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張恪便起程去往南定城的清江督造船廠視察。目前,雖然船廠的行政關係上,依然是隸屬於水部舟楫署的。不過由於皇帝及郭守敬的默許,船廠的業務主管其實已經變成市舶使,也就是張恪了。這種事兒,自然是不合規矩的,但左右不過是間船廠,給了也就給了。反正清江船廠目前的工作重心已經轉到了製造海船上,如果不把它的主管權轉移給市舶司的話,那會造成極大的不便的:幹著市舶司派的活,卻又要事事向舟楫署請示,那就啥事都耽誤了。


    當張恪走進清江造船廠時,鄭浩看著這個年輕人,也不免感慨萬千:去年見麵時,大家還沒有什麽關係了,這一轉眼,人家就變成自己的上司了,世事之離奇,讓人措不及防啊!


    “鄭主事,咱們又見麵了。”


    “下官參見張大人。聽說大人前日便到了青龍城,下官正想著去拜會了,沒想到大人卻先到船廠來了。大人勤於政務,下官敬佩之至。”


    “職責所在,未敢懈怠啊!好了,不說這些了,本官此行是為了了解造船廠的諸項事宜的,還要煩請鄭主事不吝辛苦,帶我去考察學習一番。”


    這個張大人倒是學到了郭部堂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不說廢話,直奔主題了。也好,這樣的人才是幹實事的官。因此,鄭浩並沒有什麽不滿,而是欣然的躬身一禮後,帶著他往船塢而去。


    一邊走著,鄭浩一邊介紹船廠的情況。他自然知道張恪對於造船之事是個外行,因此盡量用一些一般人能聽懂的詞匯來介紹。目前的清江督造船廠有工匠五百多人,大小廠區六個,大小船塢八個。自年初接到郭守敬的命令後,便開始為製造海船而做著準備了。經過對原有船塢的改造,目前而言,清江船廠已經能夠同時開建兩艘海船了。隨著第一艘海船的成功下水,工匠們積累了經驗,造船的速度會加快,可以說:隻要材料跟得上,清江船廠便可以以平均一個月建造一艘海船的速度,不斷造出船來。這樣的效率,在鄭浩看來,已經是極為高效的,放眼整個人朝,怕是找不出來第二家的。而且,其他的船廠造的還是行駛於內河的小船,這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鄭浩介紹到這些事情時,自然也是非常得意的。然而,張恪聽完後,卻是搖了搖頭,道:“不,這還不夠,遠遠不夠。”


    鄭浩聞言,心裏麵既訝異,同時也難免有些不服氣:這還不夠嗎?你這小子,到底是有多大的胃口啊?


    張恪也沒有和他打什麽啞謎,隨後便將自己的設想一一道出。依照張恪的想法:


    未來幾年內,出海的船隊規模,每一支都應該有上百艘船,上萬海員;而這樣的船隊人朝應該每年都有兩到三支,能夠出一次海,再加上回港整休的,應該常備五到六支遠洋船隊的。這樣子對海船的需求量就是五百艘以上了。照這麽算的話,如今一個月才造一艘的話,那五百艘得造到猴年馬月啊。


    鄭浩心說:幾年之內,就要造五百艘海船?開玩笑的吧?隻是如今站在眼前的可是他的直屬上官,他也不敢隨便否定他的話,但還是忍不住提出了疑問:“幾年內,就要造出來五百艘海船,就算資金和人員問題可以克服,那木料怎麽解決呢?大人有所不知,目前造船所用的木材,大都為杉木,鬆木,橡木等。這些木料做小船行駛於江河之中,還行。但若用來造大海船,其實是不太適合的,因為經不起巨浪衝擊,若是萬一觸礁的話,更是觸之則碎。咱們船廠剛剛造好的那一艘海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一些關鍵部位和重要部件上還必須要用硬木來造。比如檀木,黃花梨木等,可是那玩意兒不僅貴,而且加工起來,費時費力,而且硬木重木一般都比較難尋到,大料、好料更是難得。所以,大人若想在幾年內就造出五百艘合格的海船,那麽其它的先不說,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材料問題。”


    張恪點了點頭,道:“此事我已知道。為此,也早就有所安排了,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有適合造船的木料大量供給的。”


    鄭浩狐疑地看著他:是不是真的啊?要說在這造船界,對木料的了解,我還真沒服過誰呢!連我都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困難重重,你一個連造船都不懂的小年輕,憑什麽解決這個問題啊?這玩意兒,總不可能憑空變出來的吧?


