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化幹戈
張家人經過商量,綜合陸淩風等人的意見,決定由道家出麵,跟登萊叛軍交洽,先把張可大的棺槨運到寧海聖水觀,跟張可大一母同胞的張可仕帶人去寧海守護,接到棺槨後,從寧海啟程,途徑昆崳山接上負傷未走的張可道等人後,再一起扶棺南下江寧。
商議既定,各自往行。
招遠大營門口,王經主奉聞香教香主李宏義的命令,來找李養性溝通,如何利用這次機會,伏擊張家人,從而獲得藏寶圖的計劃。
可是營門口衛兵堅守崗位,不願意通傳,更不願意放李宏義等人進去。
王經主好說歹說,依然毫無作用。
李宏義在不遠處,坐在高頭大馬之上,剛來的時候還是雲淡風輕,眼看著對方不買賬,轉眼間已經是臉上鐵青了。
日恁娘,不久前還是並肩作戰,轉眼之間就翻臉不認人了?
要說這段時間,李宏義還真是非常不順,先是和另一個執行香主左忠禹產生口角,繼而打鬥在一起。本來相對年輕力壯的他,感覺即將擊倒左忠禹,取得最後的勝利,可是偏偏關鍵時候,新教主王可就的出現,破壞了這一局麵,使他不得不投鼠忌器。
王可就在了解情況後,也說的是冠冕堂皇的,說的是第一一切以傳教為方向,任何人不得破壞聞香教在百姓們心中的“形象”,那就要走進老百姓當中,不能濫殺無辜,讓百姓齒寒。
第二個就是加大斂財力度,教徒入教後需要每年繳納500文錢的“供應費”。
這樣的要求一提出來,李宏義就感到有些無所適從,又想拿到錢又不能得罪人,他想不到什麽兩全其美的可能。
所以在心腹王經主的建議下,李宏義把之前在院夼等地搶到的財物上供了一部分給王教主。果然有錢能使鬼推磨,王教主立馬改變了態度,誇他權達通變。
這一關總算是過去了。本來丟了錢財的李宏義就很不爽,又遇上了管閑事的左忠禹的當麵挖牆角,齊會頭已經轉投左忠禹,他卻無可奈何。當初教中對叛徒的規定,兩刀三洞的懲罰也無法執行。
王教主說了,那是對叛教者而言的。
加上眼前偶爾浮現出許嫣那看似幽怨,實則厭惡的表情,真是白瞎了自己一直以來刻意維護的良好形象。而且,那個王可就也不是什麽好鳥,看許嫣的眼神總覺得有點色眯眯的。
這讓他非常不爽,有種奪妻之恨的感覺!
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公,讓李宏義心情壓抑到極點:老子拚死拚活,好不容易剛在登州打出來一小片天地出來,你姓王的隻是生的好,就想過來白摘桃子?哪裏有那麽好的事?
李宏義想到此處就更加焦躁了。心裏想到:
我呸!大丈夫居於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想到這裏,李宏義終於忍耐不住,大喊到:“陳光福,你給老子滾出來!”
“放肆,陳副將的名諱也是你這潑皮能叫的嗎?”李宏義穿著緊身衣,未曾佩甲,看上去確實也不像什麽達官貴人的樣子。守門的千總因而怒斥道。
李宏義哪裏還能忍住,舉起馬鞭就打,“啪”的一聲,身後的甘會頭想攔已經來不及。
守門把總捂著臉上的鞭印,大怒的大喊一聲“有賊襲營,備戰”。數十把鳥銃黑洞洞的槍口立刻就對準了李宏義一行人,王經主趕緊護在了李宏義身前,怒視著守門千總,同時讓手下的人也舉起了手中的弩箭相向而對。
血拚一觸即發。
正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陳光福優哉悠哉的走了過來。“呦嗬,我當是誰敢在我們大軍的營門外撒野呢,這不是李試百戶嗎?”
