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腦回路非常奇特,以至於楊嗣昌的思緒都沒有跟上他的思路。
楊嗣昌的心裏苦哇,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複崇禎皇帝的問題。
因為對於他來說,盧象升逃走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消息,既能夠增強皇帝對他的信任,顯示他的眼光極好;又能從客觀上為躲在自家裏的高起潛進行辯護,減輕這個跟自己合作良好的太監的罪責。
隻是從各方麵傳來的消息,盧象升大概率是戰死沙場了。
數日前,有北上的消息來到,陳述盧象升已經在巨鹿賈莊陣亡,原本在四處尋找關係,想為盧象升尋求支援的許德士,嚎叫著離開了京城,楊嗣昌當時正好經過,他是親眼目睹許德士的樣子,看上去壓根不像有作偽的可能。
身為兵部的負責人,楊嗣昌有責任來探求盧象升的具體情況,為此他曾經安排了三股人馬南下探查事關盧象升的情況。
結果前兩個探查人馬,回報都是明確盧象升已經殉國的消息,但是因為一個沒有到達巨鹿賈莊,而是道聽途說,一個雖然到了賈莊,但是沒有親眼看到盧象升的屍體,也是從附近的百姓自發祭奠中獲知了盧象升死亡的訊息。
楊嗣昌下令將兩人全部斬首以儆效尤,選派自己家裏的一名親信家丁俞振龍,讓他南下親自調查盧象升的情況,臨行前,楊嗣昌進行了的一定的暗示,示意最好是能夠得出盧象升逃跑的消息,畢竟如果清軍真的殺死了盧象升,不可能留下盧象升的屍體而無動於衷的;而且人死那麽多天了,實在無法辨認出屍體,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俞振龍當時是點頭表示知道了。
隻是五天後,俞振龍從南方歸來,不但表示自己去了賈莊,通過四周殘存的百姓獲知了盧象升的死訊,還前往真定新樂城,親眼目睹了盧象升的臨終的樣子“怒目圓睜,凜凜如生”,那一刻令他終身難忘,也正是俞振龍到來之後,許德士上前再次按下盧象升的眼瞼,才將眼瞼按下,更是一時之間傳為奇談。
俞振龍回來以後大受震動,不但沿途宣傳盧象升殉國的消息,還大肆傳播老百姓們對盧公的愛戴之情。
俞振龍的所作所為,徹底惹惱了楊嗣昌。
“豎子,膽大妄為,為人收買焉?”
“楊大人,小人敢拿全家上下七口人的性命擔保,盧大人他確實已經殉國了……”
“住口,來人,將俞振龍關進南衙鎮撫司,我就不信,他不鬆口。”
事實上,一直到死,俞振龍都沒有鬆口,所有的供詞仍然同之前一模一樣,因為他確實說的都是實話,他是個老實人,可是老實人在明末是活不下去的。
俞振龍在南衙被審訊到第三天,俞振龍拚盡全力喊出了那句響徹數百年之久的名言:
“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連續喊了三遍,竟然雙眼流血而死。
楊嗣昌得知了俞振龍的死訊,才幡然醒悟,那就是俞振龍所說絕對是實話。後來無論是順德知府於穎、保定巡撫張其平還是勤王總督孫傳庭都傳來了盧象升的準確死訊,其中還附帶有盧象升的關防印信,證明確實屬於清軍未曾發現盧象升的屍體。
所以,楊嗣昌在崇禎十一年的臘月二十二日才出具兵部文書,正式承認盧象升已經殉國的消息。
此時聽到崇禎皇帝的再次詢問,楊嗣昌如同身在火上烤的感覺,但是數息以後,他還是選擇跟皇帝確認道:
“陛下聖明,根據孫傳庭和於穎等人傳來的消息,盧大人應該……已經為國盡忠了。”
“哼,無能之輩,便宜他了!對了,孫傳庭最近在幹什麽?怎麽之前一直傳來殲滅建奴的消息,怎麽最近反而沉默了很多?要知道建奴的大軍還在北直隸肆虐,還在殘酷蹂躪我大明的百姓,孫傳庭他的心難道是鐵石做的嗎?就這麽忍心看著建奴而不去進攻?”
