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何去何從
清軍擊敗陳洪範的援軍以後,覺得東江鎮已經基本無大礙,為了團結朝鮮方麵,便按照皇太極的旨意,讓林慶業等官員帶著朝鮮諸將返回朝鮮。
為了表彰朝鮮諸將的戰功,同時也是為了徹底離間朝鮮與大明之間的關係,皇太極下令將皮島改名為椴島,雲從島改回名稱為身彌島,將兩島連同附近的綾羅島、大和島、小和島、薪島、炭島等附屬島嶼全部移交給朝鮮方麵管轄。
朝鮮國王李倧自然是大喜,一麵派官設守,一麵令林慶業積極往島上移民。
白登庸和吳安邦心中自然不樂,因為這樣使得他們本身的利益大為受損。兩人習慣性地摸摸後腦勺上的短辮,再向下摸摸自己的脖頸,很明顯脖頸的硬度沒有鋼刀大,所以兩人都是不敢表示出絲毫的不滿情緒。
馬福塔將清國東江兵總兵府的駐屯地設在了長山島,管轄東江其他各處島嶼;將吳安邦以梅勒章京銜遷任為廣鹿島副將,受白登庸節製。
清國吸取明朝大小相製的教訓,直接下令副將、參將、遊擊等均受到總兵的節製,事權更加統一。
馬福塔做完這些事情後,召集了白登庸和吳安邦進行開會。
“你們兩位應該知道,本官接到聖上的諭令,即將返回盛京。臨走前,我們務必要把海洋島和獐子島兩處的明軍給清理掉,這也是為你們二位掃清障礙。你們的家人已經安置在盛京了,一定要用心為我大清效力。你們二位現在可有什麽想法沒有?”
馬福塔此人會女真話、蒙古話、朝鮮話和漢話,與白登庸和吳安邦的交流完全沒有任何障礙。
“奴才感謝主子們的厚愛,定當全力以赴為我大清守護此地。至於海洋島和獐子島問題,奴才認為不足為慮,奴才願意統領所部,直接掃清兩地明國餘孽。”
白登庸率先回答道。
“喂,唉(第三聲),殺雞焉用牛刀,奴才覺著無需白總兵……哦,不,白昂邦章京出手,屬下完全就可以製服兩地。”
吳安邦拍著胸脯打著包票。
“兩地的明軍隻有一個桐城營和五千餘百姓,探子來報,桐城營將士總數不到一千,並且多為傷患,精銳所剩無幾,應該不算難打。而且這個桐城營非常可惡,當初在朝鮮戰場采取偷襲的辦法,竟然射殺了我們的揚古利大人,吳安邦,你一定要把桐城營的主將的人頭,為我大清拿過來!”馬福塔說道。
“嗻,奴才遵令!大人……主子您就瞧好吧!”吳安邦諂媚地笑道。
……
半個月後
還未等清軍進攻海洋島和獐子島,明廷內部竟然率先下手了。
皮島陷落的消息最終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傳入到明國各地,某些想要掩蓋真相的大明大臣們,也沒有辦法再掩蓋了,隻能報告給崇禎皇帝知曉。
崇禎皇帝朱由檢得知皮島陷落、沈世魁、金日觀、楚繼功等人戰死,白登庸、吳安邦、沈誌祥等人先後投降的詳細情況,令人意外的是,他並沒有當即大怒,而是直勾勾地盯著東江地圖發呆。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不明所以,既不敢打擾朱由檢,也害怕皇帝的怒氣淤積在胸,對身體不好,一時間非常為難。
“去把楊本兵叫過來。”
朱由檢下令道。
“遵旨,承恩這就去。”
大明的太監叫法其實比較多元的,有自稱為奴才的、自稱為臣的、有自稱小名的,不一而足,遠遠不像清國規定的那麽死。
片刻過後,原本就在內閣外間值班的楊嗣昌疾步趕了進來。楊嗣昌麵白少須,兩眼間距很小,身材不高,但是思路清晰,伶牙俐齒,深得崇禎皇帝的信賴。
“微臣楊嗣昌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卿快起來,你過來看看這邊地圖,為何朕勤政愛民、苦思冥想、百般經營,可是這國土卻越來越小?”
朱由檢眼神恍惚地看向楊嗣昌。
這是一道送命題。
楊嗣昌立刻就全身冒汗,一時間不知道該作何回答,抬眼看去,朱由檢還是直勾勾地盯著他,楊嗣昌連忙將眼神下移,思考一番後說道:
“回稟陛下,今時不同往日,往日裏壓根沒有如此強勁的外敵,其實東江對於我大明來說……”楊嗣昌突然不再說下去。
“怎麽不說了?”的
“臣害怕說了不該說的話。”
“繼續說,朕恕你無罪。”
“那臣就直說了,東江對於我大明來說就形同雞肋。”
“此話怎講?”朱由檢冷冷地問道。
楊嗣昌隻得硬著頭皮,想了一下,覺得應該用更加深奧的話來表達出來,於是開口說道:
“早些年盛行所謂的‘一正一奇’之策,袁可立袁大人將其發揚光大,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了。東江近些年內亂不斷,每年耗費數十萬兩,實際卻寸功未見,試問我大明為何還要繼續填這無底洞?至於圖邊一著,惟有關寧一正,更無登萊一奇,果關寧能正,不必有登萊之奇。如未能正,雖有奇安施?”
