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父子長談
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 作者:不明所以的白馬非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光飛逝,一眨眼,劉瑁在擔任常山相一年後,常山國內政治清明,百姓逐漸安居,已然恢複了一片寧靜與祥和的氣氛。
不過,在這個時代,當你想要好好做事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來阻撓你,這次也不例外,在曹操被征還為東郡太守不就後,劉瑁就被張讓調為了東郡太守,即日赴任。
但是對於劉瑁來說他並不感冒,在將田豐趙雲收入麾下後,他自身的勢力已經不錯了,而如果還想擴充勢力,不僅會招惹皇帝的不快,恐怕就連他的父親劉焉都會心生不滿吧。
因此在與田豐以及毛玠幾人商量後,劉瑁索性直接效仿曹操,辭官不做,帶著自己的一幹班底,浩浩蕩蕩的回雒陽了。
一個月後,雒陽城門處,一隊數百人的隊伍緩緩出現在了城門口,為首一人騎著一匹白色駿馬,身著一襲青衫,狀態肆意瀟灑,嘴角露著一絲微笑,就好像一個富家公子哥出遊一般,此人正是劉瑁。
在他身後則跟著兩名文士打扮的年輕人,兩人分別騎著一匹棕馬,跟在了劉瑁的身後,不用多說,這二人自然就是田豐與毛玠。
在三人後麵,則跟著兩名武將打扮的青年,兩名武將看上去一個魁梧,一個苗條,一個身著一身布甲,一個穿著一身銀盔,一看上去就知道非同一般,這二人不是別人,正是趙雲和典韋。
在五人後麵的跟著的則是劉瑁的親兵,原本在黃巾時期和國相時期組建起來的上萬人在仔細的篩選過後,挑選出了三千精銳,分成了數批分次進入了雒陽,而自己的這一批則是最後的三百人,而這三千人就是劉瑁在外遊曆數年所換來的全部班底。
“主公,您父親給你寫信問你對於益州的看法?”田豐在劉瑁身側道。
劉瑁輕輕點了點頭道:“不錯,據說是董扶先生給父親的建議,而在我來看,這天下九州,恐怕隻有荊益兩州是眼下的風水寶地。”
毛玠這時道:“主公,可是在我看來,如今你的實力可是一點都不弱啊,既然如此,為什麽我們不去爭一下這中原呢?”
劉瑁聞言苦笑一聲道:“難道你以為我沒有想過?如果我沒有想過我就不會在常山國訓練出兩萬精兵了,可是兩位先生,我的身份不僅是常山國相,我還是劉焉的三子,我上麵還有父親,我不可能越過父親去做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我隻是第三子,是沒有繼承的權利的……所以我現在隻能慢慢地積蓄力量,直到父親他給我放權…”
田豐聽到這裏,似乎已經有些明白了過來,輕聲道:“您這次辭官,其實不僅是…”
劉瑁聞言輕輕點了點頭苦笑道:“我在四五天前就收到了父親的來信,他希望我可以回到他身邊,並且告訴我我的所作所為讓他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包括陛下那邊的,十常侍那邊的還有我兩位哥哥的壓力太多太多,你也知道去年劉陶劉先生自殺獄中的事情吧,他也算是我漢室宗親,可是隻是因為得罪了張讓他們就被害獄中,而我已經幾次被張讓諫言,因此父親讓我盡快返回雒陽,並且詢問我對於益州的看法…”
田豐緩緩地點了點頭道:“看來,是主公你的風頭最近太盛,以至於朝中許多人起了非議啊…”
劉瑁聞言搖了搖頭道:“不遭非議是庸才,這些非議我根本無所謂,但是現在確實不能得罪張讓他們,所以現在我也沒有辦法,隻能先低調下來,而且說實話,中原四戰之地,想要在中原立足下來,絕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田豐幾人點了點頭,也不再說話了,而隨著幾人的說話,他們離城門也越來越近了,很快,城中守軍就問道:“來者何人?”
一名士兵快步跑出,大聲道:“前常山國相,太常劉焉之子劉瑁,回返京師!”
隨著城門的開啟,劉瑁的心中也突然出現了一絲激動,想當年他從雒陽城中出來的時候,是孤身一人,什麽都沒有。
而如今的他,擁兵三千,還擁有田豐、典韋、趙雲這等人才,如今回返京都,即便說是衣錦還鄉都不為過,而劉瑁更明白的是,真正的江湖爭霸,從現在才真正開始!
