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槁水橋
英雄血,流不盡;
仇人頭,殺不完!
十二日辰時開始,殺紅眼了的明、清兩軍之間的戰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戰至午後未時三刻,明軍陣營內的火藥、銃彈、弓箭箭支等全部告罄,車營防守圈內的能戰之明兵不到5000人,且個個疲憊至極。
幾乎所有的明軍將士都明白,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
趁著清軍整隊的時間,多爾滾不知道出於什麽心態,竟然強迫早先被俘的孟大河來到槁水橋東邊外的高坡上勸降。
孟大河麵色悲苦地看著昔日的兄弟們,除了淚如雨下以外,勸降的話怎麽也說不出口,最後還是清兵替其喊話道:
“明軍的將士們,你們已經彈盡糧絕了,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了,大清替天行道,要為這世間百姓鏟除高高在上的朱家王公。投降者,我大清保證同等對待。至於斬殺明將後投降者,則官升一級任用!”
正在守衛槁水橋的鳳守右營的參將張可道大吼道:
“我堂堂大明,隻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接著鳳壽右營的將士們發出了同樣決絕的呐喊聲,喊聲未落,孟大河的同族兄弟孟大強和孟大力,就帶著上百精銳突然從橋上衝出,直接殺到高坡,希望把孟大河解救回去。
但是早就失去了戰馬的加持,加上持續戰鬥帶來的疲憊感,令他們的攻擊緩慢且不銳利,清軍前線指揮官得以有時間,迅速調集蘇克薩哈、額爾德和鼇拜三人各自率領精銳戈什哈50人,分三路衝向突出的孟大強和孟大力。
張可道急忙派祿青山指揮大軍進行支援,額爾德卻率兵截斷孟大強和孟大力的後路,然後敵住祿青山,蘇克薩哈和鼇拜則是專門對孟大強和孟大力兩部展開剿殺行動。
任孟大強和孟大力是拚殺到底,但是終究不敵優勢清軍的攻擊,兩人先後殞命。
祿青山獨木難支,隻得在蒙赤爾的接應下退回橋頭。因為橋頭陣地比較狹窄,清軍一時無可奈何被堵在橋頭。
但是其餘三個方麵的明軍卻是無論如何也堅持不住了,沒有了火銃和弓箭的加持,明軍隻能等到清兵靠近,才能短兵相接進行戰鬥,除此之外隻能被動挨打。
清軍在葉臣的指揮下,用重箭殺傷了大量的明軍,然後率兵突入明軍設置的車營防衛圈中。
緊接著西麵的清軍指揮官昂阿喇也率兵突破西線,朱瑪喇率兵突破了南線,明軍三麵潰退,麵臨著總崩潰的局麵。
見此情形,無論是楊國柱、虎大威還是李重鎮都趕到中軍帳,在拚命地勸說盧象升突圍,可是盧象升不為所動,隻是說了一句:
“將軍死綏,有進無卻!”
這句話是有典故的,隱含的意思就是即使他不戰死沙場,也難免菜市口挨上一刀,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心甘情願選擇有進無退的戰死。
李重鎮、虎大威等人沉默了,然後隻得各自回去備戰。隻是當李重鎮返回南線的時候,第一時間選擇了集合自己的親兵,向南邊突圍而去。
虎大威的部下多為蒙古人,早就對饑餓的情況下,還繼續打仗感到萬分的不滿,挾持虎大威向西突圍;
楊國柱得知李、虎兩人的潰逃,哀歎一聲,和自己的副將馬友功一起,帶領親兵逃離戰場。
隻是一直在前線奮戰的楚繼雄卻沒有選擇與楊國柱等人一同撤離,而是找到自己的族弟楚日培,一起護住大營的後部在苦苦支撐。
麵臨著大營防守區域的急速縮小,盧象升下令幕僚開始燒毀一切軍事文件,帶著中軍剩餘的人馬向鳳壽右營靠攏,楚繼雄帶著後部人馬也逐漸靠近槁水橋,形成一個半圓形的防衛圈。
見此情況,清軍逐漸調整了軍事部署,命令勞薩和伊爾登二將統領蒙古輕騎兵從南北進行掠陣,令圖賴率領滿洲重騎兵從西麵進行正麵突破。漢軍沈誌祥和董廷伯兩部人馬則猛攻槁水橋東麵橋頭堡。
