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得開山斧和如意金箍棒,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趕忙拜謝道:“此二寶神器,定能助我治水成功。多謝老師,多謝諸位仙人。”
金靈微微頷首,神色莊重而慈祥:“既如此,你便下山去吧,如遇不可降服妖魔,可傳信截教眾人相助。”
大禹遂下山返回部落。
話說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
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視這一艱巨的任務如同兒戲。
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麵臨的首要難題亦是治水。
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便在那淒涼之地逝去。
舜為尋能治退這水之人,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皆推薦禹。
他們說道:“禹雖是鯀之子,然其德行與能力皆遠超其父。此人為人謙遜,待人以禮,做事一絲不苟,生活極為簡樸。傳聞被截教仙人收為弟子,亦是法力高強之輩。”
舜不因禹乃鯀之子而輕視於他,而是很快將治水的大任交付於他。
大禹實乃賢良之人,返回部落後,聞知其父已死,卻未因舜之處罰而心生嫉恨,反是欣然接受這一重任。
他於心底暗暗發誓:“我的父親因未治好水,而給人族帶來了深重苦難,我定當加倍努力,萬死不辭。”
然而他亦知,此乃何等重大之職責!絲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考慮到這任務之特殊,舜又遣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與他一道,協助其工作。
彼時,大禹剛剛成親才四天,隻得灑淚與恩愛妻子辭別,毅然踏上這艱難征程。
禹引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足跡遍及當時中原大地之山川河嶽、窮鄉僻壤,乃至人跡罕至之處。
大禹沿途目睹無數人民在洪水中苦苦掙紮,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民眾麵前潸然淚下。
而每提及治水之事,相識或不相識之人皆會向他獻上最珍貴之物,雖他不曾收下,但深感人民情意之深厚,這更堅定了他治水之決心與信心。
大禹左手執準繩,右手持規矩,所至之處皆仔細丈量。
他汲取父親以堵截之法治水失敗之教訓,創一種疏導治水之新法。
其要旨在於疏通水道,使水得以順暢東流入海。
遇人力難以清除之巨石大山,大禹手持開山神斧,神威大展,劈山開路,暢通無阻。
沿途妖魔鬼怪,打得過的順手除去,力不能敵的自有截教仙人出手襄助。
大禹每至一處需治理之所,便往各個部落發動群眾施工。
每當水利工程開啟,他皆與民眾一同勞作,挖山掘石,披星戴月。
他生活極為儉樸,居於低矮茅草小屋,飲食甚至比一般百姓更為簡陋。
但於水利工程,他卻最為慷慨,每逢治理一處水患而缺錢,他皆親自奔走爭取。
大禹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
有一次治水路過自家,聞小孩啼哭,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為他誕下一子。
他心內何等渴望回去親睹妻子與孩子,但一思及治水任務之艱巨,隻得向家中那茅屋深施一禮,眼中噙淚,騎馬飛奔而去。
大禹依據山川地理情形,將國家劃分為九個州,即: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
他之治水方法乃是將整個國家的山水視作一體來治理。
他先整治九州之土地,該疏通者疏通,該平整者平整,使大量之地化為肥沃良田。