“我是該叫你陳福還是陳光福呢?你這變化可真大啊,不光名字改的快,沒有聽你立功,倒是職位這麽快就升為副將了?果然是背後有人好做官啊”李宏義反唇相譏。
“哪裏哪裏,李香主細皮嫩肉的,如果當初留在營內,而不是不聽將擅自逃跑,想必會更受大帥青睞的。咋地?你這是來找對你有知遇之恩的孫撫台嗎?告訴你也無妨,孫元化和張燾已經被我們大帥給放了,眼下估計被那崇禎老兒派錦衣衛給抓起來了,你想看他就難嘍。哈哈”
“少廢話,我找李養性。讓我們進去”
“這我可沒權利,軍營重地豈是外人可以隨便進入的地方”
“那就讓他出來說話”
“李大人原來是參將,也升官了,現在是總兵了,人家可是都元帥麵前的紅人。整天忙著呢,估計很難讓你見到的。”
“升什麽官還不是你們自己說的算?他現在到底在不在大營內?”李宏義耐著心思問道。
“李大人去萊州了,崇禎老兒先把孫元化抓起來,又把白蓮都院餘大成給換掉了,上來一個新的山東巡撫,叫徐從治。還有一個新登萊巡撫謝漣,李大人得去打聽情況。要不你去趟萊州問問?你看我把這麽機密的事情都告訴你了,咱們也算是為了之前的事兩清了”。陳光福仍然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確實有種讓人想揍的感覺。
“李試百戶那是相當自由自在啊,前腳還在登州拚殺,後腳轉眼就走得無影無蹤,連聲招呼都不打?咋的,當這軍營是你家開的?”陳光福繼續奚落道,突然提高的聲音分貝,話語裏充斥著責備。
李宏義看著這個曾經在自己的麵前低聲下氣哀求活命的人,如今趾高氣揚的竟敢直接指責起了自己,頓時火冒三丈。
王經主看到後,趕緊上前躬身行李“小人見過陳副將。請陳副將明鑒,我等本非軍中之人,自然不應該受這軍規約束……”
“什麽時候下人也能插話了?你們的香主沒有嘴嗎?”陳光福不耐煩的打斷道。
“陳副將教訓的是。隻是我等確實有要事商量,不得不如此。而且冤家宜解不宜結,得饒人處且饒人。彼此結個善緣,豈不是更好?如果能夠引薦到都元帥如麵,我等定當感激不盡”王經主邊說邊把兩個大銀錠塞給陳光福。
陳光福掂掂分量笑到:“如今有錢也不一定用的出去”轉頭看看李宏義,李宏義壓製住自己的情緒,臉色也變好了。
陳光福才又說道:也罷,誰讓咱們是老相識呢?等著吧。
說完陳光福就大搖大擺的走回去了。
雙方各自放下了鳥銃弩箭。甘會頭帶著教眾去不遠處休息,李宏義也從馬上下來了,坐在了草地上等著。王經主站在後方伺候著。
日上三竿。
終於有個背上插著令旗的傳令兵跑過來,通知都元帥令:讓李宏義一個人入見。
李宏義剛想跨上駿馬上路,卻被傳令兵阻止。“軍規軍令:除傳令之人外,軍中不得馳馬。”
王經主剛想說什麽,李宏義擺擺手,把馬鞭交給王經主,讓王經主帶著其他人在外麵守候著。他一個人進去瞧瞧。
說罷,李宏義跟著傳令兵的腳步,穿過一道道柵欄和攔馬樁,經過數重營壘之後,終於走到了都元帥大帳門外。傳令兵進去通傳後,守衛在門口的衛兵上前告罪一聲,然後對李宏義仔細的搜身,搜繳了李宏義身上所有的武器,然後才讓李宏義進去。
李宏義剛進大門,突然兩邊站立的兩排特別高大的手持鉤鐮刀的衛士,立刻發出“威……武”之聲,跟官府審犯人一樣。衛士都是身披金色鎧甲,高大威猛,均為雄壯之士。
李宏義不敢東張西望,硬著頭皮走上前去,慌忙跪下道:小人李宏義拜見都元帥,祝都元帥福壽綿延,旗開得勝!
李九成咧著大嘴看著下麵跪著的李宏義,他知道李宏義是聞香教裏的香主,本來他是很不喜歡聞香教那種裝神弄鬼的行為的,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那是欺哄愚民用的。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咱老李難道就不能夠坐江山嗎?
即使明朝現在依然強大,但是能夠割據登萊,做個土皇帝也不錯,畢竟也是一方諸侯嘛。於是他開始刻意培植起自己的私人勢力,軍中以強者為尊,隻有自己的嫡係力量強大了,才能震懾住下麵的那些軍頭。
所以李九成裝成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宏義快快請起,來人,賜座。
“謝都元帥”李宏義不知道是不是被大帳內肅穆的氣氛所嚇到,完全沒有之前的那種囂張勁。
從人趕緊從旁邊搬來一個木質座椅,李宏義受寵若驚的慢慢地坐到椅子上,隻敢坐了半個屁股的位置。
李九成對於李宏義的謹小慎微比較滿意,他認為隻有先讓別人怕你了,作為上級,才能夠很好的拿捏下屬。
李九成又吩咐下人備餐,開口問道:“宏義所謂何事而來啊?”
