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拒戰萊州十五屯堡
大明崇禎十六年、大清崇德八年二月二十日
清軍主力撤離芝罘島、福山以及寧海州東麵的各地人馬,然後全軍整頓以後,向西進攻登州府城。
隻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僅僅一日之後,清軍大隊人馬就拔營離開登州府城,然後分兵擄掠附近的招遠、黃縣,將招遠金礦的金子成品和半成品以及眾多的礦工,全部擄掠一空,清軍主力的前鋒隨即兵臨萊州府的府城掖縣。
更令人奇怪的是登萊巡撫曾化龍壓根就沒有派出任何部隊進行追擊,城內的明軍壓根就沒有與清軍發生大規模交戰,清軍就主動撤退了。
與此同時,清軍的統帥阿巴泰也帶領滿洲四旗人馬,來到了平度州,並派兵攻下了高密、安丘和昌邑一帶,算是截斷了萊州府的所有退路。
而正在萊州府城內的祿青山,早在此之前,就預料到清軍如果進攻萊州府城,必定會封鎖萊州的陸上通道,而萊州府城不像福山那麽靠海,緊鄰著的掖水,又是一條類似於護城河寬度的小河。
河對岸射來的弓箭,甚至都能夠對另一邊的士兵造成嚴重的傷害。
為此祿青山征求萊州地方官的同意,抽調民眾在萊州府城到大海之間的地方,沿著掖水修建了臨水的十五處屯兵堡,每堡設有一百人駐紮,隻在緊鄰掖水的地方設置堡門一座,堡門與碼頭直連,而掖水上有船隻,可以連接各屯兵堡同萊州府城之間的聯係。
每座屯兵堡交叉設置,河對岸之間相鄰的兩堡之間可以形成火力交叉配置,正好都在明軍火器的射程範圍內,可以很好地掩護掖河上運輸的船隻。
其中河口地帶,東、西分別設有忠義堡和忠武堡,以覃遠和賈明時分別充任守將,忠義堡和忠武堡還負有從海上接受援助,並向萊州轉運的任務。
清軍統帥阿巴泰親自探查了一下明軍配置,看到明軍的部署實在是非常嚴密,打慣了老仗的他,想要放棄萊州不打,而是直接去進攻青州城。
但是清軍的少壯派們卻對攻擊萊州府城非常感興趣,因為這是整個登萊地區最為富庶的地方,攻下了萊州府,一定可以繳獲頗豐。
阿巴泰眼見士氣可用,便以大清貝勒爺的身份,任命於七為大清國登萊總兵官,於六為萊州副總兵,李應詳為膠州副總兵,葛長順為文登副總兵,王馳為寧海參將,組織登萊各地的明軍俘虜和強抓的壯丁,拚湊出來一支一萬人的部隊,號稱“大清天命軍”,讓他們負責進攻萊州城。
葉臣則率領清軍主力為後援,對萊州遠近的農村地帶進行地毯式搜索掠奪。
二十二日
明清雙方地第一次大戰,在緊鄰著萊州城的舍生堡和取義堡發生,交戰的雙方在不久前還都是同一戰線的人,明軍方麵為賈得虎和賈得豹,清軍方麵為葛長順和王馳;
隻是清軍方麵的進攻,很快就被明軍挫敗,因為明軍的堡壘實在是無從攀爬,葛長順的部下扛著木梯衝到跟前,大部分被打死在半路中,少部分人將梯子豎在了堡壘上,但是很快被不知道從哪裏的磚塊被人從裏麵拿開,然後伸出來一根長矛就把人給搗下去了。
激戰半日,清軍的“偽軍”死傷慘重,遺屍遍地。
前線主將葉臣為此調來了紅衣大炮,對著萊州府城、舍生堡和取義堡進行輪番轟炸,但是很明顯明軍早有準備,城頭堆積著大量的沙袋,屯堡也是堅固無比,清軍一時之間撈不著好。
倒是之前一直指揮炮兵的石廷柱發現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堡門與碼頭之間的連接處的防護牆比較薄弱,很快就被紅衣大炮炸塌數處,便集中火炮對炸塌處繼續轟炸,並組織人力,準備衝過去搶占缺口,繼而占領堡門,攻進堡壘內。
早就受過傷的葛長順自告奮勇,不待葉臣的明確軍令,就帶領親兵往前衝去,隻是防護牆的兩邊,都被明軍引入河水,這個時節土地已經開始回暖,葛長順的部下一腳深一腳淺地踩在泥濘地中,上方還有堡內二層或者三層不斷射來的銃彈,正對麵也有明軍組織的反擊,葛長順所部的親兵幾乎損傷殆盡。
