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狙殺揚古利(一)
金俊龍被手下從陣前搶奪回來,剛到張鹿安的身邊,就已斷氣了,江大山把了一下脈搏,搖搖頭示意沒救了。
張鹿安對於金俊龍這個朝鮮軍隊中少有將才的陣亡,深感惋惜。眼看著朝鮮軍將會陷入到群龍無首的境地,張鹿安命令左右封鎖金俊龍陣亡的消息,隻是對外宣稱受了重傷需要救治,令樸太成暫領全羅道義軍。
樸太成害怕的很,不想同意,但是張鹿安強令他必須接受,並且為了加強朝鮮義軍的管理,張鹿安讓令狐雲湘直接指揮朝鮮軍。
眼看著清軍逐漸占據上風,明、朝聯軍開始漸漸地不敵後退,張鹿安心急如焚。賈名傑在旁邊也建議立刻率全軍撤退。
張鹿安突然想起來剛才看到的山上的招搖旗,心想那邊定然是清軍的指揮機構,靈機一動,就讓人把譚應華給叫了過來,讓譚應華安排人悄悄地盡可能靠近山頂的清軍,如果存在戰機,那麽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山頂的清軍指揮官給打死。
正所謂:射人先射馬,擒敵先擒王!
譚應華接到命令後,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金狗子,讓金狗子從所在的哨挑選神箭手和擅長使用魯密銃的神射手去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金狗子表示他們需要從前方的山凹處下山,然後從另一邊再攀登上山,估計要等到晚上天色暗下來以後,才能夠尋求戰機狙擊敵將。
張鹿安聽後表示認可,為了給金狗子等人贏得時間,張鹿安命令收縮戰線,讓廖自忠集中精銳,對正前方的清軍展開反衝擊。
廖自忠安排手下最強的哨官祿青木所部突擊向前,祿青木進行過一番動員後,彝人士兵知道又到了情急時刻,開始了以命換命似的殘酷格鬥,最後連見慣了老仗的清軍都覺得心有餘悸,不少清軍也開始後退起來。
趁著扯出來的空檔,金狗子和精心挑選出來的十人帶著弓弩和魯密銃,向著山凹處翻滾下去,他們準備暫時先貓起來,然後趁著夜色從另一邊山脊爬上山去。雖然山勢陡峭,並且處於深夜之中,這些困難對於這些生在山裏長在山裏的獵手們來說,攀爬這座小山就是一個小兒科。
戰術目標既定,令狐雲湘堅決執行收縮戰線,讓將士們與清軍脫離直接接觸,拉開距離,盡量用火器來殺傷敵人。
麵對著明、朝聯軍聚集到一塊,形同刺蝟的陣型,營中沒有重武器的清軍,哪怕再勇敢,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哪怕身穿三層重甲,也抵擋不過火銃的近距離衝擊。
殘酷的戰鬥從朝陽初上一直打到豔陽高照,整個山穀都被鮮血給染紅了,最喜腐食的成群的烏鴉估計是血腥氣給吸引過來,然後在山穀的上空不斷地盤懸著,嘲笑著下麵的這群人在互相殘殺,想要等到兩幫人打累了、撤走了,它們就可以飛下去享受饕餮盛宴。
清軍雖然凶猛,但是人就是人,不是鐵打的,麵對著以命搏命的打法,他們也是無可奈何,由於力氣耗盡,隻能暫時稍稍退卻。
明、朝聯軍得以休整一會。
賈名傑隨即就發現了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山間無水,幾條小溪都是幹涸的狀態,好在天氣嚴寒,前不久剛剛下了雪,為了解渴和給傷員的傷口消毒,桐城營不得已開始組織將士們挖雪煮水,但是相對於三千多大軍來說,地麵的雪量是極其有限的,如果持續被困,時間久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想清楚這個問題後,張鹿安也不再想著一定要打勝仗了,眼下最重要的問題是逃命要緊,否則清軍就是困也能將自己這些人給困死。
