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造炮手薄玨
張鹿安和馬應魁等人聊著聊著,肚子就咕咕作響,劉佐臨讓店家安排了晚膳,吃完以後,張鹿安因為趕路實在太困了就睡著了。
夢中,張鹿安化身為一個金甲猛士,單槍匹馬衝進敵軍的千軍萬馬之中,七進七出,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
次日一大早,仍然是一個晴朗的早晨。
張鹿安心情很好,在姐夫馬應魁的帶領下,準備繞著安慶城牆轉一圈看看,張鹿安昨晚就已經見識到了安慶府城的繁華,有意將家裏的生意和錢莊開到安慶來,第二天逛逛安慶城也有一種親自選址的想法。
張鹿安和馬應魁通過城內梯道,走到城牆上,進入口時,馬應魁出示了腰牌,值守者才放張鹿安一行上城。
張鹿安站在盛唐門城樓處,看向不遠處的盛唐碼頭。
就聽見一聲響:“開埠嘍”。
接著就看見盛唐門大開,早就等待一邊的各種商販紛紛排著隊開始進入安慶城。隊伍的兩邊則是安慶土著們,早就擺好的早食攤位。
這個時代沒有城管,對於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人是非常寬容的,官家是樂見其成的,最起碼解決了很實際的民生問題。這好看那好看,這不許那不許,表麵功夫做的再足,也做不到老百姓的心中去。老百姓最為關心的是什麽?民生問題。
張鹿安的感覺很好,不住地對跟在身邊的劉佐臨和張孝吳說著話,希望他們抓緊找個比較合適的位置,再聯絡登州那邊,抽調人手,以後要常駐桐城了,最起碼要把錢莊給建立起來。
對於安慶這種商品經濟特別發達的地方來說,張鹿安完全可以把北隍城島那邊的海產品等貨物運到此地,然後再換取眾多的其他商品。
劉佐臨和張孝吳在旁邊答應著。
隻是如果沒有當地政府的支持,估計也很難實現,按照原來的計劃,張鹿安還要單獨拜見王公弼和張國維。一個是直屬的上級,一個是引路人,有些問題還是當麵問清楚比較好。
張鹿安跟在馬應魁後麵繼續走著,突然馬應魁停了下來,指著一門炮問張鹿安道:
“鹿安,你看看這門炮有何不同?”
張鹿安將視線下移,看向馬應魁指著的方向,看到一個巨大的炮筒,直接朝向江麵,炮筒被用螺栓固定在一個鐵架車上麵,炮身可以圍繞鐵架車車軸上下改變角度大概三十度。鐵架車車輪的輻條之間,竟然橫著一根硬木,硬木的兩頭又有鐵鏈拴住釘在磚下,顯然起著固定作用。炮身是那種青黑色,並沒有其他鐵炮那樣常見的鐵鏽。
更為奇特的是此炮從炮口到炮尾是越來越粗,總共五個箍結,第五個箍結上開個小口,應該是裝引線用。炮身尾部有一個耳環狀,耳環的上麵係著一根小手指一般粗的麻繩。
馬應魁走向前,用右手拉開一個卡扣,然後拉動麻繩,一個黑洞洞的炮口就露了出來。
張鹿安蹲了下來,透過炮管往外望去,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
“鹿安,看這裏。”馬應魁指著一個帶著玻璃的圓筒,而這個圓筒是半固定在炮身上的,可以左右轉圈移動。
張鹿安這才發現,然後用手撥動圓筒,透過圓圈往外望去,碼頭上忙碌的工人的距離瞬間被拉近,張鹿安估計,這個至少是個四倍鏡。不由得心裏大吃一驚,立刻脫口而出:
望遠鏡!
“望遠鏡?這個名字也挺好,不過薄玨還是稱其為千裏鏡。其實千裏鏡早就出現過,隻是火炮上裝千裏鏡,這是亙古未有之事。另外桐城的圓形城牆也是大明的獨此一份。鹿安有沒有感覺到安慶此地還是蠻有意思的?”馬應魁笑道。
“薄玨?”
“沒錯,薄玨,字子玨,蘇州府人。張撫台張大人前幾年在江南治水的時候,偶然間在蘇州府長洲發現的一個軍器大才,去年邀請他來安慶鑄炮,薄玨連鑄多門大炮,並且別出心裁在炮身加裝千裏鏡,使得打擊效果更加的精確。去年獻賊來犯的時候,在安慶北門外沒少吃虧。”
張鹿安內心巨震,自己一直存心想要建立自己的武器產業,一直沒有人才引領,眼下不就是有個兵器大才麽?
“姐夫,這個薄玨現在何處?有沒有可能為我所用?”張鹿安太著急了,直接說了出來。
“鹿安,薄玨現在就在安慶府城內,隻是他乃撫台大人的人……”
張鹿安這才發覺自己還是太急躁了,很多時候急不來的,趕忙轉移話題問道:“姐夫,我看這炮一點也沒有生鏽,應該不是鐵炮吧?”