太常,劉府。
“大人!大人!少爺回來了!三少爺回來了!”
很快,劉瑁回來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劉府,劉焉在得知兒子回來的消息後,高興的立刻出了門,在門口焦急的等待著兒子的歸來。
不一會兒的功夫,劉瑁就領著三百人來到了太常府的門前,劉瑁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父親,連忙下馬步行快步走向父親,一頭拜倒道:“劉瑁見過父親,兒子回來了!”
劉焉一把扶起劉瑁,高興的道:“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一邊說著,劉焉一邊扶起了劉瑁,仔細的上下打量了劉瑁後,欣慰道:“瘦了,但是也成熟了許多,你,幹的不錯!”
劉瑁嘿嘿一笑道:“父親大人,怎麽說我也是經曆過宛城攻城戰的,要是這樣都不會變的成熟,那我也太不靠譜了。”
劉焉笑看著自己的兒子,眼裏滿是滿意,拉著劉瑁就要進府,笑著道:“走!我們回家!把你這段時間的經曆好好跟為父講一講,你的事情我可是在雒陽聽了不止一次了!”
劉瑁笑著道:“父親,稍等一下,這些是我在常山國收下的部下,您看是讓他們安置在哪裏?”
劉焉聽到劉瑁這一說才看向田豐等人,望了一眼後不禁大為驚異,半晌後,看向劉瑁,緩緩點頭道:“不錯!你,真的不錯!”
說罷,劉焉又道:“這樣,你的宅子在幾個月前已經收拾好了,你就讓你的手下們去你的宅子暫時呆著吧。”
“好的,父親,聽你的。”
“劉向,帶著他們去少爺的宅子。”
“是!老爺。”
“元皓兄,委屈你了。”劉瑁抱歉的向田豐等人笑了笑道。
田豐搖了搖頭道:“這沒什麽,您就安心陪父親吧,這邊我會負責的。”
劉瑁聽後哈哈一笑後,拉著父親就走進了尚書府,而田豐等人則在劉向的帶領下前往劉瑁的府邸。
“哦!那你最後是怎麽做的?”
在聽到劉瑁伏擊黃巾軍時,劉焉也不禁緊張了起來,劉瑁笑著將自己的計劃述說了一遍,劉焉不禁拍案大笑道:“好!好!好!哈哈哈!真是妙啊!你是怎麽想到的”……
在一番父子敘話後,劉焉逐漸的接近了正題,他突然問道:“這麽說來,剛才那些人中有一些是你發布‘求賢榜’後收下的人吧?”
劉瑁點了點頭道:“不錯,兩個謀士,一個叫田豐,一個叫毛玠,新收的武將,叫典韋和趙雲,都非常不錯,應該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說說吧,之前董扶建議說讓我找機會前往益州,你覺得益州如何?”
劉焉說到這裏的時候,一下子就嚴肅了起來,畢竟這關係到自己將來的所有打算,而他也問過大兒子劉範,但是劉範的回答並不能讓他滿意,劉範並不讚同前往益州,但是他卻說不出什麽理由。
而劉瑁在外闖蕩兩年,閱曆經曆都非同凡響,因此劉焉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劉瑁,也算是對他的考驗。
“我同意董先生的建議。”劉瑁想了想道。
“說說吧,你的理由。”劉焉又道。
“我仔細的想了想,現在朝廷昏庸無能,吏治混亂,民不聊生,黃巾肆虐,雖然黃巾軍已經被剿滅,但是餘孽全部跑入山中,去年二月,盜賊四起,黑山軍、黃龍軍、白雀軍數不勝數,剿之不得,整個北方亂的是一塌糊塗,更關鍵的是,陛下後事不定,兩名皇子必有爭位,不管是誰上位,都將是大亂的開端。”
“到了那個時候中原就會是一個恐怖的大火爐,而中原乃四戰之地,如果要求穩,或者隻是想要割據一方的話,我同意前往益州,但是如果父親的心更大,那麽北方也並非沒有機會!”
“北方?”
劉焉聞言一愣,半晌後,他又道:“北方我倒是從未想過,那依你之見,北方的優勢在哪裏?”
