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山西撫標左營
張鹿安對於李仙風放過登封軍的命令非常不爽,因為安慶右營戰死了數百人,這筆血債還沒有得到應有的償還。
但是李仙風的命令非常清晰,還派員親自監督李際遇所部的撤軍,並讓安慶右營把在龍門關俘獲的於大義也給釋放掉,還給李際遇和於大忠。
張鹿安不敢翻臉,隻能選擇了依令執行。
此後的半個月時間裏,中原大地突然陷入了罕見的沉靜當中。
首先李自成在圍攻開封城不勝後,來到河南密縣進行休整,一時半會沒有出來惹事;
其次張獻忠在豫南一帶則遭到優勢官軍的圍剿,張獻忠所部受到重創,但是同時官軍的京營副總兵孫應元在作戰中陣亡。
孫應元在京營當中是與黃得功並列的名將,他的陣亡對明軍的士氣影響很大。
明軍一度瀕臨崩潰的邊緣,關鍵時刻還是黃得功帶兵奮勇殺入敵陣,殺退西軍。張獻忠便把所部撤到固始南部休整,並與商城一帶的曹操羅汝才部取得聯係,雙方正在研究下一步的進軍計劃,因此也暫時老實一點。
趁此機會,祿青山、李靜帶領一千名輔兵和炮兵營,護衛著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草物資先到達懷慶府,再從懷慶府來到了洛陽城,使得安慶右營的各部得到了物資的補充,士氣和戰鬥力都是有所恢複。
張鹿安讓李靜暫時返回登州,接受許由的指示,繼續訓練和擴大行動隊。
然後將上千名輔兵全部入編,再從洛陽本地招募一些兵員,想要再組建兩個步兵部,好對之前戰鬥中表現優異的一些軍官進行表彰和安置。
隻是事情很快又出現了變故。
大明崇禎十四年三月初一
對大明、對崇禎皇帝傾盡全部心力的兵部尚書、五省督師楊嗣昌,在湖廣沙市走完了他的一生。
楊嗣昌死了的消息很快傳到京城,大明朝堂的一貫傳統立刻表現出來,大量禦史就像蒼蠅見到屎坑一樣,紛紛聚集起來,開始上天入地全方位,對楊嗣昌進行多維度反攻倒算。
原本習慣推卸責任的崇禎皇帝,此時卻出現了罕見的維護自己下屬的行為,駁斥了任何攻擊楊嗣昌的說法,反而對死去的楊嗣昌進行表彰。
同時對於楊嗣昌的死表達了非常惋惜之意,要求嚴肅追究各位作戰大臣的責任:
已經身處天牢中的原四川巡撫邵捷春,被迫選擇了上吊自盡;
還將一代能臣三邊總督鄭崇撿下獄,說他帶領的秦兵撤早了,才導致張獻忠突然殺了個回馬槍,以至於襄陽城被攻陷,繼而導致襄王的死亡。襄王的死亡又增大楊嗣昌的心裏壓力,導致後麵楊嗣昌的突然死亡,按照這個邏輯,鄭崇撿必須為這個罪責負責,死有餘辜。
鄭崇撿卻感覺自己就如同竇娥一般,實在是太冤枉了:
他為什麽撤走秦軍?
因為當時的李自成從山裏出來了,率領闖軍從四川北上陝西,已經殺入到陝西腹地,直達涼州衛和寧夏鎮,難道就任由闖軍在陝西肆虐而不救嗎?
別忘了他可是三邊總督,本職的職責所在就在陝西、甘肅和寧夏三邊之地,如果放任李自成在三邊做大,到時候又會是一個天大的帽子會扣下來。
而且鄭崇儉實際上隻是抽走賀人龍一部數千名秦軍,於大局又能有多大的影響呢?
再說了,南麵不都是楊嗣昌在負責嗎?
西軍用來騙開襄陽城門的令牌,也是西軍將領張文秀從楊嗣昌那邊繳獲的,襄陽城的防守也是楊嗣昌親自布置的,難道不應該是楊嗣昌的責任嗎?