於是原本作為預備隊的火器部部總張華開始組織部下,全力進攻西麵的清軍,正對的攻擊對象就是楞格裏所部。
楞格裏是揚古利的二弟,此時也已經五十七歲的高齡,但是舒穆祿家族的男人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長壽,二來就是身體強壯無比。楞格裏雖然不及長兄的武功武勳,本身連大字都不識一個,但是為人凶殘嗜殺,又非常能打,也算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了。
楞格裏看到張華的火器隊開始列隊向前,深知火器的威力,下令所部人馬立刻散開,然後派人四麵吹起雜音海螺號進行聲音騷擾,同時派出優秀射手散兵迂回明軍側後方,進行弓箭打擊,給張華的攻擊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令狐雲湘見此不得不調遣狙擊部剩餘的人馬上前支援,展開射手級別的對射,想要壓製住清軍的射手,為張華所部的向前推進提供火力支持。
結果卻是引起了東北密林獵手們的強大興趣,幾個回合下來,明軍狙擊部損失了幾十名弓弩手,報告提交給張鹿安後,張鹿安心疼至極,這些射手可都是從大別山中招募出來的,質樸勇敢,又忠誠可靠,就這麽犧牲,實在是太可惜了。
譚應華對於部下的損傷也是倍加難過,親自率領親兵參加了對清軍的進攻,張華在隊友的掩護下,得到喘息之機後,也開始向前猛突將近百米,眼看著就要衝破清軍單薄的防線,但是突然側翼遭到了楞格裏親自率領的五十名騎兵的衝擊,頓時措手不及,火器手被砍死砍傷多人,張華率兵拚死反擊,加上得到譚應華所部的援助,兩人帶隊拚命搏殺,才將清軍擊退,將出擊的大部分將士救了回來。
很顯然,第一次突圍失敗了。
張華和譚應華等人組織將士們抬著傷員緩緩後撤,明、朝聯軍需要重新整隊和休整,所以暫時停止了突圍。
楞格裏則是指揮著有限的兵力立刻開始整修陣地工事,尤其是揚古利在一個時辰後,又給楞格裏增添了三百名援兵,這讓楞格裏的信心倍增。
揚古利是打慣了老仗的智慧猛將,發現了山中的明、朝聯軍的症結所在,索性也不著急進攻,而是開始積極修築工事,希望把明、朝聯軍先困住在山裏再說,他已經給皇太極去報告說明情況,雖然沒有請示援兵,但是相信皇太極一定會派來生力軍的。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時間,隻要等到了次日,皇太極派來的援兵一到,山中的明、朝聯軍定會插翅難逃。
時間很明顯對清軍更加有利,與焦躁不安的張鹿安相反,揚古利明顯更加胸有成竹。
隻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有什麽事情是一定的呢?
……
(本章完)
金俊龍被手下從陣前搶奪回來,剛到張鹿安的身邊,就已斷氣了,江大山把了一下脈搏,搖搖頭示意沒救了。
張鹿安對於金俊龍這個朝鮮軍隊中少有將才的陣亡,深感惋惜。眼看著朝鮮軍將會陷入到群龍無首的境地,張鹿安命令左右封鎖金俊龍陣亡的消息,隻是對外宣稱受了重傷需要救治,令樸太成暫領全羅道義軍。
樸太成害怕的很,不想同意,但是張鹿安強令他必須接受,並且為了加強朝鮮義軍的管理,張鹿安讓令狐雲湘直接指揮朝鮮軍。
眼看著清軍逐漸占據上風,明、朝聯軍開始漸漸地不敵後退,張鹿安心急如焚。賈名傑在旁邊也建議立刻率全軍撤退。
張鹿安突然想起來剛才看到的山上的招搖旗,心想那邊定然是清軍的指揮機構,靈機一動,就讓人把譚應華給叫了過來,讓譚應華安排人悄悄地盡可能靠近山頂的清軍,如果存在戰機,那麽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山頂的清軍指揮官給打死。
正所謂:射人先射馬,擒敵先擒王!
