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石牌口
皖河是一條從西北流向東南後進入長江的河流,上遊連接著潛山縣和太湖縣,河流的交匯處就是在石牌口。
在古代那種運輸條件極差的情況下,水運幾乎是最佳的選擇,石牌口因此發展成為一方大鎮,甚至連懷寧縣的縣城都是曾經一度設置在這個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方便,經濟環境良好,孕育出了很好的人文環境,使得這裏成為一方戲曲的發源地和傳承點。
可是先天性的地理條件,又注定此地的防守條件不佳,懷寧縣後來還是遷到了長江邊。
爭世王藺養成設想的很好,而大明官軍南路軍的主力也確實是按照他所預估的那樣,是利用水師的優勢,從皖河逆流而上的,隻是他卻低估了此路官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
南路軍的實際指揮者王公弼本身就屬於幹才,對於為官清正的史可法非常認可,如今吏部大比在即,如果失陷了頂頭上司巡撫大人,那麽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獲得優評的。所以於公於私,他都會全力以赴。
因此南路軍的進軍速度很快,前鋒水師遊擊陳光玉在前探路,與藺養成設想的有些出入的是,僅陳光玉的麾下的千料大船就有三艘。
陳光玉率領所部猶如一頭猛虎紮進了藺養成的埋伏裏,導致陳光玉的座艦首先擱淺,麵對著兩麵飛來的利箭,陳光玉不慌不忙地下令船舷火炮齊發,頓時無論是河岸大堤之上,還是河中沙洲,都有無數炮彈落地,引燃了河中沙洲茂盛的蘆葦叢。
迅速漫延的大火,將隱藏在沙洲中的流民軍士兵全部逼了出來,很多人跑到沙洲的外圍,又麵臨著船上無數弓箭、鳥銃和三眼銃的攻擊,頓時死傷無數。
火炮的射程可比弓箭遠多了,陳光玉開始下令抬高火炮射角,進行掩護射擊,隨後船上的大觀營守備姚懷龍帶著部下,順著船舷跳上了小船,然後在眾人的眼皮底下,不慌不忙地向沙洲行駛而去。
沙洲上流民軍頓時陷入到了絕望之中,原本根據他們老大的設想,他們還有可能作為奇兵存在,如今卻要率先赴死了。
隻要有一線可能,沒有人想死。
隨著姚懷龍所部的上岸,一部分悍勇的流寇上前發動攻擊,卻無一例外都被火銃打死。等到姚懷龍指揮部下列隊完畢,並且逐漸向前推進的時候,剩餘的流民軍士兵們的眼神中的恐懼感越來越大,個別困獸猶鬥的人,再次發起了絕望衝鋒,要麽被火器打死,要麽被刀砍死,被長矛插死。
王公弼在遠處的座船上見此,覺得時機合適了,下令投降免死。
隨著投降免死的命令傳到了沙洲之上,到處都是一片呼喊“投降免死”的聲音,河中心沙洲上的殘餘流民軍們選擇了放下武器投降。
如此一來,對於流民軍陣營來說,起到的壞作用就比較明顯了,王公弼下令由姚懷龍帶兵駐守沙洲之上,看管俘虜,並且嚴令不得為難俘虜。
當然這些都是做給流民軍看的。
王公弼將所部人馬進行了重新分配調度,以樓挺所部為右翼,棄船登岸,沿著皖河右岸向上遊進發;以操江軍中馬應魁部為左翼,掩護著大軍的西麵。
王公弼命令水師一麵派人下水清理著水下的暗樁,一麵積極炮轟遠處的流民軍。
爭世王藺養成看的非常心驚,自己還是低估了官軍的實力和勇氣,眼看著明軍不斷地破壞著水下暗樁,一根根暗樁連著泥水被鉸鏈拽起,而藺養成連續組織的多次進攻均被樓挺和馬應魁相繼挫敗,藺養成情急之下,不願再等,對著身旁的親將吩咐道:
“讓二大王發起進攻。”
“是!”藺養成的親將匆匆而去。
藺養成口中的二大王指的是他的弟弟藺養基,按照藺養成的部署,藺養基率領爭世王屬下大部分騎兵約5000人馬,悄悄地隱藏在石牌口西南方的雷埠,原本打算趁著官軍混亂,好讓藺養基渾水摸魚的。
隻是現實情況是官軍方麵未出現任何混亂跡象,反而在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反觀自己一麵則是戰果不多,原有的計劃全部被打亂和推翻,這令藺養成的臉上極度無光,逼得他不得不提前動用了王牌---藺養基率領的老本騎兵隊。
藺養基接到自己哥哥的命令後,當即點起全部騎兵,先是派人進行偵查,然後不斷剿滅官軍的夜不收,在獲知官軍的後隊鄉勇開始登陸,並且積極把大炮從船隻上卸下來,逐漸轉移到岸上。