但是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是聽不進鄭崇撿廢話的,下令將鄭崇撿直接斬首棄世。
可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鄭崇撿都是比較冤枉的,以至於後麵十幾年後,都有人試圖為鄭崇撿翻案。
殺掉了鄭崇撿,還沒有平息崇禎皇帝的憤怒,他下令追究河南巡撫李仙風的陷藩責任,畢竟福王是在李仙風的治下出事的。
李仙風不像鄭崇撿那麽天真,還想在京城喊冤,人家直接在京城緹騎到來之後,當著緹騎的麵仰頭喝了毒藥,當場毒發身亡。
鄭崇撿和李仙風的死,再次表明在崇禎時代,真正幹實事的人死的都挺快,這就為後續的封疆大吏指明了明確的方向: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虛以委蛇竟然成了正路。
對於空出來的幾個重要地方大員的缺口,崇禎皇帝任命丁啟睿接替了楊嗣昌的職務,全權負責剿寇。
可是丁啟睿一方麵比較膽小,二來沒有威信,他到湖廣,湖廣巡撫宋一鶴根本不買賬,說湖廣已經沒有賊寇,讓丁啟睿去河南剿寇,但是他又直接下令所有船隻不能幫忙轉運,害的丁啟睿隻能從陸路進軍河南;
丁啟睿來到河南,可是河南的地方官和地方土豪們,紛紛緊閉城門,拒不接納丁啟睿進城,害的丁啟睿隻能帶兵露宿荒野。
大明堂堂的五省督師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可見朝綱的敗壞和地方官員人心的不可收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明朝堂的有識之士就想著快些將新任河南巡撫選出來,也好更好地配合丁督師的進軍策略。
大明吏部為此原打算任命湖廣兵備副使張克檢為河南巡撫,接替李仙風的位置。
可是湖廣方麵聞聽後,即刻向京城發了題報,聲稱張克檢已經於崇禎十四年二月初,在襄陽城被張獻忠給殺掉了,吏部命令到達之日,張克儉的墳頭草都已經發芽了……
大明朝廷見此沒辦法,隻得破格提拔在開封保衛戰中表現出色的河南巡按高名衡出任河南巡撫,任命原巡按副使嚴雲京接替河南巡按一職。
而且由於開封的解圍,滯留在開封城的河南參政蔡懋德就得去山西太原履新山西巡撫一職。
隻是蔡懋德沒有自己的心腹護衛人馬,沿途又是那麽多的流寇、土匪和山賊,蔡懋德就希望河南“娘家”這邊能夠出點血,好讓自己能夠活著到達太原城。
新任河南巡撫高名衡,思來想去,河南自己的子弟兵怎麽能送人呢?
河南官府最後就把主意打到了“客軍”安慶右營的身上。
經過與大明兵部溝通,兵部再與安廬方麵進行詢問,令人意外的是安廬方麵立刻就同意將安慶右營剝離出安廬的軍事編製。
“原來以為俺們安慶右營是香餑餑,怎麽無論是河南官府還是安廬官府,都把咱們當成了臭狗屎,巴不得咱們趕緊走掉似得。”
張撿感歎道。
張鹿安也是覺得非常無語,沒想到安廬那邊也這麽快就把自己給賣掉了,他盯著手頭上的命令文書,上麵清晰表達了一個意思:
撤銷安慶右營編製,將原安慶右營整編為山西撫標左營,兵額2500人,護衛新任山西巡撫蔡懋德赴山西太原上任。
(本章完)
張鹿安對於李仙風放過登封軍的命令非常不爽,因為安慶右營戰死了數百人,這筆血債還沒有得到應有的償還。
但是李仙風的命令非常清晰,還派員親自監督李際遇所部的撤軍,並讓安慶右營把在龍門關俘獲的於大義也給釋放掉,還給李際遇和於大忠。
張鹿安不敢翻臉,隻能選擇了依令執行。
此後的半個月時間裏,中原大地突然陷入了罕見的沉靜當中。
首先李自成在圍攻開封城不勝後,來到河南密縣進行休整,一時半會沒有出來惹事;
其次張獻忠在豫南一帶則遭到優勢官軍的圍剿,張獻忠所部受到重創,但是同時官軍的京營副總兵孫應元在作戰中陣亡。
孫應元在京營當中是與黃得功並列的名將,他的陣亡對明軍的士氣影響很大。
明軍一度瀕臨崩潰的邊緣,關鍵時刻還是黃得功帶兵奮勇殺入敵陣,殺退西軍。張獻忠便把所部撤到固始南部休整,並與商城一帶的曹操羅汝才部取得聯係,雙方正在研究下一步的進軍計劃,因此也暫時老實一點。
趁此機會,祿青山、李靜帶領一千名輔兵和炮兵營,護衛著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草物資先到達懷慶府,再從懷慶府來到了洛陽城,使得安慶右營的各部得到了物資的補充,士氣和戰鬥力都是有所恢複。
張鹿安讓李靜暫時返回登州,接受許由的指示,繼續訓練和擴大行動隊。
然後將上千名輔兵全部入編,再從洛陽本地招募一些兵員,想要再組建兩個步兵部,好對之前戰鬥中表現優異的一些軍官進行表彰和安置。
隻是事情很快又出現了變故。
大明崇禎十四年三月初一
對大明、對崇禎皇帝傾盡全部心力的兵部尚書、五省督師楊嗣昌,在湖廣沙市走完了他的一生。
楊嗣昌死了的消息很快傳到京城,大明朝堂的一貫傳統立刻表現出來,大量禦史就像蒼蠅見到屎坑一樣,紛紛聚集起來,開始上天入地全方位,對楊嗣昌進行多維度反攻倒算。
原本習慣推卸責任的崇禎皇帝,此時卻出現了罕見的維護自己下屬的行為,駁斥了任何攻擊楊嗣昌的說法,反而對死去的楊嗣昌進行表彰。
同時對於楊嗣昌的死表達了非常惋惜之意,要求嚴肅追究各位作戰大臣的責任:
已經身處天牢中的原四川巡撫邵捷春,被迫選擇了上吊自盡;
還將一代能臣三邊總督鄭崇撿下獄,說他帶領的秦兵撤早了,才導致張獻忠突然殺了個回馬槍,以至於襄陽城被攻陷,繼而導致襄王的死亡。襄王的死亡又增大楊嗣昌的心裏壓力,導致後麵楊嗣昌的突然死亡,按照這個邏輯,鄭崇撿必須為這個罪責負責,死有餘辜。
鄭崇撿卻感覺自己就如同竇娥一般,實在是太冤枉了:
他為什麽撤走秦軍?