譚應華接到命令後,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金狗子,讓金狗子從所在的哨挑選神箭手和擅長使用魯密銃的神射手去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金狗子表示他們需要從前方的山凹處下山,然後從另一邊再攀登上山,估計要等到晚上天色暗下來以後,才能夠尋求戰機狙擊敵將。
張鹿安聽後表示認可,為了給金狗子等人贏得時間,張鹿安命令收縮戰線,讓廖自忠集中精銳,對正前方的清軍展開反衝擊。
廖自忠安排手下最強的哨官祿青木所部突擊向前,祿青木進行過一番動員後,彝人士兵知道又到了情急時刻,開始了以命換命似的殘酷格鬥,最後連見慣了老仗的清軍都覺得心有餘悸,不少清軍也開始後退起來。
趁著扯出來的空檔,金狗子和精心挑選出來的十人帶著弓弩和魯密銃,向著山凹處翻滾下去,他們準備暫時先貓起來,然後趁著夜色從另一邊山脊爬上山去。雖然山勢陡峭,並且處於深夜之中,這些困難對於這些生在山裏長在山裏的獵手們來說,攀爬這座小山就是一個小兒科。
戰術目標既定,令狐雲湘堅決執行收縮戰線,讓將士們與清軍脫離直接接觸,拉開距離,盡量用火器來殺傷敵人。
麵對著明、朝聯軍聚集到一塊,形同刺蝟的陣型,營中沒有重武器的清軍,哪怕再勇敢,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哪怕身穿三層重甲,也抵擋不過火銃的近距離衝擊。
殘酷的戰鬥從朝陽初上一直打到豔陽高照,整個山穀都被鮮血給染紅了,最喜腐食的成群的烏鴉估計是血腥氣給吸引過來,然後在山穀的上空不斷地盤懸著,嘲笑著下麵的這群人在互相殘殺,想要等到兩幫人打累了、撤走了,它們就可以飛下去享受饕餮盛宴。
清軍雖然凶猛,但是人就是人,不是鐵打的,麵對著以命搏命的打法,他們也是無可奈何,由於力氣耗盡,隻能暫時稍稍退卻。
明、朝聯軍得以休整一會。
賈名傑隨即就發現了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山間無水,幾條小溪都是幹涸的狀態,好在天氣嚴寒,前不久剛剛下了雪,為了解渴和給傷員的傷口消毒,桐城營不得已開始組織將士們挖雪煮水,但是相對於三千多大軍來說,地麵的雪量是極其有限的,如果持續被困,時間久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想清楚這個問題後,張鹿安也不再想著一定要打勝仗了,眼下最重要的問題是逃命要緊,否則清軍就是困也能將自己這些人給困死。
於是原本作為預備隊的火器部部總張華開始組織部下,全力進攻西麵的清軍,正對的攻擊對象就是楞格裏所部。
楞格裏是揚古利的二弟,此時也已經五十七歲的高齡,但是舒穆祿家族的男人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長壽,二來就是身體強壯無比。楞格裏雖然不及長兄的武功武勳,本身連大字都不識一個,但是為人凶殘嗜殺,又非常能打,也算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了。
楞格裏看到張華的火器隊開始列隊向前,深知火器的威力,下令所部人馬立刻散開,然後派人四麵吹起雜音海螺號進行聲音騷擾,同時派出優秀射手散兵迂回明軍側後方,進行弓箭打擊,給張華的攻擊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令狐雲湘見此不得不調遣狙擊部剩餘的人馬上前支援,展開射手級別的對射,想要壓製住清軍的射手,為張華所部的向前推進提供火力支持。
結果卻是引起了東北密林獵手們的強大興趣,幾個回合下來,明軍狙擊部損失了幾十名弓弩手,報告提交給張鹿安後,張鹿安心疼至極,這些射手可都是從大別山中招募出來的,質樸勇敢,又忠誠可靠,就這麽犧牲,實在是太可惜了。
譚應華對於部下的損傷也是倍加難過,親自率領親兵參加了對清軍的進攻,張華在隊友的掩護下,得到喘息之機後,也開始向前猛突將近百米,眼看著就要衝破清軍單薄的防線,但是突然側翼遭到了楞格裏親自率領的五十名騎兵的衝擊,頓時措手不及,火器手被砍死砍傷多人,張華率兵拚死反擊,加上得到譚應華所部的援助,兩人帶隊拚命搏殺,才將清軍擊退,將出擊的大部分將士救了回來。
很顯然,第一次突圍失敗了。
張華和譚應華等人組織將士們抬著傷員緩緩後撤,明、朝聯軍需要重新整隊和休整,所以暫時停止了突圍。
楞格裏則是指揮著有限的兵力立刻開始整修陣地工事,尤其是揚古利在一個時辰後,又給楞格裏增添了三百名援兵,這讓楞格裏的信心倍增。
揚古利是打慣了老仗的智慧猛將,發現了山中的明、朝聯軍的症結所在,索性也不著急進攻,而是開始積極修築工事,希望把明、朝聯軍先困住在山裏再說,他已經給皇太極去報告說明情況,雖然沒有請示援兵,但是相信皇太極一定會派來生力軍的。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時間,隻要等到了次日,皇太極派來的援兵一到,山中的明、朝聯軍定會插翅難逃。
時間很明顯對清軍更加有利,與焦躁不安的張鹿安相反,揚古利明顯更加胸有成竹。
隻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有什麽事情是一定的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