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曆山整編
“隻是少爺,這次大疫之後,得有個章程了,俺們這麽多人何去何從?現有跟著咱們吃飯的人超過了一萬人,周圍地方殘破,民不聊生,還有人為了生計,在不斷地前來投靠俺們,這樣下去俺們的糧食儲備就不夠了。你看要不要趕走一些人?”
張撿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不能趕走,那樣會大失人心的。隻是暫時不要再接收新的血液了,咱們的營部組織實在是太籠統了。之前在安慶,咱們無能為力,畢竟需要安慶那邊提供一定的糧餉,需要接受史大人和王先生的監督,如今是時候,對咱們所部的人馬進行統一整編了。等整編完成後,我將會帶著父親返回霍丘老家,不能讓他老人家一直在平陰那邊放著,總是要入土為安的。”
“嗯,是。陳二伯已經來信,帶著老爺去了運河邊的張秋鎮,等到運河化凍,可以行船了,就讓孟大海帶著船隊北上來接老爺回家。”
張撿一聽到關於張可道的事,立刻就陷入了消沉當中,張可道從來沒有把他當作下人對待,他對張可道也是敬若父親。
張鹿安也看出了張撿的變化,改變話題問道:
“對了,傷員們現在怎麽樣了,既然要重新整編,就會需要大量的軍官,那些傷員們痊愈後將會是最好的軍官人選。”
“少爺,除了容令其、索忠信傷勢較重外,其餘的人都已經初步痊愈了,俺們可以對所部人馬進行一定的整編了。”
“好,你去跟令狐中軍溝通一下,製定一下軍官任用預備稿,拿過來我們參考一下,整編方案也考慮一下。”
“好,俺這就去去就來。”
“對了,派人去趟北隍城島,通知一下喜叔,他和父親的感情深厚,他年紀大了,以後就跟著我或者留在霍丘,登州那邊就全部交給賈參政吧。”
“好!”
“還有,登州那邊自行其是時間比較長了,記得讓喜叔把北隍城島和崆峒島那邊的幾個將領也一塊帶過來。”
“知道了,少爺。”
十日後,張喜帶著文官湯致用、湯致民、孫有田,武官趙西文、仇有亮、蔡慶國、呂祥啟、李浩等來到了濟南,其中孫有田和李浩還兼有一層見微社成員的隱秘身份。
張鹿安讓張喜提前返回霍丘主持葬禮的安排工作,對於他帶來的文武官員則進行了逐一甄別和考察,為後續的軍官任命做準備。
……
崇禎十二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安慶右營的各部將士除了執行警戒任務的驍騎部以外,其餘各部全部集中到濟南城南的曆山,準備接受營部諸位將領的安排和調配。
張鹿安經過與令狐雲湘和祿青山商議以後,決定恢複部分明軍的稱呼和編製,同時兼顧安慶右營以前的設置,對所部人馬進行劃分,對於之前一係列戰鬥中表現優異的人進行表彰和提拔,將各部人馬重新進行打亂混編。
將整個安慶右營管轄的人馬,全部進行統一考試和體測,按照實際成績,從優錄用,按照類別整體劃分為戰兵營、輔兵營和屯兵營三大部分,戰兵營顧名思義,負責打仗;輔兵營,為戰兵營的預備役;屯兵營,主要職責是防守、屯田、警戒,是輔兵營的後備力量。
這樣就形成了三級體製,戰兵營的待遇最高,其次輔兵,再次屯兵。
為了指揮快速便捷,則是盡量縮小層級結構,按照層級劃分,則是營--部--司--(旗)隊--什共五級編製。
按照兵種來劃分,則步兵部的編製為:
十人成什,選其中立功者為什長,副手為伍長;
三什成隊,再另任命總旗一人為長官,小旗一人為副手,每隊共有32人;
三隊為一司,再加上司把總一人、副把總一人、文書一人、司號員兼傳令兵一人,每司共有100人;
五司為一部,每部分為前後左右中共五司,部的最高長官改稱為千總,為一部戰時的最高長官,負責部內總體訓練,戰時指揮具體作戰;設置親民官一人,負責平時非戰狀態部內的行政工作、幹部訓練和提拔任用提名、部內將士的考評、強調對主將的絕對服從、政治宣傳等工作,平時的級別與千總級別一致,戰時受千總指揮;設置副千總一名,為千總和親民官的副手,負責執行千總和親民官兩人的具體命令;另有千總、親民官和副千總的護兵三人,再加上兩名文書和兩名衛生員,一個步兵部共有510人;
騎兵部的編製修改為:
司以下的編製人數同步兵部,一個騎兵部有三司,再加上部千總、親民官、副千總、三名護兵、一名文書、一名傳令兵、一名軍醫和一名獸醫,騎兵部的總編製為310人;
