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回救關內
範誌完通過京城內的故人,得知崇禎皇帝對於自己沒能救援鬆錦表達了巨大的反感,如果這次不能及時有效地救援撫寧,那麽很可能會受到國法的嚴懲。
範誌完手足無措,懷著既害怕又不得不為的想法,給原來的援遼軍各部傳令,各營必須在三日內準備好,第四日清晨開始出發,返回關內,迎擊清軍。
張鹿安得知後,找到了覺華島上的吳炳,將自己所部的三百名重傷兵放在了覺華島上進行休養,吳炳答應代為照顧。
隻是張鹿安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吳炳好像被人抽去了魂一樣,沒有了任何精氣神可言。
另外還有盧龍援兵營在興水縣堡外救下的九千多遼民,張鹿安本想把他們轉移到登萊的,可是他們幾乎都不願意離開故鄉,張鹿安便在其中招募了三百名壯丁,用於補充各部損失,也算是給這些人一個出路,臨走前給每家都留下了安家銀。
至於這麽多人以後還能不能回到家裏,那就說不準了。
處理好這些問題後,張鹿安率領所部人馬來到寧遠城外,向總督範誌完報道。
出兵的日期很快到了,範誌完利用手中的權利,將武庫裏麵的物資盡量給所屬各部全部補齊,然後便帶著所屬四部出發了。
隻是範誌完率領大軍剛剛進入山海關,前方就傳來軍報稱,薊州中協總兵官白騰蛟在撫寧西麵陣亡,清軍殲滅白騰蛟所部後,並沒有選擇進攻山海關或者撫寧,而是從官軍的縫隙中,向南急速前進。
範誌完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率領大軍急行軍趕到永平府,隻是走到永平府後,就開始停滯下來,並不曾向前線派遣過一兵一卒。
另一位總督趙光拚也是深知部下戰鬥力的孱弱,想要聯合範誌完一起,尾隨清軍進行攻擊,但是被範誌完給拒絕:
大家都是總督,到時候軍隊到底是聽誰的?
兩人的扯皮官司打的熱火朝天,最後鬧到了內閣,在崇禎皇帝的明示下:
兩位總督都是你周延儒推薦的,現在總督不和,如何能夠統一指揮?幹脆由周延儒你來到前線指揮吧?
大明內閣首輔周延儒不敢有任何反對的言辭,但是他比趙、範二人更加膽怯,將最精銳的明將劉澤清、唐通、白廣恩、黃得功、周遇吉等部,全部調往通州城內,整日裏關閉城門,卻不準部下出城作戰。
周延儒還好麵子,每日裏都自己憑空捏造各處明軍取得的大捷,一開始崇禎皇帝還非常高興,看來首輔出馬,果然一個抵倆,確實有效果啊。
但是很快崇禎皇帝就發現了巨大的問題:
既然明軍一直取勝,為何清軍還是到達了北直隸南部了?
接著眼看又要進入山東境內了。
麵對著崇禎皇帝的疑問,作為周延儒潛在政敵的陳演開口道:
“陛下,或許首輔大人,隻是把建奴給趕跑了而已,並不曾真正地圍剿敵人……”
一語驚醒夢中人,崇禎皇帝當即直接下令,周延儒守通州,堵住清軍的後撤通道,命令範誌完從東麵天津往南追逐清軍、趙光忭率領大軍從西麵向南追擊清軍,務必將清軍盡快殲滅。
可是問題是兩位總督大人都是一副德性,都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沒有像盧象升那樣孤注一擲的決心。
所以無論是範誌完還是趙光拚實際上都是遠遠地跟著,清軍通過河間府後,明軍先後調遣的各地官軍以及地方團練、鄉勇不曾和清軍大戰過哪怕一次,反而成為了清軍的“保鏢”。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大明朝廷無錢無糧,各地前來勤王的大軍又不願意白白餓死,就轉而搶劫北直隸、河南和山東一帶。
於是崇禎十五年臘月,大明的土地上出現了滑稽至極而又殘酷至極的一幕:
一麵是十萬清軍在大肆地搶劫大明百姓;
另一麵是三十多萬各地明軍、團練和鄉勇也在瘋狂搶劫當地大明百姓,卻不願意去迎擊四處打劫的清軍。
隻要清軍不要攻城,兩軍幾乎到了和平共處的地步,你搶你的,我搶我的。
看似滑稽,可是這種情況卻是真實存在。
當大明統治者已經無法保護他的子民,那麽他的子女也就沒有義務來保護大明政權。
