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一頭霧水
“楚兄,沒想到這麽快又見麵了哈。”張鹿安笑嗬嗬地說道。
“鹿安,甭貧嘴了,你我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楚繼功說道。
“楚兄還念過書?”
“我們楚家原本就是遼東將門,家裏麵以前是有家族私塾的,所以念過幾年書。隻是我和弟弟繼雄都不是那塊念書的料,在私塾裏被師長打的不輕,後來索性把書一撕,跑了出去,正巧遇到黃惟正公在招兵買馬,我倆就幹脆直接投軍了,可把我爹給氣個夠嗆……想想彈指一揮間,也有近十年之久了。”
“哈哈,可憐天下父母心,想必令尊還是希望你們倆能夠習文,將來好光宗耀祖的。不過楚兄也是厲害,年紀輕輕就已經當上了副將,令弟也是遊擊將軍了,兄弟倆雙將軍,在我大明之中也算是難得了,想必令尊在家也是能夠欣慰了。”張鹿安恭維道。
“我爹他已經於幾年前在山東殉國了……”楚繼功突然傷感地回答道。
“額,對不住,楚兄,鹿安並非有意揭開了你的情感傷疤。”
“無妨,我等軍人早就有此覺悟:將軍從來戰場亡,馬革裹屍還故鄉。我們家原本是在遼陽,那是一座堪比沈陽相媲美的大城,說句不謙虛的話,我們楚家在當地還是有權有勢的。可是後來不幸為老奴所趁,老奴派他兒子代善突襲遼陽得手,我家全族上下三百餘口全部遭難,其中就包括我的生身母親……後來,我的伯父、叔父們在錦州相繼戰死,加上父親他在抗擊李孔叛軍中遇難,老一輩就徹底死光了,我們這一輩也是人丁凋零,隻有寥寥幾個平輩兄弟而已。”楚繼功說道。
“該死的建奴,不知道害了我們大明多少良善百姓……”
“是啊,鹿安,說實話,我們楚家和建奴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我們是最希望能夠盡快殲滅建奴的。隻是有時候,我對未來對大明的前景真的是一頭霧水,我想不明白,為何咱們大明地大物博、兵強馬壯,偏偏就是打不過建奴?偏偏就是讓建奴越做越大,以至於逐漸建國立號?朝堂上的兗兗諸公視我等軍人為丘八頗為不屑,可是他們又能好到哪裏去?”
張鹿安不能答,隻能陪著楚繼功一起罵,後來邊罵邊喝酒,兩個人漸漸都醉了……
次日一早
大明兵部傳來明確組織任命:特任陳洪範為沿海援剿總兵官,總攬負責大明內地對東江鎮以及朝鮮的支援事宜(本部標兵總數約有三千人);
令萊州副總兵金日觀率所部浦江營支援東江鎮,金日觀改任為東江右協副總兵(金副總兵所部標兵基本都是從金華浦江、東陽和義烏一帶招募的家鄉子弟兵,忠誠可靠且戰鬥意誌堅定不移,標兵總數約660人,是金部的主要作戰力量。);
令京營左協右營的營將楚繼功所部改為援剿奇兵營,楚繼功以塞外之戰功,升遷改任為東江左協副總兵(升了半級,所部實際人馬約1700人);
令桐城營暫時改為援剿遊兵營,因塞外之功,升原都司張鹿安充任為遊兵營遊擊將軍,兵額1500人,目前實際有將士三百餘人;
令福山守備營改為後軍護衛,專職看護、轉運糧草物資,以平定山匪之功,升原任守備王來承為援兵營行營都司銜,有兵一千人,配屬衛所兵和壯丁輔兵三千人;
…………
以上將領均受總兵官陳洪範統領節製,希望陳、沈二位總兵官通力協作,襲擊建奴後路,支援朝鮮作戰……
張鹿安和楚繼功聽完後,更是一頭霧水,想不明白為何真正有才能的人多被束之高閣,而像陳洪範這樣的,沒有明顯戰功,而且有著非常嚴重過錯的將領,會被屢次重用?如今朝廷竟然讓陳洪範領兵救援,這是嫌朝鮮死的不夠快嗎?