在清軍的強力圍攻下,鎮守槁水橋東麵橋頭堡的蒙赤爾很快在短兵相接中陣亡,接替防守任務的祿青山很快受到兩方圍攻,護兵隊總旗官蒙爾也為了掩護祿青山,以身擋箭而死。
祿青山不得不向後撤退到橋上,但是被迅速衝擊的清軍給擠下了橋麵,竟然把橋麵砸出來一個大窟窿,再落入水中,生死未卜。
鳳壽右營的第三哨總旗官陳利軍見此,立刻帶兵衝了上去,但是很快也被蜂擁而上的清兵擠下橋去。
旗鼓索忠信立刻接替防守,但是不得不逐步後退,將戰線轉移到橋西橋頭堡,拉開了空擋後,索忠信衝入敵群,與清兵展開了混戰。
此時的槁水橋已經變成了一座血橋,兩側的人可以毫不誇張地看到,有鮮血順著橋麵的漏洞往下直流,然後迅速染紅了橋下的漳水。
至此,盧象升、張可道和楚繼雄都明白了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
盧象升走近氣喘籲籲的張可道的身邊,以便能夠聽清彼此的聲音,抬高聲調,歉意地說道:
“張參將,這次把你們從保定城拉出來,真是害了你們。”
張可道看著一身小兵裝扮的盧象升,心中感慨萬千,口中說道:
“都堂大人,千萬別這麽說,為國盡忠本就死得其所。再說可以和聞名天下的盧都堂並肩作戰,此生足矣。吾有二子,可以為我報仇!”
“令郎鹿安,在下倒是有印象,隻是當初在滁州,處理他和祖寬的糾葛的時候,在下還是選擇了以大局為重,讓令郎受委屈了。不知道他的心裏,是否還在怪吾……”
“他敢?看我不揍他?!……不過,我們淮西張氏,鹿安還真的是其中的佼佼者。”張可道滿臉微笑說道。
盧象升笑了一下:
“想不到最後堅守的營頭,竟然是當初最不看好的鳳壽右營,某的眼光還是有問題啊……”
“那邊的楚繼雄將軍不也還在奮戰當中麽?”
盧象升順著張可道指示的方向看去,此時防守圈已經很小了,四麵清兵的麵孔都已經可以清晰看見。
“楚家兒郎們,我們讓世人見識一下,遼東不是都像孔有德和尚可喜那樣的軟骨頭,還有像我們楚家這樣的硬漢!殺奴嘍!”
楚繼雄單人殺入清軍陣形之中,不過數十息,即被清兵砍死於地。
中軍護衛參將張岩在明明可以跟隨李重鎮突圍的時候,選擇了留下,緊隨著楚繼雄戰死疆場。
緊接著橋頭堡的索忠信氣力不濟,倒在了血泊之中。
這幾幕被盧象升和張可道看的清清楚楚,兩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後掙紮著起身。
盧象升大吼道:
“將軍斷頭,勇士捐軀,就在今日!殺!”
“殺!”
兩人率領剩餘的將士勇敢地衝向了清軍,一陣混戰後,張可道首先因為年老體衰被楞額禮斬殺,兩旁護衛的容令敏和容令山也隨之陣亡。
盧象升則是武功高強,連殺十餘名清兵清將,隻是已經身中四箭,步履蹣跚,突然鼇拜騎著一匹快馬越來越近,揮刀劈向盧象升,被盧象升身邊的忠仆顧顯挺身向前,擋住了致命的一刀。
可是這隻是延緩了一些時間而已。
很快,盧象升又身中了三刀,鮮血已經流盡,盧象升最終還是倒下了。旁邊的掌牧官楊陸凱此時已經受傷倒地,看到盧象升倒伏於地,卻眼睛大睜的盧象升,以為還有救,便趕緊爬到了盧象升的身上,用自己的身體為盧象升遮擋射來的弓箭,最終身中24箭而死。
最後關頭,遊擊將軍楚日培奮起餘勇,竟然奇跡般帶著楚繼雄的兩個年輕的兒子楚國輔和楚國用從混亂的戰場突圍而去,總算是為楚家留了後。
鳳壽右營的行軍長史劉體謙、屬官容令彬、莫子日等百餘人則被清軍俘虜。
多爾袞命令手下楞額禮在戰場找尋盧象升的屍體,或許是因為連續兩天的作戰太過於疲累,沒有完全仔細尋找;或許是因為盧象升身穿小兵的衣服,且被楊陸凱壓在身下,他的屍體這才沒有被清軍發現。
楞額禮向多爾袞報告道:
“回主子爺,奴才帶人找尋了半宿,始終未曾找到盧象升的屍體。就連賈莊南邊地洞裏藏著的三十多個‘老東西’都被奴才找到了,他們也沒有人知道盧象升的下落,個別人還起哄說盧象升已經帶精兵從南麵逃走了。奴才氣不過,就把他們全都給殺了。”
“找不到就不找了,這次行動有幾個人仗著自己的資格老,老是犯這種低級錯誤,敵人竟然從自己的防線上三番五次逃走,這不是玩忽職守,又是什麽?”