如此一來,避免不了就會產生一定的混亂情形。
藺養基想要趁機發動突襲,便自領部下對著黃配玄率領的輔兵發起了衝擊。
包括黃配玄在內的輔兵隊大驚之下,紛紛向後撤退,想要通過狹窄的木製棧橋湧回船上,隻是情急之下,有多名明軍士兵被擠落水中。
冰冷的河水刺激著落水的士兵發出聲嘶力竭的大叫,從而帶來更大的混亂。
索性附近的馬應魁及時反應過來,馬應魁急忙大吼為自己的部下打氣,一麵大呼讓手下士兵將剛搬下船來的火炮並排放好,並且直接瞄向狂奔而來的大股騎兵。
為了給開炮留出反應的時間,馬應魁的親將指揮火銃手排列成緊密的陣型,對著狂奔的騎兵發銃,三輪火銃聲響後,流民軍的騎兵部隊前排頓時倒下了一片,緊接著數十門各類火炮發出了齊聲怒號,越來越多的各種規格的鉛彈落在了藺養基帶領的騎兵人馬當中,其中很多流民軍士兵都很不幸地被砸死。
對於流民軍來說,更為不幸的是,好巧不巧,藺養基本人也在衝突的過程中,被火炮炮彈擊中,被直接砸成了兩半,直接當場陣亡。
失去了頭領的流民軍騎兵隊,變得群龍無首,人心慌亂,馬應魁趁機帶著親兵三百人發動了反突襲,流民軍騎兵隊是毫無戰心,很多人擔心即使戰勝了,但是因為失陷了主將,回去後也會受到藺養成的懲罰,幹脆就直接四散而去。
所以非常荒謬的一麵就出現了,那就是馬應魁率領著三百名騎兵,竟然攆著四千多人的流民軍騎兵的後麵在追著跑。
尤其是這一幕,還被不遠處、身在船上的王公弼看的清晰無比,王公弼內心頓時對馬應魁好感倍增,覺得馬應魁是一員絕對難得的驍將。
王公弼不清楚的是,馬應魁此時賣力的進攻,是因為出發前,自己的妻子張鹿貞一直在耳邊念叨,無論如何一定要把身在潛山城的親弟弟張鹿安給解救出來,馬應魁因此格外賣力。
馬應魁擊潰了流民軍的騎兵隊,並且擊殺了藺養基,直接讓藺養成的心智大亂,狂怒之後的理性分析,藺養成還是決定放棄不切實際地圍殲官軍的計劃,開始步步為營,不斷地緩緩後撤,來延緩南路官軍的進攻速度,為馬守應那邊重新調整進攻潛山城的部署贏得時間。
大戰的主戰場便從石牌口,逐漸轉移到潛山城南。
(本章完)
皖河是一條從西北流向東南後進入長江的河流,上遊連接著潛山縣和太湖縣,河流的交匯處就是在石牌口。
在古代那種運輸條件極差的情況下,水運幾乎是最佳的選擇,石牌口因此發展成為一方大鎮,甚至連懷寧縣的縣城都是曾經一度設置在這個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方便,經濟環境良好,孕育出了很好的人文環境,使得這裏成為一方戲曲的發源地和傳承點。
可是先天性的地理條件,又注定此地的防守條件不佳,懷寧縣後來還是遷到了長江邊。
爭世王藺養成設想的很好,而大明官軍南路軍的主力也確實是按照他所預估的那樣,是利用水師的優勢,從皖河逆流而上的,隻是他卻低估了此路官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
南路軍的實際指揮者王公弼本身就屬於幹才,對於為官清正的史可法非常認可,如今吏部大比在即,如果失陷了頂頭上司巡撫大人,那麽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獲得優評的。所以於公於私,他都會全力以赴。
因此南路軍的進軍速度很快,前鋒水師遊擊陳光玉在前探路,與藺養成設想的有些出入的是,僅陳光玉的麾下的千料大船就有三艘。
陳光玉率領所部猶如一頭猛虎紮進了藺養成的埋伏裏,導致陳光玉的座艦首先擱淺,麵對著兩麵飛來的利箭,陳光玉不慌不忙地下令船舷火炮齊發,頓時無論是河岸大堤之上,還是河中沙洲,都有無數炮彈落地,引燃了河中沙洲茂盛的蘆葦叢。
迅速漫延的大火,將隱藏在沙洲中的流民軍士兵全部逼了出來,很多人跑到沙洲的外圍,又麵臨著船上無數弓箭、鳥銃和三眼銃的攻擊,頓時死傷無數。
火炮的射程可比弓箭遠多了,陳光玉開始下令抬高火炮射角,進行掩護射擊,隨後船上的大觀營守備姚懷龍帶著部下,順著船舷跳上了小船,然後在眾人的眼皮底下,不慌不忙地向沙洲行駛而去。
沙洲上流民軍頓時陷入到了絕望之中,原本根據他們老大的設想,他們還有可能作為奇兵存在,如今卻要率先赴死了。
