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好奴才


    廣袤無垠的察哈爾草原上,一座規模宏大的行軍帳篷坐落在山腰處,四周有密密麻麻的高聳的塔樓和其他帳篷掩蓋,使得這頂軍帳從遠方看起來並不起眼。


    山頂和山腳下都是密密麻麻的行軍帳篷,多數傍水而建,共同拱衛著山腰的帥帳,一眼望不到邊。


    大營外散布著大量的散遊探馬,營地周邊鹿角重重,營內除了馬嘶騾鳴,幾乎鴉雀無聲,隻是經常有精銳甲士巡邏經過兩杆高聳入雲的帥旗大纛,無不彰顯著這裏有一個大人物。


    山腰帥帳門口,站立有八名狀如鐵塔的高大巴牙喇侍衛,門口還有一位侍衛統領在來往巡視。


    帥帳內。


    鄂多趴伏在地麵上,不敢仰視。


    鄂多的正前方,坐著一個體型碩大無比的壯漢,戴滿各種指環的右手,端起一大碗白酒道“鄂多,你是個好奴才,賞”。


    一旁的侍者趕緊跪下,雙手接過酒碗,膝行到達鄂多的身旁,雙手舉高,鄂多受寵若驚,趕忙雙手接過,大喊“奴才謝大汗賞賜”,隨即一飲而盡。


    皇太極隨後一揮,鄂多緩緩倒步退出。


    皇太極轉頭對侍立在右側下方的寧完我點首道“寧卿家這次立功了,想那王可就還是用心辦事的”


    寧完我趕緊回道“奴才謝大汗誇獎,有紮喀裏和鄂多兩位在,相信那王可就也翻不起大浪。隻是王可就來信說,他剛剛統一聞香教,目前的權利還沒有穩固,這次強製性籌措糧草,已經有損威信,引發教內人士不滿。而且雖然經多方籌措,目前的糧草也僅夠維持半個月時間,林丹目前還不知道在哪裏,我方還得尋找更多的糧草來源。還望大汗明鑒”。


    “嗯,不錯,本汗可不像那崇禎小兒一樣,既讓馬兒跑就不給馬兒吃飽。山東那邊確實不好再逼過甚。但是中國不是有話“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賢臣”,現在正是比較為難時刻,豈能畏首畏尾?讓鄂多回去,繼續讓山東籌措糧草,隻是時間放鬆一點,以兩個月為期。瓜爾佳.圖賴,抓緊探查林丹的大部下落,以一個月為期”


    “奴才遵令”下首的圖賴立刻應命,隨後倒退而出。


    看著圖賴退出去,一個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穿一襲青衣罩甲的男子,立刻轉身跪下叩首。


    皇太極道“範卿,又何見教”


    此人正是範文程,“奴才不敢。回稟大汗,奴才隻是在想,這次既然讓林丹得了先著,偷襲已經不可能了,我們大軍就得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可是光用這走私一個途徑來說,有點杯水車薪的感覺,而且萬一有個不虞,商路被斷,我等就會被動了。不如殺進明國,搶些糧草”


    “這次我方出兵主要就是漢軍和蒙古兵,萬一明國憑長城固守,再出勁兵抄我後路,再斷我商路,到時為之奈何?”


    “哈哈,明國腐朽一片,還敢反攻?”


    “明國也並非沒有有識之士,豈會看不出來唇亡齒寒的道理?畢竟林丹汗死了,明國還有盟國嗎?整個漠南還不是都是咱們的,明國人怎麽可能會看不到這一點?”


    “明國自會有人看到這一點,但是我料定崇禎必定不能用。崇禎愛財如命,淺薄多疑,用人不專,他或許也能知曉,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你覺得他會怎麽選”範文程麵帶戲謔的口吻。


    皇太極看著這兩個漢人謀士在聊,饒有興趣的聽著。此時的內院剛林則道:或許我們可以如此如此……


    皇太極不住的點頭。


    為何連一向智謀深沉的皇太極都到了缺糧的地步?


    原來崇禎五年,後金天聰六年三月,皇太極決定第三次遠征察哈爾林丹汗。起因是林丹汗雖然經過兩次打擊,仍然沒有投降的跡象,還在試圖與大明聯合,不斷的拉攏察哈爾以東蒙古各部,一直蠶食著敖漢、土默特等部的土地。皇太極最害怕的就是林丹汗和明國徹底聯合起來,那麽他的隨時削弱明國的計劃就無法實施。所以必須趁著明國稀裏糊塗的時候,趕緊剪出明國的這個重要潛在盟友。當然也是為了當著那麽多蒙古各部的台吉和投降漢軍的麵,讓他們看看後金大兵的強悍程度,以便於震懾首鼠兩端之輩。於是皇太極傳令歸屬後金的蒙古各部率軍來會。


