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滁州之戰的影響


    崇禎九年正月底


    鳳壽右營全體將士,從滁州全椒西出發,踏上了返回正陽關的道路。


    張鹿安很高興,月中的交易很順利,張鹿安以三萬兩的代價,買到了150匹戰馬、400副棉甲、一百杆火銃、50石火藥……


    雙方都是感到劃算,皆大歡喜,交貨付款以後,各自離去。


    張鹿安稟報張可道以後,張可道作主,將其中的50匹駿馬送給了牟文綬,然後全營開拔回家。


    由於攜帶大量傷病員,走走停停,用了半個月時間才回到正陽關。


    鳳壽右營回到正陽關後,首先是把身強體壯而又健康的俘虜給安排從事耕田、挖礦或者其他體力活,不能讓人閑下來;


    將己方傷員和流寇的傷員分開安置,分開治療;組織人將己方犧牲的烈士遺體運到夾洲陵園安葬,派劉佐臨、劉體謙等人去烈士家屬家進行慰問和安置工作;派人去淮安、安慶一帶采購糧草。


    然後就是將所部將士分批放假半個月,讓大家回家省親,權作休整。


    鳳壽右營這次雖然沒有太多的優異表現,但是由於有闖王旗下大將老張飛張文朝的首級之功、還有其他如睜眼瞎、八麵虎和花麵豹等小頭領斬首之功,並且已經上報,相信朝廷很快就會有好消息傳來。


    張氏父子感覺最大的可能就是軍營繼續地擴大,那就要提前做好擴軍的準備,於是正陽關外的玄帝廟軍營繼續擴大,使其能夠容納更多的將士。


    為了執行自己心中的計劃,張鹿安還讓陰六、仇有光帶著呂祥發、呂祥啟、李二猛和郭茂才等人以回登州省親的名義,將劉有才的家人、蔡慶國、張文兵叔侄三人全部護送到了登州,其中劉有才的家人和張半斤、張八兩送到了北隍城島安置,讓劉有才的兒子劉耀祖和張半斤、張八兩進入學堂學習;


    將蔡慶國放到崆峒島聽從仇有亮的安排;


    將張文兵安置在陳新天的手下,協助處理錢莊事宜。


    做好這些事情以後,張鹿安就開始逐步加大鳳壽右營的訓練力度,授意曾去垢考核全營士兵的軍紀軍規背誦、軍容儀表訓練等。


    整體來看,滁州這一戰對於鳳壽右營來說,那是正麵作用很大,不光是因為獲得了張文朝的私藏,還因為以不到四百人的傷亡殲敵、俘虜千人以上,而且多為流寇中的精銳分子,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對於將士們的士氣增長,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加上購買的上百匹強壯軍馬、四百副棉甲,加上之前儲備的戰馬,又可以組建兩個哨的騎兵隊出來。


    不光是對鳳壽右營來說,利好非常大,對於大明朝廷和地方官員乃至於各支軍隊來說也是意義重大,打破了自從曹文詔和艾萬年等大將戰死後以後,朝廷各支大軍沉悶的、低落的士氣。


    各個地方政府趁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攻,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戰果,流民軍在整個大明的發展勢力暫時又陷入低穀之中。


    尤其對於在本次作戰中損失巨大的兩支流民軍力量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一個是一度發展強大的闖塌天劉國能,原本積累的近十萬人馬,僅剩下不到一萬人,讓他覺得大明還有很強的戰力,也為他兩年後向大明朝廷的投誠埋下了伏筆;


    另一個就是原本在流民軍中處於扛把子角色的闖王,經過滁州之戰以後是元氣大傷,不僅自己手下的大將點燈子趙勝和老張飛張文朝兩部全軍覆沒,其餘的精銳也都損失很大。


    苦戰撤退後的李自成在廬州以東的皇甫山與闖王高迎祥合營後,就精銳力量而言,李自成一部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高迎祥其餘各部的總兵力,李自成的話語權更大。


    因為懼怕盧象升的原因,大部分將領都是強烈要求遠離盧象升,而返回陝西一帶作戰,卻不知還有另一個大明股肱之才孫傳庭在陝西張網以待,以至於闖王高迎祥的最終敗亡變得無可避免。


    對於闖塌天劉國能和闖王高迎祥的勢力削弱,大明朝的上下是歡欣鼓舞,但是與此同時,當晉商、聞香教、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渠道將此消息傳遞到後金。


    後金的天聰大汗皇太極卻是非常的不開心。


    按照他的戰略,是看不得大明境內有個安定的發展環境的。


    皇太極於是果斷下令,讓阿濟格、阿巴泰和楊古利率領大軍伺機出征,準備再次調動大明精銳力量北返,給明國境內的各支義軍勢力減輕軍事壓力。


    皇太極召集心腹大臣討論戰略,鐵杆漢奸範文程卻是堅持認為,有著“傳國玉璽”在手,加上多年的經營,已經時機成熟,應該早登大位,也好明令遠近、招撫內外。


    至於征伐大明,到時候站在吊民伐罪的道德製高點,更是名正言順。


    此議本來就是深得皇太極的之心,與後金此時大多數的王爺不同,他們隻是希望不斷地到處劫掠,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的生活就好了。


    而皇太極雄才大略,更勝於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他從一開始想的就是南下統一整個大明,完成大一統的夢想。


    皇太極的態度與他自己在上一年對於稱帝的強烈拒絕、當麵嗬斥有了非常明顯的不同,那就是不再發聲,也沒有嗬斥範文程,這樣的信號對於後金上下來說,那就是再明顯不過了,於是皇太極的鐵杆支持者薩哈廉當先出列,支持皇太極早登大位。


    原來的四大貝勒製度此時已經完全消失了,自從阿敏和莽古爾泰因為各種原因死亡後,原本控製兩紅旗的大貝勒代善就開始退居幕後,讓自己的兒子推上前,他的大兒子嶽托和三兒子薩哈廉恰恰都是皇太極的鐵杆支持者。


    原先接替阿敏之位成為鑲藍旗旗主的濟爾哈朗又是被皇太極的鐵血嚇怕了,本身也是對皇太極敬佩有加,更是對皇太極馬首是瞻。


    皇太極本身掌控兩黃旗,原本的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死後,正藍旗為莽古爾泰的弟弟德格類所掌管,後來皇太極通過一係列的陰謀手段,將自己的大兒子豪格推上了正藍旗旗主的位置。


    這樣一來,八旗當中有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六旗是完全徹底地支持皇太極稱帝的,多爾袞兄弟倆掌控的兩白旗就沒有了改變政局的能力。


    皇太極稱帝變得水到渠成。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