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雲修過去
王爺他能讀心!我穿成王妃隻想擺爛 作者:墨奇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哪裏是路過那麽簡單,我們明明就是特意去找你的!”鄭鬱一提起這事就氣不打一處來,“那次下棋,我本來穩操勝券,眼看著就要贏了,結果你倒好,借了個尿遁就溜了,害得我那場棋局就這樣不了了之!真是氣死我了!”
他的語氣中依舊帶著幾分埋怨,這盤未完的棋局都快成他心結了。
付雲修一臉不屑,“臉呢?啊?要點臉行不行?”
沈榆卻將重點放錯,問道,“親密接觸……嗯?”
付雲修&鄭鬱,“…………”完了。
“哈哈哈哈哈哈!”坐在隔壁的陸子遊笑得前俯後仰,腰都快要直不起來了,他抹了一把不存在的眼淚,“陸應行被綁在旁邊邊?哈哈哈哈,人不會是他殺完掛上去的吧?哈哈哈哈……”
【沒想到陸應行的朋友……】
【居然全都是憨憨?包括二皇子】
“噗呲”,沈榆忍著笑真的很辛苦,一下沒注意也笑出聲。
陸子遊見次對這位卓王妃,更加滿意了。
他跟鄭鬱是表兄弟,鄭鬱和付雲修是相愛相殺,付雲修跟陸應行是好兄弟,那麽卓王妃自然也是自己人了……
“對了,別說我沒提醒你啊,幽城那位也來了,而且還看到了你們開業那天的事……”
他的話,格外有深意,還看了那邊在低頭喝湯的沈榆一眼,但絲毫沒有提起自己也在場,否則他說今日才進城的謊話就要被拆穿了。
隨後,眾人圍坐用膳,話題自然而然地聊起從前,甚至是曾經的趣事,更感慨起每個人身上所代表的局勢變化。
從他們的談話中,沈榆仿佛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窺見了些之前未曾觸及的細節。
她曾一度以為,卓城的境況,一切都是由洛城皇帝在背後牽頭,另外三城皇爵則暗地裏發力,共同對卓城進行打壓……但此刻她開始懷疑,之前的想法是否太過於片麵?
她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是從原書故事背景得來的,畢竟書裏一直強調五城之間互相製衡,強調陸應行死後封地被瓜分殆盡……她對這個成語的理解,結合上下文的意思,難道不是幾方勢力都有參與嗎?
之前從未細想過,卓城究竟是被誰瓜分?
或許,是她一直以來都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線索?而且書裏世界和這世界始終有些許偏差,現在來追究這一點也沒有答案了。
不過,至少她能確定,陸應行與雲城、幽城兩位世子之間的關係並不差,但也絕非完全信任,與他們交往時既不會過分親近,也不會顯得疏離,總是恰到好處地掌握著分寸。
“夫人我們走吧……”
又在低頭沉思的沈榆,突然聽到陸應行發聲,抬頭,見他正在用看智障的眼神,看著另外三人。
“哎別啊!我錯了還不成!”陸子遊毫無誠意地道歉。
“嫂子嫂子,你覺得我們改成吃麵專門店?還是吃雞專門店好啊?”症鬱依然滿腦子都是生意。
見陸應行已經不耐煩了,沈榆幹脆實話實話,“……都不怎樣,還有點浪費。”
“啊?那我們應該……”
“停!!!我說你們要點臉行不行,我嫂子憑什麽給你們免費專業指導?你誰啊?一跟我們王府沒有合作,二跟我們王爺沒有關係,嫂子有時間多陪陪自家夫君不好?誰要給你們出謀獻策啊!”
付雲修一臉高傲,就他和陸應行的關係,自己遇到問題都不好意思開口請教嫂子呢,憑他們也配?那可是他嫂子!哼!
“說得不錯,付雲修,那枚龍紋墨給你了!”陸應行丟下一句話,拉著自己夫人開開心心得走了。
陸子遊&鄭鬱,“…………這個活潑的人真的是陸應行?”