炮兵部編製為:五人管一炮,設炮長(小旗)一人;五炮設一隊,選五名炮長中最優秀的為隊長(總旗),一隊有25人;三隊為一司,額外設司把總一人,副把總一人,觀察手兩名,傳令兵一人,全司共80人,15門炮;三司為一部,設千總一人、親民官一人、副千總一人、親兵三人、文書一人、軍醫一名、獸醫一名,另有武裝護衛隊32人(參照步兵編製),維修三人,火藥倉管三人,鉛彈倉管三人,全部共有290人;
戰兵營取消工程和輔兵的編製,全部納入到輔兵營。
營部編製則有:參謀司(參謀軍事,安營紮寨、命令下達)、財務司(管錢)、出納司(出賬)、行政司(文書)、軍醫司(醫人)、獸醫司(醫獸)、偵查司(探查軍情)、保衛司(負責營部安全)、親兵司(親隨,負責主將安全)、炊飲司(全營的飲食安排)和鎮撫司(軍紀、軍容、軍貌管理)。
結合上述的具體劃分,安慶右營的具體配置為:
一、營部:
仍以令狐雲湘以中軍都司名義主管營部,兼管參謀司;以倪本彝管財務;張撿兼管出賬;劉壯國為行軍長史,管行政文書;軍醫司司正為吳有中(抗疫有功)、司副江大山;莫約日去掉親兵的職銜,專掌獸醫;馬國勇為偵查司司正,陳利寶為司副;賈得文升任為保衛司司正,李浩為司副;丘無極為親兵司司正,張撿為司副,宋德宏、楚國輔、楚國用為親隨;張喜、宋德宜管炊飲;曾去垢為鎮撫長,潘鐵錘為副鎮撫長。
整個營部總人數調整為360人。
二、驍騎部
仍以仇有光為驍騎部千總,劉體謙為親民官,容令彰從營部下放為副千總,李二猛、郭茂才和孟大勇分任左、中、右司把總,補充戰鬥中損失的人馬後,全部總兵力為310人;
三、炮兵部
以譚應華為千總,以容令彬為親民官,蔣若來調任為副千總,以唐勇、楚日培、盛長功為左、中、右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290人;
四、前鋒部
仍以廖自忠為千總,以孫有田為親民官,以擊斃清將張紹禎的金狗子升為副千總,以仇有亮、呂祥啟、祿青木、趙西文和賈得勝分任為前、後、左、中、右司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510人;
五、後衛部
仍以張華為千總,以湯致用為親民官,升任擊斃愛新覺羅馬瞻的賈得武為副千總,以孟大石、張全、蔡慶國、陳利友、陳利軍為前、後、左、中、右司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510人;
六、左翼部
以楊赤木為千總,以湯致民為親民官,以蔡乃慜為副千總,以姚來賀、賈得利、賈得功、賈得龍、賈得虎為前、後、左、中、右司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510人;
七、右翼部
以廖廣德為千總,以宋德宸為親民官,以崔三棱為副千總,以姚來賓、賈得豹、賈得雲、賈得亮、賈得光為前、後、左、中、右司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510人;
戰兵營共分為營部加一個炮兵部、一個騎兵部和四個步兵部,總兵力為3000人。
輔兵營以祿青山為營都司,下設新兵部,以張雙為千總,負責所有新兵的訓練事宜;工程部,以陳利昭為千總,負責開路、搭橋、挖壕、建牆、隧道等事宜;輜重部,以周桂軒為千總,負責運輸工作;後勤部,以王朝為千總,負責戰兵營和輔兵營的一切雜務。輔兵營總兵力為4000人。
屯兵營以陳新薄為都司,陳利國、陳利民輔佐之,屯兵營總兵力為3500人。
通過曆山整編以後,軍隊的編製開始呈現固定化,不像以前變來變去;另外在各部增加了親民官的設置,親民官的選擇都是經過張鹿安本人考核的,比較忠誠可靠,更有助於張鹿安對各部的掌控;
而且還將戰兵營中的其他非戰功能幾乎全部剝離,有助於訓練更加整體化。
曆山整編標誌著張鹿安率領的安慶右營從一個單一戰術單元向一個完整戰術體係做轉變,整個大營分工更加明確,作戰效率更加高效,整體作戰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將士們的士氣也逐漸高漲,紛紛要求追擊撤離的清軍,解救被清軍擄走的百姓。
張鹿安不好直接打壓諸將的熱情,在部隊經過半個月的休整補充後,指示劉壯國撰寫請戰文書上報,隻是請戰文書尚未送達京師,大明朝廷的命令卻搶先一步到達安慶右營。
(本章完)
“隻是少爺,這次大疫之後,得有個章程了,俺們這麽多人何去何從?現有跟著咱們吃飯的人超過了一萬人,周圍地方殘破,民不聊生,還有人為了生計,在不斷地前來投靠俺們,這樣下去俺們的糧食儲備就不夠了。你看要不要趕走一些人?”