李宏義趕緊回複道:“聽說都元帥下令把張可大棺槨還給張家人,我的眼線已經發現張家人已經到達了,眼下正是剿滅他們並且獲得藏寶圖的大好時機。宏義不敢擅專,特請都元帥下令,宏義必當手到擒來”。
“這個事情我看就沒有必要浪費時間了。哪裏有什麽所謂的藏寶圖?不過都是一句虛言罷了。這個謠言從哪裏傳出來的,你不會不知道?如果真的有所謂的藏寶圖,你真當京城裏養的錦衣衛都是擺設嗎?”
“可是……”李宏義還想繼續說道。
李九成打斷道“這個事情必要再糾結了,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既然說了那就是命令。宏義,你和張家到底有什麽仇有什麽怨,是一定解不開的?”
“張可大曾經殺了我的父兄”
“他不是已經死了嗎?你也算是報仇了。況且當初他是官,你的父兄是賊,自古官賊不兩立,戰場上就是成王敗寇,打不過別人,那就活該腦袋讓別人砍掉”這句話從李九成的嘴裏說出來確實挺令人意外的,仿佛此時此刻的他不是“賊”一樣。
“可是我曾經發誓一定要替父兄報仇,他殺我父兄,我就殺他全家所有人……”
“那有何必呢?冤家宜解不宜結,與其仇殺不斷,不如果斷的化幹戈。”李九成又忘記了,他曾經說過的話:不要學張可大婦人之仁,應該斬盡殺絕。
李宏義呆呆的看著李九成,仿佛眼下的這個都元帥是一位長者,而不是一個衝殺在前,殺人不眨眼的將軍。
“眼下我們最重要的事是打敗官軍,是團結一切力量,盡可能的多招兵、練兵,就像前幾次那樣,將來犯的官軍全部打垮。我就不信這明朝的軍隊是源源不絕的?東邊有建奴作亂,西南有奢安之亂,加上沿海時常入侵的海寇,內部的流民騷亂,整個朝廷可以說已經是千瘡百孔。我看啊,這所謂的大明江山準得很快就完蛋,一切都是末日之象。而我們就像那早晨的朝陽一樣,充滿活力,我們的勢力正在爆發增長,而官軍的戰鬥力明顯不足。多少次,我們都是以少勝多。我們相繼打敗了張可大、張燾、劉宇烈、楊禦蕃、王洪、劉國柱等軍,這哪一個不是曾經響當當的人物?天命在誰?當可預見吧?此消彼長之下,我們的軍隊從開始的800人,如今快到十萬人了。我已經開始嚴肅軍紀。宏義,跟著本帥幹吧,這江山以後姓朱姓李還真說不準!沒準咱老李也能過把皇帝的癮,而你就不想光宗耀祖嗎?”
李宏義激動地臉色通紅。
“宏義,我感覺和你有緣,看你和應元年齡差不多,你們可以兄弟相稱,年輕人平常多多走動走動”。
李宏義就算再傻,此時也聽出來了。明末的將領收精銳作為義子,那是再普遍不過的事情。
“義父大人在上,請受宏義一拜”李宏義倒也光棍,倒頭便拜。
李九成趕緊走下來,扶起李宏義,不住的叫好。
“宏義,我知道你是聞香教教中之人,而且你的生父更是曾為頂層領袖。你更應該明白其中內涵,我們可以利用,但是千萬不能陷得太深。”
“義父所言極是”
“我聽說聞香教渠道門路多,你一方麵收集各方個麵的情報,可以直接報給我。待會應元過來了,你們再好好聊聊;另一方麵你也可以自行招軍。你招來1000人,我就讓你做千總;你招來兩千人,我就讓你做遊擊。軍服武器,為父為你籌集。來人,先給我宏義兒準備一副鎧甲和二十套棉甲。再派人把我宏義兒的屬下都給放進來,安排飲食……”。
從人立刻應諾。
這就屬於比較實際的了。
接下來就是胡吹海喝的時刻,李宏義根本沒有說話違逆的機會。他甚至連自己開始到底是想幹什麽的都忘記了,就已經喝的酩酊大醉。
張家人經過商量,綜合陸淩風等人的意見,決定由道家出麵,跟登萊叛軍交洽,先把張可大的棺槨運到寧海聖水觀,跟張可大一母同胞的張可仕帶人去寧海守護,接到棺槨後,從寧海啟程,途徑昆崳山接上負傷未走的張可道等人後,再一起扶棺南下江寧。
商議既定,各自往行。
招遠大營門口,王經主奉聞香教香主李宏義的命令,來找李養性溝通,如何利用這次機會,伏擊張家人,從而獲得藏寶圖的計劃。
可是營門口衛兵堅守崗位,不願意通傳,更不願意放李宏義等人進去。
王經主好說歹說,依然毫無作用。
李宏義在不遠處,坐在高頭大馬之上,剛來的時候還是雲淡風輕,眼看著對方不買賬,轉眼間已經是臉上鐵青了。
日恁娘,不久前還是並肩作戰,轉眼之間就翻臉不認人了?