崇禎皇帝對於底下人的陽奉陰違非常痛恨,或者說他自己是那麽認為的。
“孫總督發來的軍情谘文顯示,他是覺得清軍如今匯聚在滄州、河間一帶,高度集中,敵強我弱,現在進攻討不到好,他的意思是想先觀察觀察,讓安慶右營先守住濟南城,阻止建奴有再度南下的可能,同時讓顏巡撫謹防德州,不給建奴可乘之機。待建奴北返之際,一旦出現建奴大軍分散的情況,他再全力出擊,殲滅敵軍之一部……”
“荒謬!簡直荒謬絕倫!朕以前覺得他孫傳庭還是一員敢戰之將,沒有想到竟然也同盧象升一樣,說的比做的好聽。楊卿,立刻給孫傳庭發文,讓他帶領大軍與建奴大軍決戰!至少要把建奴掠奪的德王他們給解救出來!”
崇禎皇帝憤怒地說道。
楊嗣昌此時騎虎難下,他不敢反駁皇帝陛下的旨意,隻得應承,跪安後便返回兵部給孫傳庭去文,下令孫傳庭率軍與建奴大軍決戰。
孫傳庭接到兵部的來文後,大驚失色,從凳子上驚坐起,然後趕緊寫了回信,派人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送到兵部,解釋自己所部目前隻有兩萬兵馬,清軍卻有三十萬大軍,兵力眾寡懸殊太大,不具備決戰的條件。
兵部收到孫傳庭的回信後,沒有采納,而是堅持前麵的要求,要求立刻尋找清軍主力決戰,為了增強孫傳庭的信心,還把返回通州的關寧軍竇濬、吳永錄、於永綬、侯拱極、張鑒以及保定總兵劉光祚的人馬全部調給孫傳庭,使孫傳庭的兵力達到了三萬人。
孫傳庭再次接到兵部的調兵命令後,不由得急的大驚,連日來的焦急加上內心的氣憤,使得他竟然突然失聰(聽不見)了,孫傳庭隻得再次給兵部去文,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他堅持認為現在不是進行決戰的好時機,認為隻能進行小規模的遭遇戰,不能雞蛋碰石頭進行大決戰。如果朝廷非要進行決戰,那麽他能力不夠,並且耳朵近期失聰,影響了正常工作,申請朝廷換人。
孫傳庭的意見再次送到了楊嗣昌的麵前,楊嗣昌內心知道孫傳庭所說的是真實情況,但是他不敢擅專,便將孫傳庭的意見轉達給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看過了孫傳庭的呈文後,當即大怒,認為孫傳庭是故意撂挑子,當場下令:
免除孫傳庭的一切職務,著錦衣衛將孫傳庭逮捕進京,關押進天牢。
可憐又一個勤王總督被“英明”的崇禎皇帝一擼到底,隻是孫傳庭被朝廷給關押起來,那麽誰來管理新秦軍的那幫驕兵悍將呢?這令崇禎皇帝又感到非常頭疼,隻是他是一個永遠不願意主動認錯的主,之前鳳陽失陷他發布的“罪己詔”,已經讓他氣的好幾天吃不下去飯,更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決定是錯誤的。
何況他真的覺得孫傳庭是在藐視自己,故意不按照自己的命令行事。
關鍵時候,還是楊嗣昌懂他的心思,提出讓內閣首輔劉宇亮接替洪承疇的位置,兼任總領山西、北直、山東三省行政事務,進行督師以及後勤補給事宜;
讓洪承疇接替孫傳庭的位置,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發動對建奴大軍的反攻。
於是本次勤王行動的第三位勤王總督應運而生。
(本章完)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腦回路非常奇特,以至於楊嗣昌的思緒都沒有跟上他的思路。