比如在中原戰場肆無忌憚百縱橫馳騁的闖軍和西軍,他們都開始在各自的地盤上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勢力開始越來越強大。
與之相對應的是,大明官軍的實力是越來越弱小,各個軍頭們是越來越跋扈,不服從調遣。
比如趙光忭想要調遣陝軍牛成虎和鄭嘉棟去巨鹿攔截清軍,人家直接往相反方向一路跑到山西,然後又跑進了老家陝西。
趙光忭是欲哭無淚,平心而論,他並不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但是相比範誌完,他毀家紓難,典當自己的家產,充作軍費,很多時候他是想有所作為的,隻是他所能夠指揮的部下實在是不給力。
反觀範誌完,人家就純粹屬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主,千萬不要讓他去冒險,他就希望這麽靜靜地、遠遠地跟著清軍的尾巴跑。
範誌完的這種所作所為徹底激怒了張鹿安,張鹿安實在不願意再像這樣混日子了,因為該死的清軍已經快打到自己的根據地之一的芝罘島了,那裏可是有自己全力支持的船廠。
所以當張鹿安在河間府交河縣主動請纓,要求前往攻擊吳橋的清軍殿後部隊時,被範誌完給當眾拒絕,範誌完還批評張鹿安沒有大局觀,忤逆上級,不服從調遣等罪名。
張鹿安當時聽著沒有反駁,但是剛回到本營裏,就招來所部四位參謀,表示自己將要主動脫離範誌完管轄的想法。
錢澄之和於時煌都表示反對,但是王征和宋光蘭表示支持。
張鹿安見狀,直接表示一定要脫離範誌完的管轄,但是一定要想方設法把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王征於是獻出渾水摸魚加背後一刀的雙麵計策,目的就是置範誌完於死地,才能突出自己行為的正義性。
雖然總體說來,範誌完為人並不壞,對於盧龍援兵營關於糧餉和武器裝備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夠得到滿足。
可是這種人不願意做事,卻當著大官。
對老百姓來說,懶政惰政就是最大的腐敗。
張鹿安思考一番後,最後還是同意了王征的主張。
(本章完)
範誌完通過京城內的故人,得知崇禎皇帝對於自己沒能救援鬆錦表達了巨大的反感,如果這次不能及時有效地救援撫寧,那麽很可能會受到國法的嚴懲。
範誌完手足無措,懷著既害怕又不得不為的想法,給原來的援遼軍各部傳令,各營必須在三日內準備好,第四日清晨開始出發,返回關內,迎擊清軍。
張鹿安得知後,找到了覺華島上的吳炳,將自己所部的三百名重傷兵放在了覺華島上進行休養,吳炳答應代為照顧。
隻是張鹿安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吳炳好像被人抽去了魂一樣,沒有了任何精氣神可言。
另外還有盧龍援兵營在興水縣堡外救下的九千多遼民,張鹿安本想把他們轉移到登萊的,可是他們幾乎都不願意離開故鄉,張鹿安便在其中招募了三百名壯丁,用於補充各部損失,也算是給這些人一個出路,臨走前給每家都留下了安家銀。
至於這麽多人以後還能不能回到家裏,那就說不準了。
處理好這些問題後,張鹿安率領所部人馬來到寧遠城外,向總督範誌完報道。
出兵的日期很快到了,範誌完利用手中的權利,將武庫裏麵的物資盡量給所屬各部全部補齊,然後便帶著所屬四部出發了。
隻是範誌完率領大軍剛剛進入山海關,前方就傳來軍報稱,薊州中協總兵官白騰蛟在撫寧西麵陣亡,清軍殲滅白騰蛟所部後,並沒有選擇進攻山海關或者撫寧,而是從官軍的縫隙中,向南急速前進。
範誌完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率領大軍急行軍趕到永平府,隻是走到永平府後,就開始停滯下來,並不曾向前線派遣過一兵一卒。
另一位總督趙光拚也是深知部下戰鬥力的孱弱,想要聯合範誌完一起,尾隨清軍進行攻擊,但是被範誌完給拒絕:
大家都是總督,到時候軍隊到底是聽誰的?
兩人的扯皮官司打的熱火朝天,最後鬧到了內閣,在崇禎皇帝的明示下:
兩位總督都是你周延儒推薦的,現在總督不和,如何能夠統一指揮?幹脆由周延儒你來到前線指揮吧?