“第一,中原雖為四戰之地,但是人口聚集,糧食充沛,而且四通八達,得中原者,便可得天下;第二,雖然現在冀州盜賊四起,但這未常不是機會,一旦把這些盜賊全部拿下,那麽我們連兵員都有了,而且全部都是壯勞力,並且戰鬥經驗豐富;第三,一旦陛下百年,我們把新皇帝擁立後就可以奉天子以討不臣,占據天時與人和。”
“那問題有哪些?”
“中原四戰之地,窺伺的人絕不在少數,而目前來看,我們的兵力、人力、物力都有不足,想要成功拿下中原,麵對的敵人絕不在少數,而且中原地利不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駐守,因此想要拿下中原絕非易事。”
“如果在中原,你認為我們的立足之地在哪裏?”
“冀州!冀州距離豫州非常近,同時與幽州、並州都不算遠,一旦占領冀州,那麽我們就有了對於青、徐、豫、幽、並五州的主動權,同時我在冀州呆了一年多的時間,冀州百姓對我並不陌生,我們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打開局麵!”
“那麽益州呢?”
“益州的好處當然是有的,第一,益州地理優勢顯著,北麵有秦嶺天險為阻隔,其中隻有幾條棧道阻隔,當年高祖正是憑借陳倉道一舉拿下關中,我們如果拿下益州,那麽在時機恰當的時候,也可以出奇兵直襲長安”
“第二,益州東邊與荊州水道相連,水勢凶猛,易守難攻,非一般人可以拿下,當然我們想要趁勢拿下荊州也並不簡單,但是單就地利來講,除了關中,就屬益州了。”
“那麽問題呢?”
“第一,益州人排外意識明顯,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和契機,不好融入;第二,因為益州本身易守難攻,益州人因此很少主動進攻,他們更願意悠閑的生活;第三……”
隨著劉瑁的侃侃而談,劉焉不斷地點著頭,他也在心裏開始考慮與衡量在益州與冀州的好壞,荊州劉焉根本不去考慮,如果讓他選擇荊州,還不如就像劉瑁所說選擇冀州更好一些。
因此在聽了劉瑁的話後,劉焉緩緩的點了點頭,道:“行了,叔圭,我知道了,讓為父仔細的考慮考慮,你去看看你母親吧。”
“好的,我知道了,父親。”說罷,劉瑁起身告辭,往邙山去了。
不過,在這個時代,當你想要好好做事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來阻撓你,這次也不例外,在曹操被征還為東郡太守不就後,劉瑁就被張讓調為了東郡太守,即日赴任。
但是對於劉瑁來說他並不感冒,在將田豐趙雲收入麾下後,他自身的勢力已經不錯了,而如果還想擴充勢力,不僅會招惹皇帝的不快,恐怕就連他的父親劉焉都會心生不滿吧。
因此在與田豐以及毛玠幾人商量後,劉瑁索性直接效仿曹操,辭官不做,帶著自己的一幹班底,浩浩蕩蕩的回雒陽了。
一個月後,雒陽城門處,一隊數百人的隊伍緩緩出現在了城門口,為首一人騎著一匹白色駿馬,身著一襲青衫,狀態肆意瀟灑,嘴角露著一絲微笑,就好像一個富家公子哥出遊一般,此人正是劉瑁。
在他身後則跟著兩名文士打扮的年輕人,兩人分別騎著一匹棕馬,跟在了劉瑁的身後,不用多說,這二人自然就是田豐與毛玠。
在三人後麵,則跟著兩名武將打扮的青年,兩名武將看上去一個魁梧,一個苗條,一個身著一身布甲,一個穿著一身銀盔,一看上去就知道非同一般,這二人不是別人,正是趙雲和典韋。
在五人後麵的跟著的則是劉瑁的親兵,原本在黃巾時期和國相時期組建起來的上萬人在仔細的篩選過後,挑選出了三千精銳,分成了數批分次進入了雒陽,而自己的這一批則是最後的三百人,而這三千人就是劉瑁在外遊曆數年所換來的全部班底。
“主公,您父親給你寫信問你對於益州的看法?”田豐在劉瑁身側道。
劉瑁輕輕點了點頭道:“不錯,據說是董扶先生給父親的建議,而在我來看,這天下九州,恐怕隻有荊益兩州是眼下的風水寶地。”
毛玠這時道:“主公,可是在我看來,如今你的實力可是一點都不弱啊,既然如此,為什麽我們不去爭一下這中原呢?”
