
不管劉瑁這邊如何去想,張魯繼續說道:“我父張衡登天後,由於我年紀尚輕,我教長老張修接管教中所有事務,然而如今我已年近而立,張修卻依舊霸權,我與母親幾次與之交涉卻都已失敗告終,甚至於將我軟禁在呢南鄭之中……”
說到這裏,張魯頓了一下,望著劉瑁道:“上個月,張修先後與羅布、督漢二人見麵,結果這二人很快便起兵造反,而我還知道我離開漢中的時候,張修曾經修書一封送往劉益州那裏,信中表示願意協助劉益州收服板楯蠻,同時向劉益州請降。”
劉瑁聞言,眼神頓時玩味了起來,望著張魯道:“所以這七姓夷王與張修關係都不錯,其中四家都是跟著他造反的,而你張魯,原本的五鬥米接班人,現在卻被牢牢壓製,急於擺脫張修,因此你來找我?”
張魯聞言,輕輕地搖了搖頭,道:“我母親已經前往綿竹麵見劉益州,想要向劉益州求助,但我不一樣,我更看好您,因此我來了,若我能執掌五鬥米道,我張魯願為大人馬前之卒。”說罷,半跪於地,頭緊貼地麵,以示恭敬。
劉瑁雙眼微眯的望著張魯,權衡著利弊,半晌後道:“你與七姓夷王相熟?”
張魯聽到劉瑁的疑問後,抬起了頭,恭敬道:“不瞞大人,因我教教義原本就與板楯蠻相善,巴人純厚,易於教化,在我教之中,以板楯蠻人數最多,再加上板楯蠻戰力頗高,也是護教的一把好手,因此不是張修與板楯蠻相熟,而是板楯蠻原本就是我五鬥米道拚圖中的一大部分。”
聽到張魯的話語後,劉瑁恍然大悟,為何在三國演義中,張魯也能指揮巴郡的夷人,若隻是張修與夷人往來密切,那夷人就不應該再與張修關係那麽好,原來與夷人交好的不是張修,不是張魯,而是五鬥米道!
劉瑁聞言又問道:“既然五鬥米道傳播性如此之廣,而張修又有造反先例,我為何還要容爾等道徒?”
張魯恭敬道:“原本我祖父創教之義,隻為天下百姓提供一個棲身養病之所,我祖父先後在邙山、太平山、龍虎山、鶴鳴山等地教化百姓,這些地方百姓可有造反之舉?有造反之心的非五鬥米道,乃張修也!”
劉瑁聞言笑著道:“那我幫你,你能帶給我什麽?”
張魯聞言答道:“我可入巴山為大人招降七姓夷王,並讓七姓夷王從此向州牧上稅,永為大漢子民!”
劉瑁輕輕搖了搖頭道:“不夠,區區七姓,我之兵卒足以碾之!”
張魯又道:“大人如今威望日盛,他日劉益州故去,誰可接任州牧之位?我張魯看人極準,願傾全教之力助大人登上益州州牧之位!”
“哦?”劉瑁聽到這倒是一驚,喃喃道:“怎麽,道教這是天使投資人?有趣有趣……”“還有嗎?”劉瑁笑著問道。
“我教創教至今已近兩百年,教中財富雖不多但亦不少,可以捐出以助大人之大業!還望大人不棄!”張魯沉吟片刻後,抬頭道。
劉瑁聽到這裏,終於起身,扶起了張魯,認真道:“若得張兄如此相助,瑁沒理由不幫助張兄重掌五鬥米道!在這裏,我劉瑁可以向你保證,若他日我劉瑁大業有成,五鬥米道當為國教!受萬民香火!此後,我劉瑁打到哪裏,五鬥米道就可以傳到哪裏!”
張魯聞言,嘴角一咧,恭敬下拜道:“蒙大人不棄,以後張魯願效犬馬之勞!”
劉瑁微微一笑道:“將來,我希望五鬥米道可以換個名字……”
張魯疑惑道:“不知大人想喚做什麽?”
劉瑁招了招手,道:“附耳過來。”隨即在張魯耳邊輕輕吐出幾個字“天師……”
張魯聞言雙目圓睜,呼吸急促的望著劉瑁,許久後,張魯再度下拜道:“若真能如此,我張魯此生無憾矣!”
劉瑁輕輕扶起張魯,輕聲道:“麻煩張兄先助我解決了當下之急,可好?”
“此魯之責也,還請大人放心!”
