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升官
大明崇禎八年正月十六日,中都留守司鳳陽府被攻破,大明天家朱氏祖陵被嚴重毀壞。
消息傳開,梅山營將士的士氣更是降落到最低點。其他各路人馬也都對前往鳳陽打流寇心存疑慮,遲遲不願意迎戰流寇精銳。
其他人不著急,可是楊一鵬著急啊,為了將功贖罪,楊一鵬嚴令各部官軍加速進剿。
可是沒有人是傻子,中都鳳陽陷落加上祖陵被毀對於朱明王朝來說,那就是天大的事情,被人刨了祖墳,這在任何時候都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更何況還是大明的天家?
所以必須有人承擔責任,而這個責任人官職還不能小,不由楊一鵬來頂,誰能頂的了?
既然如此,誰會聽從一個即將失勢的人的命令?
果然,崇禎皇帝朱由檢得知消息後十分震驚,當即宣布罷免一切宴飲、女樂絲竹,立刻派遣官員祭告天地,隨後自己一身縞素避殿,親自到太廟中痛哭失聲道:
朕居位無道,天降厥凶,使泉下列祖列宗,遭凶賊蹂躪。吾死後無顏對太祖高皇帝,更無顏麵對先哲賢人。
朱由檢哭了很久,才步履蹣跚的走出太廟,隨即嘔心瀝血地頒布了《罪己詔》,檢討自己的為政得失。
內容太過於虛無空泛,毫無借鑒意義,這裏就不作轉載了。
剛頒布《罪己詔》之後,朱由檢就把大小官員都招進宮商量如何懲治保護不力的官員,如何剿滅賊寇。
此時的兵部尚書還是張鳳翼,剛剛得知鳳陽被攻破的消息後,早已經嚇得麵無人色,好在見到朱由檢後,看到朱由檢咬牙切齒的詛咒楊一鵬和流賊,他心裏的石頭才算落地。
群臣商議以後,火速派緹騎將楊一鵬以及麾下的數十員文官逮拿進京,經過快速的審判,以失陷祖陵的罪名將楊一鵬斬首示眾。
八百裏加急傳遞消息,任命山東平叛作戰中表現優異的朱大典繼任為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同時授權朱大典擴大征兵規模,加速調集周圍精銳官兵,務必把侵擾祖陵的流寇們全部剿滅在江淮之地。
朱大典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想好好表現一番,順著運河南下,接到命令後兩天即趕到淮安,效率可謂奇高。
經過初步調查和詢問,朱大典發現鳳陽陷落前,表現最積極的反而是剛成立的梅山營,出於籠絡的必要,朱大典立刻下令將梅山營守備張可道提拔為鳳陽前營都司,兵員員額五百附加三百鄉勇,暫受臨清副將牟文綬兼管,任務是協同牟文綬負責堵截流寇北上;
同時命令總兵官楊禦蕃大隊從淮安出發,火速進兵泗州、五河,封堵流寇向東進入運河的通道;
命令劉澤清所部進占商丘,作為第二道防線;
命令劉良佐所部進占亳州,因為流寇消滅了當地官府,而導致的土匪肆虐,令劉良佐嚴肅剿匪;
命令兵備道史可法率領江南兵和滁廬池太兵負責滁州方向,堵住流寇南下的通道;
命令總兵官左良玉、總兵鄧玘兩部人馬進占光州、固始,並進一步東進,封堵流寇西逃通道。
朝廷看似布局嚴密,實際上偌大的江淮大地,官軍籌措的可戰之兵不足五萬,可謂是千瘡百孔、漏洞百出。
盡管崇禎皇帝開始放開手腳,讓大量擴軍備戰。
可是饑民常有,但是糧餉何來?
