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旅順城陷落(二)


    張鹿安來到了福山後,從福睿張賬戶提取了部分銀兩和糧草物資,讓張喜派人還給於家,並讓張喜負責和於六商討如何獲得芝罘土地的事宜。


    然後找來郭亮,詳細了解了一下東江此刻的情形,得知情況已經變得比較嚴重,郭亮表示經過與東江的李惟鸞溝通,對方讓盡快送往旅順三萬石軍糧、兩千石火藥。


    這樣的難度就太高了,畢竟東江是有名的窮鬼,就算以張、陳兩家的家底也虧不起。


    張鹿安想了一下,讓郭亮準備一下五百石糧草,讓顧國棟把五艘船隻準備後,他準備親自去一趟東江鎮旅順港。


    崇禎六年六月,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皇四子朱慈煥出生,朱由檢大喜,命令全城歡慶,冊封朱慈煥為永王。


    正當紫禁城一片喜氣洋洋之際,旅順戰報來報,稱後金大軍已經兵臨金州城下,旅順危急,急需朝廷派兵支援。


    朱由檢很不高興,招來內閣周延儒、溫體仁等會商,周延儒順著朱由檢的心意,認為東江很可能是為了糧餉而故意哭窮,畢竟之前毛文龍就那麽幹過很多次。旅順啥出產都沒有,建奴犯不著出動大軍來占領旅順。


    朱由檢詢問下溫體仁的意見。


    溫體仁是個老油條,以自己不甚了解為由給推脫了,建議召來兵部張鳳翼說明情況。


    張鳳翼到來後,表達的意見非常明確,那就是一定要去施救,但是問題是官軍根本沒有多餘的力量去救援。原來的山東平叛大軍已經被調到河南戰場了,朱大典手下的軍隊力量微乎其微,自保尚可,實在無法支援東江。而且西南的奢安之亂的餘孽還在瘋狂的反撲,關寧軍則報道建奴的遊騎頻繁的前往大淩河西岸偵查遊蕩。


    總之說來說去,知道要救,但是缺乏救援力量,最後會商得出的結果就是,讓黃龍堅守待援,命令東江的沈世魁、吳安邦、尚可喜三人負責組織救援。新到任的俞亮泰和仇震泰兩部,負責後方守衛。


    此時的沈世魁、吳安邦正在各自的一畝三分地樂得一個逍遙自在,對於救援旅順的命令嗤之以鼻。


    尚可喜倒是急於去救,畢竟自己的家族數百口人全都在旅順北城之中,當初一是覺得旅順安全並且生存條件良好,不忍心家人和自己在海島上吃苦,二來也有一種被迫用人質來換取黃總兵信任的可能。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他手下的力量,如今隻剩下三分之一,剩餘的兩份兵力被分別強迫分給了俞、仇二部。


    除了守備力量,機動力量僅有千人,夾雜著很多俘虜,算不得可靠。所以尚可喜接到黃龍的命令是等待沈、吳或者朝廷援軍一起救援旅順、同時維護海路安全。


    經過一晝夜的航行,張鹿安所乘坐的船隻終於抵達黃金山下的旅順南城通津門碼頭。陰六、張撿兩人嘔吐不止,幾乎癱軟在地,由他人架著下了船。反觀張鹿安,雖然也是臉色慘白,但是並沒有像陰六和張撿那樣的反應。


    李惟鸞見此不由得讚歎道“張家果然英雄出少年”。


    船隻靠岸後,張鹿安趕緊上前拜會了李惟鸞,張鹿安這種級別,是配不上去見黃龍的,李惟鸞就是不小的大官了,如果不是有求於人,也不可能屈尊來港口迎接。本以為是張家的家主過來,沒想到隻是一個少東家,李惟鸞的心裏麵也是有點失落。


    畢竟兩世為人,張鹿安哪裏能不知道李惟鸞的想法,就岔開話題說道“前有故人尚可喜和金聲桓,不知現如今在哪裏?”


