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實力欠缺接受調解
張鹿安雖然心裏已經有所準備,但是從陳利芸的口中說出來,他還是忍不住悲從心來。
一種身邊的至親又被奪走的那種感覺,鼻根發酸,本來想下令讓陰六攻城的,但是陰六跪在陳新薄的棺槨旁,那種泣不成聲的樣子,哪裏還能指揮作戰?
張鹿安隻好下令,由趙良棟指揮全軍攻打正陽關,趙良棟應命後,就帶領部下開始準備,隨即發動進攻。
張鹿安下令在淠河東岸安營紮寨,然後抱著陳利芸回到了寨中,留陰六護棺,讓容令彰護營,其餘人馬全部劃歸趙良棟指揮。
大營剛剛安頓下來,索忠信派人來報,他經過詢問張揚的手下,他們到霍丘時,霍丘城遠近已經遭到了洗劫,說明殺害張可簡的這件事不是大順軍幹的,極有可能也是劉良佐部下所為。
這樣一份報告,令張鹿安心有餘悸,自己差點就釀成了大錯。
於是把自己內心裏的這種愧疚之情,全部化為對劉良佐的仇恨,想要親自出馬,指揮攻城戰。
錢澄之拉住張鹿安,指出既然已經授權給趙良棟,就應該給予完全的信任,張鹿安這才止住,隻是趙良棟指揮浮山軍攻打了半日,但是卻沒有絲毫進展。
正陽關本身就易守難攻,加上城內劉軍將士人數眾多,實力雄厚,的確不是一個容易被攻取的地方。
留在此地曠日持久,萬一劉良佐傾力來援,到時候浮山軍兵力薄弱,將遠遠不是對手,此時最好的選擇還是立刻撤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隻是張鹿安看到悲傷哭泣的陳利芸,實在是開不了這個口。
錢澄之對於張鹿安到了這個時候還存在優柔寡斷的情況是頗多微詞,而且他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
金千裏和宗尋相繼返回,隨著宗尋之後的,是劉良佐的部將胡守金率領的新編7000水師,他們從霍丘城東湖駛出,經過淮河,再從淠河逆流而上,逐漸封鎖了浮山軍的後路。
與此同時,劉良佐陸續調撥了數萬大軍,讓本部大將秦大鵬統帥,準備向西支援正陽關,並且趁機對浮山軍進行圍殲,形勢變得萬分緊急。
關鍵時刻,與曾去垢交好的壽州典史潘加壽趁著夜色,隻身前往張鹿安大營,向張鹿安通報了劉良佐的部署和準備。
“潘典史,我們是老朋友了,可是你這樣跑來,你的家人到時候怎麽辦?”
“張大人放心,小的已經將家人提前送回山東老家了。”
“那你就跟著我幹吧,你的老朋友曾去垢經常會提到你。”
張鹿安笑著說道,然後采取果斷措施,下令由趙良棟殿後,容令其開路,全軍立刻連夜向南開拔,終於在劉良佐各部人馬的合圍前,跳出了包圍圈。
“夫人,我得為這三千將士的性命考慮,這筆血仇,咱們回頭一定會報的,隻是眼下不是時候,請你原諒我。”
張鹿安解釋道。
好在陳利芸深明大義,對張鹿安的解釋表示理解,親自帶著陳氏家丁護衛著陳新薄的棺槨,向南進發。
天亮以後,薛守信發現了浮山軍的大營內已經沒有了動靜,急忙派人出來查看,發現浮山軍已經逃走了,連忙向劉良佐報告。
劉良佐覺得既然已經決定把人給得罪死死的了,那就更不能放虎歸山了,於是下令部將沈豹率領三千騎兵直接向南,準備擋在浮山軍南下的行軍要道上進行攔截,同時讓秦大鵬帶兵從後尾追不止。
負責後衛的趙良棟,很快就向前傳來,劉部大軍進攻勢頭很猛的消息,張鹿安於是派人給索忠信傳信,為了防止被劉良佐所部圍住,讓他帶人押解俘虜,保護張可簡的棺槨,直接開拔出發,前往梅山安葬。
張鹿安命令全軍加快行軍的步伐,希望能夠躲開劉良佐大部兵馬的追擊。
然而事與願違,負責前方開路的容令其很快派人來報,前方六安州以北發現了大量的劉部騎兵。
張鹿安知道情況有變,下令道:
“去廬州,那邊有黃得功的部屬在,興許還有一線生機。”
