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禦書房。


    張恪正在為皇帝及一眾大佬講解著整個後勤保障係統的運作模式。簡單的說,此次北上,無論是兵員的投送還是糧草輜重的運輸,在人朝境內,都將會以水運為主,既省時省力更省錢。而到了必須陸地運輸的時候,也摒棄了以往需要大量民夫長途跋涉押送的方式,而是采用分段式,接力式的押送模式。在整條陸地運輸線上,張恪將其設置成了二十幾個分段,每一段隻需要就地招募一定數量的民夫和牲畜,負責自己那一段的運輸任務即可。這樣做同樣也是基於控製成本,提高效率,減少損耗的考慮。畢竟用當地人走當地路,肯定要比外地人要更懂得怎麽選擇最優路線的。而且分了段,縮短了距離,將整體壓力分散開,對地方政府來說,也會比較容易操作,不會因為徭役過重,造成地方上的困擾。好比跑一萬米,本來要一個人跑完,現在由十個人分段跑,自然是要輕鬆多了。隻不過,采取接力式的運送方式,就要做好相關的組織配合工作,讓接棒過程更順利和高效。盡量避免互相幹擾,彼此推諉,甚至使絆子,這就要靠更嚴密和有效的組織協調能力了。


    為了更好的落實相關工作,張恪的設計裏,朝廷將派出人員以轉運特使之名提前去往那二十多個分段之間的節點處,負責組織,監督任務,相關地方官府要在此期間予以無條件配合,凡涉及戰備物資轉運之事,皆由轉運特使決斷,直到戰爭結束。轉運使在此期間,擁有行政優先的權利,遇到拒不配合的,為了轉運任務順利進行,朝廷賦予其臨陣奪權,事後報備的特許。


    對於要不要給予轉運特使“臨陣奪權”的特權,一些人對此是有顧慮的。然而,張恪對此卻十分堅持。張恪的理由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政。在這條補給線上,若是在每一個節點上,隻耽誤一天,那二十多個節點加起來就快一個月了,這樣的後果,對於前線將士來說,不啻於在後背給了他們致命的一擊。有誰能餓肚子餓一個月的?那別說和敵方打仗了,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因此,這一條,必須堅決執行。皇帝最終同意了下來,畢竟隻是戰時狀態下才被允許行使的特權,雖不能說毫無風險,但可以適當的加派巡視人員,進行監控,應該也沒有太大問題的。


    在張恪全麵講解完,並獲得各方認可後,一份份政令便開始發出,飛向各方。調集海船和河船到指定地點待命;著請在運輸線上,節點處的地方政府開始征調民夫,畜力等待命;著請清江船廠優先趕造各種量級,規格的龍門吊,並運送至指定地點安裝,待命。國家戰爭機器的開動,無數的人被牽連其中,而在這巨變的氛圍裏,人朝準備北上援助虎族,抗擊狼族的消息也開始小範圍的傳開了。一時間,議論紛紛。讚成的,有之;反對的,有之;無所謂的,也有之。真正意識到這場戰爭重要性的人,其實不少,但對於這場發生在北境之內的戰爭,或許是因為隔得太遠的緣故,真要說有什麽切身感受,倒也沒有。大部分人的心態,還是屬於:嗯,狼崽子們太討厭了,早就該去教訓教訓他們了,既然皇帝陛下決定出兵了,那就支持一下。這是一種帶著興奮和不安,但同時又有點在看熱鬧的心態。


    但對於身處其中的人,例如張恪等人來說,他們卻無一不在嚴肅的,爭分奪秒的,謹慎的做著自己的工作,為了更充分的對戰爭做準備,而殫精竭慮著。因為他們知道,那是戰爭,隨之而來的是無數人的生死存亡,無數家庭的支離破碎。每一天,都在高強度運轉中的張恪,沒有任何的懈怠,短短的時間裏,他肉眼可見的消瘦下去。但他不敢停下,因為他知道:在遙遠的地方,有無數人的生死,與我有關。


    五月初,一支部隊正於京城北門外集結,準備出發北上。這是一支數量達到三千的純騎兵隊伍,他們將先行前往北境,去偵查戰況,為後續大部隊的入場,進行各項先期準備,比如為建立大本營選擇合適的地方等等。這支隊伍是特別從護衛京都的精銳中遴選出來的,算得上是兵強馬壯的。而在這支隊伍裏,還有一個人,要隨軍北上,這個人,正是張恪。