崇禎皇帝對楊嗣昌一直比較信任,臉色逐漸好了起來,繼續開口詢問道:
“如何善後?”
“獎懲並罰,重獎輕罰。如今沈誌祥投降建奴,我大明失去了廣鹿島、長山島和石城島等產糧島嶼,剩下的海洋島和獐子島,遠離大陸,無人願往墾荒,對我大明來說無法帶來任何進項,反而需要每年從登萊運糧過去,實在是不劃算。大明財政吃緊,聖上又是自古以來罕見少有的仁慈之君,不願意加重我大明百姓的負擔,真乃千古明君,可是微臣不得不說,眼下還是得讓大明百姓與國同甘共苦。當然大明的錢糧更是不能再浪費了。”楊嗣昌說道。
“楊卿,你還是強調要添加剿餉?”
“正是!”
“唉,那朕不得不累及吾民了。另外,楊卿,你覺得東江剩餘的數千百姓該何去何從?”
“微臣恐怕說出來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那幫禦史口中的賣國賊了。”楊嗣昌擔心地說道。
“愛卿不必擔心,你覺得我大明該讓東江百姓何去何從?朕一定為你做主,但說無妨!”朱由檢的態度變得和藹可親。
“微臣鬥膽,請求聖上恩準,將我東江獐子島和海洋島一帶,剩餘的數千軍民遷居寧、錦地區,讓我大明的子民免遭大海侵害、敵軍侵襲之苦,使得我大明朝廷可以每年節省數十萬兩,有了這數十萬兩,大明官軍就可以更快地鎮壓住流賊了。攘外必先安內,待剿滅流賊,我等再揮師東向,直插黃龍府,立萬世之功,開萬世之霸業!”
楊嗣昌越說越激動。
他的聲情並茂的言語,直接感染了崇禎皇帝朱由檢。
朱由檢興奮地說道:
“就依愛卿所言!”
注:原本的曆史當中,明朝為了節省糧餉,在皮島陷落後,主動撤離了東江各個離島軍民。
(本章完)
清軍擊敗陳洪範的援軍以後,覺得東江鎮已經基本無大礙,為了團結朝鮮方麵,便按照皇太極的旨意,讓林慶業等官員帶著朝鮮諸將返回朝鮮。
為了表彰朝鮮諸將的戰功,同時也是為了徹底離間朝鮮與大明之間的關係,皇太極下令將皮島改名為椴島,雲從島改回名稱為身彌島,將兩島連同附近的綾羅島、大和島、小和島、薪島、炭島等附屬島嶼全部移交給朝鮮方麵管轄。
朝鮮國王李倧自然是大喜,一麵派官設守,一麵令林慶業積極往島上移民。
白登庸和吳安邦心中自然不樂,因為這樣使得他們本身的利益大為受損。兩人習慣性地摸摸後腦勺上的短辮,再向下摸摸自己的脖頸,很明顯脖頸的硬度沒有鋼刀大,所以兩人都是不敢表示出絲毫的不滿情緒。
馬福塔將清國東江兵總兵府的駐屯地設在了長山島,管轄東江其他各處島嶼;將吳安邦以梅勒章京銜遷任為廣鹿島副將,受白登庸節製。
清國吸取明朝大小相製的教訓,直接下令副將、參將、遊擊等均受到總兵的節製,事權更加統一。
馬福塔做完這些事情後,召集了白登庸和吳安邦進行開會。
“你們兩位應該知道,本官接到聖上的諭令,即將返回盛京。臨走前,我們務必要把海洋島和獐子島兩處的明軍給清理掉,這也是為你們二位掃清障礙。你們的家人已經安置在盛京了,一定要用心為我大清效力。你們二位現在可有什麽想法沒有?”