朱大典也深知這一點,手裏沒有一個機動精銳部隊,是打不了大仗的,因此向朝廷提出調遣一支三千人的關寧鐵騎入編,但是被朱由檢給駁回了。
朱大典無奈,隻能一方麵抓緊籌措糧餉,一方麵盡量用虛的東西來籠絡人。
在這種背景下,崇禎八年正月十九日,塗山迎來了新任總督的特使牟海錫。
牟海錫是牟文綬兄牟文祿之長子,牟文祿在當年鎮壓奢安之亂中祿廣河之戰中陣亡,此後牟海錫和弟弟牟海奇一直待在牟文綬的軍中,牟海錫此時充任牟文綬的中軍都司之職。
牟海錫這次帶來的隻有大印官防、服飾,其他的什麽都沒有,隻是說下屬官員可以自行任命,至於糧餉問題,著廬州暫時負責籌措。
牟海錫留下吃過飯,就帶著牟國卿和牟國俊離開了梅山營。
張可道升為鳳陽前營都司,比之前的守備一職,看似官升一級,糧餉也是落在了廬州府身上,但是問題是實際的支援還是沒有,隻能再三發官文到廬州府進行催促。
對於張可道來說,此刻心裏最記掛的,就是被張一川俘獲的鄉親們到底身在何處,還有就是這嚴寒天氣下,如何能使更多的傷員活下去。昨夜已經有報,又有兩名傷者不治身亡。
山上的條件確實有限,最關鍵的是梅山營經過這段時間的戰鬥,傷亡確實嚴重,他剛去看了受重傷的大侄子張鹿聲,張鹿聲雖然蘇醒了,但是還是發燒,情況並沒有明顯好轉。
最關鍵的一點是,他感覺到很孤獨,老夥計陳新薄遠在正陽關,沒有一個可以肆無忌憚進行討論的人。
部下們對於張可道的升官,已經三三兩兩的過來道賀過了,但是看到張可道的情緒不大,大家也不好說什麽。
等部下們都陸續退去以後,張可道又陷入了長久的壓抑之中。
想著想著,突然眼前冒出來一句:你忘記鹿安還在營內?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父子倆是最好的商量人選,張可道剛想著派人去傳張鹿安,正好張鹿安已經來到了中軍營中。
“父親,我覺得咱們不能像以前那麽老實了。”張鹿安當先開口道。
“哦,鹿安,你來說說,吾等接下來應該怎麽做?”
張可道對於自己這個原本紈絝,後來變得聰慧的小兒子,心裏麵還是很欣慰的。
“爹,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個朝廷把人當成牲口使,不給飯吃,還天天要求賊多。就咱們這幾百號人,怎麽可能守得住這麽長的淮河?我覺得咱們也得把最近一段時間的作戰經過和戰鬥損失情況多加上報,最起碼讓上級多撥付一些鎧甲和糧草才好。”
“嗯,這個事情,你去和你利昭大哥商量一下該如何寫,寫好後拿給吾看下,沒問題就發出去。你還有別的事情嗎?”
“還有四件事,一個是大舅媽他們到底在哪裏?咱們得想辦法把他們給解救出來。第二件事是這些傷員怎麽辦?山上太冷了,沒有治療環境。剛才我去跟江大夫聊了,他也是建議咱們把傷員運回正陽關,派人悉心照顧。第三件事是祖父和老祖還尚未入土,大葬之禮還沒有舉行,我們等不起了,可否找個機會回鄉休整一下?第四件事是咱們的糧草當初隻帶了十天的,目前所剩不多……”張鹿安匯報道。
“這四件事都是比較緊要的,尋找張一川老營的事情已經交給左忠禹還有陳利寶去做了,相信很快就有回信。第二件事是比較緊要的,要知道那些受傷未死的士兵未來都是老兵,可以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一定要盡可能照顧好他們,減少死亡數。你待會就去安排一下,把全部傷者都帶上,還有死者的壇子,以及多餘的暫時用不上的兵器,都帶上,我讓孟大海帶船隊送你們回去。你回去後先安頓好傷者,然後就在後方住兩天,再帶一百名新兵過來,順便把第四件事給解決了。第三件事為父也是心急如焚,但是眼下還不能做到,當前最主要的是消滅流寇,無法無法向朝廷交代。”
“爹,如果讓孟哨官送我們的話,就讓孟大江和孟大湖帶著一艘漕船和五艘快艇留下來,緊急情況下還可以傳個信。”
“就依我兒。”張可道滿意地說道。
(本章完)
大明崇禎八年正月十六日,中都留守司鳳陽府被攻破,大明天家朱氏祖陵被嚴重毀壞。
消息傳開,梅山營將士的士氣更是降落到最低點。其他各路人馬也都對前往鳳陽打流寇心存疑慮,遲遲不願意迎戰流寇精銳。
其他人不著急,可是楊一鵬著急啊,為了將功贖罪,楊一鵬嚴令各部官軍加速進剿。
可是沒有人是傻子,中都鳳陽陷落加上祖陵被毀對於朱明王朝來說,那就是天大的事情,被人刨了祖墳,這在任何時候都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更何況還是大明的天家?