而後他治理山脈,經他治理之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
其要旨乃是疏通水道,使水能夠順利下流,不至堵塞水路。
山路治理完畢之後,他便著手梳理水脈。
長江以北的多數河流皆留下他治理之痕跡。
有定海神針相助,作為量水神器。
大禹用此神針,能夠精準測量水量,調控水流,大為受益。
大禹得到如意金箍棒後,依靠此棒平山覆水,定海降龍,鎮江除蛟,無往不利,後有“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之言。
然而正當大禹一路引流入東海時,卻在淮水一帶遭到了阻攔。
隻因在淮水中住著一位神通廣大的淮水神,巫支祁。
巫支祁乃是太古時期地孕天誕的一隻水猿大聖,其修行歲月漫長,達數百萬年之久,法力深不可測。
大禹從金靈聖母那裏聽說過巫支祁,知曉他的強大實力。
於是嚐試與其交換條件,承諾隻要巫支祁讓他引流入海,必將為其立廟封祠,使其世代食萬民之香火。
然而巫支祁對這些虛名卻是嗤之以鼻。
在他眼中,但凡侵入其領地者,皆被視為大敵,必將其驅逐,以保淮水之安寧。
也正因如此,巫支祁雖為上古大妖,卻被某些淮水一帶的人們奉為神靈,祈求其保佑風調雨順。
不過大禹可不會就這樣輕易放棄,要想引流入海,就不得不經過淮水,否則重新開鑿,必定費時費力。
治水之事緊迫,大禹怎敢耽誤? 見商量無果,大禹召集人族部落仙師,準備迎戰巫支祁。
怎奈巫支祁實力強大,縱有降龍伏虎之威,又有如意金箍棒防身,大禹在巫支祁手上也絲毫占不到便宜。
大禹心想肉搏不可取勝,那不妨與之鬥法。
於是他將金箍棒變大之後,攪動淮水,頓時掀起了萬丈洪濤。
這磅礴浪潮帶著千鈞之勢朝巫支祁砸去。
然而巫支祁卻絲毫沒有表現出慌張,反而淡定自若。
隻見他輕輕彈指一揮,方才還氣勢如虹的驚濤駭浪,就仿佛突然失去了力量一般,傾瀉而下。
大禹驚詫不已,轉念一想,這巫支祁乃是淮水神,自己對其用水攻,實乃愚蠢之舉。
見勢不妙,大禹正要撤退,然而那巫支祁卻已搶先一步出手。
巫支祁的目標並非大禹,而是他手中的那根如意金箍棒。
隻因此棒鎮海控水之力一流,是水係不可多得的寶物,是以才被巫支祁看中。
麵對突然暴起的巫支祁,大禹卻是沒有絲毫辦法。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丟了金箍棒無妨,先保住性命要緊。
話說巫支祁從大禹手中奪走金箍棒後,卻發現與此金箍棒頗為契合。
此棒在其手中不僅可以大小如意,且由此棒鎮於淮水之中,淮水竟再不起風浪。
再看大禹那邊,失了金箍棒後,大禹無奈前往瀛洲,尋求老師金靈聖母幫助。
大禹踏上瀛洲,隻見此地仙氣彌漫,瑞彩千條。
金靈端坐蓮台之上,周身霞光環繞,仙音嫋嫋。
他疾步上前,恭敬地行禮,敘述來意:“弟子大禹,懇請師尊援手。巫支祁妖孽作亂,失了金箍棒,弟子實難應對。”
金靈聞言,眉頭微蹙,美目流轉,沉思片刻。
巫支祁作為上個量劫存活下來的妖聖,她深知其神通廣大,在控水方麵,不遜於祖巫共工。心中暗道此事頗為棘手。
她輕歎一聲,說道:“大禹,巫支祁妖力強橫,非凡人可敵。此事為師定當盡力相助。吾將令烏雲仙、趙公明、餘元三人前去助汝降服此妖,必要時,為師會親自出手。”
這三仙均是截教高手中的翹楚。
烏雲仙修得混元一氣之法,其手中混元錘蘊含混沌之力,威力無窮;
趙公明的鎮海神鞭,采東海神鐵煉製,鞭上符文閃爍,可鎮水海之靈;
一氣道人餘元的鎮天印,乃是以不周山碎塊鑄就,印出則天地震動。
不動用法寶神通的情況下,三人聯手,就算是多寶道人也不是對手。
大禹拜謝:“多謝老師,弟子定當竭盡全力,與諸仙人共同除妖平災。”
烏雲仙、趙公明、餘元三人得令後,與大禹齊聚,帶領眾人直奔巫支祁巢穴。
……
最近一段時間大多都是戶外工作,沒法和以前上班一樣偷偷摸魚寫作,下了班才能碼字,同時還要備考一建考試,所以時間不太充足,也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拚命碼字,暫時兩章為主,有空就多更一點。請大家見諒。