楊嗣昌的心裏苦哇,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複崇禎皇帝的問題。
因為對於他來說,盧象升逃走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消息,既能夠增強皇帝對他的信任,顯示他的眼光極好;又能從客觀上為躲在自家裏的高起潛進行辯護,減輕這個跟自己合作良好的太監的罪責。
隻是從各方麵傳來的消息,盧象升大概率是戰死沙場了。
數日前,有北上的消息來到,陳述盧象升已經在巨鹿賈莊陣亡,原本在四處尋找關係,想為盧象升尋求支援的許德士,嚎叫著離開了京城,楊嗣昌當時正好經過,他是親眼目睹許德士的樣子,看上去壓根不像有作偽的可能。
身為兵部的負責人,楊嗣昌有責任來探求盧象升的具體情況,為此他曾經安排了三股人馬南下探查事關盧象升的情況。
結果前兩個探查人馬,回報都是明確盧象升已經殉國的消息,但是因為一個沒有到達巨鹿賈莊,而是道聽途說,一個雖然到了賈莊,但是沒有親眼看到盧象升的屍體,也是從附近的百姓自發祭奠中獲知了盧象升死亡的訊息。
楊嗣昌下令將兩人全部斬首以儆效尤,選派自己家裏的一名親信家丁俞振龍,讓他南下親自調查盧象升的情況,臨行前,楊嗣昌進行了的一定的暗示,示意最好是能夠得出盧象升逃跑的消息,畢竟如果清軍真的殺死了盧象升,不可能留下盧象升的屍體而無動於衷的;而且人死那麽多天了,實在無法辨認出屍體,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俞振龍當時是點頭表示知道了。
隻是五天後,俞振龍從南方歸來,不但表示自己去了賈莊,通過四周殘存的百姓獲知了盧象升的死訊,還前往真定新樂城,親眼目睹了盧象升的臨終的樣子“怒目圓睜,凜凜如生”,那一刻令他終身難忘,也正是俞振龍到來之後,許德士上前再次按下盧象升的眼瞼,才將眼瞼按下,更是一時之間傳為奇談。
俞振龍回來以後大受震動,不但沿途宣傳盧象升殉國的消息,還大肆傳播老百姓們對盧公的愛戴之情。
俞振龍的所作所為,徹底惹惱了楊嗣昌。
“豎子,膽大妄為,為人收買焉?”
“楊大人,小人敢拿全家上下七口人的性命擔保,盧大人他確實已經殉國了……”
“住口,來人,將俞振龍關進南衙鎮撫司,我就不信,他不鬆口。”
事實上,一直到死,俞振龍都沒有鬆口,所有的供詞仍然同之前一模一樣,因為他確實說的都是實話,他是個老實人,可是老實人在明末是活不下去的。
俞振龍在南衙被審訊到第三天,俞振龍拚盡全力喊出了那句響徹數百年之久的名言:
“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連續喊了三遍,竟然雙眼流血而死。
楊嗣昌得知了俞振龍的死訊,才幡然醒悟,那就是俞振龍所說絕對是實話。後來無論是順德知府於穎、保定巡撫張其平還是勤王總督孫傳庭都傳來了盧象升的準確死訊,其中還附帶有盧象升的關防印信,證明確實屬於清軍未曾發現盧象升的屍體。
所以,楊嗣昌在崇禎十一年的臘月二十二日才出具兵部文書,正式承認盧象升已經殉國的消息。
此時聽到崇禎皇帝的再次詢問,楊嗣昌如同身在火上烤的感覺,但是數息以後,他還是選擇跟皇帝確認道:
“陛下聖明,根據孫傳庭和於穎等人傳來的消息,盧大人應該……已經為國盡忠了。”
“哼,無能之輩,便宜他了!對了,孫傳庭最近在幹什麽?怎麽之前一直傳來殲滅建奴的消息,怎麽最近反而沉默了很多?要知道建奴的大軍還在北直隸肆虐,還在殘酷蹂躪我大明的百姓,孫傳庭他的心難道是鐵石做的嗎?就這麽忍心看著建奴而不去進攻?”