大明內閣首輔周延儒不敢有任何反對的言辭,但是他比趙、範二人更加膽怯,將最精銳的明將劉澤清、唐通、白廣恩、黃得功、周遇吉等部,全部調往通州城內,整日裏關閉城門,卻不準部下出城作戰。
周延儒還好麵子,每日裏都自己憑空捏造各處明軍取得的大捷,一開始崇禎皇帝還非常高興,看來首輔出馬,果然一個抵倆,確實有效果啊。
但是很快崇禎皇帝就發現了巨大的問題:
既然明軍一直取勝,為何清軍還是到達了北直隸南部了?
接著眼看又要進入山東境內了。
麵對著崇禎皇帝的疑問,作為周延儒潛在政敵的陳演開口道:
“陛下,或許首輔大人,隻是把建奴給趕跑了而已,並不曾真正地圍剿敵人……”
一語驚醒夢中人,崇禎皇帝當即直接下令,周延儒守通州,堵住清軍的後撤通道,命令範誌完從東麵天津往南追逐清軍、趙光忭率領大軍從西麵向南追擊清軍,務必將清軍盡快殲滅。
可是問題是兩位總督大人都是一副德性,都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沒有像盧象升那樣孤注一擲的決心。
所以無論是範誌完還是趙光拚實際上都是遠遠地跟著,清軍通過河間府後,明軍先後調遣的各地官軍以及地方團練、鄉勇不曾和清軍大戰過哪怕一次,反而成為了清軍的“保鏢”。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大明朝廷無錢無糧,各地前來勤王的大軍又不願意白白餓死,就轉而搶劫北直隸、河南和山東一帶。
於是崇禎十五年臘月,大明的土地上出現了滑稽至極而又殘酷至極的一幕:
一麵是十萬清軍在大肆地搶劫大明百姓;
另一麵是三十多萬各地明軍、團練和鄉勇也在瘋狂搶劫當地大明百姓,卻不願意去迎擊四處打劫的清軍。
隻要清軍不要攻城,兩軍幾乎到了和平共處的地步,你搶你的,我搶我的。
看似滑稽,可是這種情況卻是真實存在。
當大明統治者已經無法保護他的子民,那麽他的子女也就沒有義務來保護大明政權。
比如在中原戰場肆無忌憚百縱橫馳騁的闖軍和西軍,他們都開始在各自的地盤上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勢力開始越來越強大。
與之相對應的是,大明官軍的實力是越來越弱小,各個軍頭們是越來越跋扈,不服從調遣。
比如趙光忭想要調遣陝軍牛成虎和鄭嘉棟去巨鹿攔截清軍,人家直接往相反方向一路跑到山西,然後又跑進了老家陝西。
趙光忭是欲哭無淚,平心而論,他並不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但是相比範誌完,他毀家紓難,典當自己的家產,充作軍費,很多時候他是想有所作為的,隻是他所能夠指揮的部下實在是不給力。
反觀範誌完,人家就純粹屬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主,千萬不要讓他去冒險,他就希望這麽靜靜地、遠遠地跟著清軍的尾巴跑。
範誌完的這種所作所為徹底激怒了張鹿安,張鹿安實在不願意再像這樣混日子了,因為該死的清軍已經快打到自己的根據地之一的芝罘島了,那裏可是有自己全力支持的船廠。
所以當張鹿安在河間府交河縣主動請纓,要求前往攻擊吳橋的清軍殿後部隊時,被範誌完給當眾拒絕,範誌完還批評張鹿安沒有大局觀,忤逆上級,不服從調遣等罪名。
張鹿安當時聽著沒有反駁,但是剛回到本營裏,就招來所部四位參謀,表示自己將要主動脫離範誌完管轄的想法。
錢澄之和於時煌都表示反對,但是王征和宋光蘭表示支持。
張鹿安見狀,直接表示一定要脫離範誌完的管轄,但是一定要想方設法把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王征於是獻出渾水摸魚加背後一刀的雙麵計策,目的就是置範誌完於死地,才能突出自己行為的正義性。
雖然總體說來,範誌完為人並不壞,對於盧龍援兵營關於糧餉和武器裝備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夠得到滿足。
可是這種人不願意做事,卻當著大官。
對老百姓來說,懶政惰政就是最大的腐敗。
張鹿安思考一番後,最後還是同意了王征的主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