    雖然設計了整條物資轉運線路,但在人朝境內一段,還好說,相信朝廷一紙文件下去,敢於拒不執行,陰奉陽違的,應該不多。然而,到了北境虎族領域內,卻未必會同樣順利的。這就需要一個有能力,對物資轉運有相當認識,最好還與虎族打過交道,有相關經驗的人來組織,協調各種事宜,以保證那些物資到了北境依然能夠運輸暢通。而找來找去後,最符合這些條件的,正是張恪。


    對此,張恪沒有猶豫,第一時間便向皇帝請戰了。一如當日他在禦書房所放出的豪言:臣願往前線,保家衛國,與狼族戰鬥到底。皇帝對此自然是很欣慰的,但同時也很猶豫。張恪無疑是目前滿朝的年輕官員中,最得他看重和信賴的。就這麽將他派去北境戰場,委實是有極大的風險的。戰場之上,不可測因素太多了,誰能保證不出意外的。然而,在張恪的一再堅持下,皇帝最終還是同意了。畢竟誠如張恪所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國家危難時,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的。別人家的孩子去得,張恪自然也去得,況且,擺明了他還是最適合的人選。


    雖然允準了張恪前往北境,但為了安全起見,皇帝還是囑咐陳慶之在駐守京都的部隊中仔細地挑選了一番,務求挑出一支實力堅挺的隊伍,最低要求是:即便打不過,也要跑得了。於是,便有了這支純騎兵的隊伍。而張恪自然也不是什麽動不動就熱血上頭的愣頭青的。對於自己的小命,他還是很珍惜的。為此,在臨行前,他還特意去了唐氏莊園一趟。


    張恪在見到唐龍宗師後,也不客氣,直言今天就是來討要上好兵器的,讓唐宗師有什麽好玩意兒都盡管拿出來。這還真有點像是孫大聖去往龍宮強借兵器的意味了。唐龍對此,卻是一點兒不惱,還親自帶著他去往唐氏莊園的後山,來到唐家的一處秘密陳列室,讓其挑選合意的兵器。


    說是陳列室,但當張恪走進去後,卻發現那分明就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博物館。那裏麵從頭盔戰甲到護盾軍靴;從斧鉞鉤叉到刀槍劍戟;從遠程武器到近身兵器;從攻城戰車到守城裝備,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好幾樣熱兵器。而張恪最感興趣的,自然是那些熱兵器呢。那些冷兵器固然很牛,但張恪也使喚不了它們。此行主要還是為了給那三千騎兵淘點好東西的。這支騎兵隊伍,以機動性為首要,因此在選擇兵器時,還是要以輕便易攜,能夠遠距離殺傷,威力夠大為主。那些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武器,哪怕多曆害,都入不了他的法眼的。


    唐龍見他對那些唐家引以為傲的冷兵器,走馬觀花的,卻對那些熱兵器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也隻能無奈的笑笑。在張恪提出來想看看那幾樣熱兵器的威力時,便將他帶到了演武場,準備給他現場示範一下實際的效果。正在唐家匠人為此做著準備時,聽說張恪正在唐家的唐芯,尋了過來。一見麵,便滿臉不爽的朝張恪興師問罪道:“哼,回來這麽久了,也不說來看看我……我爺爺,去你家時,還連門都不讓進,你現在好了不起哦!?”


    張恪聞言,誠懇的向其深施一禮,解釋道:“唐姑娘勿怪,這段時間確實是公務緊急,分身乏術。怠慢之處,還請原諒一二。”


    唐宗師也道:“芯兒勿要胡鬧,敬之這段時間,一直在為大軍北上之事,殫精竭慮,哪有時間陪你兒女情長的?”


    此話一出,倒把兩個年輕人給一下震住了。嘿,這老家夥,還真的是一如既往的口無遮攔啊!張恪雖然震驚,但這種程度的玩笑話,倒還是能受得了的。不過,唐芯就感覺有點糗大了,臉紅耳赤地指著爺爺半天,卻愣是不知道說什麽。最終隻能“哼哼”了兩聲,轉過頭去。唉,遇上這麽個爺爺,也是沒誰了。得虧是親的,不然非動手撕了他那張嘴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族長的奮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河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河小子並收藏小族長的奮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