接著便由容令彰在前開路,走到了廬州府城合肥縣的大蜀山與小蜀山之間,眼看著大量的劉部騎兵忽然狂奔而至,張鹿安急忙下令道:
“全軍上大蜀山。”
浮山軍的殘餘人馬兩千餘人馬開始往大蜀山方麵攀爬,張鹿安讓陰六負責組織人力,在山腳構建阻擊陣地,然後讓其他人迅速向山上轉移。
隻是很快就發現負責殿後的趙良棟和容令其被劉軍給包圍了起來,張鹿安大驚,連忙下令張都海帶領騎兵部以及所有的親兵司和保衛司的人馬,前往解圍,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終於把受傷的趙良棟和容令其給解救了出來。
緊接著劉部秦大鵬就率領大軍趕到了大蜀山下,並且隨即指揮部下,將大蜀山包圍起來。
一日後,劉良佐親自帶領主力人馬,來到了大蜀山下,親自指揮部下開始攻山,張鹿安指揮浮山軍沉著應對,劉良佐所部始終未能取得較大的戰果。
劉良佐利用大蜀山缺水的情況,下令截斷浮山軍取水的通道,山上的將士開始人心浮動。
與此同時劉良佐還讓廬州知府黃日芳出麵斡旋,黃日芳委派自己的心腹黃連,上山勸說張鹿安投降,他可以保證張鹿安及部下的生命安全。
張鹿安對於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他怎麽可能投降他最為不屑的劉良佐?
隻是情況越來越艱難,過了五日以後,山上的浮山軍早已經饑渴難耐,已經有人趁著夜色,偷偷的下山投降,陰六、張撿等人隻好緊緊地護在張鹿安的身邊,防範有人產生危害主帥的想法。
好在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留守廬州府的黃得功的部將翁之琪,對於劉良佐在自己的地盤上、自己的眼皮底下圍攻同袍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他便派人找到劉良佐想要進行調解。
隻是劉良佐不想看到煮熟的鴨子飛了,就想要拖延時間。
翁之琪對於劉良佐的不買賬,感到麵上無光,為了逼迫劉良佐就範,翁之琪調撥所能掌握到的精銳馬步兵三千人,大張旗鼓地來到了大蜀山東麓。
翁之琪的行為,令劉良佐懷恨在心,但是懼於翁之琪的實力,劉良佐不得不分兵進行防備,客觀上減輕了對大蜀山的圍攻力度。
而此時北方京城陷落的消息尚未傳開,率領三萬人北上勤王的史可法一時之間風光不已,賢名遠播。
史可法的政治對手馬士英,此時就任為鳳陽巡撫,而他的漕運總督一職,在不久前剛被路振飛分去了。處於失勢之際的馬士英便處處留意,希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最起碼不能低於史可法的軍事實力。馬士英在聽說了劉良佐與張鹿安之間的爭端後,便有意作出調解的想法。
於是第四股實力派力量出現了。
馬士英帶領本部督標營並駐紮鳳陽的牟家軍數千人,來到了廬州府,提出了調解的意見。
劉良佐眼看著自己犯了眾怒,不得不選擇了屈服,最終根據馬士英的調解,張家退出霍丘縣域,不得再尋思報複;劉良佐命令部下撤軍;馬士英還利用自己手裏的權限,做主將整個壽州、潁州、亳州甚至鳳陽城以西的廣大土地,全部交給劉良佐,算是對劉良佐的一種“補償”。
馬士英表麵上救了張鹿安,同時又讓劉良佐得到了切實的實惠,覺得自己作出了一番兩全其美的事,實際上是雙方誰都不念他的好。
看著劉良佐所部撤退,隨同馬士英趕來的牟國卿和牟國俊兄弟,為了防止劉良佐在路上給張鹿安設置麻煩,決定親自帶領部下人馬,將張鹿安所部人馬護送回到了浮山。
(本章完)
張鹿安雖然心裏已經有所準備,但是從陳利芸的口中說出來,他還是忍不住悲從心來。
一種身邊的至親又被奪走的那種感覺,鼻根發酸,本來想下令讓陰六攻城的,但是陰六跪在陳新薄的棺槨旁,那種泣不成聲的樣子,哪裏還能指揮作戰?
