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行前準備
“這還能有啥主意?咱們桐城營能有別的選擇嗎?隻能遵照上峰指令行事啊,沒有別的辦法。”張鹿安麵對劉壯國的詢問苦笑著說道。
“哎,也是,可是咱們這邊一切都剛剛開始,就這麽突然之間就立刻放棄,真叫人有點不甘心。”劉壯國看到鎮定的張鹿安,自己突然也不緊張了,隻是有些惋惜地說道。
“為什麽要放棄?上麵調遣咱們去勤王,咱們必須按時前往,但是至於去多少人,文書裏麵也有明確要求嗎?”張鹿安詢問道。
劉壯國把文書拿出來再次看了一遍後,搖了搖頭說道:
“文書中隻是說讓咱們桐城營限定三日內做好出發準備,一個月後必須到達京師城外,別的倒是沒有明確規定。隻是如果咱們去的人太少的話,到時候如何能夠保證都司你的安全?”
“到時候再說了,浮山寨這塊對我們很重要,不容有失,所以這邊會留下足夠的防守力量,一定要把這邊給守住,至少要把浮山寨給牢牢控製住。壯國,召集所有的重要領導,包括身在安慶的劉佐臨和張孝吳進行開會,咱們需要確定一下留守人員和從征人員,把行前工作給做好。畢竟隻有三天時間可以利用,看來本來設想的去池州又無法實現了。”
張鹿安苦笑道。
“好的,都司。”
……
浮山寨議事廳
與會人員有張鹿安、張孝吳、劉體仁、劉佐臨、劉壯國、王朝、倪本彝、馬國勇、陰六、盛長翔、仇有光、安拉木、曾去垢和潘鐵錘。
劉壯國和陰六分別向眾人介紹了浮山寨的發展情況和北上勤王的要求,眾人聽完後都是眉頭緊鎖。
張鹿安見此,主動站起來說道:
“浮山一帶將會是咱們桐城營乃至於整個淮右張氏的發展命脈之所在,是萬萬不能有失的。但是朝廷有召,我等又不得不去,因此必須留下德才兼備的人,來運營浮山寨,不光要想方設法守住浮山寨,還要應付官府的人,同時還要盡可能地把浮山寨發展壯大,之前的發展計劃不能停,還得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可以說是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有沒有人自告奮勇留下來的?”
議事廳一片安靜,眾人都不想率先開口。
“如果留下來,雖然可能會麵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最起碼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而如果跟著本都司北上勤王,可能會直麵建奴的精銳,可以說是萬分艱險。先不說從征與留守,諸位有沒有自己的意見?”張鹿安繼續拋磚引玉。
“張都司,屬下覺得大人沒有必要征詢下屬的意見,你自己也常說的一句:軍人,當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既然如此,你就直接下令吧,如果有人膽敢不服,可以問問咱老曾的執法寶刀。”曾去垢率先說道。
張鹿安聽後臉部不自覺地抽搐了一下,他的本意是想讓眾人發表一下對朝廷安排的不滿,到時候自己想方設法避戰就有了一個比較合理的交代方式。曾去垢這麽一攪和,讓張鹿安有點難以下嘴的感覺,哪怕提前溝通好的陰六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張嘴。
張鹿安此時有點懷念起張撿起來,張撿雖然在張鹿安麵前沒大沒小的,但是在人多的時候,還是很能揣摩住張鹿安的想法的,配合的還算默契。
“曾鎮撫長所言有道理,本官到時候會直接宣布從征人員。隻是這浮山寨該如何存續,該如何發展,不知道諸位可有明確的想法?”張鹿安繼續問道。
談到浮山寨的發展,不屬於曾去垢的業務範圍,他自然是沒有什麽好說的,劉體仁站起來問道:“朝廷這邊會不會有把浮山給收回去的想法?”