崇禎皇帝對於底下人的陽奉陰違非常痛恨,或者說他自己是那麽認為的。
“孫總督發來的軍情谘文顯示,他是覺得清軍如今匯聚在滄州、河間一帶,高度集中,敵強我弱,現在進攻討不到好,他的意思是想先觀察觀察,讓安慶右營先守住濟南城,阻止建奴有再度南下的可能,同時讓顏巡撫謹防德州,不給建奴可乘之機。待建奴北返之際,一旦出現建奴大軍分散的情況,他再全力出擊,殲滅敵軍之一部……”
“荒謬!簡直荒謬絕倫!朕以前覺得他孫傳庭還是一員敢戰之將,沒有想到竟然也同盧象升一樣,說的比做的好聽。楊卿,立刻給孫傳庭發文,讓他帶領大軍與建奴大軍決戰!至少要把建奴掠奪的德王他們給解救出來!”
崇禎皇帝憤怒地說道。
楊嗣昌此時騎虎難下,他不敢反駁皇帝陛下的旨意,隻得應承,跪安後便返回兵部給孫傳庭去文,下令孫傳庭率軍與建奴大軍決戰。
孫傳庭接到兵部的來文後,大驚失色,從凳子上驚坐起,然後趕緊寫了回信,派人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送到兵部,解釋自己所部目前隻有兩萬兵馬,清軍卻有三十萬大軍,兵力眾寡懸殊太大,不具備決戰的條件。
兵部收到孫傳庭的回信後,沒有采納,而是堅持前麵的要求,要求立刻尋找清軍主力決戰,為了增強孫傳庭的信心,還把返回通州的關寧軍竇濬、吳永錄、於永綬、侯拱極、張鑒以及保定總兵劉光祚的人馬全部調給孫傳庭,使孫傳庭的兵力達到了三萬人。
孫傳庭再次接到兵部的調兵命令後,不由得急的大驚,連日來的焦急加上內心的氣憤,使得他竟然突然失聰(聽不見)了,孫傳庭隻得再次給兵部去文,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他堅持認為現在不是進行決戰的好時機,認為隻能進行小規模的遭遇戰,不能雞蛋碰石頭進行大決戰。如果朝廷非要進行決戰,那麽他能力不夠,並且耳朵近期失聰,影響了正常工作,申請朝廷換人。
孫傳庭的意見再次送到了楊嗣昌的麵前,楊嗣昌內心知道孫傳庭所說的是真實情況,但是他不敢擅專,便將孫傳庭的意見轉達給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看過了孫傳庭的呈文後,當即大怒,認為孫傳庭是故意撂挑子,當場下令:
免除孫傳庭的一切職務,著錦衣衛將孫傳庭逮捕進京,關押進天牢。
可憐又一個勤王總督被“英明”的崇禎皇帝一擼到底,隻是孫傳庭被朝廷給關押起來,那麽誰來管理新秦軍的那幫驕兵悍將呢?這令崇禎皇帝又感到非常頭疼,隻是他是一個永遠不願意主動認錯的主,之前鳳陽失陷他發布的“罪己詔”,已經讓他氣的好幾天吃不下去飯,更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決定是錯誤的。
何況他真的覺得孫傳庭是在藐視自己,故意不按照自己的命令行事。
關鍵時候,還是楊嗣昌懂他的心思,提出讓內閣首輔劉宇亮接替洪承疇的位置,兼任總領山西、北直、山東三省行政事務,進行督師以及後勤補給事宜;
讓洪承疇接替孫傳庭的位置,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發動對建奴大軍的反攻。
於是本次勤王行動的第三位勤王總督應運而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