“當然,這是銅炮,鐵炮太過於笨重,關鍵還容易炸膛,炸膛以後對於周邊的炮手的危害巨大。鐵槍銃也是一樣,所以大明的將士們都是寧願用大刀和弓箭,也不願意用大、小鐵炮。
相比較而言,銅炮不光重量輕便,而且比較容易鑄造成型,隻要不是過度使用,也幾乎沒有炸膛的風險,經久耐用。就是價格太貴了一點。
不過好在此地是安慶,浮山東麵六百丈大湖,過江就是池州府銅陵縣銅官山,自漢帝元封二年(備注:前109)設置“銅官”負責銅礦開采冶煉起,銅陵的采銅產量一直很高,因此盛產銅礦和銅材,具體產量我不太清楚,但是年產銅應該至少在18萬斤以上。而且銅陵水運特別方便,直接用船運過江便可。另外大江上遊四百裏外的湖廣行省武昌府的興國州和大冶縣也都是盛產銅、鐵,安慶的銅價成本可以比其他地方至少便宜一半以上……”馬應魁侃侃而談,全然沒有發現張鹿安已經走神了。
常言道,做事情需要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三種要素必備,則事半功倍。張鹿安覺得此時要人才有人才,此地又是靠近產銅地,這真的是天賜之地也。
“鹿安,咋的了,怎麽突然發愣了?”馬應魁再次把張鹿安拉回正軌。
張鹿安連忙辯解道:
“姐夫,沒什麽,對了,這種炮叫什麽名字?”
大明的火炮有太多種,前膛炮有大小將軍炮、紅夷大炮、湧珠炮、威遠炮、滅虜炮、虎蹲炮、毒火飛炮、翼虎炮……等等,後膛炮則隻有弗朗機炮和眼前的這種火炮。
“這種炮叫‘銅發熕’,重五百斤,最多可發百斤石彈,射程最遠可達三裏開外。這種‘銅發熕’在安慶府城共有75門之多。這也是那幫流賊們始終不敢全力攻打安慶城的原因……”
“姐夫,別說了,帶我去見見薄玨。”
“他啊,不願意與人打交道,如今安慶城鑄炮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他現在哪裏,接下來會去哪裏,恐怕隻有張撫台才能知曉了。”
(本章完)
張鹿安和馬應魁等人聊著聊著,肚子就咕咕作響,劉佐臨讓店家安排了晚膳,吃完以後,張鹿安因為趕路實在太困了就睡著了。
夢中,張鹿安化身為一個金甲猛士,單槍匹馬衝進敵軍的千軍萬馬之中,七進七出,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
次日一大早,仍然是一個晴朗的早晨。
張鹿安心情很好,在姐夫馬應魁的帶領下,準備繞著安慶城牆轉一圈看看,張鹿安昨晚就已經見識到了安慶府城的繁華,有意將家裏的生意和錢莊開到安慶來,第二天逛逛安慶城也有一種親自選址的想法。
張鹿安和馬應魁通過城內梯道,走到城牆上,進入口時,馬應魁出示了腰牌,值守者才放張鹿安一行上城。
張鹿安站在盛唐門城樓處,看向不遠處的盛唐碼頭。
就聽見一聲響:“開埠嘍”。
接著就看見盛唐門大開,早就等待一邊的各種商販紛紛排著隊開始進入安慶城。隊伍的兩邊則是安慶土著們,早就擺好的早食攤位。
這個時代沒有城管,對於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人是非常寬容的,官家是樂見其成的,最起碼解決了很實際的民生問題。這好看那好看,這不許那不許,表麵功夫做的再足,也做不到老百姓的心中去。老百姓最為關心的是什麽?民生問題。
張鹿安的感覺很好,不住地對跟在身邊的劉佐臨和張孝吳說著話,希望他們抓緊找個比較合適的位置,再聯絡登州那邊,抽調人手,以後要常駐桐城了,最起碼要把錢莊給建立起來。
對於安慶這種商品經濟特別發達的地方來說,張鹿安完全可以把北隍城島那邊的海產品等貨物運到此地,然後再換取眾多的其他商品。
劉佐臨和張孝吳在旁邊答應著。
隻是如果沒有當地政府的支持,估計也很難實現,按照原來的計劃,張鹿安還要單獨拜見王公弼和張國維。一個是直屬的上級,一個是引路人,有些問題還是當麵問清楚比較好。
張鹿安跟在馬應魁後麵繼續走著,突然馬應魁停了下來,指著一門炮問張鹿安道:
“鹿安,你看看這門炮有何不同?”