    李惟鸞淡淡的說道“尚可喜升官了,現在可是尚副將;金聲桓去了內地,前些日子剛由沈家的船運往雲梯關,轉道去河南平叛。如今都是不在此地”。


    張鹿安深感曆史的慣性真大,自己到來的這個時空的曆史幾乎還是和以前沒有任何兩樣。


    張鹿安說道“原來如此。罷了,日後總有繼續相會的時刻。中軍大人,此次我帶來了五百石糧草……”


    “怎麽這麽少?火藥呢”


    “好叫中軍大人知道,如今各處都是糧草緊缺,山東的平叛軍很多都調離,就是因為本地支撐不了長時間的駐紮費用。這五百石糧草也是多方籌措所得。山東方向有很多人都在要貨,都是那種款清交貨的,但是我覺得旅順危急,正應該優先供應,這就親自過來送貨。”


    “你個小兄弟,有話就直說,別拐彎抹角的,你這份人情,咱李某人記下了。隻是眼下東江確實啥都缺,唯一的就是不缺人,之前抓了一批俘虜,挑選之後,還有幾千民夫,去掉願意安心下來開荒種地的,剩下還有千餘人,本來答應安排那批俘虜返回的,眼下也成為了泡影。不知道這批人中有沒有貴號想要的,如果有的話請善待他們。看看能否抵扣貨款。原來遼東的匠人,嚴禁買賣,但是你可以張貼告示自行招募。至於其他的,還有一些船木和報廢的鐵炮……”


    “太好了,我們非常體諒貴方的處境,這些都能夠接受。讓我們先去看看人吧”。


    張鹿安帶著一行人來到了西官山山腳下的一處難民營地,看到的是遍地的汙穢橫流,大部分人衣衫襤褸,神情木訥。


    營地的管事看到李惟鸞後,趕緊小跑著過來問安。


    “沒辦法,我們隻能優先於軍隊,軍人要保家衛國,物資有限”李惟鸞解釋道。然後衝著營管事吩咐道“把大家都集中起來,登州那邊有商家來人,可以提供一份飽飯,願意跟他們去的,明天就可以隨船而去”。


    管事聽完就大叫著向後跑去,向大家傳遞著這個消息。


    整個營地瞬間沸騰了,大家在這裏苦等了兩個多月,一直吃不飽穿不暖的,都不知道萬一到冬天該怎麽辦,現在有人願意來接收他們,這是天降之喜,畢竟總有一線生機了。


    於是吵鬧聲不斷,大家你推我搡的,秩序大亂。


    張鹿安示意嗓門最大的張撿登高大喊。


    “諸位安靜,有沒有會打鐵的?鑄炮的?養馬的?蓋房的?修船的?造船的?會駕船的?製弓的?篾匠?水手?會打漁的?……隻要有一技之長,經過考核後,現在就可以到這邊來報名。濫竽充數者嚴懲不貸。”


    陰六已經把紙張攤開,準備記錄。


    人群中又開始亂哄哄的,在李惟鸞等人的嗬斥下開始排隊登記。


    楊老安擠出人群,趕緊來到營北的住處,這邊的兩個窩棚,一個住著蔡天文夫婦,一個住著李二猛和郭茂才。田氏的肚子已經明顯大起來了,他們五人也一直以來相依為命。


    蔡天文和田氏打理出來兩畝菜園,從當地百姓手中換來的韭菜籽已經種下一個月了,綠綠的嫩芽預示著希望。蔡天文在難民營裏開始教授僅有的幾個孩子們讀書,被大家親切的稱為蔡先生。


    楊老安則在難民營找到了一份管事的活計,一天管兩頓吃的,偶爾會藏著一個兩個窩頭或者饅頭,送給蔡天文夫婦,大家對於田氏都是非常照顧。


    李二猛和郭茂才被派去修葺旅順城牆,每天還有幾文工錢可拿。


    難民營雖然日子過的清苦,但是好歹還有活路。至於未來的希望在哪裏,一時也未做他想。


    但是張家突然過來說招募人員,並且能夠回到登州,這就像一顆炸彈激起了一片漣漪。


    楊老安先是跑過來告知蔡天文夫婦,告訴他們等待李二猛和郭茂才回來後,告訴他們也過去排隊,張家船隊明天上午一大早就走了。然後自己跑回原地進行排隊,他是早就不想在旅順待下去了,聽說建奴大軍出動了,整天都是提心吊膽的。那些建奴都是擄掠成性,殺人不眨眼的主,叫他們給逮住,那是生不如死。


    排了很久的隊伍,有些人撒謊被淘汰了,終於輪到了楊老安,楊老安把自己的個人情況和家庭住址等都如實告知,說自己是篾匠,會編筐,測試了一下後,被收下。


    張鹿安已經命令隨從人員,在一旁支起了十口大鍋,粥香飄向遠方。隻有通過的人,才能吃到張家的濃粥,沒有通過的,還是得回去吃東江提供的野菜粥。


    蔡天文夫婦在猶豫,在李二猛和郭茂才返回後,告知他們消息,兩人二話沒說,就跑去以磚瓦匠的名義應募了。


    好在此時的旅順並不缺人,少了兩個人築城,也沒有太大影響。每天都有人餓死和累死,但是很快就有人補上。


    蔡天文對田氏說道“娘子,要不我們也過去應募吧”。


    田氏說道“唉,可惜沒有一技之長”


