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城中,風雲變色。黃明與周紀快馬加鞭趕出北門,見比幹這般行徑,二人眼神中滿是驚愕與悲痛,匆匆回至九間殿,將比幹之事告知了黃元帥。
黃飛虎悲痛萬分:“丞相,我黃飛虎無法救你,真是有愧於先帝啊!”
消息傳開,微子等百官聽聞比幹之死,皆如遭雷擊,悲痛之情彌漫眾人心頭。
就在這一片哀傷之中,下大夫夏招挺身而出,他雙目圓睜,眼中似要噴出火焰,悲憤地厲聲大叫:“昏君平白無故,擅殺叔父,紀綱絕滅,天理難受,我,我要入宮見駕!”
說罷,他不顧一切地直奔鹿台而去,全然不顧宣召之禮。
鹿台上,紂王正滿心期待地等著用比幹的心做羹湯。
此時,夏招登上鹿台,紂王見狀,皺起眉頭,緩緩走出,隻見夏招豎目揚眉,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將紂王吞噬。
紂王強壓怒火,問道:“大夫夏招,無旨前來,所為何事?”
夏招怒不可遏,大聲喝道:“特意前來弑君!”
紂王卻不以為意地笑道:“自古以來,哪有臣子弑君之理?”
夏招悲憤交加,聲嘶力竭地吼道:“昏君!你也知曉此理。世上又豈有無故侄弑叔父之情?比幹乃你嫡叔,成湯乙帝之弟,你卻聽信妖婦妲己之言,取比幹心作羹,這與弑父何異?你大逆不道取其心,簡直連畜生都不如,臣弑昏君,乃是為了維護成湯大法。”
言罷,他毫不猶豫地掣出鹿台上掛著的飛雲劍,那劍身閃爍著寒光,朝紂王劈麵殺去。
紂王乃是文武全才,豈會懼怕夏招一個文官。
他將身一閃,夏招這奮力一擊撲了個空。
紂王頓時大怒,臉色鐵青,怒吼道:“來人,將此逆臣拿下,押入大牢!”
武士們領旨,如潮水般湧來。
夏招卻毫無懼色,大聲叫道:“不必來!昏君弑父,我夏招弑君,理所當然。”
眾人正要上前捉拿,夏招猛地轉身,向著鹿台下縱身一躍。
隻聽得一聲慘叫,夏招粉骨碎身,血濺當場,可憐他就此死於非命。
且說眾人見夏招死於鹿台之下,又去北門外收比幹之屍。
比幹之子世子微子德披麻執杖,滿臉淚痕,眼中滿是悲戚,他向著百官深深拜謝。
武成王黃飛虎麵色凝重,眼中淚光閃動,微子、箕子等人也都沉浸在無盡的傷悼之中。
他們小心翼翼地將比幹的遺體放入棺槨,停放在北門外,隨後搭起蘆棚,揚起紙旛,希望能借此安定比幹的魂魄。
就在此時,探馬如疾風般奔來,傳來消息:“聞太師奏凱回朝。”
原來,聞太師在北海叛亂中,得哪吒相助,如魚得水。
哪吒身具神通,靈活機動性極強,憑借他的本領,聞太師的大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
哪吒或化作三頭八臂,衝入敵陣,殺得叛軍丟盔棄甲;
或腳踏風火輪,往來穿梭,傳遞軍情,如閃電般迅速。
在哪吒的協助下,聞太師很快便平定了北海叛亂,率領大軍回朝。
百官聽聞聞太師還朝,臉上頓時露出欣喜之色,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他們紛紛說道:“太師歸來,必定能鏟除奸佞,重振朝綱。”
於是,眾人滿懷期待望,出城十裏迎接。
眾人至轅門,軍政司趕忙上前,向太師稟報:“百官迎接轅門。”
太師坐在墨麒麟上,神色威嚴,傳令道:“命百官暫回,午門相會。”
傳令官立刻傳達太師命令:“眾官便速至午門等候。”
百官聽聞,正欲轉身前往午門迎接,這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他悲憤地說道:“王叔比幹屍骨未寒,太師正好回歸,我等何不抬棺見駕,請太師做主。”
眾人一聽,紛紛點頭,覺得此計甚妙。
於是眾人兵分兩路,黃飛虎帶比幹之子等人抬棺前往北門,其餘大臣遵太師之命前往午門相迎。
朝歌城內,風聲呼嘯,仿佛在為比幹哀鳴。
天空中烏雲密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眾人抬著棺槨,一步一步地向著北城門前進。
朝歌城外,在外征戰多年的軍士浩浩蕩蕩地朝城內進發。
十幾年的征戰,讓兵士的臉上多了一些堅毅,雖風餐露宿,但並未消弭他們得勝的喜悅。
臨至朝歌城,這一凱旋而歸的將士們行進的步伐突然減緩,而後停了下來。
聞太師乘墨麒麟往北門而來,忽見紙旛飄蕩,見隊伍停了下來,問旁邊兵卒:“去看看,隊伍為什麽停下來了?”