馬福塔此人會女真話、蒙古話、朝鮮話和漢話,與白登庸和吳安邦的交流完全沒有任何障礙。
“奴才感謝主子們的厚愛,定當全力以赴為我大清守護此地。至於海洋島和獐子島問題,奴才認為不足為慮,奴才願意統領所部,直接掃清兩地明國餘孽。”
白登庸率先回答道。
“喂,唉(第三聲),殺雞焉用牛刀,奴才覺著無需白總兵……哦,不,白昂邦章京出手,屬下完全就可以製服兩地。”
吳安邦拍著胸脯打著包票。
“兩地的明軍隻有一個桐城營和五千餘百姓,探子來報,桐城營將士總數不到一千,並且多為傷患,精銳所剩無幾,應該不算難打。而且這個桐城營非常可惡,當初在朝鮮戰場采取偷襲的辦法,竟然射殺了我們的揚古利大人,吳安邦,你一定要把桐城營的主將的人頭,為我大清拿過來!”馬福塔說道。
“嗻,奴才遵令!大人……主子您就瞧好吧!”吳安邦諂媚地笑道。
……
半個月後
還未等清軍進攻海洋島和獐子島,明廷內部竟然率先下手了。
皮島陷落的消息最終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傳入到明國各地,某些想要掩蓋真相的大明大臣們,也沒有辦法再掩蓋了,隻能報告給崇禎皇帝知曉。
崇禎皇帝朱由檢得知皮島陷落、沈世魁、金日觀、楚繼功等人戰死,白登庸、吳安邦、沈誌祥等人先後投降的詳細情況,令人意外的是,他並沒有當即大怒,而是直勾勾地盯著東江地圖發呆。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不明所以,既不敢打擾朱由檢,也害怕皇帝的怒氣淤積在胸,對身體不好,一時間非常為難。
“去把楊本兵叫過來。”
朱由檢下令道。
“遵旨,承恩這就去。”
大明的太監叫法其實比較多元的,有自稱為奴才的、自稱為臣的、有自稱小名的,不一而足,遠遠不像清國規定的那麽死。
片刻過後,原本就在內閣外間值班的楊嗣昌疾步趕了進來。楊嗣昌麵白少須,兩眼間距很小,身材不高,但是思路清晰,伶牙俐齒,深得崇禎皇帝的信賴。
“微臣楊嗣昌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卿快起來,你過來看看這邊地圖,為何朕勤政愛民、苦思冥想、百般經營,可是這國土卻越來越小?”
朱由檢眼神恍惚地看向楊嗣昌。
這是一道送命題。
楊嗣昌立刻就全身冒汗,一時間不知道該作何回答,抬眼看去,朱由檢還是直勾勾地盯著他,楊嗣昌連忙將眼神下移,思考一番後說道:
“回稟陛下,今時不同往日,往日裏壓根沒有如此強勁的外敵,其實東江對於我大明來說……”楊嗣昌突然不再說下去。
“怎麽不說了?”的
“臣害怕說了不該說的話。”
“繼續說,朕恕你無罪。”
“那臣就直說了,東江對於我大明來說就形同雞肋。”
“此話怎講?”朱由檢冷冷地問道。
楊嗣昌隻得硬著頭皮,想了一下,覺得應該用更加深奧的話來表達出來,於是開口說道:
“早些年盛行所謂的‘一正一奇’之策,袁可立袁大人將其發揚光大,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了。東江近些年內亂不斷,每年耗費數十萬兩,實際卻寸功未見,試問我大明為何還要繼續填這無底洞?至於圖邊一著,惟有關寧一正,更無登萊一奇,果關寧能正,不必有登萊之奇。如未能正,雖有奇安施?”
崇禎皇帝對楊嗣昌一直比較信任,臉色逐漸好了起來,繼續開口詢問道:
“如何善後?”
“獎懲並罰,重獎輕罰。如今沈誌祥投降建奴,我大明失去了廣鹿島、長山島和石城島等產糧島嶼,剩下的海洋島和獐子島,遠離大陸,無人願往墾荒,對我大明來說無法帶來任何進項,反而需要每年從登萊運糧過去,實在是不劃算。大明財政吃緊,聖上又是自古以來罕見少有的仁慈之君,不願意加重我大明百姓的負擔,真乃千古明君,可是微臣不得不說,眼下還是得讓大明百姓與國同甘共苦。當然大明的錢糧更是不能再浪費了。”楊嗣昌說道。
“楊卿,你還是強調要添加剿餉?”
“正是!”
“唉,那朕不得不累及吾民了。另外,楊卿,你覺得東江剩餘的數千百姓該何去何從?”
“微臣恐怕說出來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那幫禦史口中的賣國賊了。”楊嗣昌擔心地說道。
“愛卿不必擔心,你覺得我大明該讓東江百姓何去何從?朕一定為你做主,但說無妨!”朱由檢的態度變得和藹可親。
“微臣鬥膽,請求聖上恩準,將我東江獐子島和海洋島一帶,剩餘的數千軍民遷居寧、錦地區,讓我大明的子民免遭大海侵害、敵軍侵襲之苦,使得我大明朝廷可以每年節省數十萬兩,有了這數十萬兩,大明官軍就可以更快地鎮壓住流賊了。攘外必先安內,待剿滅流賊,我等再揮師東向,直插黃龍府,立萬世之功,開萬世之霸業!”
楊嗣昌越說越激動。
他的聲情並茂的言語,直接感染了崇禎皇帝朱由檢。
朱由檢興奮地說道:
“就依愛卿所言!”
注:原本的曆史當中,明朝為了節省糧餉,在皮島陷落後,主動撤離了東江各個離島軍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