張撿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不能趕走,那樣會大失人心的。隻是暫時不要再接收新的血液了,咱們的營部組織實在是太籠統了。之前在安慶,咱們無能為力,畢竟需要安慶那邊提供一定的糧餉,需要接受史大人和王先生的監督,如今是時候,對咱們所部的人馬進行統一整編了。等整編完成後,我將會帶著父親返回霍丘老家,不能讓他老人家一直在平陰那邊放著,總是要入土為安的。”
“嗯,是。陳二伯已經來信,帶著老爺去了運河邊的張秋鎮,等到運河化凍,可以行船了,就讓孟大海帶著船隊北上來接老爺回家。”
張撿一聽到關於張可道的事,立刻就陷入了消沉當中,張可道從來沒有把他當作下人對待,他對張可道也是敬若父親。
張鹿安也看出了張撿的變化,改變話題問道:
“對了,傷員們現在怎麽樣了,既然要重新整編,就會需要大量的軍官,那些傷員們痊愈後將會是最好的軍官人選。”
“少爺,除了容令其、索忠信傷勢較重外,其餘的人都已經初步痊愈了,俺們可以對所部人馬進行一定的整編了。”
“好,你去跟令狐中軍溝通一下,製定一下軍官任用預備稿,拿過來我們參考一下,整編方案也考慮一下。”
“好,俺這就去去就來。”
“對了,派人去趟北隍城島,通知一下喜叔,他和父親的感情深厚,他年紀大了,以後就跟著我或者留在霍丘,登州那邊就全部交給賈參政吧。”
“好!”
“還有,登州那邊自行其是時間比較長了,記得讓喜叔把北隍城島和崆峒島那邊的幾個將領也一塊帶過來。”
“知道了,少爺。”
十日後,張喜帶著文官湯致用、湯致民、孫有田,武官趙西文、仇有亮、蔡慶國、呂祥啟、李浩等來到了濟南,其中孫有田和李浩還兼有一層見微社成員的隱秘身份。
張鹿安讓張喜提前返回霍丘主持葬禮的安排工作,對於他帶來的文武官員則進行了逐一甄別和考察,為後續的軍官任命做準備。
……
崇禎十二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安慶右營的各部將士除了執行警戒任務的驍騎部以外,其餘各部全部集中到濟南城南的曆山,準備接受營部諸位將領的安排和調配。
張鹿安經過與令狐雲湘和祿青山商議以後,決定恢複部分明軍的稱呼和編製,同時兼顧安慶右營以前的設置,對所部人馬進行劃分,對於之前一係列戰鬥中表現優異的人進行表彰和提拔,將各部人馬重新進行打亂混編。
將整個安慶右營管轄的人馬,全部進行統一考試和體測,按照實際成績,從優錄用,按照類別整體劃分為戰兵營、輔兵營和屯兵營三大部分,戰兵營顧名思義,負責打仗;輔兵營,為戰兵營的預備役;屯兵營,主要職責是防守、屯田、警戒,是輔兵營的後備力量。
這樣就形成了三級體製,戰兵營的待遇最高,其次輔兵,再次屯兵。
為了指揮快速便捷,則是盡量縮小層級結構,按照層級劃分,則是營--部--司--(旗)隊--什共五級編製。
按照兵種來劃分,則步兵部的編製為:
十人成什,選其中立功者為什長,副手為伍長;
三什成隊,再另任命總旗一人為長官,小旗一人為副手,每隊共有32人;
三隊為一司,再加上司把總一人、副把總一人、文書一人、司號員兼傳令兵一人,每司共有100人;
五司為一部,每部分為前後左右中共五司,部的最高長官改稱為千總,為一部戰時的最高長官,負責部內總體訓練,戰時指揮具體作戰;設置親民官一人,負責平時非戰狀態部內的行政工作、幹部訓練和提拔任用提名、部內將士的考評、強調對主將的絕對服從、政治宣傳等工作,平時的級別與千總級別一致,戰時受千總指揮;設置副千總一名,為千總和親民官的副手,負責執行千總和親民官兩人的具體命令;另有千總、親民官和副千總的護兵三人,再加上兩名文書和兩名衛生員,一個步兵部共有510人;
騎兵部的編製修改為:
司以下的編製人數同步兵部,一個騎兵部有三司,再加上部千總、親民官、副千總、三名護兵、一名文書、一名傳令兵、一名軍醫和一名獸醫,騎兵部的總編製為310人;
炮兵部編製為:五人管一炮,設炮長(小旗)一人;五炮設一隊,選五名炮長中最優秀的為隊長(總旗),一隊有25人;三隊為一司,額外設司把總一人,副把總一人,觀察手兩名,傳令兵一人,全司共80人,15門炮;三司為一部,設千總一人、親民官一人、副千總一人、親兵三人、文書一人、軍醫一名、獸醫一名,另有武裝護衛隊32人(參照步兵編製),維修三人,火藥倉管三人,鉛彈倉管三人,全部共有290人;
