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形勢一片大好


    正當張鹿安帶著安慶右營在英山城狂歡的時候,革裏眼賀一龍帶著殘兵敗將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根本之地司空山,本著狡兔三窟的原則,司空山上還是儲存有一定物資的。


    隻是丟失了英山城,損失了二十多萬兩的銀兩,令賀一龍感覺非常肉疼。


    更為嚴重的是,原本的數萬部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除了自己原本從陝西、山西帶過來的老底子,其餘新加入的部下,竟然都是紛紛散去。


    就連自己從北方帶過來的老底子,此時也是心灰意冷,這一切令賀一龍的心思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畢竟很少有人是先天性喜歡一輩子當賊的。


    革裏眼賀一龍派人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最近的爭世王藺養成和老回回馬守應,得到兩人的熱烈回應,三人都有著向官軍投誠的想法,隻是欠缺一個合理的時機。


    這個時機很快自己送上了門。


    大明安湖道監軍楊卓然,湖南瀘溪人,作為監軍道的地位,是遠遠不如兵備道的,兵備道是巡撫的後補,監軍道隻是按察使的後補。


    楊卓然不甘心自己永無出頭之日,趁著英霍山區的流民軍活動陷入低潮士時期,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決心,毅然決然隻是帶著一個仆人,就前往老回回馬守應的大營進行談判協商。


    猶如久旱逢甘霖,老回回馬守應、爭世王藺養成和革裏眼賀一龍,對於楊卓然的到來是非常歡欣鼓舞的,雙方很快就商定了一些細節問題,包括投誠以後,家屬安置問題、部隊安置問題、地區劃分問題、為國剿滅其他各股流寇問題等等,大家都是很興奮。


    隻是盡管楊卓然談妥了很多問題,但是畢竟最後的決定權還在大明中央朝廷的手中,所以楊卓然表示隻能回去就將相關情況上報,要求革左五營暫時停止一切敵對行動。


    革裏眼、老回回等人自然是滿嘴應和,並且果真停止了一切軍事行動。


    革裏眼賀一龍的變化不是特例,跟革左五營的境況非常相近,崇禎十一年的大明大地上,幾乎所有的流民軍都是一片慘敗的情況。


    崇禎十一年開年以來,對於陝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廣五省戰場上的流民軍來說,無論是闖王李自成、西王張獻忠、曹操羅汝才這樣的頂尖大佬,還是如混十萬馬進忠、過天星惠登相、橫天王王子順、射塌天李萬慶、改世王許可變、掃地王張一川、闖塌天劉國能等這樣的二等首領,全部遭到了慘敗。


    其中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惠登相選擇了逃入深山之中,全都蟄伏起來,日夜期盼別被官軍給突然發現了。


    馬進忠、張一川、劉國能、李萬慶則是戰敗以後,選擇了投降官軍,被分配在左良玉的麾下效力;


    橫天王王子順和改世王許可變兩部的人馬幾乎損失殆盡,兩人各自帶著不足三千人馬,猶如孤魂野鬼一般,在湖廣、河南、山西之間遊蕩不已,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他們的內心的想法就是,盡可能晚一點被抓到,盡可能晚一點死,能活一天是一天,能活一天那就瀟灑一天,隊伍裏充滿了末日的氣息。


    可以說楊嗣昌具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是他製定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本特點在於放權給地方豪強,利用地方豪強來達到穩固地方的目的,各地興建大量的碉堡、險隘、要塞和木寨,等到流民軍到來的時候,就實行堅壁清野,將一切糧食和百姓全部撤進寨子中,使路過的流民軍掠無可掠,要人沒人,要糧食沒糧食。


    等到流民軍對寨子發動進攻的時候,當地百姓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自然是全力以赴進行守衛,然後四麵八方的官軍駐軍前來支援,遇到規模大的流民隊伍,就會有總兵級別的將領前來剿滅。


    如此一來,猶如釜底抽薪,使得流民軍的各位頭領們,覺得民心還在大明的身上,造反是一件非常沒有前途的事,所以無論是北方山西、陝西,還是南麵的湖廣、河南,到處都是投降的流民軍和準備投降的流民軍。


    平心而論,至少張獻忠、張一川、劉國能、李萬慶、馬進忠等人此時是絕對真心實意想要投降,並且為大明效力的。


    還有一部分是騎牆派,在投降和反叛之間遊離不定。


    當然還有唯一的一種特例,那就是闖王李自成,他是唯一一個始終未曾投降或者試圖投降大明的首領,是一個堅決將造反事業進行到底的人。


    總之,崇禎十一年的大明,流民軍的勢力跌入穀底,放眼整個大明,形勢一片大好,仿佛徹底剿滅流寇隻是時間問題。


    崇禎皇帝朱由檢覺得自己又行了,似乎看到自己即將成為中興之主,受萬民愛戴,享萬世敬仰。


    隻是,事實能如他所願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