    四月,科爾沁、紮魯特、巴林、奈曼、敖漢、喀喇沁、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和阿蘇特等部的台吉們與皇太極會和於西拉木倫河畔,總兵力達到十萬人。


    皇太極對所部進行初步整頓後,率領大軍越過興安嶺。駐守都埒河。


    如果讓皇太極偷襲得逞,林丹汗將會麵臨著滅頂之災。


    好在並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願意甘當建奴的奴才,當夜,鑲黃旗兩個蒙古人偷馬逃出,將大軍壓境的消息報告給林丹汗。


    林丹汗一聽大驚失色,多年的征戰也養成了一種雷厲風行的作風。一麵率領所屬10萬之眾,西奔庫和得爾蘇,經呼和浩特,渡黃河到達鄂爾多斯。一麵又派人堅壁清野,還派遣少量的輕騎兵不停斷的騷擾後金探馬和打糧兵,截斷後金的後勤路線。這就是蒙古草原固有的一種蘑菇戰術。


    該戰術弄得後金大軍苦不堪言,大軍甚至斷糧,後金大軍包括皇太極本人都不得不親自出馬打黃羊充饑(注1)。可見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了,如果大明朝廷能夠及時出馬,和林丹汗攜手,皇太極等人將會麵臨更大的困難,甚至很可能被甕中捉鱉。就算大明不出兵,封鎖延邊各處,皇太極得不到糧草支援,肯定無法追趕林丹汗,將會不得不返師。留著林丹汗,後金始終將會如坐針氈。


    但是……


    駐宣府鎮守太監王坤和宣府巡撫沈棨不敢派人詳細探查,深怕引來後金大軍的不滿意,抱著寧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作風,堅決作壁上觀。


    即使如此小心,可是壞消息還是上門了。


    宣府巡撫衙門處,宣府巡撫沈棨焦急萬分,來回不停的走來走去,左手搓右手,都快褪出泥了。


    沈棨和袁崇煥、孫元化都曾經在遼西共事過,如今袁崇煥被殺,他的好友孫元化因失城陷地、導致叛亂等罪名被關押起來,還在審查中,估計凶多吉少。


    所以他就更加希望明哲保身,不去招惹事端。連之前林丹汗也好,喀喇沁部落也罷,都曾經過來打牙祭,草原大旱,就到城下索要糧草,沈巡撫都選擇了贈送物資而息事寧人。而這些糧草物資當然不能是巡撫自己來出啦,都來源於被查獲走私的山西商人之手。


    “沈公啊,果真萬分火急?”一個麵白無須,年輕力壯的太監大踏步進入。來人正是宣府鎮守太監王坤,他在後麵的永曆皇帝時還會露麵的。


    沈棨趕緊作揖行禮“王公公,建奴要來了啊”,沈棨拿著信的手都在顫抖。這就是主政一方而且是邊疆的大明大臣。


    王坤轉過來趕緊看了一下,上麵寫到:天聰六年初一,金國汗致書沙河堡各官,我北征察哈爾,追一月十一日……以待我往征黃河岸軍……”


    王坤的手也不禁發抖“沈大人的意思呢”,皮球又回到了沈棨的腳下。


    沈棨很有一個當足球前鋒的潛質“王公公身為內臣,代表聖上監督萬事,您的態度自然也代表著陛下的態度。如今千裏請示肯定是來不及了,還請公公早作決斷,我等定然決然執行。”


    “非也非也,沈大人是一方大員,這樣的事自然需要你來處理”


    來來回回,推來推去。


    可是這樣也不是個事,事情眼看迫在眉睫了,大明夜不收已經探報,後金前鋒已經到達長城腳下了,讓駐軍全部戒嚴了,是該早作打算了。


    王坤看著也沒別人,便試探性的說道“建奴無非好財貨,那就給他,以換得百姓平安,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沈棨咬咬牙道“就怕是胃口太大,交不了差。軍情緊急,要不本官先派人上報,但是也得同時派人過去交恰”。


    王坤鄭重的點頭稱是。


    當晚,奉沈棨之命出使後金的一個家丁把信件交到了範文程的手上。與此同時,鎮守太監王坤秉持著將“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進行到底的作風,派心腹給紫禁城的崇禎皇帝上了一個密折,把自己的責任擺脫的一幹二淨,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悲情苦勸,然而始終打動不了固執的沈巡撫,不得不冒死密奏。


    範文程接到信件後,當即給皇太極念道“……大金大兵征討察哈爾,正是順天應時之舉,然我為中立,當無連通之理……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守臣不忍見生靈塗炭,願意毀家紓難,以上報國恩,下安黎民……天朝有明令禁止,不得妄通大金,違者嚴懲不貸……然為將喀喇沁各部引為外援,可以適當酌情……望貴方明鑒”