多爾袞很明顯對負責防守南線的十一哥巴布海和十三哥賴慕布等人非常不滿。
“主子,還有一件事……”
“說!”
“奴才們在打掃戰場的時候,捕獲的兩匹戰馬‘雪裏葒’和‘千裏雪’……”
“本王知曉,它們都曾經是盧象升的坐騎,是難得的千裏良駿,怎麽了?”
“無論是‘雪裏葒’還是‘千裏雪’拴在馬廄中,都是不吃不喝,隻是不斷地哀鳴,獸醫料定它們活不久了……”
“戰馬有靈性,思念其主人,很正常,把它們的馬鞍解下,放入放養的馬群當中,假以時日,它們必然會認新主人的。對了,讓那個新俘虜的老馬倌來專門伺候這兩匹戰馬。”多爾滾很自信地吩咐道。
但是實際情況,與多爾袞設想的大相徑庭,盡管莫子日全力救治和安撫,“雪裏葒”和“千裏雪”仍然是不吃不喝,於三日後暴斃!
莫子日將兩匹戰馬埋在漳水河畔,立了一塊墓碑,用生硬的筆畫寫道:
“義馬塚”
(本章完)
英雄血,流不盡;
仇人頭,殺不完!
十二日辰時開始,殺紅眼了的明、清兩軍之間的戰鬥,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戰至午後未時三刻,明軍陣營內的火藥、銃彈、弓箭箭支等全部告罄,車營防守圈內的能戰之明兵不到5000人,且個個疲憊至極。
幾乎所有的明軍將士都明白,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
趁著清軍整隊的時間,多爾滾不知道出於什麽心態,竟然強迫早先被俘的孟大河來到槁水橋東邊外的高坡上勸降。
孟大河麵色悲苦地看著昔日的兄弟們,除了淚如雨下以外,勸降的話怎麽也說不出口,最後還是清兵替其喊話道:
“明軍的將士們,你們已經彈盡糧絕了,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了,大清替天行道,要為這世間百姓鏟除高高在上的朱家王公。投降者,我大清保證同等對待。至於斬殺明將後投降者,則官升一級任用!”
正在守衛槁水橋的鳳守右營的參將張可道大吼道:
“我堂堂大明,隻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接著鳳壽右營的將士們發出了同樣決絕的呐喊聲,喊聲未落,孟大河的同族兄弟孟大強和孟大力,就帶著上百精銳突然從橋上衝出,直接殺到高坡,希望把孟大河解救回去。
但是早就失去了戰馬的加持,加上持續戰鬥帶來的疲憊感,令他們的攻擊緩慢且不銳利,清軍前線指揮官得以有時間,迅速調集蘇克薩哈、額爾德和鼇拜三人各自率領精銳戈什哈50人,分三路衝向突出的孟大強和孟大力。
張可道急忙派祿青山指揮大軍進行支援,額爾德卻率兵截斷孟大強和孟大力的後路,然後敵住祿青山,蘇克薩哈和鼇拜則是專門對孟大強和孟大力兩部展開剿殺行動。
任孟大強和孟大力是拚殺到底,但是終究不敵優勢清軍的攻擊,兩人先後殞命。
祿青山獨木難支,隻得在蒙赤爾的接應下退回橋頭。因為橋頭陣地比較狹窄,清軍一時無可奈何被堵在橋頭。
但是其餘三個方麵的明軍卻是無論如何也堅持不住了,沒有了火銃和弓箭的加持,明軍隻能等到清兵靠近,才能短兵相接進行戰鬥,除此之外隻能被動挨打。
清軍在葉臣的指揮下,用重箭殺傷了大量的明軍,然後率兵突入明軍設置的車營防衛圈中。
緊接著西麵的清軍指揮官昂阿喇也率兵突破西線,朱瑪喇率兵突破了南線,明軍三麵潰退,麵臨著總崩潰的局麵。
見此情形,無論是楊國柱、虎大威還是李重鎮都趕到中軍帳,在拚命地勸說盧象升突圍,可是盧象升不為所動,隻是說了一句:
“將軍死綏,有進無卻!”