兵卒急忙跑到隊伍前頭看了一下,急忙跑回來。
“報!”
“講。”
“報太師,前方有一出殯隊伍擋住了我們進城的道路。”
“一個出殯的隊伍,打發他們走便是了,你們沒告訴他們我們隊伍的旗號嗎?”
兵卒很為難,“報太師,末將已將我們隊伍旗號報與出殯隊伍,但他們並未有讓道的意思,並說……”
“他們說什麽?”
“太師,求恕末將大罪。”
“恕你無罪,快快講來。”
“出殯隊伍中的人說,不能讓,並且,並且,為首的人是鎮國武成王黃飛虎。”
太師不解,便問左右:“不是命百官午門相見,他怎麽在此?”
不待左右回話,就見武成王黃飛虎帶著比幹之子上前。
比幹之子世子微子德悲憤交加,趕忙上前跪地喊冤。
侍衛不認得比幹之子,大怒道:“何人如此大膽,敢驚太師大駕。”
微子德道:“是比幹之子,子德。”
太師聞言,趕忙下了麒麟,親自扶起世子。
聞仲仔細一看道:“哎呀,果然是比幹之子,子德,你這是為誰戴孝,為何喊冤?壯告何人。”
微子德痛哭流涕道:“老太師,我這是給亡父比幹戴孝,替亡父比幹喊冤,狀告當今大王,殷壽。”
太師看著遠處的棺槨,看向一旁的黃飛虎,聲音顫抖地問道:“這是怎麽回事?狀告大王?飛虎,子德所言到底怎麽回事?比幹王叔為何會遭此劫難?”
一見太師,黃飛虎也聲淚俱下。
“太師,太師,您可算是回來了,這確實是亞相比幹之柩,他,他……比幹王叔遭人陷害,大王聽信讒言,言王叔比幹有七竅玲瓏心,可治妲己之疾,要剜王叔之心,比幹剜心而死。”
聞仲聽後,怒發衝冠,三目圓睜,眼中射出兩道寒光。
上前將黃飛虎攙起, 聲音中略帶顫抖,“你所言當真?”
“是,句句所言皆真,弟子不敢欺瞞太師。”
聞太師心中一驚,大怒道:“混賬東西,傳令百官隨我進宮見駕。”
黃飛虎悲痛萬分:“丞相,我黃飛虎無法救你,真是有愧於先帝啊!”
消息傳開,微子等百官聽聞比幹之死,皆如遭雷擊,悲痛之情彌漫眾人心頭。
就在這一片哀傷之中,下大夫夏招挺身而出,他雙目圓睜,眼中似要噴出火焰,悲憤地厲聲大叫:“昏君平白無故,擅殺叔父,紀綱絕滅,天理難受,我,我要入宮見駕!”
說罷,他不顧一切地直奔鹿台而去,全然不顧宣召之禮。
鹿台上,紂王正滿心期待地等著用比幹的心做羹湯。
此時,夏招登上鹿台,紂王見狀,皺起眉頭,緩緩走出,隻見夏招豎目揚眉,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將紂王吞噬。
紂王強壓怒火,問道:“大夫夏招,無旨前來,所為何事?”
夏招怒不可遏,大聲喝道:“特意前來弑君!”
紂王卻不以為意地笑道:“自古以來,哪有臣子弑君之理?”
夏招悲憤交加,聲嘶力竭地吼道:“昏君!你也知曉此理。世上又豈有無故侄弑叔父之情?比幹乃你嫡叔,成湯乙帝之弟,你卻聽信妖婦妲己之言,取比幹心作羹,這與弑父何異?你大逆不道取其心,簡直連畜生都不如,臣弑昏君,乃是為了維護成湯大法。”
言罷,他毫不猶豫地掣出鹿台上掛著的飛雲劍,那劍身閃爍著寒光,朝紂王劈麵殺去。
紂王乃是文武全才,豈會懼怕夏招一個文官。
他將身一閃,夏招這奮力一擊撲了個空。
紂王頓時大怒,臉色鐵青,怒吼道:“來人,將此逆臣拿下,押入大牢!”