要說這段時間,李宏義還真是非常不順,先是和另一個執行香主左忠禹產生口角,繼而打鬥在一起。本來相對年輕力壯的他,感覺即將擊倒左忠禹,取得最後的勝利,可是偏偏關鍵時候,新教主王可就的出現,破壞了這一局麵,使他不得不投鼠忌器。
王可就在了解情況後,也說的是冠冕堂皇的,說的是第一一切以傳教為方向,任何人不得破壞聞香教在百姓們心中的“形象”,那就要走進老百姓當中,不能濫殺無辜,讓百姓齒寒。
第二個就是加大斂財力度,教徒入教後需要每年繳納500文錢的“供應費”。
這樣的要求一提出來,李宏義就感到有些無所適從,又想拿到錢又不能得罪人,他想不到什麽兩全其美的可能。
所以在心腹王經主的建議下,李宏義把之前在院夼等地搶到的財物上供了一部分給王教主。果然有錢能使鬼推磨,王教主立馬改變了態度,誇他權達通變。
這一關總算是過去了。本來丟了錢財的李宏義就很不爽,又遇上了管閑事的左忠禹的當麵挖牆角,齊會頭已經轉投左忠禹,他卻無可奈何。當初教中對叛徒的規定,兩刀三洞的懲罰也無法執行。
王教主說了,那是對叛教者而言的。
加上眼前偶爾浮現出許嫣那看似幽怨,實則厭惡的表情,真是白瞎了自己一直以來刻意維護的良好形象。而且,那個王可就也不是什麽好鳥,看許嫣的眼神總覺得有點色眯眯的。
這讓他非常不爽,有種奪妻之恨的感覺!
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公,讓李宏義心情壓抑到極點:老子拚死拚活,好不容易剛在登州打出來一小片天地出來,你姓王的隻是生的好,就想過來白摘桃子?哪裏有那麽好的事?
李宏義想到此處就更加焦躁了。心裏想到:
我呸!大丈夫居於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想到這裏,李宏義終於忍耐不住,大喊到:“陳光福,你給老子滾出來!”
“放肆,陳副將的名諱也是你這潑皮能叫的嗎?”李宏義穿著緊身衣,未曾佩甲,看上去確實也不像什麽達官貴人的樣子。守門的千總因而怒斥道。
李宏義哪裏還能忍住,舉起馬鞭就打,“啪”的一聲,身後的甘會頭想攔已經來不及。
守門把總捂著臉上的鞭印,大怒的大喊一聲“有賊襲營,備戰”。數十把鳥銃黑洞洞的槍口立刻就對準了李宏義一行人,王經主趕緊護在了李宏義身前,怒視著守門千總,同時讓手下的人也舉起了手中的弩箭相向而對。
血拚一觸即發。
正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陳光福優哉悠哉的走了過來。“呦嗬,我當是誰敢在我們大軍的營門外撒野呢,這不是李試百戶嗎?”