這句話是有典故的,隱含的意思就是即使他不戰死沙場,也難免菜市口挨上一刀,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心甘情願選擇有進無退的戰死。
李重鎮、虎大威等人沉默了,然後隻得各自回去備戰。隻是當李重鎮返回南線的時候,第一時間選擇了集合自己的親兵,向南邊突圍而去。
虎大威的部下多為蒙古人,早就對饑餓的情況下,還繼續打仗感到萬分的不滿,挾持虎大威向西突圍;
楊國柱得知李、虎兩人的潰逃,哀歎一聲,和自己的副將馬友功一起,帶領親兵逃離戰場。
隻是一直在前線奮戰的楚繼雄卻沒有選擇與楊國柱等人一同撤離,而是找到自己的族弟楚日培,一起護住大營的後部在苦苦支撐。
麵臨著大營防守區域的急速縮小,盧象升下令幕僚開始燒毀一切軍事文件,帶著中軍剩餘的人馬向鳳壽右營靠攏,楚繼雄帶著後部人馬也逐漸靠近槁水橋,形成一個半圓形的防衛圈。
見此情況,清軍逐漸調整了軍事部署,命令勞薩和伊爾登二將統領蒙古輕騎兵從南北進行掠陣,令圖賴率領滿洲重騎兵從西麵進行正麵突破。漢軍沈誌祥和董廷伯兩部人馬則猛攻槁水橋東麵橋頭堡。
在清軍的強力圍攻下,鎮守槁水橋東麵橋頭堡的蒙赤爾很快在短兵相接中陣亡,接替防守任務的祿青山很快受到兩方圍攻,護兵隊總旗官蒙爾也為了掩護祿青山,以身擋箭而死。
祿青山不得不向後撤退到橋上,但是被迅速衝擊的清軍給擠下了橋麵,竟然把橋麵砸出來一個大窟窿,再落入水中,生死未卜。
鳳壽右營的第三哨總旗官陳利軍見此,立刻帶兵衝了上去,但是很快也被蜂擁而上的清兵擠下橋去。
旗鼓索忠信立刻接替防守,但是不得不逐步後退,將戰線轉移到橋西橋頭堡,拉開了空擋後,索忠信衝入敵群,與清兵展開了混戰。
此時的槁水橋已經變成了一座血橋,兩側的人可以毫不誇張地看到,有鮮血順著橋麵的漏洞往下直流,然後迅速染紅了橋下的漳水。
至此,盧象升、張可道和楚繼雄都明白了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
盧象升走近氣喘籲籲的張可道的身邊,以便能夠聽清彼此的聲音,抬高聲調,歉意地說道:
“張參將,這次把你們從保定城拉出來,真是害了你們。”
張可道看著一身小兵裝扮的盧象升,心中感慨萬千,口中說道:
“都堂大人,千萬別這麽說,為國盡忠本就死得其所。再說可以和聞名天下的盧都堂並肩作戰,此生足矣。吾有二子,可以為我報仇!”
“令郎鹿安,在下倒是有印象,隻是當初在滁州,處理他和祖寬的糾葛的時候,在下還是選擇了以大局為重,讓令郎受委屈了。不知道他的心裏,是否還在怪吾……”
“他敢?看我不揍他?!……不過,我們淮西張氏,鹿安還真的是其中的佼佼者。”張可道滿臉微笑說道。
盧象升笑了一下:
“想不到最後堅守的營頭,竟然是當初最不看好的鳳壽右營,某的眼光還是有問題啊……”
“那邊的楚繼雄將軍不也還在奮戰當中麽?”
