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回登萊


    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大捷。


    島上軍民望著絡繹不絕落荒而逃的清兵們,頓時歡聲震天。


    原本從褡褳島、小耗子島和大耗子島一帶遷移過來的居民,也是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與海洋島的軍民站在一起瘋狂慶祝。


    桐城營的將士們,在島上民眾的歡呼聲中,忙著清剿殘敵和押送清兵俘虜,戰士們的臉上洋溢著戰後餘生的喜悅,士氣大增。


    作為桐城營的負責人,張鹿安對此感到非常欣慰,之前一連串的失敗,令整個桐城營內部是士氣消沉,如果不是糧餉發放及時,待遇較好,會不會發生真的兵亂,還真的是未知的事情。


    久違的勝利把多日的陰霾驅散幹淨,也讓桐城營的領導者們放心不少。


    張鹿安讓賈名傑立刻安排劉壯國撰寫報捷文書,然後派人分別送往京師兵部、登萊總兵府、登萊巡撫衙門和南京兵部,借勢宣傳桐城營。


    東江大敗以後,桐城營可以取得一場難得的大勝,對比之下,斬殺上千來犯的清軍,那麽多腦袋不會騙人,那三百多俘虜就是證據。


    凡事就怕對比,這場大勝對於提振登萊一地的士氣,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桐城營的名號很快將會在登萊和南直隸一帶傳開。


    包括登萊巡撫楊文嶽在內的地方大員們,聽聞海洋島之戰後,感覺麵上有光,紛紛上報宣傳所謂的“大捷”。


    登萊老百姓的熱情瞬間被點燃,街頭巷尾也很快產生了大量的故事繪本,紛紛歌頌桐城營、歌頌皮島陣亡將領的說書藝人在大街小巷繪聲繪色的講解者,張鹿安的名號也仿佛一夜之間被打響。


    這種現象令張鹿安感到一絲不安:


    “賈參政,這麽做真的好嗎?畢竟咱們的實際能力沒有那麽強,一味地吹噓過分了,萬一朝廷給了更重的任務,我等如何能夠承受?”


    “將軍,隻有這樣,你的名字才能盡快在聖上的心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百姓的心裏種下堅實的根基,這是最快最省事的一種辦法。”


    “那你覺得清軍會放棄東江嗎?”


    “你我都知道,東江並無多少產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對於清國來說,本身對他們的意義並不大。他們隻是不希望在東江重新出現另一個毛文龍,從而威脅他們的後路,讓他們的後路不得安寧。因此他們暫時一定不會放棄東江,咱們擊敗的吳安邦隻是個小蝦米,真正的大魚估計很快就會到來,恐怕會掀起驚天駭浪,那不是我們虛弱的桐城營可以承受住的。咱們必須得放棄這裏了。”


    “放棄海洋島?”


    “嗯,沒有辦法,隻能暫時放棄,日後有機會,咱們還可以卷土重來。所以這段時間,老夫組織民工修建了好幾條地下工事,就是為了應對未來不時之需,這些執行修建任務的人,都是從北隍城島那邊運過來的,自己人比較可靠。”


    “隻是咱們剛剛取得小勝,如果貿然放棄海洋島,恐怕會大失人望。”


    “是極,所以最好的可能就是上級將咱們調離。”賈名傑說道。


    “讓上級把咱們調離?”


    張鹿安重複了一句,心裏還是有些擔心,總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


    這一天並沒有來的太晚。


    大明朝堂很快對於東江失陷的有功之人和責任人進行了表彰和懲罰:


    金日觀因殺傷大量清軍高級將領,如納密達、巴雅爾圖等人,最後也是奮勇廝殺陣亡,因此追贈其為特進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建祠祭祀,世蔭其子金梧為錦衣衛副千戶;


    皮島之戰中其餘陣亡的將領如沈世魁、楚繼功等則不予撫恤。原因是沈世魁有人證明是他逃跑過程中被人出賣才被清軍俘虜,加上他的侄子沈誌祥枉殺大臣投降建奴,所以不予撫恤;楚繼功則是有人聲稱其有欺壓白登庸、袁安邦等將的情形,逼迫二人投靠清廷,最後死亡的佐證也太少,所以不予撫恤;