因為當時的李自成從山裏出來了,率領闖軍從四川北上陝西,已經殺入到陝西腹地,直達涼州衛和寧夏鎮,難道就任由闖軍在陝西肆虐而不救嗎?
別忘了他可是三邊總督,本職的職責所在就在陝西、甘肅和寧夏三邊之地,如果放任李自成在三邊做大,到時候又會是一個天大的帽子會扣下來。
而且鄭崇儉實際上隻是抽走賀人龍一部數千名秦軍,於大局又能有多大的影響呢?
再說了,南麵不都是楊嗣昌在負責嗎?
西軍用來騙開襄陽城門的令牌,也是西軍將領張文秀從楊嗣昌那邊繳獲的,襄陽城的防守也是楊嗣昌親自布置的,難道不應該是楊嗣昌的責任嗎?
但是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是聽不進鄭崇撿廢話的,下令將鄭崇撿直接斬首棄世。
可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鄭崇撿都是比較冤枉的,以至於後麵十幾年後,都有人試圖為鄭崇撿翻案。
殺掉了鄭崇撿,還沒有平息崇禎皇帝的憤怒,他下令追究河南巡撫李仙風的陷藩責任,畢竟福王是在李仙風的治下出事的。
李仙風不像鄭崇撿那麽天真,還想在京城喊冤,人家直接在京城緹騎到來之後,當著緹騎的麵仰頭喝了毒藥,當場毒發身亡。
鄭崇撿和李仙風的死,再次表明在崇禎時代,真正幹實事的人死的都挺快,這就為後續的封疆大吏指明了明確的方向: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虛以委蛇竟然成了正路。
對於空出來的幾個重要地方大員的缺口,崇禎皇帝任命丁啟睿接替了楊嗣昌的職務,全權負責剿寇。
可是丁啟睿一方麵比較膽小,二來沒有威信,他到湖廣,湖廣巡撫宋一鶴根本不買賬,說湖廣已經沒有賊寇,讓丁啟睿去河南剿寇,但是他又直接下令所有船隻不能幫忙轉運,害的丁啟睿隻能從陸路進軍河南;
丁啟睿來到河南,可是河南的地方官和地方土豪們,紛紛緊閉城門,拒不接納丁啟睿進城,害的丁啟睿隻能帶兵露宿荒野。
大明堂堂的五省督師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可見朝綱的敗壞和地方官員人心的不可收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明朝堂的有識之士就想著快些將新任河南巡撫選出來,也好更好地配合丁督師的進軍策略。
大明吏部為此原打算任命湖廣兵備副使張克檢為河南巡撫,接替李仙風的位置。
可是湖廣方麵聞聽後,即刻向京城發了題報,聲稱張克檢已經於崇禎十四年二月初,在襄陽城被張獻忠給殺掉了,吏部命令到達之日,張克儉的墳頭草都已經發芽了……
大明朝廷見此沒辦法,隻得破格提拔在開封保衛戰中表現出色的河南巡按高名衡出任河南巡撫,任命原巡按副使嚴雲京接替河南巡按一職。
而且由於開封的解圍,滯留在開封城的河南參政蔡懋德就得去山西太原履新山西巡撫一職。
隻是蔡懋德沒有自己的心腹護衛人馬,沿途又是那麽多的流寇、土匪和山賊,蔡懋德就希望河南“娘家”這邊能夠出點血,好讓自己能夠活著到達太原城。
新任河南巡撫高名衡,思來想去,河南自己的子弟兵怎麽能送人呢?
河南官府最後就把主意打到了“客軍”安慶右營的身上。
經過與大明兵部溝通,兵部再與安廬方麵進行詢問,令人意外的是安廬方麵立刻就同意將安慶右營剝離出安廬的軍事編製。
“原來以為俺們安慶右營是香餑餑,怎麽無論是河南官府還是安廬官府,都把咱們當成了臭狗屎,巴不得咱們趕緊走掉似得。”
張撿感歎道。
張鹿安也是覺得非常無語,沒想到安廬那邊也這麽快就把自己給賣掉了,他盯著手頭上的命令文書,上麵清晰表達了一個意思:
撤銷安慶右營編製,將原安慶右營整編為山西撫標左營,兵額2500人,護衛新任山西巡撫蔡懋德赴山西太原上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