張鹿安將視線下移,看向馬應魁指著的方向,看到一個巨大的炮筒,直接朝向江麵,炮筒被用螺栓固定在一個鐵架車上麵,炮身可以圍繞鐵架車車軸上下改變角度大概三十度。鐵架車車輪的輻條之間,竟然橫著一根硬木,硬木的兩頭又有鐵鏈拴住釘在磚下,顯然起著固定作用。炮身是那種青黑色,並沒有其他鐵炮那樣常見的鐵鏽。
更為奇特的是此炮從炮口到炮尾是越來越粗,總共五個箍結,第五個箍結上開個小口,應該是裝引線用。炮身尾部有一個耳環狀,耳環的上麵係著一根小手指一般粗的麻繩。
馬應魁走向前,用右手拉開一個卡扣,然後拉動麻繩,一個黑洞洞的炮口就露了出來。
張鹿安蹲了下來,透過炮管往外望去,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
“鹿安,看這裏。”馬應魁指著一個帶著玻璃的圓筒,而這個圓筒是半固定在炮身上的,可以左右轉圈移動。
張鹿安這才發現,然後用手撥動圓筒,透過圓圈往外望去,碼頭上忙碌的工人的距離瞬間被拉近,張鹿安估計,這個至少是個四倍鏡。不由得心裏大吃一驚,立刻脫口而出:
望遠鏡!
“望遠鏡?這個名字也挺好,不過薄玨還是稱其為千裏鏡。其實千裏鏡早就出現過,隻是火炮上裝千裏鏡,這是亙古未有之事。另外桐城的圓形城牆也是大明的獨此一份。鹿安有沒有感覺到安慶此地還是蠻有意思的?”馬應魁笑道。
“薄玨?”
“沒錯,薄玨,字子玨,蘇州府人。張撫台張大人前幾年在江南治水的時候,偶然間在蘇州府長洲發現的一個軍器大才,去年邀請他來安慶鑄炮,薄玨連鑄多門大炮,並且別出心裁在炮身加裝千裏鏡,使得打擊效果更加的精確。去年獻賊來犯的時候,在安慶北門外沒少吃虧。”
張鹿安內心巨震,自己一直存心想要建立自己的武器產業,一直沒有人才引領,眼下不就是有個兵器大才麽?
“姐夫,這個薄玨現在何處?有沒有可能為我所用?”張鹿安太著急了,直接說了出來。
“鹿安,薄玨現在就在安慶府城內,隻是他乃撫台大人的人……”
張鹿安這才發覺自己還是太急躁了,很多時候急不來的,趕忙轉移話題問道:“姐夫,我看這炮一點也沒有生鏽,應該不是鐵炮吧?”
“當然,這是銅炮,鐵炮太過於笨重,關鍵還容易炸膛,炸膛以後對於周邊的炮手的危害巨大。鐵槍銃也是一樣,所以大明的將士們都是寧願用大刀和弓箭,也不願意用大、小鐵炮。
相比較而言,銅炮不光重量輕便,而且比較容易鑄造成型,隻要不是過度使用,也幾乎沒有炸膛的風險,經久耐用。就是價格太貴了一點。
不過好在此地是安慶,浮山東麵六百丈大湖,過江就是池州府銅陵縣銅官山,自漢帝元封二年(備注:前109)設置“銅官”負責銅礦開采冶煉起,銅陵的采銅產量一直很高,因此盛產銅礦和銅材,具體產量我不太清楚,但是年產銅應該至少在18萬斤以上。而且銅陵水運特別方便,直接用船運過江便可。另外大江上遊四百裏外的湖廣行省武昌府的興國州和大冶縣也都是盛產銅、鐵,安慶的銅價成本可以比其他地方至少便宜一半以上……”馬應魁侃侃而談,全然沒有發現張鹿安已經走神了。
常言道,做事情需要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三種要素必備,則事半功倍。張鹿安覺得此時要人才有人才,此地又是靠近產銅地,這真的是天賜之地也。
“鹿安,咋的了,怎麽突然發愣了?”馬應魁再次把張鹿安拉回正軌。
張鹿安連忙辯解道:
“姐夫,沒什麽,對了,這種炮叫什麽名字?”
大明的火炮有太多種,前膛炮有大小將軍炮、紅夷大炮、湧珠炮、威遠炮、滅虜炮、虎蹲炮、毒火飛炮、翼虎炮……等等,後膛炮則隻有弗朗機炮和眼前的這種火炮。
“這種炮叫‘銅發熕’,重五百斤,最多可發百斤石彈,射程最遠可達三裏開外。這種‘銅發熕’在安慶府城共有75門之多。這也是那幫流賊們始終不敢全力攻打安慶城的原因……”
“姐夫,別說了,帶我去見見薄玨。”
“他啊,不願意與人打交道,如今安慶城鑄炮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他現在哪裏,接下來會去哪裏,恐怕隻有張撫台才能知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