張鹿安隻好下令,由趙良棟指揮全軍攻打正陽關,趙良棟應命後,就帶領部下開始準備,隨即發動進攻。
張鹿安下令在淠河東岸安營紮寨,然後抱著陳利芸回到了寨中,留陰六護棺,讓容令彰護營,其餘人馬全部劃歸趙良棟指揮。
大營剛剛安頓下來,索忠信派人來報,他經過詢問張揚的手下,他們到霍丘時,霍丘城遠近已經遭到了洗劫,說明殺害張可簡的這件事不是大順軍幹的,極有可能也是劉良佐部下所為。
這樣一份報告,令張鹿安心有餘悸,自己差點就釀成了大錯。
於是把自己內心裏的這種愧疚之情,全部化為對劉良佐的仇恨,想要親自出馬,指揮攻城戰。
錢澄之拉住張鹿安,指出既然已經授權給趙良棟,就應該給予完全的信任,張鹿安這才止住,隻是趙良棟指揮浮山軍攻打了半日,但是卻沒有絲毫進展。
正陽關本身就易守難攻,加上城內劉軍將士人數眾多,實力雄厚,的確不是一個容易被攻取的地方。
留在此地曠日持久,萬一劉良佐傾力來援,到時候浮山軍兵力薄弱,將遠遠不是對手,此時最好的選擇還是立刻撤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隻是張鹿安看到悲傷哭泣的陳利芸,實在是開不了這個口。
錢澄之對於張鹿安到了這個時候還存在優柔寡斷的情況是頗多微詞,而且他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
金千裏和宗尋相繼返回,隨著宗尋之後的,是劉良佐的部將胡守金率領的新編7000水師,他們從霍丘城東湖駛出,經過淮河,再從淠河逆流而上,逐漸封鎖了浮山軍的後路。
與此同時,劉良佐陸續調撥了數萬大軍,讓本部大將秦大鵬統帥,準備向西支援正陽關,並且趁機對浮山軍進行圍殲,形勢變得萬分緊急。
關鍵時刻,與曾去垢交好的壽州典史潘加壽趁著夜色,隻身前往張鹿安大營,向張鹿安通報了劉良佐的部署和準備。
“潘典史,我們是老朋友了,可是你這樣跑來,你的家人到時候怎麽辦?”
“張大人放心,小的已經將家人提前送回山東老家了。”
“那你就跟著我幹吧,你的老朋友曾去垢經常會提到你。”
張鹿安笑著說道,然後采取果斷措施,下令由趙良棟殿後,容令其開路,全軍立刻連夜向南開拔,終於在劉良佐各部人馬的合圍前,跳出了包圍圈。
“夫人,我得為這三千將士的性命考慮,這筆血仇,咱們回頭一定會報的,隻是眼下不是時候,請你原諒我。”
張鹿安解釋道。
好在陳利芸深明大義,對張鹿安的解釋表示理解,親自帶著陳氏家丁護衛著陳新薄的棺槨,向南進發。
天亮以後,薛守信發現了浮山軍的大營內已經沒有了動靜,急忙派人出來查看,發現浮山軍已經逃走了,連忙向劉良佐報告。
劉良佐覺得既然已經決定把人給得罪死死的了,那就更不能放虎歸山了,於是下令部將沈豹率領三千騎兵直接向南,準備擋在浮山軍南下的行軍要道上進行攔截,同時讓秦大鵬帶兵從後尾追不止。
負責後衛的趙良棟,很快就向前傳來,劉部大軍進攻勢頭很猛的消息,張鹿安於是派人給索忠信傳信,為了防止被劉良佐所部圍住,讓他帶人押解俘虜,保護張可簡的棺槨,直接開拔出發,前往梅山安葬。
張鹿安命令全軍加快行軍的步伐,希望能夠躲開劉良佐大部兵馬的追擊。
然而事與願違,負責前方開路的容令其很快派人來報,前方六安州以北發現了大量的劉部騎兵。
張鹿安知道情況有變,下令道:
“去廬州,那邊有黃得功的部屬在,興許還有一線生機。”
接著便由容令彰在前開路,走到了廬州府城合肥縣的大蜀山與小蜀山之間,眼看著大量的劉部騎兵忽然狂奔而至,張鹿安急忙下令道:
“全軍上大蜀山。”