“我讓老典、孝先與兄同行,再派兩百精卒保證兄的安全。”劉瑁望著張魯認真的道。
張魯拱了拱手道:“多謝大人,魯十日內便會回來,請大人耐心等待。”
言罷,便起身離開,半個時辰後,趙雲稟報張魯已經與毛玠攜兩百精卒乘舟往北而去了……
墊江縣,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主要居住地;巴子城曾是巴國別都。秦惠文王十一年始設,隸屬巴郡,一直延續至今。此地在曆史上由於釣魚城之戰擊中蒙哥而赫赫有名,但是現在卻還隻是巴郡一座普通的城池而已。
劉瑁領大軍抵達墊江後,準備稍作休整便北上宕渠,但他卻沒有想到,在這裏,遇到了一位在曆史上也算留下一筆痕跡的人物。
大軍自水門而入後,劉瑁領五百精兵入城,剩餘士卒則從西門轉移向北門,做出發前的準備。
“墊江令孟平見過別駕。”墊江縣令在得知劉瑁的到來後,連忙出城迎接。
“孟大人免禮,我們城裏談吧。”
“喏!”
墊江縣衙,後衙。
“孟大人,板楯蠻叛亂,您可知道?”劉瑁問道。
孟平點了點頭道:“此消息還是經我縣傳往綿竹的,我豈能不知。”
“那大人可知如今宕渠縣的情況?”
孟平恭敬道:“回大人,我縣與宕渠三日一聯係,據上一次聯係已經過去了三天,若是宕渠無礙,那麽今天理當收到他們的信件。”
“哦?那就看看今日,可有信使前來。”說罷,劉瑁揮了揮手,待孟平退下後,向劉璝問道:“你這邊的情報呢?”
劉璝恭敬道:“昨日宕渠來信道:尚未發現板楯蠻的蹤跡。”
“……也不知這板楯蠻如今到底在何處啊”劉瑁眯著眼睛,喃喃自語道。
就在這時,墊江縣令孟平去而複返,在門外大聲道:“大人,縣城外有一人前來求見,孟平不敢擅斷,請大人定奪。”
劉瑁聞言眉頭一皺,隨即道:“是何人要見我?”
“來人自稱五鬥米道張魯,有急事欲見大人,五鬥米道在我郡傳播極廣,信徒極多,還請大人定奪!”
“張魯!”劉瑁聞言便是一驚,當年在讀三國演義時,他還不太了解,以為張魯隻是一個小人物,可在後來接觸到了一些盜墓賊以及相關曆史學家後,他才得知張魯不僅隻是一方諸侯,還是道教的奠基人之一,如今他來求見,劉瑁怎能不見呢?
“讓他進來!”劉瑁清了清思緒,隨即道。
很快,劉瑁就看到了在孟平之後那緩緩走來的張魯張公祺,隻見他身著褐色的綢緞長衫,頭戴著一頂方帽,身材看上去倒是十分健壯,一雙清澈的小眼睛微微轉動,似乎能夠看透人心,相貌平和中卻還帶有一絲霸氣。
劉瑁上下打量後也不由得暗呼一聲,“好一個張公祺啊,果然能上三國演義裏的都不是一般人啊……”
“大人,這位便是五鬥米道張魯。”
隻見張魯緩緩上前道:“五鬥米道張魯見過大人,為大人帶來板楯蠻的最新消息。”
“哦?”劉瑁聞言,神情便是一動,隨即對孟平道:“孟大人,您先下去吧,我要與張魯先生好好聊聊。”說著,朝著張魯微微一笑道。
在孟平離開後,劉瑁微微笑著道:“張魯先生從何而來,在五鬥米道中又是何地位?”
張魯聞言倒是不卑不亢道:“回大人,公祺從漢中而來,奉我家母親大人的命令向大人稟告板楯蠻的消息。”
“中平元年,五鬥米道便在巴郡叛亂,七姓夷王中的樸立與杜西便跟隨張修作亂,而如今羅、督二姓又接連叛亂,五鬥米道很難與之擺脫關係啊?”
張魯恭敬道:“我父名喚張衡,為五鬥米道第二代教首,祖父張道陵,乃五鬥米道創始人,我張家乃高祖開國功臣張良之後,我五鬥米道自創道之日起便隻想治病救人,別無他意,否則不會隻收五鬥米。”
劉瑁聽到張道陵的名字的時候,就點了點頭,心道:“原來是這麽回事,張魯居然是龍虎山天師道張道陵的孫子,難怪說他是道教的奠基人之一,這三國演義裏麵一個跑龍套的這麽nb嗎?”