劉瑁聞言苦笑一聲道:“難道你以為我沒有想過?如果我沒有想過我就不會在常山國訓練出兩萬精兵了,可是兩位先生,我的身份不僅是常山國相,我還是劉焉的三子,我上麵還有父親,我不可能越過父親去做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我隻是第三子,是沒有繼承的權利的……所以我現在隻能慢慢地積蓄力量,直到父親他給我放權…”
田豐聽到這裏,似乎已經有些明白了過來,輕聲道:“您這次辭官,其實不僅是…”
劉瑁聞言輕輕點了點頭苦笑道:“我在四五天前就收到了父親的來信,他希望我可以回到他身邊,並且告訴我我的所作所為讓他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包括陛下那邊的,十常侍那邊的還有我兩位哥哥的壓力太多太多,你也知道去年劉陶劉先生自殺獄中的事情吧,他也算是我漢室宗親,可是隻是因為得罪了張讓他們就被害獄中,而我已經幾次被張讓諫言,因此父親讓我盡快返回雒陽,並且詢問我對於益州的看法…”
田豐緩緩地點了點頭道:“看來,是主公你的風頭最近太盛,以至於朝中許多人起了非議啊…”
劉瑁聞言搖了搖頭道:“不遭非議是庸才,這些非議我根本無所謂,但是現在確實不能得罪張讓他們,所以現在我也沒有辦法,隻能先低調下來,而且說實話,中原四戰之地,想要在中原立足下來,絕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田豐幾人點了點頭,也不再說話了,而隨著幾人的說話,他們離城門也越來越近了,很快,城中守軍就問道:“來者何人?”
一名士兵快步跑出,大聲道:“前常山國相,太常劉焉之子劉瑁,回返京師!”
隨著城門的開啟,劉瑁的心中也突然出現了一絲激動,想當年他從雒陽城中出來的時候,是孤身一人,什麽都沒有。
而如今的他,擁兵三千,還擁有田豐、典韋、趙雲這等人才,如今回返京都,即便說是衣錦還鄉都不為過,而劉瑁更明白的是,真正的江湖爭霸,從現在才真正開始!
太常,劉府。
“大人!大人!少爺回來了!三少爺回來了!”
很快,劉瑁回來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劉府,劉焉在得知兒子回來的消息後,高興的立刻出了門,在門口焦急的等待著兒子的歸來。
不一會兒的功夫,劉瑁就領著三百人來到了太常府的門前,劉瑁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父親,連忙下馬步行快步走向父親,一頭拜倒道:“劉瑁見過父親,兒子回來了!”
劉焉一把扶起劉瑁,高興的道:“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一邊說著,劉焉一邊扶起了劉瑁,仔細的上下打量了劉瑁後,欣慰道:“瘦了,但是也成熟了許多,你,幹的不錯!”
劉瑁嘿嘿一笑道:“父親大人,怎麽說我也是經曆過宛城攻城戰的,要是這樣都不會變的成熟,那我也太不靠譜了。”
劉焉笑看著自己的兒子,眼裏滿是滿意,拉著劉瑁就要進府,笑著道:“走!我們回家!把你這段時間的經曆好好跟為父講一講,你的事情我可是在雒陽聽了不止一次了!”
劉瑁笑著道:“父親,稍等一下,這些是我在常山國收下的部下,您看是讓他們安置在哪裏?”
劉焉聽到劉瑁這一說才看向田豐等人,望了一眼後不禁大為驚異,半晌後,看向劉瑁,緩緩點頭道:“不錯!你,真的不錯!”
說罷,劉焉又道:“這樣,你的宅子在幾個月前已經收拾好了,你就讓你的手下們去你的宅子暫時呆著吧。”
“好的,父親,聽你的。”
“劉向,帶著他們去少爺的宅子。”
“是!老爺。”
“元皓兄,委屈你了。”劉瑁抱歉的向田豐等人笑了笑道。
田豐搖了搖頭道:“這沒什麽,您就安心陪父親吧,這邊我會負責的。”
劉瑁聽後哈哈一笑後,拉著父親就走進了尚書府,而田豐等人則在劉向的帶領下前往劉瑁的府邸。
“哦!那你最後是怎麽做的?”