武士們領旨,如潮水般湧來。
夏招卻毫無懼色,大聲叫道:“不必來!昏君弑父,我夏招弑君,理所當然。”
眾人正要上前捉拿,夏招猛地轉身,向著鹿台下縱身一躍。
隻聽得一聲慘叫,夏招粉骨碎身,血濺當場,可憐他就此死於非命。
且說眾人見夏招死於鹿台之下,又去北門外收比幹之屍。
比幹之子世子微子德披麻執杖,滿臉淚痕,眼中滿是悲戚,他向著百官深深拜謝。
武成王黃飛虎麵色凝重,眼中淚光閃動,微子、箕子等人也都沉浸在無盡的傷悼之中。
他們小心翼翼地將比幹的遺體放入棺槨,停放在北門外,隨後搭起蘆棚,揚起紙旛,希望能借此安定比幹的魂魄。
就在此時,探馬如疾風般奔來,傳來消息:“聞太師奏凱回朝。”
原來,聞太師在北海叛亂中,得哪吒相助,如魚得水。
哪吒身具神通,靈活機動性極強,憑借他的本領,聞太師的大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
哪吒或化作三頭八臂,衝入敵陣,殺得叛軍丟盔棄甲;
或腳踏風火輪,往來穿梭,傳遞軍情,如閃電般迅速。
在哪吒的協助下,聞太師很快便平定了北海叛亂,率領大軍回朝。
百官聽聞聞太師還朝,臉上頓時露出欣喜之色,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他們紛紛說道:“太師歸來,必定能鏟除奸佞,重振朝綱。”
於是,眾人滿懷期待望,出城十裏迎接。
眾人至轅門,軍政司趕忙上前,向太師稟報:“百官迎接轅門。”
太師坐在墨麒麟上,神色威嚴,傳令道:“命百官暫回,午門相會。”
傳令官立刻傳達太師命令:“眾官便速至午門等候。”
百官聽聞,正欲轉身前往午門迎接,這時,一位大臣站了出來,他悲憤地說道:“王叔比幹屍骨未寒,太師正好回歸,我等何不抬棺見駕,請太師做主。”
眾人一聽,紛紛點頭,覺得此計甚妙。
於是眾人兵分兩路,黃飛虎帶比幹之子等人抬棺前往北門,其餘大臣遵太師之命前往午門相迎。
朝歌城內,風聲呼嘯,仿佛在為比幹哀鳴。
天空中烏雲密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眾人抬著棺槨,一步一步地向著北城門前進。
朝歌城外,在外征戰多年的軍士浩浩蕩蕩地朝城內進發。
十幾年的征戰,讓兵士的臉上多了一些堅毅,雖風餐露宿,但並未消弭他們得勝的喜悅。
臨至朝歌城,這一凱旋而歸的將士們行進的步伐突然減緩,而後停了下來。
聞太師乘墨麒麟往北門而來,忽見紙旛飄蕩,見隊伍停了下來,問旁邊兵卒:“去看看,隊伍為什麽停下來了?”
兵卒急忙跑到隊伍前頭看了一下,急忙跑回來。
“報!”
“講。”
“報太師,前方有一出殯隊伍擋住了我們進城的道路。”
“一個出殯的隊伍,打發他們走便是了,你們沒告訴他們我們隊伍的旗號嗎?”
兵卒很為難,“報太師,末將已將我們隊伍旗號報與出殯隊伍,但他們並未有讓道的意思,並說……”
“他們說什麽?”
“太師,求恕末將大罪。”
“恕你無罪,快快講來。”
“出殯隊伍中的人說,不能讓,並且,並且,為首的人是鎮國武成王黃飛虎。”
太師不解,便問左右:“不是命百官午門相見,他怎麽在此?”
不待左右回話,就見武成王黃飛虎帶著比幹之子上前。
比幹之子世子微子德悲憤交加,趕忙上前跪地喊冤。
侍衛不認得比幹之子,大怒道:“何人如此大膽,敢驚太師大駕。”
微子德道:“是比幹之子,子德。”
太師聞言,趕忙下了麒麟,親自扶起世子。
聞仲仔細一看道:“哎呀,果然是比幹之子,子德,你這是為誰戴孝,為何喊冤?壯告何人。”
微子德痛哭流涕道:“老太師,我這是給亡父比幹戴孝,替亡父比幹喊冤,狀告當今大王,殷壽。”
太師看著遠處的棺槨,看向一旁的黃飛虎,聲音顫抖地問道:“這是怎麽回事?狀告大王?飛虎,子德所言到底怎麽回事?比幹王叔為何會遭此劫難?”
一見太師,黃飛虎也聲淚俱下。
“太師,太師,您可算是回來了,這確實是亞相比幹之柩,他,他……比幹王叔遭人陷害,大王聽信讒言,言王叔比幹有七竅玲瓏心,可治妲己之疾,要剜王叔之心,比幹剜心而死。”
聞仲聽後,怒發衝冠,三目圓睜,眼中射出兩道寒光。
上前將黃飛虎攙起, 聲音中略帶顫抖,“你所言當真?”
“是,句句所言皆真,弟子不敢欺瞞太師。”
聞太師心中一驚,大怒道:“混賬東西,傳令百官隨我進宮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