戰兵營取消工程和輔兵的編製,全部納入到輔兵營。
營部編製則有:參謀司(參謀軍事,安營紮寨、命令下達)、財務司(管錢)、出納司(出賬)、行政司(文書)、軍醫司(醫人)、獸醫司(醫獸)、偵查司(探查軍情)、保衛司(負責營部安全)、親兵司(親隨,負責主將安全)、炊飲司(全營的飲食安排)和鎮撫司(軍紀、軍容、軍貌管理)。
結合上述的具體劃分,安慶右營的具體配置為:
一、營部:
仍以令狐雲湘以中軍都司名義主管營部,兼管參謀司;以倪本彝管財務;張撿兼管出賬;劉壯國為行軍長史,管行政文書;軍醫司司正為吳有中(抗疫有功)、司副江大山;莫約日去掉親兵的職銜,專掌獸醫;馬國勇為偵查司司正,陳利寶為司副;賈得文升任為保衛司司正,李浩為司副;丘無極為親兵司司正,張撿為司副,宋德宏、楚國輔、楚國用為親隨;張喜、宋德宜管炊飲;曾去垢為鎮撫長,潘鐵錘為副鎮撫長。
整個營部總人數調整為360人。
二、驍騎部
仍以仇有光為驍騎部千總,劉體謙為親民官,容令彰從營部下放為副千總,李二猛、郭茂才和孟大勇分任左、中、右司把總,補充戰鬥中損失的人馬後,全部總兵力為310人;
三、炮兵部
以譚應華為千總,以容令彬為親民官,蔣若來調任為副千總,以唐勇、楚日培、盛長功為左、中、右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290人;
四、前鋒部
仍以廖自忠為千總,以孫有田為親民官,以擊斃清將張紹禎的金狗子升為副千總,以仇有亮、呂祥啟、祿青木、趙西文和賈得勝分任為前、後、左、中、右司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510人;
五、後衛部
仍以張華為千總,以湯致用為親民官,升任擊斃愛新覺羅馬瞻的賈得武為副千總,以孟大石、張全、蔡慶國、陳利友、陳利軍為前、後、左、中、右司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510人;
六、左翼部
以楊赤木為千總,以湯致民為親民官,以蔡乃慜為副千總,以姚來賀、賈得利、賈得功、賈得龍、賈得虎為前、後、左、中、右司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510人;
七、右翼部
以廖廣德為千總,以宋德宸為親民官,以崔三棱為副千總,以姚來賓、賈得豹、賈得雲、賈得亮、賈得光為前、後、左、中、右司司把總,全部總兵力為510人;
戰兵營共分為營部加一個炮兵部、一個騎兵部和四個步兵部,總兵力為3000人。
輔兵營以祿青山為營都司,下設新兵部,以張雙為千總,負責所有新兵的訓練事宜;工程部,以陳利昭為千總,負責開路、搭橋、挖壕、建牆、隧道等事宜;輜重部,以周桂軒為千總,負責運輸工作;後勤部,以王朝為千總,負責戰兵營和輔兵營的一切雜務。輔兵營總兵力為4000人。
屯兵營以陳新薄為都司,陳利國、陳利民輔佐之,屯兵營總兵力為3500人。
通過曆山整編以後,軍隊的編製開始呈現固定化,不像以前變來變去;另外在各部增加了親民官的設置,親民官的選擇都是經過張鹿安本人考核的,比較忠誠可靠,更有助於張鹿安對各部的掌控;
而且還將戰兵營中的其他非戰功能幾乎全部剝離,有助於訓練更加整體化。
曆山整編標誌著張鹿安率領的安慶右營從一個單一戰術單元向一個完整戰術體係做轉變,整個大營分工更加明確,作戰效率更加高效,整體作戰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將士們的士氣也逐漸高漲,紛紛要求追擊撤離的清軍,解救被清軍擄走的百姓。
張鹿安不好直接打壓諸將的熱情,在部隊經過半個月的休整補充後,指示劉壯國撰寫請戰文書上報,隻是請戰文書尚未送達京師,大明朝廷的命令卻搶先一步到達安慶右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