    石城島水戰中陣亡的將領吳三化,因其在皮島率先而逃,後雖為國戰死也屬本分,故不獎不罰;


    原沿海掛印總兵官陳洪範,沒有完成支援東江的任務,未見絲毫戰功,因此奪其“掛印總兵官”印,貶為援剿總兵,率領所部殘餘人馬趕赴湖廣聽令,與流寇作戰,戴罪立功贖罪;


    原東江援剿遊擊張鹿安從皮島奔逃,本應嚴懲不貸,但其於海洋島之戰中斬殺清軍將領董廷儒以下一千餘人,俘虜三百餘人,功過相抵,不獎不罰,暫時隸屬登萊巡撫楊文嶽麾下聽令。


    …………


    張鹿安對於大明朝廷的事後處置非常不滿,尤其是對於沈世魁和楚繼功的處理非常不合理,本想上訪說明情況,但是被賈名傑勸住:


    “將軍,人微言輕的時候,切莫強出頭!該隱忍的時候就得忍。”


    張鹿安是經曆過一係列生死的人,性格上早已成熟許多,盡管心裏非常不情願,但是他知道賈名傑是對的,強壓下內心的不滿,派劉壯國給楊文嶽送了一點禮物當見麵禮,請示下一步的行止。


    與此同時,為了防範清兵可能的進攻,張鹿安讓賈名傑組織船隊,先把傷員和部分民工運回北隍城島,再把海洋島上可以利用的物資,包括巨大的木頭,全部運回北隍城島或者芝罘港一帶。


    至於獐子島、褡褳島等四島一帶,早就被清軍臨走前焚毀一空,成為了荒島,已經沒有任何物資可以搜刮了。


    又過了兩日


    劉壯國從登萊返回,帶來了大明朝廷的旨意:


    將東江離島的五千餘名軍民全部遷移到寧、錦一帶充邊。


    很明顯,朝廷還沒有收到獐子島、褡褳島等四島已經遭到清軍洗劫的消息。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楊文嶽還在命令中要求張鹿安率領部下,執行掩護押運任務。


    這就讓張鹿安非常矛盾了,哪裏還有什麽所謂的五千軍民可以遷徙到寧錦一帶?再來往告知楊文嶽和朝廷,肯定是費時費力,萬一清軍突然來襲,到時候想走也走不了。


    還是賈名傑提供了一個思路: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立刻整軍撤離,船到橋頭自然直。


    張鹿安在賈名傑的支持下,早就有條不紊地撤離,並讓顧國棟派人在小耗子島、烏蟒島一帶建立觀察哨。


    為了回師有名,張鹿安讓賈名傑將海洋島附近情況梳理一番,寫成正式的文書交給劉壯國,讓劉壯國再次跨海回登州,向楊文嶽當麵說明具體情況。


    楊文嶽的消息到來之前,烏蟒島的觀察哨傳來的消息卻先到了,清軍出發了。


    張鹿安於是不等楊文嶽的命令,帶領剩餘的軍民全部上船,目標回登萊。


    ……


    另一邊的清軍


    馬福塔得知吳安邦大敗返回,並且折了董廷儒後,氣的大罵不止,當即連抽了吳安邦十幾鞭子,吳安邦不敢有絲毫的不滿,生生地承受著。


    大怒之後的馬福塔,決定親自率領大軍收服東江其餘的離島。


    隻是當他率領大軍來到海洋島的時候,發現該島已經完全成了荒島。


    馬福塔故作鎮定,給皇太極發去了一個軍報,報告已經完全占領整個東江全境。


    皇太極回複,讓馬福塔速回盛京,將東江離島一帶全部交由白登庸負責防守,讓白登庸駐節長山島,同時將行政權力也全部下放,讓白登庸鼓勵招募流民進行墾荒,逐步恢複東江離島一帶的生產生活。


    皇太極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體現的淋漓盡致。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