不管劉瑁這邊如何去想,張魯繼續說道:“我父張衡登天後,由於我年紀尚輕,我教長老張修接管教中所有事務,然而如今我已年近而立,張修卻依舊霸權,我與母親幾次與之交涉卻都已失敗告終,甚至於將我軟禁在呢南鄭之中……”
說到這裏,張魯頓了一下,望著劉瑁道:“上個月,張修先後與羅布、督漢二人見麵,結果這二人很快便起兵造反,而我還知道我離開漢中的時候,張修曾經修書一封送往劉益州那裏,信中表示願意協助劉益州收服板楯蠻,同時向劉益州請降。”
劉瑁聞言,眼神頓時玩味了起來,望著張魯道:“所以這七姓夷王與張修關係都不錯,其中四家都是跟著他造反的,而你張魯,原本的五鬥米接班人,現在卻被牢牢壓製,急於擺脫張修,因此你來找我?”
張魯聞言,輕輕地搖了搖頭,道:“我母親已經前往綿竹麵見劉益州,想要向劉益州求助,但我不一樣,我更看好您,因此我來了,若我能執掌五鬥米道,我張魯願為大人馬前之卒。”說罷,半跪於地,頭緊貼地麵,以示恭敬。
劉瑁雙眼微眯的望著張魯,權衡著利弊,半晌後道:“你與七姓夷王相熟?”
張魯聽到劉瑁的疑問後,抬起了頭,恭敬道:“不瞞大人,因我教教義原本就與板楯蠻相善,巴人純厚,易於教化,在我教之中,以板楯蠻人數最多,再加上板楯蠻戰力頗高,也是護教的一把好手,因此不是張修與板楯蠻相熟,而是板楯蠻原本就是我五鬥米道拚圖中的一大部分。”
聽到張魯的話語後,劉瑁恍然大悟,為何在三國演義中,張魯也能指揮巴郡的夷人,若隻是張修與夷人往來密切,那夷人就不應該再與張修關係那麽好,原來與夷人交好的不是張修,不是張魯,而是五鬥米道!
劉瑁聞言又問道:“既然五鬥米道傳播性如此之廣,而張修又有造反先例,我為何還要容爾等道徒?”
張魯恭敬道:“原本我祖父創教之義,隻為天下百姓提供一個棲身養病之所,我祖父先後在邙山、太平山、龍虎山、鶴鳴山等地教化百姓,這些地方百姓可有造反之舉?有造反之心的非五鬥米道,乃張修也!”
劉瑁聞言笑著道:“那我幫你,你能帶給我什麽?”
張魯聞言答道:“我可入巴山為大人招降七姓夷王,並讓七姓夷王從此向州牧上稅,永為大漢子民!”
劉瑁輕輕搖了搖頭道:“不夠,區區七姓,我之兵卒足以碾之!”
張魯又道:“大人如今威望日盛,他日劉益州故去,誰可接任州牧之位?我張魯看人極準,願傾全教之力助大人登上益州州牧之位!”
“哦?”劉瑁聽到這倒是一驚,喃喃道:“怎麽,道教這是天使投資人?有趣有趣……”“還有嗎?”劉瑁笑著問道。
“我教創教至今已近兩百年,教中財富雖不多但亦不少,可以捐出以助大人之大業!還望大人不棄!”張魯沉吟片刻後,抬頭道。
劉瑁聽到這裏,終於起身,扶起了張魯,認真道:“若得張兄如此相助,瑁沒理由不幫助張兄重掌五鬥米道!在這裏,我劉瑁可以向你保證,若他日我劉瑁大業有成,五鬥米道當為國教!受萬民香火!此後,我劉瑁打到哪裏,五鬥米道就可以傳到哪裏!”
張魯聞言,嘴角一咧,恭敬下拜道:“蒙大人不棄,以後張魯願效犬馬之勞!”
劉瑁微微一笑道:“將來,我希望五鬥米道可以換個名字……”
張魯疑惑道:“不知大人想喚做什麽?”
劉瑁招了招手,道:“附耳過來。”隨即在張魯耳邊輕輕吐出幾個字“天師……”
張魯聞言雙目圓睜,呼吸急促的望著劉瑁,許久後,張魯再度下拜道:“若真能如此,我張魯此生無憾矣!”
劉瑁輕輕扶起張魯,輕聲道:“麻煩張兄先助我解決了當下之急,可好?”
“此魯之責也,還請大人放心!”
“我讓老典、孝先與兄同行,再派兩百精卒保證兄的安全。”劉瑁望著張魯認真的道。
張魯拱了拱手道:“多謝大人,魯十日內便會回來,請大人耐心等待。”
言罷,便起身離開,半個時辰後,趙雲稟報張魯已經與毛玠攜兩百精卒乘舟往北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