“呸,溜須拍馬的小人!”楚繼功對陳洪範很明顯非常不屑。
張鹿安內心是非常附和楚繼功的說法的,自己原本就異常反感陳洪範,沒有想到冥冥之中竟然注定還是要在陳洪範的麾下當差。
陳洪範很快派使者傳來第一份軍令,告知他本人已經先行前往登州作前期準備工作,讓楚繼功的奇兵營和張鹿安的遊兵營盡快坐船前往登州聽令。
畢竟軍令明確,楚繼功和張鹿安哪怕心裏有再多的不滿,此時也隻能積極準備出發事宜。
崇禎九年十月上旬
楚繼功和張鹿安兩營人馬正式趕到了登州,陳洪範在自己的登萊總兵府衙門召見了此次從各地抽調的各路軍馬的主官。
陳洪範看上去並沒有那麽令人討厭,長得儀表堂堂不說,待人還算熱情,沒有故意擺架子,說話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輪到張鹿安時,陳洪範還安慰張鹿安不要太著急,當務之急是趕緊把遊兵營缺少的兵額給補齊,然後加緊訓練,所需的錢糧物資,他會派人送到遊兵營。
這樣的領導當得令手下人佩服,讓張鹿安對其印象好轉很多。
這一點也令張鹿安的內心泛起嘀咕,難道自己從曆史書中看到的關於陳洪範的內容存在一定誤導性?連自己也深受影響,對陳洪範才有了之前那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實際上也許他是一個很不錯的曆史人物?
隻是為何連楚繼功都那麽說他?
楚繼功後來趁陳洪範轉身離開後,小聲地對張鹿安說道:
“陳洪範此人沒有定性,聽其言,觀其行吧。”
張鹿安當即點點頭,直覺告訴他,楚繼功還是比較可靠的人。
陳洪範召開的“見麵會”並沒有說實質性內容,沒有關於何時增援、增援哪裏、海路配合等問題的說明,哪怕是有將領詢問陳洪範進軍方略,陳洪範也隻是打了個哈哈而過,沒有立刻回答,隻是讓所有人等待命令即可。
陳洪範的如此做派,頓時令各位將領的內心中費解不已,原本很難聚集起來的士氣很快就消散殆盡。
陳洪範會後組織了聚餐,張鹿安特意走到王來承的麵前,恭恭敬敬地按照子侄禮行禮拜見,王來承原本內心的不快頓時煙消雲散,還出言誇獎張鹿安:
“多日不見,鹿安更加壯實了,如今已然是遊擊將軍,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王叔父謬讚,鹿安惶恐,今後到了東江,還得王叔父關照。”
“那是自然,應有之義。隻是觀這陳總兵的做派,不知道咱們到底有沒有機會去東江參戰哦……”王來承感歎道。
(本章完)
“楚兄,沒想到這麽快又見麵了哈。”張鹿安笑嗬嗬地說道。
“鹿安,甭貧嘴了,你我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楚繼功說道。
“楚兄還念過書?”
“我們楚家原本就是遼東將門,家裏麵以前是有家族私塾的,所以念過幾年書。隻是我和弟弟繼雄都不是那塊念書的料,在私塾裏被師長打的不輕,後來索性把書一撕,跑了出去,正巧遇到黃惟正公在招兵買馬,我倆就幹脆直接投軍了,可把我爹給氣個夠嗆……想想彈指一揮間,也有近十年之久了。”
“哈哈,可憐天下父母心,想必令尊還是希望你們倆能夠習文,將來好光宗耀祖的。不過楚兄也是厲害,年紀輕輕就已經當上了副將,令弟也是遊擊將軍了,兄弟倆雙將軍,在我大明之中也算是難得了,想必令尊在家也是能夠欣慰了。”張鹿安恭維道。
“我爹他已經於幾年前在山東殉國了……”楚繼功突然傷感地回答道。
“額,對不住,楚兄,鹿安並非有意揭開了你的情感傷疤。”
“無妨,我等軍人早就有此覺悟:將軍從來戰場亡,馬革裹屍還故鄉。我們家原本是在遼陽,那是一座堪比沈陽相媲美的大城,說句不謙虛的話,我們楚家在當地還是有權有勢的。可是後來不幸為老奴所趁,老奴派他兒子代善突襲遼陽得手,我家全族上下三百餘口全部遭難,其中就包括我的生身母親……後來,我的伯父、叔父們在錦州相繼戰死,加上父親他在抗擊李孔叛軍中遇難,老一輩就徹底死光了,我們這一輩也是人丁凋零,隻有寥寥幾個平輩兄弟而已。”楚繼功說道。
“該死的建奴,不知道害了我們大明多少良善百姓……”
“是啊,鹿安,說實話,我們楚家和建奴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我們是最希望能夠盡快殲滅建奴的。隻是有時候,我對未來對大明的前景真的是一頭霧水,我想不明白,為何咱們大明地大物博、兵強馬壯,偏偏就是打不過建奴?偏偏就是讓建奴越做越大,以至於逐漸建國立號?朝堂上的兗兗諸公視我等軍人為丘八頗為不屑,可是他們又能好到哪裏去?”