    張恪見他一臉的不信,便笑道:“咱們這兒缺少合適的木料,但不能代表其它地方也沒有吧。鄭主事,還記得汪大淵嗎?”


    “自然記得,有關這個人的線索還是去年下官提供給大人的。啊?莫非,大人找到他了?聽說這人也是做木材生意的,而且當初他來我們船廠訂造大海船,聽說就是因為在海外發現了好木料,要用大船去把它們拉回來的,這就難怪了。”


    張恪搖了搖頭,道:“汪大淵已經故去多年了,此事另有隱情,以後有機會再細說吧。總之,鄭主事不用擔心,很快你就有大量適合造大船的木料了,你還是好好想想怎麽擴張產能吧。”


    鄭浩興奮又自信的道:“大人放心,隻要木枓供應得上,我定然不負大人所托的。”


    一行人接著便一起來到了岸邊。看著碼頭外停靠著那一艘新造好的海船,張恪直接上到船上,仔細看了起來。鄭浩跟在後麵,繼續為他解說。


    “一艘船,從選料開始,還需要經曆一百多道工序:起龍頭,安龍骨,安肋骨,安船梁,封船身,鋪甲板,安船樓,填油灰……,環環相扣,步步相連,每一個步驟都要認真對待,嚴格執行,才能造出安全又耐用的船來。”


    張恪邊聽邊看,這艘船完全是按照汪大淵的海船仿造的,無論是船形,大小,甚至是桅杆數量都是一模一樣的。經實際測量,這艘船長二十五丈,寬十二丈,有五桅,載重量約兩百萬斤。聞著船上還沒有完全散掉的桐油味,張恪卻是心情大好。自從去年,在望海樓上,看到巨鯨背上的人影後,張恪便開始產生了要造船出海,探索深藍之處的想法。雖然後來證實了那個人影其實就是紅紅公主,如今更是已經變成了自己的盟友了。但這個想法,卻是沒有改變的。因為相比於對陸地的了解,海洋到底有多大,有沒有其他的文明,人朝對此是一無所知的,張恪有著對未知的恐懼。不去認真探索一番的話,他始終難以放下心情來。隻是,這種擔心對其他人而言,多少顯得有些“杞人憂天”了,想要因為自己的一個毫無根據的擔憂,就大費周章的造大船,下大洋,顯然也有點兒戲了,多半會被認為是在勞民傷財的,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同意這麽做的。為此,張恪才繞了個圈子,以開展海貿的名義,用商業利益捆綁了他們,支持他出海。如今,這一切在慢慢的實現了,心情大好下,就連那股子桐油味,都顯得沒有那麽刺鼻了。


    鄭浩自然不知道張恪的這些心潮起伏的,隻是也多少感覺到這位大人似乎心情大好了,這也讓他稍鬆了口氣。自他履任這家船廠主事以來,盡管他兢兢業業的,但實際上船廠卻可以說是一直都處於那種半死不活的狀態的。鄭浩相信,若不是他在做著這個主事,換個人的話,估計這家船廠早就關門大吉了。而自從去年張恪跟隨郭部堂忽然來此參觀後,事情就慢慢的在起變化了。尤其今日聽張大人的一番話後,他預感到,船廠即將迎來一次發展的良機了。從小生於船廠,長於船廠,他對船廠的感情,不言而喻。但看著它始終半死不活的,心裏麵自然也是極其難受的,然而他隻是一個八品主事,並沒有什麽能力改變什麽。為了這幾百個船工及他們背後的家庭,他也隻能想盡辦法艱難的維持著。而如今,新的時代正要到來,想想都令人興奮啊,他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族長的奮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河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河小子並收藏小族長的奮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