    蔡天文自嘲道“真的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夫君休要灰心,我的夫君那是將來要高中狀元的,怎麽能如此自怨自艾?要不咱們去問問吧,看看能不能把咱們給帶上。”


    當初主要的擔心其實就是懷孕顯懷了,怕經不了船舶的航行顛簸,兩人是猶猶豫豫到了天黑,終於下定決心前往應募。


    卻迎麵碰到了笑嘻嘻的李二猛、郭茂才和楊老安三人,原來他們都被選中了,回來睡一覺,明日辰時到碼頭集合上船。


    蔡天文趕緊打招呼“你們都回來了,我倆還想現在過去應募呢,就是不知道他們對於孕婦願不願意收呢”。


    “啥?你們還沒有過去?人家都結束了。本次船隻不夠,得下一次再來了”。楊老安頗為惋惜的說道,他是第一個通知蔡天文夫婦的,沒有想到他們竟然還沒有過去應募。


    蔡天文很失落,隻是說道“娘子身重,不便於船舶顛簸,因此猶豫。隻好等待下次了。”


    李二猛和郭茂才等人也隻能相顧無言,眾人好生安慰了一陣,第二天一大早,楊老安三人兩手空空的走出去,把所有的東西和銅錢都留給了蔡天文夫婦,兩人也是千恩萬謝把三人送出營地。


    “楊大哥、二猛、茂才,慢走,希望不久以後在登州再會!”蔡天文說道,然後看著身旁的妻子隆起的肚子,田氏難得一笑,蔡天文發現自己的妻子原來是那樣的美麗。


    生活總算是有了希望,不是嗎?


    兩人相視一笑,帶著滿滿的憧憬,攜手緩緩地返回了住處。


    為何不多帶一些人走?


    張鹿安也很無奈,他從李惟鸞處得知了旅順處境的危險,本著能救多少就救多少的原則,可是船隻有限,裝載能力有限,把糧草卸掉後,隻能帶著五百餘人返程了。另外安頓起來也是個麻煩事。


    此次生意從表麵上來看真的是虧到家了,貨款沒有拿到,還帶回來一大批吃飯的人,福睿張商號上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張鹿安一路上都在思考,歸根結底,還是糧食和錢的問題。這也是困擾整個大明的一個重大問題。


    可是眼下隻能是投資階段,沒有投入哪裏來的回報。有些錢不得不花。帶著漫無頭緒的思路,張鹿安入睡。


    路程不遠,一覺夢醒,張家五艘船很快就到達芝罘港。


    剛剛靠近岸邊,奇山所的千戶高有才就帶人趕到,不讓船上的難民們下船。


    事情一度鬧到不可開交。張鹿安沒有辦法,隻得派人去請福山王來承幫忙溝通。


    不久,一直與張家關係良好的寧海州的吏目魏世達傳出來消息,知州大人對於這些曾經的叛匪還是心有餘悸,這些人曾經幫助叛軍守城,那就是叛軍餘孽,本應該剿殺殆盡。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加上王來承願意親自作保,寧海州衙門要求張家嚴格控製,否則一但把這些人放出去, 造成不良影響的話,一定會拿張家是問。


    好在張喜此時已經和於六一起趕到了芝罘港。


    張鹿安趕緊拜托讓張喜和於六趕到寧海,拿出了一些“土特產”,要求租下整個芝罘島,用來安置這些難民,再在原來的芝罘屯的位置建設一個木城,以防止這些難民逃脫。


    話說的是冠冕堂皇,但是溝通起來還是很難。直到第二天早上,眾人還在船上。張鹿安開始著急,派陰六騎著快馬去傳信,如果官府不再管的話,張家大不了一走了之,這些難民隻能丟給政府。以後還會有東江難民過來,看看到時候寧海該如何向朝廷交代。


    眼看著要掀桌子了。最後州同李士標也幫忙勸和,寧海知州李鳴環終於同意幫忙協調張家租下整個芝罘,用來安置難民,但是每年需要額外支付五千兩的占地稅費,交給寧海州衙門,由衙門用來安撫受損失的原有種地軍戶。


    然後魏世達親臨芝罘,處理了一些民事問題,奇山所的高有才非常不滿,表示要上告,張鹿安無法,隻得通過魏世達作為中間人,做個見證,雙方立下文書,每年支付給高有才兩千兩才算了結此事。


    事情了結,難民們開始紛紛下船。


    張鹿安看著一個個喜形於色的難民們紛紛下船,不由得自言自語道:不知道旅順這次能否堅持住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