但是葛長順憑借著人數優勢,還是組織剩下的士兵,踩著前麵戰友的屍體,突入到明軍的陣地當中,雙方當即發生肉搏戰。
葉臣看到葛長順已經做到了突破,為了擴大戰果,急忙命令麾下的親信將領:
“羅薩,哈爾古積。”
“奴才在。”
“你們倆各帶五十名精兵趕緊跟上。”
“嗻。”
兩名彪悍的武士飛快地跳上戰馬,然後爭分奪秒地趕到了第一線,兩個人好像是心有靈犀一般,不待後續滿洲大兵的到來,以羅薩帶兵向前助戰,滿洲鑲紅旗牛錄章京哈兒古積帶兵在後用重箭射擊掩護。
關鍵時刻,萊州城頭不知道從哪裏找來的虎蹲炮,突然發出了兩聲轟鳴聲,然後就見到數顆巨大的炮彈正好砸在正在進攻的清軍人堆當中,當即濺起了大片的血霧。
硝煙散去後,哈爾古積滿臉鮮血的被他的親兵給抬了下來,而羅薩已經無法去施救了,因為他已經和葛長順一樣,被砸成兩節了,全部當場死亡。
葉臣臉色鐵青地看著自己的心腹部將一死一傷,恨不得把城內的明軍將士給撕碎了,但是他明白此時更不能意氣用事,痛定思痛,決定利用清軍的人數優勢,在十五處屯堡和萊州城同時發動進攻,並讓重炮兵壓製城內的明軍火炮,好讓明軍顧此失彼。
清軍的這個策略倒真的使明軍一度非常被動,尤其是清軍一旦發動全麵進攻,明軍數量太少的弊端很快就顯露無疑,中間的幾個主要由鄉勇駐紮的堡壘,出現了很大的鬆動,變得岌岌可危。
隻是明軍全都聽說了清軍發動的寧海大屠殺,所有人都害怕一旦受不住了,那麽萊州恐怕會遭遇到與寧海州一樣的結果,明軍將士方麵倒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與清軍血拚到底。
隻是清軍統帥阿巴泰考慮全局問題,倒並不想在萊州方麵浪費太多功夫。
為了擴大戰果,阿巴泰命令之前在寧海州立下戰功的英額爾岱,率領本部人馬並蒙軍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和鑲紅旗四旗人馬,轉而進攻西麵的青州府。
(本章完)
大明崇禎十六年、大清崇德八年二月二十日
清軍主力撤離芝罘島、福山以及寧海州東麵的各地人馬,然後全軍整頓以後,向西進攻登州府城。
隻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僅僅一日之後,清軍大隊人馬就拔營離開登州府城,然後分兵擄掠附近的招遠、黃縣,將招遠金礦的金子成品和半成品以及眾多的礦工,全部擄掠一空,清軍主力的前鋒隨即兵臨萊州府的府城掖縣。
更令人奇怪的是登萊巡撫曾化龍壓根就沒有派出任何部隊進行追擊,城內的明軍壓根就沒有與清軍發生大規模交戰,清軍就主動撤退了。
與此同時,清軍的統帥阿巴泰也帶領滿洲四旗人馬,來到了平度州,並派兵攻下了高密、安丘和昌邑一帶,算是截斷了萊州府的所有退路。
而正在萊州府城內的祿青山,早在此之前,就預料到清軍如果進攻萊州府城,必定會封鎖萊州的陸上通道,而萊州府城不像福山那麽靠海,緊鄰著的掖水,又是一條類似於護城河寬度的小河。
河對岸射來的弓箭,甚至都能夠對另一邊的士兵造成嚴重的傷害。
為此祿青山征求萊州地方官的同意,抽調民眾在萊州府城到大海之間的地方,沿著掖水修建了臨水的十五處屯兵堡,每堡設有一百人駐紮,隻在緊鄰掖水的地方設置堡門一座,堡門與碼頭直連,而掖水上有船隻,可以連接各屯兵堡同萊州府城之間的聯係。
每座屯兵堡交叉設置,河對岸之間相鄰的兩堡之間可以形成火力交叉配置,正好都在明軍火器的射程範圍內,可以很好地掩護掖河上運輸的船隻。
其中河口地帶,東、西分別設有忠義堡和忠武堡,以覃遠和賈明時分別充任守將,忠義堡和忠武堡還負有從海上接受援助,並向萊州轉運的任務。
清軍統帥阿巴泰親自探查了一下明軍配置,看到明軍的部署實在是非常嚴密,打慣了老仗的他,想要放棄萊州不打,而是直接去進攻青州城。
但是清軍的少壯派們卻對攻擊萊州府城非常感興趣,因為這是整個登萊地區最為富庶的地方,攻下了萊州府,一定可以繳獲頗豐。