張鹿安不能答,隻能陪著楚繼功一起罵,後來邊罵邊喝酒,兩個人漸漸都醉了……
次日一早
大明兵部傳來明確組織任命:特任陳洪範為沿海援剿總兵官,總攬負責大明內地對東江鎮以及朝鮮的支援事宜(本部標兵總數約有三千人);
令萊州副總兵金日觀率所部浦江營支援東江鎮,金日觀改任為東江右協副總兵(金副總兵所部標兵基本都是從金華浦江、東陽和義烏一帶招募的家鄉子弟兵,忠誠可靠且戰鬥意誌堅定不移,標兵總數約660人,是金部的主要作戰力量。);
令京營左協右營的營將楚繼功所部改為援剿奇兵營,楚繼功以塞外之戰功,升遷改任為東江左協副總兵(升了半級,所部實際人馬約1700人);
令桐城營暫時改為援剿遊兵營,因塞外之功,升原都司張鹿安充任為遊兵營遊擊將軍,兵額1500人,目前實際有將士三百餘人;
令福山守備營改為後軍護衛,專職看護、轉運糧草物資,以平定山匪之功,升原任守備王來承為援兵營行營都司銜,有兵一千人,配屬衛所兵和壯丁輔兵三千人;
…………
以上將領均受總兵官陳洪範統領節製,希望陳、沈二位總兵官通力協作,襲擊建奴後路,支援朝鮮作戰……
張鹿安和楚繼功聽完後,更是一頭霧水,想不明白為何真正有才能的人多被束之高閣,而像陳洪範這樣的,沒有明顯戰功,而且有著非常嚴重過錯的將領,會被屢次重用?如今朝廷竟然讓陳洪範領兵救援,這是嫌朝鮮死的不夠快嗎?
“呸,溜須拍馬的小人!”楚繼功對陳洪範很明顯非常不屑。
張鹿安內心是非常附和楚繼功的說法的,自己原本就異常反感陳洪範,沒有想到冥冥之中竟然注定還是要在陳洪範的麾下當差。
陳洪範很快派使者傳來第一份軍令,告知他本人已經先行前往登州作前期準備工作,讓楚繼功的奇兵營和張鹿安的遊兵營盡快坐船前往登州聽令。
畢竟軍令明確,楚繼功和張鹿安哪怕心裏有再多的不滿,此時也隻能積極準備出發事宜。
崇禎九年十月上旬
楚繼功和張鹿安兩營人馬正式趕到了登州,陳洪範在自己的登萊總兵府衙門召見了此次從各地抽調的各路軍馬的主官。
陳洪範看上去並沒有那麽令人討厭,長得儀表堂堂不說,待人還算熱情,沒有故意擺架子,說話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輪到張鹿安時,陳洪範還安慰張鹿安不要太著急,當務之急是趕緊把遊兵營缺少的兵額給補齊,然後加緊訓練,所需的錢糧物資,他會派人送到遊兵營。
這樣的領導當得令手下人佩服,讓張鹿安對其印象好轉很多。
這一點也令張鹿安的內心泛起嘀咕,難道自己從曆史書中看到的關於陳洪範的內容存在一定誤導性?連自己也深受影響,對陳洪範才有了之前那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實際上也許他是一個很不錯的曆史人物?
隻是為何連楚繼功都那麽說他?
楚繼功後來趁陳洪範轉身離開後,小聲地對張鹿安說道:
“陳洪範此人沒有定性,聽其言,觀其行吧。”
張鹿安當即點點頭,直覺告訴他,楚繼功還是比較可靠的人。
陳洪範召開的“見麵會”並沒有說實質性內容,沒有關於何時增援、增援哪裏、海路配合等問題的說明,哪怕是有將領詢問陳洪範進軍方略,陳洪範也隻是打了個哈哈而過,沒有立刻回答,隻是讓所有人等待命令即可。
陳洪範的如此做派,頓時令各位將領的內心中費解不已,原本很難聚集起來的士氣很快就消散殆盡。
陳洪範會後組織了聚餐,張鹿安特意走到王來承的麵前,恭恭敬敬地按照子侄禮行禮拜見,王來承原本內心的不快頓時煙消雲散,還出言誇獎張鹿安:
“多日不見,鹿安更加壯實了,如今已然是遊擊將軍,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王叔父謬讚,鹿安惶恐,今後到了東江,還得王叔父關照。”
“那是自然,應有之義。隻是觀這陳總兵的做派,不知道咱們到底有沒有機會去東江參戰哦……”王來承感歎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