……
求催更,求五星好評。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金靈微微頷首,神色莊重而慈祥:“既如此,你便下山去吧,如遇不可降服妖魔,可傳信截教眾人相助。”
大禹遂下山返回部落。
話說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
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視這一艱巨的任務如同兒戲。
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麵臨的首要難題亦是治水。
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便在那淒涼之地逝去。
舜為尋能治退這水之人,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皆推薦禹。
他們說道:“禹雖是鯀之子,然其德行與能力皆遠超其父。此人為人謙遜,待人以禮,做事一絲不苟,生活極為簡樸。傳聞被截教仙人收為弟子,亦是法力高強之輩。”
舜不因禹乃鯀之子而輕視於他,而是很快將治水的大任交付於他。
大禹實乃賢良之人,返回部落後,聞知其父已死,卻未因舜之處罰而心生嫉恨,反是欣然接受這一重任。
他於心底暗暗發誓:“我的父親因未治好水,而給人族帶來了深重苦難,我定當加倍努力,萬死不辭。”
然而他亦知,此乃何等重大之職責!絲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考慮到這任務之特殊,舜又遣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與他一道,協助其工作。
彼時,大禹剛剛成親才四天,隻得灑淚與恩愛妻子辭別,毅然踏上這艱難征程。
禹引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足跡遍及當時中原大地之山川河嶽、窮鄉僻壤,乃至人跡罕至之處。
大禹沿途目睹無數人民在洪水中苦苦掙紮,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民眾麵前潸然淚下。
而每提及治水之事,相識或不相識之人皆會向他獻上最珍貴之物,雖他不曾收下,但深感人民情意之深厚,這更堅定了他治水之決心與信心。
大禹左手執準繩,右手持規矩,所至之處皆仔細丈量。
他汲取父親以堵截之法治水失敗之教訓,創一種疏導治水之新法。
其要旨在於疏通水道,使水得以順暢東流入海。
遇人力難以清除之巨石大山,大禹手持開山神斧,神威大展,劈山開路,暢通無阻。
沿途妖魔鬼怪,打得過的順手除去,力不能敵的自有截教仙人出手襄助。
大禹每至一處需治理之所,便往各個部落發動群眾施工。
每當水利工程開啟,他皆與民眾一同勞作,挖山掘石,披星戴月。
他生活極為儉樸,居於低矮茅草小屋,飲食甚至比一般百姓更為簡陋。
但於水利工程,他卻最為慷慨,每逢治理一處水患而缺錢,他皆親自奔走爭取。
大禹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
有一次治水路過自家,聞小孩啼哭,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為他誕下一子。
他心內何等渴望回去親睹妻子與孩子,但一思及治水任務之艱巨,隻得向家中那茅屋深施一禮,眼中噙淚,騎馬飛奔而去。
大禹依據山川地理情形,將國家劃分為九個州,即: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
他之治水方法乃是將整個國家的山水視作一體來治理。
他先整治九州之土地,該疏通者疏通,該平整者平整,使大量之地化為肥沃良田。
而後他治理山脈,經他治理之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