隻要有一線可能,沒有人想死。
隨著姚懷龍所部的上岸,一部分悍勇的流寇上前發動攻擊,卻無一例外都被火銃打死。等到姚懷龍指揮部下列隊完畢,並且逐漸向前推進的時候,剩餘的流民軍士兵們的眼神中的恐懼感越來越大,個別困獸猶鬥的人,再次發起了絕望衝鋒,要麽被火器打死,要麽被刀砍死,被長矛插死。
王公弼在遠處的座船上見此,覺得時機合適了,下令投降免死。
隨著投降免死的命令傳到了沙洲之上,到處都是一片呼喊“投降免死”的聲音,河中心沙洲上的殘餘流民軍們選擇了放下武器投降。
如此一來,對於流民軍陣營來說,起到的壞作用就比較明顯了,王公弼下令由姚懷龍帶兵駐守沙洲之上,看管俘虜,並且嚴令不得為難俘虜。
當然這些都是做給流民軍看的。
王公弼將所部人馬進行了重新分配調度,以樓挺所部為右翼,棄船登岸,沿著皖河右岸向上遊進發;以操江軍中馬應魁部為左翼,掩護著大軍的西麵。
王公弼命令水師一麵派人下水清理著水下的暗樁,一麵積極炮轟遠處的流民軍。
爭世王藺養成看的非常心驚,自己還是低估了官軍的實力和勇氣,眼看著明軍不斷地破壞著水下暗樁,一根根暗樁連著泥水被鉸鏈拽起,而藺養成連續組織的多次進攻均被樓挺和馬應魁相繼挫敗,藺養成情急之下,不願再等,對著身旁的親將吩咐道:
“讓二大王發起進攻。”
“是!”藺養成的親將匆匆而去。
藺養成口中的二大王指的是他的弟弟藺養基,按照藺養成的部署,藺養基率領爭世王屬下大部分騎兵約5000人馬,悄悄地隱藏在石牌口西南方的雷埠,原本打算趁著官軍混亂,好讓藺養基渾水摸魚的。
隻是現實情況是官軍方麵未出現任何混亂跡象,反而在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反觀自己一麵則是戰果不多,原有的計劃全部被打亂和推翻,這令藺養成的臉上極度無光,逼得他不得不提前動用了王牌---藺養基率領的老本騎兵隊。
藺養基接到自己哥哥的命令後,當即點起全部騎兵,先是派人進行偵查,然後不斷剿滅官軍的夜不收,在獲知官軍的後隊鄉勇開始登陸,並且積極把大炮從船隻上卸下來,逐漸轉移到岸上。
如此一來,避免不了就會產生一定的混亂情形。
藺養基想要趁機發動突襲,便自領部下對著黃配玄率領的輔兵發起了衝擊。
包括黃配玄在內的輔兵隊大驚之下,紛紛向後撤退,想要通過狹窄的木製棧橋湧回船上,隻是情急之下,有多名明軍士兵被擠落水中。
冰冷的河水刺激著落水的士兵發出聲嘶力竭的大叫,從而帶來更大的混亂。
索性附近的馬應魁及時反應過來,馬應魁急忙大吼為自己的部下打氣,一麵大呼讓手下士兵將剛搬下船來的火炮並排放好,並且直接瞄向狂奔而來的大股騎兵。
為了給開炮留出反應的時間,馬應魁的親將指揮火銃手排列成緊密的陣型,對著狂奔的騎兵發銃,三輪火銃聲響後,流民軍的騎兵部隊前排頓時倒下了一片,緊接著數十門各類火炮發出了齊聲怒號,越來越多的各種規格的鉛彈落在了藺養基帶領的騎兵人馬當中,其中很多流民軍士兵都很不幸地被砸死。
對於流民軍來說,更為不幸的是,好巧不巧,藺養基本人也在衝突的過程中,被火炮炮彈擊中,被直接砸成了兩半,直接當場陣亡。
失去了頭領的流民軍騎兵隊,變得群龍無首,人心慌亂,馬應魁趁機帶著親兵三百人發動了反突襲,流民軍騎兵隊是毫無戰心,很多人擔心即使戰勝了,但是因為失陷了主將,回去後也會受到藺養成的懲罰,幹脆就直接四散而去。
所以非常荒謬的一麵就出現了,那就是馬應魁率領著三百名騎兵,竟然攆著四千多人的流民軍騎兵的後麵在追著跑。
尤其是這一幕,還被不遠處、身在船上的王公弼看的清晰無比,王公弼內心頓時對馬應魁好感倍增,覺得馬應魁是一員絕對難得的驍將。
王公弼不清楚的是,馬應魁此時賣力的進攻,是因為出發前,自己的妻子張鹿貞一直在耳邊念叨,無論如何一定要把身在潛山城的親弟弟張鹿安給解救出來,馬應魁因此格外賣力。
馬應魁擊潰了流民軍的騎兵隊,並且擊殺了藺養基,直接讓藺養成的心智大亂,狂怒之後的理性分析,藺養成還是決定放棄不切實際地圍殲官軍的計劃,開始步步為營,不斷地緩緩後撤,來延緩南路官軍的進攻速度,為馬守應那邊重新調整進攻潛山城的部署贏得時間。
大戰的主戰場便從石牌口,逐漸轉移到潛山城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