“隻要我桐城營還在,隻要陳知縣還在,浮山寨應該就還是咱們的。所以這一點不需要太多的擔心。”
“都司準備帶走多少人?目前時間緊迫,很多新兵還沒有訓練出來,現在立刻上戰場是對他們的極度不負責任。”安拉木說道。
…………
眾人在議事廳商量了很久,包括留守人員的安排和從征人員的選定,都做了考量,最終確定了一份方案:
浮山寨以劉佐臨為浮山留守,負總責,張孝吳、倪本彝輔佐之,首要任務是完善浮山寨的防守、糧食采購、墾荒搶種、炮廠和船廠的建設等;
以陰六為浮山陸營守將,以其所部火器哨為留守主力,三百餘新兵全部留下,曾去垢、金大牛等輔助;
命令還有一天時間就可以到達浮山寨的孟大江所部水營哨隊,直接改道前往下樅陽碼頭,讓張孝吳派人把出征所需要的糧草全部運到下樅陽集中,並且搬運上船,待孟大江將桐城營送到臨清以後,桐城營從京杭大運河上岸改走陸路,孟大江再返回浮山寨,擔任水營統領,兼任船廠負責。陰六和孟大江均受劉佐臨和張孝吳監管。
張鹿安打算此次帶領三百人北上勤王,具體部署有:
一、護軍隊還是以丘無極為首,將新加入的廖自忠、廖東和廖廣德直接納入了親兵隊,任命廖自忠為護軍隊副統領,廖東和廖廣德都是暫時充任親兵,護軍隊下轄親兵還有呂祥發、呂祥啟、金馬兒和莫約日等共計人數為28人;剩下另一半的親兵則留在浮山寨,其中的張撿從壕境返回後,跟著劉佐臨做事,全麵負責溝通落實炮廠事宜;潘鐵柱負責貼身保護好劉佐臨的安全;金大牛因為招兵有功升為總旗官;
二、鎮撫隊由潘鐵錘帶領一半人馬28人從征;
三、後勤隊由長史劉體仁負責,劉壯國、王朝、馬國勇等輔助,因為吳有中的加入,江大山再次隨軍出征,後勤隊共有12人;
四、盛長翔所率領的騎兵部全員出征,仇有光和安拉木在列,騎兵部總人數232人。
以上人馬共計300人,張鹿安的要求是必須全員配備馬匹,另外增加五十匹備用馬匹;對從征人員的武器進行換裝,將之前從安慶領取的火器全部下發從征的三百人手中,主武器為鳥銃,隨身配備鋼刀、匕首、全員著甲。
人數雖少,但是一定要力求精銳。
做完了這些安排工作,張鹿安又抽出時間分別去拜會了王公弼、潘可大和陳爾銘,該有的拜辭禮節還是要有的。
隻是在池州營中並沒有遇到好臉色,張鹿安感到了滿滿的敵意,回浮山營後,就交代陰六,對於任何來犯之敵都要嚴肅打擊。
浮山寨的留守人員中,張孝吳、陰六和張撿都是絕對可信的人,張鹿安又交代了陰六一些事情後,陰六建議將隨軍的情報工作交給比較謹慎的王朝的手中,將王朝納入見微社中,接替陰六的位置,為張鹿安提供情報信息報告。
(本章完)
“這還能有啥主意?咱們桐城營能有別的選擇嗎?隻能遵照上峰指令行事啊,沒有別的辦法。”張鹿安麵對劉壯國的詢問苦笑著說道。
“哎,也是,可是咱們這邊一切都剛剛開始,就這麽突然之間就立刻放棄,真叫人有點不甘心。”劉壯國看到鎮定的張鹿安,自己突然也不緊張了,隻是有些惋惜地說道。
“為什麽要放棄?上麵調遣咱們去勤王,咱們必須按時前往,但是至於去多少人,文書裏麵也有明確要求嗎?”張鹿安詢問道。
劉壯國把文書拿出來再次看了一遍後,搖了搖頭說道:
“文書中隻是說讓咱們桐城營限定三日內做好出發準備,一個月後必須到達京師城外,別的倒是沒有明確規定。隻是如果咱們去的人太少的話,到時候如何能夠保證都司你的安全?”
“到時候再說了,浮山寨這塊對我們很重要,不容有失,所以這邊會留下足夠的防守力量,一定要把這邊給守住,至少要把浮山寨給牢牢控製住。壯國,召集所有的重要領導,包括身在安慶的劉佐臨和張孝吳進行開會,咱們需要確定一下留守人員和從征人員,把行前工作給做好。畢竟隻有三天時間可以利用,看來本來設想的去池州又無法實現了。”
張鹿安苦笑道。
“好的,都司。”
……
浮山寨議事廳
與會人員有張鹿安、張孝吳、劉體仁、劉佐臨、劉壯國、王朝、倪本彝、馬國勇、陰六、盛長翔、仇有光、安拉木、曾去垢和潘鐵錘。
劉壯國和陰六分別向眾人介紹了浮山寨的發展情況和北上勤王的要求,眾人聽完後都是眉頭緊鎖。
張鹿安見此,主動站起來說道:
“浮山一帶將會是咱們桐城營乃至於整個淮右張氏的發展命脈之所在,是萬萬不能有失的。但是朝廷有召,我等又不得不去,因此必須留下德才兼備的人,來運營浮山寨,不光要想方設法守住浮山寨,還要應付官府的人,同時還要盡可能地把浮山寨發展壯大,之前的發展計劃不能停,還得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可以說是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有沒有人自告奮勇留下來的?”