其要旨乃是疏通水道,使水能夠順利下流,不至堵塞水路。
山路治理完畢之後,他便著手梳理水脈。
長江以北的多數河流皆留下他治理之痕跡。
有定海神針相助,作為量水神器。
大禹用此神針,能夠精準測量水量,調控水流,大為受益。
大禹得到如意金箍棒後,依靠此棒平山覆水,定海降龍,鎮江除蛟,無往不利,後有“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之言。
然而正當大禹一路引流入東海時,卻在淮水一帶遭到了阻攔。
隻因在淮水中住著一位神通廣大的淮水神,巫支祁。
巫支祁乃是太古時期地孕天誕的一隻水猿大聖,其修行歲月漫長,達數百萬年之久,法力深不可測。
大禹從金靈聖母那裏聽說過巫支祁,知曉他的強大實力。
於是嚐試與其交換條件,承諾隻要巫支祁讓他引流入海,必將為其立廟封祠,使其世代食萬民之香火。
然而巫支祁對這些虛名卻是嗤之以鼻。
在他眼中,但凡侵入其領地者,皆被視為大敵,必將其驅逐,以保淮水之安寧。
也正因如此,巫支祁雖為上古大妖,卻被某些淮水一帶的人們奉為神靈,祈求其保佑風調雨順。
不過大禹可不會就這樣輕易放棄,要想引流入海,就不得不經過淮水,否則重新開鑿,必定費時費力。
治水之事緊迫,大禹怎敢耽誤? 見商量無果,大禹召集人族部落仙師,準備迎戰巫支祁。
怎奈巫支祁實力強大,縱有降龍伏虎之威,又有如意金箍棒防身,大禹在巫支祁手上也絲毫占不到便宜。
大禹心想肉搏不可取勝,那不妨與之鬥法。
於是他將金箍棒變大之後,攪動淮水,頓時掀起了萬丈洪濤。
這磅礴浪潮帶著千鈞之勢朝巫支祁砸去。
然而巫支祁卻絲毫沒有表現出慌張,反而淡定自若。
隻見他輕輕彈指一揮,方才還氣勢如虹的驚濤駭浪,就仿佛突然失去了力量一般,傾瀉而下。
大禹驚詫不已,轉念一想,這巫支祁乃是淮水神,自己對其用水攻,實乃愚蠢之舉。
見勢不妙,大禹正要撤退,然而那巫支祁卻已搶先一步出手。
巫支祁的目標並非大禹,而是他手中的那根如意金箍棒。
隻因此棒鎮海控水之力一流,是水係不可多得的寶物,是以才被巫支祁看中。
麵對突然暴起的巫支祁,大禹卻是沒有絲毫辦法。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丟了金箍棒無妨,先保住性命要緊。
話說巫支祁從大禹手中奪走金箍棒後,卻發現與此金箍棒頗為契合。
此棒在其手中不僅可以大小如意,且由此棒鎮於淮水之中,淮水竟再不起風浪。
再看大禹那邊,失了金箍棒後,大禹無奈前往瀛洲,尋求老師金靈聖母幫助。
大禹踏上瀛洲,隻見此地仙氣彌漫,瑞彩千條。
金靈端坐蓮台之上,周身霞光環繞,仙音嫋嫋。
他疾步上前,恭敬地行禮,敘述來意:“弟子大禹,懇請師尊援手。巫支祁妖孽作亂,失了金箍棒,弟子實難應對。”
金靈聞言,眉頭微蹙,美目流轉,沉思片刻。
巫支祁作為上個量劫存活下來的妖聖,她深知其神通廣大,在控水方麵,不遜於祖巫共工。心中暗道此事頗為棘手。
她輕歎一聲,說道:“大禹,巫支祁妖力強橫,非凡人可敵。此事為師定當盡力相助。吾將令烏雲仙、趙公明、餘元三人前去助汝降服此妖,必要時,為師會親自出手。”
這三仙均是截教高手中的翹楚。
烏雲仙修得混元一氣之法,其手中混元錘蘊含混沌之力,威力無窮;
趙公明的鎮海神鞭,采東海神鐵煉製,鞭上符文閃爍,可鎮水海之靈;
一氣道人餘元的鎮天印,乃是以不周山碎塊鑄就,印出則天地震動。
不動用法寶神通的情況下,三人聯手,就算是多寶道人也不是對手。
大禹拜謝:“多謝老師,弟子定當竭盡全力,與諸仙人共同除妖平災。”
烏雲仙、趙公明、餘元三人得令後,與大禹齊聚,帶領眾人直奔巫支祁巢穴。
……
最近一段時間大多都是戶外工作,沒法和以前上班一樣偷偷摸魚寫作,下了班才能碼字,同時還要備考一建考試,所以時間不太充足,也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拚命碼字,暫時兩章為主,有空就多更一點。請大家見諒。
……
求催更,求五星好評。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