“我是該叫你陳福還是陳光福呢?你這變化可真大啊,不光名字改的快,沒有聽你立功,倒是職位這麽快就升為副將了?果然是背後有人好做官啊”李宏義反唇相譏。
“哪裏哪裏,李香主細皮嫩肉的,如果當初留在營內,而不是不聽將擅自逃跑,想必會更受大帥青睞的。咋地?你這是來找對你有知遇之恩的孫撫台嗎?告訴你也無妨,孫元化和張燾已經被我們大帥給放了,眼下估計被那崇禎老兒派錦衣衛給抓起來了,你想看他就難嘍。哈哈”
“少廢話,我找李養性。讓我們進去”
“這我可沒權利,軍營重地豈是外人可以隨便進入的地方”
“那就讓他出來說話”
“李大人原來是參將,也升官了,現在是總兵了,人家可是都元帥麵前的紅人。整天忙著呢,估計很難讓你見到的。”
“升什麽官還不是你們自己說的算?他現在到底在不在大營內?”李宏義耐著心思問道。
“李大人去萊州了,崇禎老兒先把孫元化抓起來,又把白蓮都院餘大成給換掉了,上來一個新的山東巡撫,叫徐從治。還有一個新登萊巡撫謝漣,李大人得去打聽情況。要不你去趟萊州問問?你看我把這麽機密的事情都告訴你了,咱們也算是為了之前的事兩清了”。陳光福仍然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確實有種讓人想揍的感覺。
“李試百戶那是相當自由自在啊,前腳還在登州拚殺,後腳轉眼就走得無影無蹤,連聲招呼都不打?咋的,當這軍營是你家開的?”陳光福繼續奚落道,突然提高的聲音分貝,話語裏充斥著責備。
李宏義看著這個曾經在自己的麵前低聲下氣哀求活命的人,如今趾高氣揚的竟敢直接指責起了自己,頓時火冒三丈。
王經主看到後,趕緊上前躬身行李“小人見過陳副將。請陳副將明鑒,我等本非軍中之人,自然不應該受這軍規約束……”
“什麽時候下人也能插話了?你們的香主沒有嘴嗎?”陳光福不耐煩的打斷道。
“陳副將教訓的是。隻是我等確實有要事商量,不得不如此。而且冤家宜解不宜結,得饒人處且饒人。彼此結個善緣,豈不是更好?如果能夠引薦到都元帥如麵,我等定當感激不盡”王經主邊說邊把兩個大銀錠塞給陳光福。
陳光福掂掂分量笑到:“如今有錢也不一定用的出去”轉頭看看李宏義,李宏義壓製住自己的情緒,臉色也變好了。
陳光福才又說道:也罷,誰讓咱們是老相識呢?等著吧。
說完陳光福就大搖大擺的走回去了。
雙方各自放下了鳥銃弩箭。甘會頭帶著教眾去不遠處休息,李宏義也從馬上下來了,坐在了草地上等著。王經主站在後方伺候著。
日上三竿。
終於有個背上插著令旗的傳令兵跑過來,通知都元帥令:讓李宏義一個人入見。
李宏義剛想跨上駿馬上路,卻被傳令兵阻止。“軍規軍令:除傳令之人外,軍中不得馳馬。”
王經主剛想說什麽,李宏義擺擺手,把馬鞭交給王經主,讓王經主帶著其他人在外麵守候著。他一個人進去瞧瞧。
說罷,李宏義跟著傳令兵的腳步,穿過一道道柵欄和攔馬樁,經過數重營壘之後,終於走到了都元帥大帳門外。傳令兵進去通傳後,守衛在門口的衛兵上前告罪一聲,然後對李宏義仔細的搜身,搜繳了李宏義身上所有的武器,然後才讓李宏義進去。
李宏義剛進大門,突然兩邊站立的兩排特別高大的手持鉤鐮刀的衛士,立刻發出“威……武”之聲,跟官府審犯人一樣。衛士都是身披金色鎧甲,高大威猛,均為雄壯之士。
李宏義不敢東張西望,硬著頭皮走上前去,慌忙跪下道:小人李宏義拜見都元帥,祝都元帥福壽綿延,旗開得勝!
李九成咧著大嘴看著下麵跪著的李宏義,他知道李宏義是聞香教裏的香主,本來他是很不喜歡聞香教那種裝神弄鬼的行為的,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那是欺哄愚民用的。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咱老李難道就不能夠坐江山嗎?
即使明朝現在依然強大,但是能夠割據登萊,做個土皇帝也不錯,畢竟也是一方諸侯嘛。於是他開始刻意培植起自己的私人勢力,軍中以強者為尊,隻有自己的嫡係力量強大了,才能震懾住下麵的那些軍頭。
所以李九成裝成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宏義快快請起,來人,賜座。
“謝都元帥”李宏義不知道是不是被大帳內肅穆的氣氛所嚇到,完全沒有之前的那種囂張勁。
從人趕緊從旁邊搬來一個木質座椅,李宏義受寵若驚的慢慢地坐到椅子上,隻敢坐了半個屁股的位置。
李九成對於李宏義的謹小慎微比較滿意,他認為隻有先讓別人怕你了,作為上級,才能夠很好的拿捏下屬。
李九成又吩咐下人備餐,開口問道:“宏義所謂何事而來啊?”