在聽到劉瑁伏擊黃巾軍時,劉焉也不禁緊張了起來,劉瑁笑著將自己的計劃述說了一遍,劉焉不禁拍案大笑道:“好!好!好!哈哈哈!真是妙啊!你是怎麽想到的”……
在一番父子敘話後,劉焉逐漸的接近了正題,他突然問道:“這麽說來,剛才那些人中有一些是你發布‘求賢榜’後收下的人吧?”
劉瑁點了點頭道:“不錯,兩個謀士,一個叫田豐,一個叫毛玠,新收的武將,叫典韋和趙雲,都非常不錯,應該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說說吧,之前董扶建議說讓我找機會前往益州,你覺得益州如何?”
劉焉說到這裏的時候,一下子就嚴肅了起來,畢竟這關係到自己將來的所有打算,而他也問過大兒子劉範,但是劉範的回答並不能讓他滿意,劉範並不讚同前往益州,但是他卻說不出什麽理由。
而劉瑁在外闖蕩兩年,閱曆經曆都非同凡響,因此劉焉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劉瑁,也算是對他的考驗。
“我同意董先生的建議。”劉瑁想了想道。
“說說吧,你的理由。”劉焉又道。
“我仔細的想了想,現在朝廷昏庸無能,吏治混亂,民不聊生,黃巾肆虐,雖然黃巾軍已經被剿滅,但是餘孽全部跑入山中,去年二月,盜賊四起,黑山軍、黃龍軍、白雀軍數不勝數,剿之不得,整個北方亂的是一塌糊塗,更關鍵的是,陛下後事不定,兩名皇子必有爭位,不管是誰上位,都將是大亂的開端。”
“到了那個時候中原就會是一個恐怖的大火爐,而中原乃四戰之地,如果要求穩,或者隻是想要割據一方的話,我同意前往益州,但是如果父親的心更大,那麽北方也並非沒有機會!”
“北方?”
劉焉聞言一愣,半晌後,他又道:“北方我倒是從未想過,那依你之見,北方的優勢在哪裏?”
“第一,中原雖為四戰之地,但是人口聚集,糧食充沛,而且四通八達,得中原者,便可得天下;第二,雖然現在冀州盜賊四起,但這未常不是機會,一旦把這些盜賊全部拿下,那麽我們連兵員都有了,而且全部都是壯勞力,並且戰鬥經驗豐富;第三,一旦陛下百年,我們把新皇帝擁立後就可以奉天子以討不臣,占據天時與人和。”
“那問題有哪些?”
“中原四戰之地,窺伺的人絕不在少數,而目前來看,我們的兵力、人力、物力都有不足,想要成功拿下中原,麵對的敵人絕不在少數,而且中原地利不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駐守,因此想要拿下中原絕非易事。”
“如果在中原,你認為我們的立足之地在哪裏?”
“冀州!冀州距離豫州非常近,同時與幽州、並州都不算遠,一旦占領冀州,那麽我們就有了對於青、徐、豫、幽、並五州的主動權,同時我在冀州呆了一年多的時間,冀州百姓對我並不陌生,我們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打開局麵!”
“那麽益州呢?”
“益州的好處當然是有的,第一,益州地理優勢顯著,北麵有秦嶺天險為阻隔,其中隻有幾條棧道阻隔,當年高祖正是憑借陳倉道一舉拿下關中,我們如果拿下益州,那麽在時機恰當的時候,也可以出奇兵直襲長安”
“第二,益州東邊與荊州水道相連,水勢凶猛,易守難攻,非一般人可以拿下,當然我們想要趁勢拿下荊州也並不簡單,但是單就地利來講,除了關中,就屬益州了。”
“那麽問題呢?”
“第一,益州人排外意識明顯,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和契機,不好融入;第二,因為益州本身易守難攻,益州人因此很少主動進攻,他們更願意悠閑的生活;第三……”
隨著劉瑁的侃侃而談,劉焉不斷地點著頭,他也在心裏開始考慮與衡量在益州與冀州的好壞,荊州劉焉根本不去考慮,如果讓他選擇荊州,還不如就像劉瑁所說選擇冀州更好一些。
因此在聽了劉瑁的話後,劉焉緩緩的點了點頭,道:“行了,叔圭,我知道了,讓為父仔細的考慮考慮,你去看看你母親吧。”
“好的,我知道了,父親。”說罷,劉瑁起身告辭,往邙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