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明清決策


    幾乎是與盛京城討論是否伐明同一時間,在大明京師乾清宮,朝廷大員們也產生了熱烈的討論。


    “西賊張獻忠對於我中都鳳陽的破壞最大,此人如今窮極末路,才想起來投降,太晚了,微臣鬥膽請求陛下下令,讓熊總理不要有婦人之仁,展開雷霆一擊,務必將醜類誅殺殆盡。否則如何能夠警示後人?如何能夠向太祖的英靈交代?”


    這是憤青派代表黃道周的慷慨陳詞。


    “不可不可,如今張獻忠所部仍然有兩萬餘眾,如果一味拒絕他投降,萬一激怒張獻忠,張獻忠狗急跳牆之下,難免造成我官軍受損。再說前日裏,南直隸楊卓然方麵也曾上報過,革裏眼、老回回等人想要投誠朝廷,為朝廷效力的呈文,各位又是怎麽看待的?如今快六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微臣擔心,萬一有個疏漏,恐怕就會造成地方再度糜爛。”


    此時還算務實派的閣臣陳演說道。


    陳演的話剛剛說完,號稱清流派的大臣們就開始了各種人身攻擊,指責陳演誤國、膽怯、害民、不知好歹等等不一而足,仿佛陳演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個別大臣還激動地走到陳演的身邊進行謾罵,口水噴到陳演的臉上,陳演想擦拭口水都來不及,隻好退到一角,把自己置身事外,惹不起躲得起。


    這種混亂的場麵令崇禎皇帝非常反感,示意身邊的太監王承恩喝止大臣之間的互相攻訐,待全場安靜後,朱由檢開口詢問道:


    “楊愛卿,你怎麽看?”


    所有大殿中的人都明白,楊嗣昌是崇禎皇帝的最為親近的大臣,因此所有人都看著楊嗣昌,希望他的發言能夠與自己的觀點相一致。


    楊嗣昌思考了一番說道:


    “陛下明見萬裏,所思所想自然遠在我等之上。如果若說微臣的意見,微臣倒是有個擔心不得不提……”


    “愛卿但說無妨!”崇禎皇帝難得親切地說道。


    “微臣擔心的是東邊的建奴,據可靠消息,自從獲得朝鮮的進貢以後,建奴的實力大漲,將會是我朝的一大勁敵……”


    “楊文弱,大家在討論流賊的處理問題,你扯建奴幹什麽?難道又在推銷你的和談大計?簡直是荒謬絕倫!我堂堂大明幅員萬裏怎麽能與蕞爾小邦進行和談,簡直有失身份。應當命一大將,提六師,掃蕩遼東,直逼黃龍府。”


    黃道周打斷了楊嗣昌的發言,直接點名楊嗣昌曾經設想的與清國和談的主意是不合時宜的。


    楊嗣昌倒是還沒有說什麽,可是崇禎皇帝臉上很是掛不住了,他生平最討厭的就是那種嘴上誇誇其談,實際上沒有一策,臨危隻能以死報國的人。


    崇禎倒還是沒有開口,善於察言觀色的內閣首輔劉宇亮倒是率先開口為楊嗣昌開脫,指責黃道周擾亂視聽,明確站在楊嗣昌的一邊,示意楊嗣昌繼續說下去。


    崇禎十一年是個頻繁更換內閣首輔之年,先是內閣首輔溫體仁因為攻擊錢謙益事發,崇禎皇帝將其發回老家,並很快憂鬱成疾而逝世;


    首輔人選接著便是走馬燈一般,連續換了張至發和孔貞運,可是崇禎又覺得這兩位老人家雖然政績突出,但是太喜歡說話教訓人,非常不討自己喜歡,索性直接換上了儀表堂堂、善於揣摩自己心意的大臣劉宇亮。


    此時的崇禎皇帝仿佛就像小孩子心性一樣,完全憑借自己的心意來,或許是一連串的勝利帶來的自信,或許是天生的自尊心特強不允許聽到不同的意見。


    可是他全然忘記了,幾年前的登萊兵變中,劉宇亮可是率領數萬精兵在沙河慘敗於孔、李叛軍。這麽一個廢材被用為首輔,可想而知崇禎皇帝的識人用人方麵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楊嗣昌整理了一下思緒,繼續開口說道:


    “微臣但知一個道理,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內’之策。很多人都說建奴隻是蕞爾小邦,可是可曾記得,十幾年前,遼東的土地還是我大明的管轄之下?可曾記得一年以前的朝鮮,還是我大明的屬國,如今朝鮮的使臣何在?誰都否認一點那就是建奴在不斷地發展壯大,是我大明的一大勁敵。微臣之前想要與建奴和談,也隻是因為中原大亂,微臣為剿滅中原亂局,而不得不與建奴虛與委蛇,沒想到微臣的一片為國赤城之心,竟然還會被別人所詬病!現如今國內流寇剿滅殆盡,微臣的重點就會重新放在建奴的身上……”


    “所以楊本兵的主意還是同意接納張獻忠、老回回他們?”劉宇亮打斷了楊嗣昌的長篇大論。


    “暫時為之,不得不為爾!”楊嗣昌說道。


    “荒謬絕倫!治國安邦講究一個‘信’字,全大明都在看著,如果真心接納,那就以誠相待。如果不想接納,那就立刻剿滅。怎麽能致信義為玩物?到時候豈不是淪為天下人笑柄?”


    黃道周說道,提出了強烈的質疑。


    其實從某一種意義上來說,黃道周所說的是完全是正確的,因為他所強調的也是要注重政府的公信力,失去了公信力的政府,那就是失去了民心,政權的合法性就存在動搖的可能。


    黃道周的話一說完,整個朝堂之上又陷入了吵吵鬧鬧之中,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確定的答案,氣的崇禎皇帝直接拂袖離去。


    反觀另一邊的盛京城,與猶豫不決的大明朝廷完全相反。


    崇德皇帝皇太極在認真聽取了漢官範文程的詳細解讀以後,不待將決議發貴族會議會審,直接乾綱獨斷,次日召集滿、蒙、漢大臣,正式宣布準備傾全國之力伐明。


    於是乎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伐明作戰開始正式執行。


    比較一下雙方決策的用時,大明朝廷審議,從老回回馬守應投降問題到接到張獻忠投誠問題,前後近半年時間,始終沒有明確的結論和答複,令地方楊卓然、熊文燦和革左五營、張獻忠方麵心裏都產生了不安的想法;


    而皇太極從獲知消息,到組織會商,到形成決議,全程用時三天!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