阿巴泰眼見士氣可用,便以大清貝勒爺的身份,任命於七為大清國登萊總兵官,於六為萊州副總兵,李應詳為膠州副總兵,葛長順為文登副總兵,王馳為寧海參將,組織登萊各地的明軍俘虜和強抓的壯丁,拚湊出來一支一萬人的部隊,號稱“大清天命軍”,讓他們負責進攻萊州城。
葉臣則率領清軍主力為後援,對萊州遠近的農村地帶進行地毯式搜索掠奪。
二十二日
明清雙方地第一次大戰,在緊鄰著萊州城的舍生堡和取義堡發生,交戰的雙方在不久前還都是同一戰線的人,明軍方麵為賈得虎和賈得豹,清軍方麵為葛長順和王馳;
隻是清軍方麵的進攻,很快就被明軍挫敗,因為明軍的堡壘實在是無從攀爬,葛長順的部下扛著木梯衝到跟前,大部分被打死在半路中,少部分人將梯子豎在了堡壘上,但是很快被不知道從哪裏的磚塊被人從裏麵拿開,然後伸出來一根長矛就把人給搗下去了。
激戰半日,清軍的“偽軍”死傷慘重,遺屍遍地。
前線主將葉臣為此調來了紅衣大炮,對著萊州府城、舍生堡和取義堡進行輪番轟炸,但是很明顯明軍早有準備,城頭堆積著大量的沙袋,屯堡也是堅固無比,清軍一時之間撈不著好。
倒是之前一直指揮炮兵的石廷柱發現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堡門與碼頭之間的連接處的防護牆比較薄弱,很快就被紅衣大炮炸塌數處,便集中火炮對炸塌處繼續轟炸,並組織人力,準備衝過去搶占缺口,繼而占領堡門,攻進堡壘內。
早就受過傷的葛長順自告奮勇,不待葉臣的明確軍令,就帶領親兵往前衝去,隻是防護牆的兩邊,都被明軍引入河水,這個時節土地已經開始回暖,葛長順的部下一腳深一腳淺地踩在泥濘地中,上方還有堡內二層或者三層不斷射來的銃彈,正對麵也有明軍組織的反擊,葛長順所部的親兵幾乎損傷殆盡。
但是葛長順憑借著人數優勢,還是組織剩下的士兵,踩著前麵戰友的屍體,突入到明軍的陣地當中,雙方當即發生肉搏戰。
葉臣看到葛長順已經做到了突破,為了擴大戰果,急忙命令麾下的親信將領:
“羅薩,哈爾古積。”
“奴才在。”
“你們倆各帶五十名精兵趕緊跟上。”
“嗻。”
兩名彪悍的武士飛快地跳上戰馬,然後爭分奪秒地趕到了第一線,兩個人好像是心有靈犀一般,不待後續滿洲大兵的到來,以羅薩帶兵向前助戰,滿洲鑲紅旗牛錄章京哈兒古積帶兵在後用重箭射擊掩護。
關鍵時刻,萊州城頭不知道從哪裏找來的虎蹲炮,突然發出了兩聲轟鳴聲,然後就見到數顆巨大的炮彈正好砸在正在進攻的清軍人堆當中,當即濺起了大片的血霧。
硝煙散去後,哈爾古積滿臉鮮血的被他的親兵給抬了下來,而羅薩已經無法去施救了,因為他已經和葛長順一樣,被砸成兩節了,全部當場死亡。
葉臣臉色鐵青地看著自己的心腹部將一死一傷,恨不得把城內的明軍將士給撕碎了,但是他明白此時更不能意氣用事,痛定思痛,決定利用清軍的人數優勢,在十五處屯堡和萊州城同時發動進攻,並讓重炮兵壓製城內的明軍火炮,好讓明軍顧此失彼。
清軍的這個策略倒真的使明軍一度非常被動,尤其是清軍一旦發動全麵進攻,明軍數量太少的弊端很快就顯露無疑,中間的幾個主要由鄉勇駐紮的堡壘,出現了很大的鬆動,變得岌岌可危。
隻是明軍全都聽說了清軍發動的寧海大屠殺,所有人都害怕一旦受不住了,那麽萊州恐怕會遭遇到與寧海州一樣的結果,明軍將士方麵倒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與清軍血拚到底。
隻是清軍統帥阿巴泰考慮全局問題,倒並不想在萊州方麵浪費太多功夫。
為了擴大戰果,阿巴泰命令之前在寧海州立下戰功的英額爾岱,率領本部人馬並蒙軍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和鑲紅旗四旗人馬,轉而進攻西麵的青州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