所以必須有人承擔責任,而這個責任人官職還不能小,不由楊一鵬來頂,誰能頂的了?
既然如此,誰會聽從一個即將失勢的人的命令?
果然,崇禎皇帝朱由檢得知消息後十分震驚,當即宣布罷免一切宴飲、女樂絲竹,立刻派遣官員祭告天地,隨後自己一身縞素避殿,親自到太廟中痛哭失聲道:
朕居位無道,天降厥凶,使泉下列祖列宗,遭凶賊蹂躪。吾死後無顏對太祖高皇帝,更無顏麵對先哲賢人。
朱由檢哭了很久,才步履蹣跚的走出太廟,隨即嘔心瀝血地頒布了《罪己詔》,檢討自己的為政得失。
內容太過於虛無空泛,毫無借鑒意義,這裏就不作轉載了。
剛頒布《罪己詔》之後,朱由檢就把大小官員都招進宮商量如何懲治保護不力的官員,如何剿滅賊寇。
此時的兵部尚書還是張鳳翼,剛剛得知鳳陽被攻破的消息後,早已經嚇得麵無人色,好在見到朱由檢後,看到朱由檢咬牙切齒的詛咒楊一鵬和流賊,他心裏的石頭才算落地。
群臣商議以後,火速派緹騎將楊一鵬以及麾下的數十員文官逮拿進京,經過快速的審判,以失陷祖陵的罪名將楊一鵬斬首示眾。
八百裏加急傳遞消息,任命山東平叛作戰中表現優異的朱大典繼任為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同時授權朱大典擴大征兵規模,加速調集周圍精銳官兵,務必把侵擾祖陵的流寇們全部剿滅在江淮之地。
朱大典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想好好表現一番,順著運河南下,接到命令後兩天即趕到淮安,效率可謂奇高。
經過初步調查和詢問,朱大典發現鳳陽陷落前,表現最積極的反而是剛成立的梅山營,出於籠絡的必要,朱大典立刻下令將梅山營守備張可道提拔為鳳陽前營都司,兵員員額五百附加三百鄉勇,暫受臨清副將牟文綬兼管,任務是協同牟文綬負責堵截流寇北上;
同時命令總兵官楊禦蕃大隊從淮安出發,火速進兵泗州、五河,封堵流寇向東進入運河的通道;
命令劉澤清所部進占商丘,作為第二道防線;
命令劉良佐所部進占亳州,因為流寇消滅了當地官府,而導致的土匪肆虐,令劉良佐嚴肅剿匪;
命令兵備道史可法率領江南兵和滁廬池太兵負責滁州方向,堵住流寇南下的通道;
命令總兵官左良玉、總兵鄧玘兩部人馬進占光州、固始,並進一步東進,封堵流寇西逃通道。
朝廷看似布局嚴密,實際上偌大的江淮大地,官軍籌措的可戰之兵不足五萬,可謂是千瘡百孔、漏洞百出。
盡管崇禎皇帝開始放開手腳,讓大量擴軍備戰。
可是饑民常有,但是糧餉何來?