浮山軍的殘餘人馬兩千餘人馬開始往大蜀山方麵攀爬,張鹿安讓陰六負責組織人力,在山腳構建阻擊陣地,然後讓其他人迅速向山上轉移。
隻是很快就發現負責殿後的趙良棟和容令其被劉軍給包圍了起來,張鹿安大驚,連忙下令張都海帶領騎兵部以及所有的親兵司和保衛司的人馬,前往解圍,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終於把受傷的趙良棟和容令其給解救了出來。
緊接著劉部秦大鵬就率領大軍趕到了大蜀山下,並且隨即指揮部下,將大蜀山包圍起來。
一日後,劉良佐親自帶領主力人馬,來到了大蜀山下,親自指揮部下開始攻山,張鹿安指揮浮山軍沉著應對,劉良佐所部始終未能取得較大的戰果。
劉良佐利用大蜀山缺水的情況,下令截斷浮山軍取水的通道,山上的將士開始人心浮動。
與此同時劉良佐還讓廬州知府黃日芳出麵斡旋,黃日芳委派自己的心腹黃連,上山勸說張鹿安投降,他可以保證張鹿安及部下的生命安全。
張鹿安對於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他怎麽可能投降他最為不屑的劉良佐?
隻是情況越來越艱難,過了五日以後,山上的浮山軍早已經饑渴難耐,已經有人趁著夜色,偷偷的下山投降,陰六、張撿等人隻好緊緊地護在張鹿安的身邊,防範有人產生危害主帥的想法。
好在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留守廬州府的黃得功的部將翁之琪,對於劉良佐在自己的地盤上、自己的眼皮底下圍攻同袍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他便派人找到劉良佐想要進行調解。
隻是劉良佐不想看到煮熟的鴨子飛了,就想要拖延時間。
翁之琪對於劉良佐的不買賬,感到麵上無光,為了逼迫劉良佐就範,翁之琪調撥所能掌握到的精銳馬步兵三千人,大張旗鼓地來到了大蜀山東麓。
翁之琪的行為,令劉良佐懷恨在心,但是懼於翁之琪的實力,劉良佐不得不分兵進行防備,客觀上減輕了對大蜀山的圍攻力度。
而此時北方京城陷落的消息尚未傳開,率領三萬人北上勤王的史可法一時之間風光不已,賢名遠播。
史可法的政治對手馬士英,此時就任為鳳陽巡撫,而他的漕運總督一職,在不久前剛被路振飛分去了。處於失勢之際的馬士英便處處留意,希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最起碼不能低於史可法的軍事實力。馬士英在聽說了劉良佐與張鹿安之間的爭端後,便有意作出調解的想法。
於是第四股實力派力量出現了。
馬士英帶領本部督標營並駐紮鳳陽的牟家軍數千人,來到了廬州府,提出了調解的意見。
劉良佐眼看著自己犯了眾怒,不得不選擇了屈服,最終根據馬士英的調解,張家退出霍丘縣域,不得再尋思報複;劉良佐命令部下撤軍;馬士英還利用自己手裏的權限,做主將整個壽州、潁州、亳州甚至鳳陽城以西的廣大土地,全部交給劉良佐,算是對劉良佐的一種“補償”。
馬士英表麵上救了張鹿安,同時又讓劉良佐得到了切實的實惠,覺得自己作出了一番兩全其美的事,實際上是雙方誰都不念他的好。
看著劉良佐所部撤退,隨同馬士英趕來的牟國卿和牟國俊兄弟,為了防止劉良佐在路上給張鹿安設置麻煩,決定親自帶領部下人馬,將張鹿安所部人馬護送回到了浮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