盧象升順著張可道指示的方向看去,此時防守圈已經很小了,四麵清兵的麵孔都已經可以清晰看見。
“楚家兒郎們,我們讓世人見識一下,遼東不是都像孔有德和尚可喜那樣的軟骨頭,還有像我們楚家這樣的硬漢!殺奴嘍!”
楚繼雄單人殺入清軍陣形之中,不過數十息,即被清兵砍死於地。
中軍護衛參將張岩在明明可以跟隨李重鎮突圍的時候,選擇了留下,緊隨著楚繼雄戰死疆場。
緊接著橋頭堡的索忠信氣力不濟,倒在了血泊之中。
這幾幕被盧象升和張可道看的清清楚楚,兩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後掙紮著起身。
盧象升大吼道:
“將軍斷頭,勇士捐軀,就在今日!殺!”
“殺!”
兩人率領剩餘的將士勇敢地衝向了清軍,一陣混戰後,張可道首先因為年老體衰被楞額禮斬殺,兩旁護衛的容令敏和容令山也隨之陣亡。
盧象升則是武功高強,連殺十餘名清兵清將,隻是已經身中四箭,步履蹣跚,突然鼇拜騎著一匹快馬越來越近,揮刀劈向盧象升,被盧象升身邊的忠仆顧顯挺身向前,擋住了致命的一刀。
可是這隻是延緩了一些時間而已。
很快,盧象升又身中了三刀,鮮血已經流盡,盧象升最終還是倒下了。旁邊的掌牧官楊陸凱此時已經受傷倒地,看到盧象升倒伏於地,卻眼睛大睜的盧象升,以為還有救,便趕緊爬到了盧象升的身上,用自己的身體為盧象升遮擋射來的弓箭,最終身中24箭而死。
最後關頭,遊擊將軍楚日培奮起餘勇,竟然奇跡般帶著楚繼雄的兩個年輕的兒子楚國輔和楚國用從混亂的戰場突圍而去,總算是為楚家留了後。
鳳壽右營的行軍長史劉體謙、屬官容令彬、莫子日等百餘人則被清軍俘虜。
多爾袞命令手下楞額禮在戰場找尋盧象升的屍體,或許是因為連續兩天的作戰太過於疲累,沒有完全仔細尋找;或許是因為盧象升身穿小兵的衣服,且被楊陸凱壓在身下,他的屍體這才沒有被清軍發現。
楞額禮向多爾袞報告道:
“回主子爺,奴才帶人找尋了半宿,始終未曾找到盧象升的屍體。就連賈莊南邊地洞裏藏著的三十多個‘老東西’都被奴才找到了,他們也沒有人知道盧象升的下落,個別人還起哄說盧象升已經帶精兵從南麵逃走了。奴才氣不過,就把他們全都給殺了。”
“找不到就不找了,這次行動有幾個人仗著自己的資格老,老是犯這種低級錯誤,敵人竟然從自己的防線上三番五次逃走,這不是玩忽職守,又是什麽?”
多爾袞很明顯對負責防守南線的十一哥巴布海和十三哥賴慕布等人非常不滿。
“主子,還有一件事……”
“說!”
“奴才們在打掃戰場的時候,捕獲的兩匹戰馬‘雪裏葒’和‘千裏雪’……”
“本王知曉,它們都曾經是盧象升的坐騎,是難得的千裏良駿,怎麽了?”
“無論是‘雪裏葒’還是‘千裏雪’拴在馬廄中,都是不吃不喝,隻是不斷地哀鳴,獸醫料定它們活不久了……”
“戰馬有靈性,思念其主人,很正常,把它們的馬鞍解下,放入放養的馬群當中,假以時日,它們必然會認新主人的。對了,讓那個新俘虜的老馬倌來專門伺候這兩匹戰馬。”多爾滾很自信地吩咐道。
但是實際情況,與多爾袞設想的大相徑庭,盡管莫子日全力救治和安撫,“雪裏葒”和“千裏雪”仍然是不吃不喝,於三日後暴斃!
莫子日將兩匹戰馬埋在漳水河畔,立了一塊墓碑,用生硬的筆畫寫道:
“義馬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