議事廳一片安靜,眾人都不想率先開口。
“如果留下來,雖然可能會麵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最起碼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而如果跟著本都司北上勤王,可能會直麵建奴的精銳,可以說是萬分艱險。先不說從征與留守,諸位有沒有自己的意見?”張鹿安繼續拋磚引玉。
“張都司,屬下覺得大人沒有必要征詢下屬的意見,你自己也常說的一句:軍人,當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既然如此,你就直接下令吧,如果有人膽敢不服,可以問問咱老曾的執法寶刀。”曾去垢率先說道。
張鹿安聽後臉部不自覺地抽搐了一下,他的本意是想讓眾人發表一下對朝廷安排的不滿,到時候自己想方設法避戰就有了一個比較合理的交代方式。曾去垢這麽一攪和,讓張鹿安有點難以下嘴的感覺,哪怕提前溝通好的陰六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張嘴。
張鹿安此時有點懷念起張撿起來,張撿雖然在張鹿安麵前沒大沒小的,但是在人多的時候,還是很能揣摩住張鹿安的想法的,配合的還算默契。
“曾鎮撫長所言有道理,本官到時候會直接宣布從征人員。隻是這浮山寨該如何存續,該如何發展,不知道諸位可有明確的想法?”張鹿安繼續問道。
談到浮山寨的發展,不屬於曾去垢的業務範圍,他自然是沒有什麽好說的,劉體仁站起來問道:“朝廷這邊會不會有把浮山給收回去的想法?”
“隻要我桐城營還在,隻要陳知縣還在,浮山寨應該就還是咱們的。所以這一點不需要太多的擔心。”
“都司準備帶走多少人?目前時間緊迫,很多新兵還沒有訓練出來,現在立刻上戰場是對他們的極度不負責任。”安拉木說道。
…………
眾人在議事廳商量了很久,包括留守人員的安排和從征人員的選定,都做了考量,最終確定了一份方案:
浮山寨以劉佐臨為浮山留守,負總責,張孝吳、倪本彝輔佐之,首要任務是完善浮山寨的防守、糧食采購、墾荒搶種、炮廠和船廠的建設等;
以陰六為浮山陸營守將,以其所部火器哨為留守主力,三百餘新兵全部留下,曾去垢、金大牛等輔助;
命令還有一天時間就可以到達浮山寨的孟大江所部水營哨隊,直接改道前往下樅陽碼頭,讓張孝吳派人把出征所需要的糧草全部運到下樅陽集中,並且搬運上船,待孟大江將桐城營送到臨清以後,桐城營從京杭大運河上岸改走陸路,孟大江再返回浮山寨,擔任水營統領,兼任船廠負責。陰六和孟大江均受劉佐臨和張孝吳監管。
張鹿安打算此次帶領三百人北上勤王,具體部署有:
一、護軍隊還是以丘無極為首,將新加入的廖自忠、廖東和廖廣德直接納入了親兵隊,任命廖自忠為護軍隊副統領,廖東和廖廣德都是暫時充任親兵,護軍隊下轄親兵還有呂祥發、呂祥啟、金馬兒和莫約日等共計人數為28人;剩下另一半的親兵則留在浮山寨,其中的張撿從壕境返回後,跟著劉佐臨做事,全麵負責溝通落實炮廠事宜;潘鐵柱負責貼身保護好劉佐臨的安全;金大牛因為招兵有功升為總旗官;
二、鎮撫隊由潘鐵錘帶領一半人馬28人從征;
三、後勤隊由長史劉體仁負責,劉壯國、王朝、馬國勇等輔助,因為吳有中的加入,江大山再次隨軍出征,後勤隊共有12人;
四、盛長翔所率領的騎兵部全員出征,仇有光和安拉木在列,騎兵部總人數232人。
以上人馬共計300人,張鹿安的要求是必須全員配備馬匹,另外增加五十匹備用馬匹;對從征人員的武器進行換裝,將之前從安慶領取的火器全部下發從征的三百人手中,主武器為鳥銃,隨身配備鋼刀、匕首、全員著甲。
人數雖少,但是一定要力求精銳。
做完了這些安排工作,張鹿安又抽出時間分別去拜會了王公弼、潘可大和陳爾銘,該有的拜辭禮節還是要有的。
隻是在池州營中並沒有遇到好臉色,張鹿安感到了滿滿的敵意,回浮山營後,就交代陰六,對於任何來犯之敵都要嚴肅打擊。
浮山寨的留守人員中,張孝吳、陰六和張撿都是絕對可信的人,張鹿安又交代了陰六一些事情後,陰六建議將隨軍的情報工作交給比較謹慎的王朝的手中,將王朝納入見微社中,接替陰六的位置,為張鹿安提供情報信息報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