李宏義趕緊回複道:“聽說都元帥下令把張可大棺槨還給張家人,我的眼線已經發現張家人已經到達了,眼下正是剿滅他們並且獲得藏寶圖的大好時機。宏義不敢擅專,特請都元帥下令,宏義必當手到擒來”。
“這個事情我看就沒有必要浪費時間了。哪裏有什麽所謂的藏寶圖?不過都是一句虛言罷了。這個謠言從哪裏傳出來的,你不會不知道?如果真的有所謂的藏寶圖,你真當京城裏養的錦衣衛都是擺設嗎?”
“可是……”李宏義還想繼續說道。
李九成打斷道“這個事情必要再糾結了,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既然說了那就是命令。宏義,你和張家到底有什麽仇有什麽怨,是一定解不開的?”
“張可大曾經殺了我的父兄”
“他不是已經死了嗎?你也算是報仇了。況且當初他是官,你的父兄是賊,自古官賊不兩立,戰場上就是成王敗寇,打不過別人,那就活該腦袋讓別人砍掉”這句話從李九成的嘴裏說出來確實挺令人意外的,仿佛此時此刻的他不是“賊”一樣。
“可是我曾經發誓一定要替父兄報仇,他殺我父兄,我就殺他全家所有人……”
“那有何必呢?冤家宜解不宜結,與其仇殺不斷,不如果斷的化幹戈。”李九成又忘記了,他曾經說過的話:不要學張可大婦人之仁,應該斬盡殺絕。
李宏義呆呆的看著李九成,仿佛眼下的這個都元帥是一位長者,而不是一個衝殺在前,殺人不眨眼的將軍。
“眼下我們最重要的事是打敗官軍,是團結一切力量,盡可能的多招兵、練兵,就像前幾次那樣,將來犯的官軍全部打垮。我就不信這明朝的軍隊是源源不絕的?東邊有建奴作亂,西南有奢安之亂,加上沿海時常入侵的海寇,內部的流民騷亂,整個朝廷可以說已經是千瘡百孔。我看啊,這所謂的大明江山準得很快就完蛋,一切都是末日之象。而我們就像那早晨的朝陽一樣,充滿活力,我們的勢力正在爆發增長,而官軍的戰鬥力明顯不足。多少次,我們都是以少勝多。我們相繼打敗了張可大、張燾、劉宇烈、楊禦蕃、王洪、劉國柱等軍,這哪一個不是曾經響當當的人物?天命在誰?當可預見吧?此消彼長之下,我們的軍隊從開始的800人,如今快到十萬人了。我已經開始嚴肅軍紀。宏義,跟著本帥幹吧,這江山以後姓朱姓李還真說不準!沒準咱老李也能過把皇帝的癮,而你就不想光宗耀祖嗎?”
李宏義激動地臉色通紅。
“宏義,我感覺和你有緣,看你和應元年齡差不多,你們可以兄弟相稱,年輕人平常多多走動走動”。
李宏義就算再傻,此時也聽出來了。明末的將領收精銳作為義子,那是再普遍不過的事情。
“義父大人在上,請受宏義一拜”李宏義倒也光棍,倒頭便拜。
李九成趕緊走下來,扶起李宏義,不住的叫好。
“宏義,我知道你是聞香教教中之人,而且你的生父更是曾為頂層領袖。你更應該明白其中內涵,我們可以利用,但是千萬不能陷得太深。”
“義父所言極是”
“我聽說聞香教渠道門路多,你一方麵收集各方個麵的情報,可以直接報給我。待會應元過來了,你們再好好聊聊;另一方麵你也可以自行招軍。你招來1000人,我就讓你做千總;你招來兩千人,我就讓你做遊擊。軍服武器,為父為你籌集。來人,先給我宏義兒準備一副鎧甲和二十套棉甲。再派人把我宏義兒的屬下都給放進來,安排飲食……”。
從人立刻應諾。
這就屬於比較實際的了。
接下來就是胡吹海喝的時刻,李宏義根本沒有說話違逆的機會。他甚至連自己開始到底是想幹什麽的都忘記了,就已經喝的酩酊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