朱大典也深知這一點,手裏沒有一個機動精銳部隊,是打不了大仗的,因此向朝廷提出調遣一支三千人的關寧鐵騎入編,但是被朱由檢給駁回了。
朱大典無奈,隻能一方麵抓緊籌措糧餉,一方麵盡量用虛的東西來籠絡人。
在這種背景下,崇禎八年正月十九日,塗山迎來了新任總督的特使牟海錫。
牟海錫是牟文綬兄牟文祿之長子,牟文祿在當年鎮壓奢安之亂中祿廣河之戰中陣亡,此後牟海錫和弟弟牟海奇一直待在牟文綬的軍中,牟海錫此時充任牟文綬的中軍都司之職。
牟海錫這次帶來的隻有大印官防、服飾,其他的什麽都沒有,隻是說下屬官員可以自行任命,至於糧餉問題,著廬州暫時負責籌措。
牟海錫留下吃過飯,就帶著牟國卿和牟國俊離開了梅山營。
張可道升為鳳陽前營都司,比之前的守備一職,看似官升一級,糧餉也是落在了廬州府身上,但是問題是實際的支援還是沒有,隻能再三發官文到廬州府進行催促。
對於張可道來說,此刻心裏最記掛的,就是被張一川俘獲的鄉親們到底身在何處,還有就是這嚴寒天氣下,如何能使更多的傷員活下去。昨夜已經有報,又有兩名傷者不治身亡。
山上的條件確實有限,最關鍵的是梅山營經過這段時間的戰鬥,傷亡確實嚴重,他剛去看了受重傷的大侄子張鹿聲,張鹿聲雖然蘇醒了,但是還是發燒,情況並沒有明顯好轉。
最關鍵的一點是,他感覺到很孤獨,老夥計陳新薄遠在正陽關,沒有一個可以肆無忌憚進行討論的人。
部下們對於張可道的升官,已經三三兩兩的過來道賀過了,但是看到張可道的情緒不大,大家也不好說什麽。
等部下們都陸續退去以後,張可道又陷入了長久的壓抑之中。
想著想著,突然眼前冒出來一句:你忘記鹿安還在營內?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父子倆是最好的商量人選,張可道剛想著派人去傳張鹿安,正好張鹿安已經來到了中軍營中。
“父親,我覺得咱們不能像以前那麽老實了。”張鹿安當先開口道。
“哦,鹿安,你來說說,吾等接下來應該怎麽做?”
張可道對於自己這個原本紈絝,後來變得聰慧的小兒子,心裏麵還是很欣慰的。
“爹,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個朝廷把人當成牲口使,不給飯吃,還天天要求賊多。就咱們這幾百號人,怎麽可能守得住這麽長的淮河?我覺得咱們也得把最近一段時間的作戰經過和戰鬥損失情況多加上報,最起碼讓上級多撥付一些鎧甲和糧草才好。”
“嗯,這個事情,你去和你利昭大哥商量一下該如何寫,寫好後拿給吾看下,沒問題就發出去。你還有別的事情嗎?”
“還有四件事,一個是大舅媽他們到底在哪裏?咱們得想辦法把他們給解救出來。第二件事是這些傷員怎麽辦?山上太冷了,沒有治療環境。剛才我去跟江大夫聊了,他也是建議咱們把傷員運回正陽關,派人悉心照顧。第三件事是祖父和老祖還尚未入土,大葬之禮還沒有舉行,我們等不起了,可否找個機會回鄉休整一下?第四件事是咱們的糧草當初隻帶了十天的,目前所剩不多……”張鹿安匯報道。
“這四件事都是比較緊要的,尋找張一川老營的事情已經交給左忠禹還有陳利寶去做了,相信很快就有回信。第二件事是比較緊要的,要知道那些受傷未死的士兵未來都是老兵,可以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一定要盡可能照顧好他們,減少死亡數。你待會就去安排一下,把全部傷者都帶上,還有死者的壇子,以及多餘的暫時用不上的兵器,都帶上,我讓孟大海帶船隊送你們回去。你回去後先安頓好傷者,然後就在後方住兩天,再帶一百名新兵過來,順便把第四件事給解決了。第三件事為父也是心急如焚,但是眼下還不能做到,當前最主要的是消滅流寇,無法無法向朝廷交代。”
“爹,如果讓孟哨官送我們的話,就讓孟大江和孟大湖帶著一艘漕船和五艘快艇留下來,緊急情況下還可以傳個信。”
“就依我兒。”張可道滿意地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