    皇太極聽得稀裏糊塗,但是仍然忍著不作聲。倒是旁邊的後金大臣們嘩聲一片,畢竟很多真滿洲都是文盲,有少數的連漢話都聽不懂,指望他們能聽懂這樣又臭又長、百繞千回的文章,真的是太難為他們了。


    範文程趕緊對皇太極解釋道“這是宣府巡撫沈棨已經決定願意出資息事寧人,隻是礙於朝廷明文規定,他不願意承擔風險,文中意思是他不能直接給大金,但是可以給喀喇沁等漠南部落啊……”


    “哈哈”大家笑聲一片“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喀喇沁跟我們一起的,給誰不是一樣”“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後金君臣對於這個巡撫的鄙視那是發自內心的。


    範文程接著說“這個沈巡撫說的冠冕堂皇,當然他肯定不會毀家紓難的,這筆錢肯定還得有人付出,誰來出?誰願意?這對於咱們來又是一次機會。奴才不才,懇請出使宣府,願意全力促成此事,同時如果順利能夠開辟一條新的商路出來也未可知。”範文程是懂得富貴險中求的道理的。


    別看皇太極表麵上尊重這些漢人謀士,其實本質上他還是認為他們都是一個工具而已,假惺惺的表示不願意使重臣處於危險之中,但是耐不過範文程堅持,終於同意了。於是範文程開始了他的山西之行。


    三日後,約上萬喀喇沁等部落民眾拉著大車小車來到了張家口外,宣府當地也如約“賞賜”了一些物件,名義上的物品有:


    蟒緞二百一、補子緞五百七十五、紅緞二千二百二十、倭緞六十四;褐子十二、虎皮六十、豹皮九、狐狸皮四百六十、水獺皮四千四百七十三……以上共計緞四千三百八十五、佛頭青布及布二千四百三十、褐子十二、水獺皮四千七百九。狐狸皮四百九十五、虎皮七十、豹皮九、毛毯二百七、紅氈五十。


    表麵上,宣府官方並沒有糧草等軍用物資流出,但是實際情況是喀喇沁人拿著這些物品,又在張家口內大肆換購糧草物資。


    不敢說完全強買強賣,卻是近乎於巧取豪奪。


    合著原來拿我的東西賞賜外人,外人再拿著賞賜東西找我換糧草物資,我還得陪著笑臉、不得漲價、心甘情願的換給人家?


    去哪裏說理去?可這就真實發生了。使得張家口商人損失慘重,尤其是晉商,這個卻也是事實情況,不得不提一下。


    沈棨則是不知不覺動了別人的蛋糕了,將來的代價是巨大的。


    張家口儲存的糧草物資幾乎為之一空,正是有了這筆大額的物資供應,皇太極得以士飽馬騰,遂分兵三路窮追林丹汗41天,消滅了林丹汗手下大量的有生力量。


    後來圖賴追尋到林丹汗的下落,但是皇太極得知林丹汗已南渡黃河而去,再追下去,並不劃算。遂決定停止追擊,班師回朝。路途中收攏了林丹汗所遺部眾數萬人,大大增強了後金的實力。察哈爾草原一時之間頓時為之一空。後來聽命於後金的的喀喇沁、敖漢等部落逐步西遷,才使得這一塊重新煥發生氣。


    兩年後,也算是一代梟雄的孛兒隻斤.林丹巴圖爾因天花去世,他的兒子額澤帶著傳國玉璽投降了後金。真正的虎父犬子。


    從此以後,後金大兵來往於大同、宣府,如逛自家後院,加上東江的逐漸廢棄最後導致失守,大明徹底喪失了主動性,在必將滅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回天乏術。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王坤後來經過波折跟了永曆,繼續霍霍南明。


    沈棨自以為做的神不知鬼不覺,可是實際情況都被錦衣衛獲知的一清二楚,更關鍵的是,晉商發動了他們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京中的彈劾鋪天蓋地,掩蓋不住了。


    崇禎五年的七月的某天,還在午睡的沈棨,被套上枷鎖,沈棨大怒“何人行凶?”。


    得到的答複是令無數大明人顫抖的回答“錦衣衛辦案,閑著躲開”。


    沈棨的一應家奴立刻散去。沈棨還在拚命掙紮“你們是不是搞錯了,你們不得冤枉好人呐”!


    注1:根據《滿文老檔》的記載是:天聰六年五月十九日,汗曰:“軍中糧盡,可以打獵。”遂令行圍,殺黃羊萬餘,其肉按旗甲兵數分給。汗射兩次,一失貫二黃羊。汗共射死黃羊五十八。是晚,次豁羅袞布拉克地方。是日,天氣炎熱,無水,人亦暈倒。沒有糧草,皇太極親自參與打獵,無糧無水,由此可見當時後金大軍的補給情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