付雲修一副世外高人的做派,“那是你們沒見過他跟自己夫人撒嬌時的模樣。”
馬車上,看著沈榆一臉欲言又止,陸應行心下了然,主動開口解釋:
“付雲修本來是付家最有前途的麒麟兒,自小便展現出驚人的讀書天賦,身為付家長子嫡孫,他承載著付家的無限榮光,被付老大爺視為心頭肉,傾注了他畢生的心血與期待。付家雖然是整個臨粵國文人之首,但已經三代沒出過狀元了,就雲修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將是板上釘釘的事時,卻突然出現了變數……”
不用他說,沈榆已經猜到了,畢竟付雲修對他繼母和繼弟的厭惡,表現得太過明顯,肯定是他們做了什麽事唄,電視劇都是這樣演的。
陸應行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甘和敬佩,“他不屑參加為世家子弟而設的鎖廳試,立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攀登科舉的階梯。十歲便考過院市成為神童秀才,隻要再考過鄉市便是舉人了,有資格參加春闈,看似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命運卻在此時對他開了一個玩笑。”
“那位一直表現得十分疼愛他的繼母,卻在這時出手陷害,將他牽扯進了一場作弊醜聞之中,害他被取消了當年的考試資格,雖然後來證實他是無辜受牽連,也恢複了他的資格,但父親卻以‘家醜不可外揚’為理由,對繼母的所作所為輕輕放過,甚至他最敬佩的祖父,也勸他要為家族三思,不能因個人恩怨而影響了大局,他必須學會忍耐,學會原諒,因為這是他走向仕途的必經經曆的過程,他也絕對不能有個獲罪的繼母……”
見他的話斷在這裏,沈榆就自動幫他接上,“所以後來他煩了,連家也不要了?就跟著你混了?”
陸應行本來悶悶不樂的心情,在聽到她這沒心沒肺的回答後,消散不少,伸手將人擁入懷,道,“嗯……差不多吧,事後他在酒樓公開質問自己的父親,我做官是為了明辨是非,懲惡揚善,如今您卻要我為了做官而放棄自己的原則,甚至對惡行視而不見,這豈不是舍本逐末?我本以為讀書是為了明理,結果到頭來讀書是為了名利,那我讀書何用?做官何用?這樣的學問,又有何意義……那一年,他才十歲。”
他的語氣中依舊帶著幾分埋怨,這盤未完的棋局都快成他心結了。
付雲修一臉不屑,“臉呢?啊?要點臉行不行?”
沈榆卻將重點放錯,問道,“親密接觸……嗯?”
付雲修&鄭鬱,“…………”完了。
“哈哈哈哈哈哈!”坐在隔壁的陸子遊笑得前俯後仰,腰都快要直不起來了,他抹了一把不存在的眼淚,“陸應行被綁在旁邊邊?哈哈哈哈,人不會是他殺完掛上去的吧?哈哈哈哈……”
【沒想到陸應行的朋友……】
【居然全都是憨憨?包括二皇子】
“噗呲”,沈榆忍著笑真的很辛苦,一下沒注意也笑出聲。
陸子遊見次對這位卓王妃,更加滿意了。
他跟鄭鬱是表兄弟,鄭鬱和付雲修是相愛相殺,付雲修跟陸應行是好兄弟,那麽卓王妃自然也是自己人了……
“對了,別說我沒提醒你啊,幽城那位也來了,而且還看到了你們開業那天的事……”
他的話,格外有深意,還看了那邊在低頭喝湯的沈榆一眼,但絲毫沒有提起自己也在場,否則他說今日才進城的謊話就要被拆穿了。
隨後,眾人圍坐用膳,話題自然而然地聊起從前,甚至是曾經的趣事,更感慨起每個人身上所代表的局勢變化。
從他們的談話中,沈榆仿佛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窺見了些之前未曾觸及的細節。
她曾一度以為,卓城的境況,一切都是由洛城皇帝在背後牽頭,另外三城皇爵則暗地裏發力,共同對卓城進行打壓……但此刻她開始懷疑,之前的想法是否太過於片麵?
她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是從原書故事背景得來的,畢竟書裏一直強調五城之間互相製衡,強調陸應行死後封地被瓜分殆盡……她對這個成語的理解,結合上下文的意思,難道不是幾方勢力都有參與嗎?
之前從未細想過,卓城究竟是被誰瓜分?
或許,是她一直以來都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線索?而且書裏世界和這世界始終有些許偏差,現在來追究這一點也沒有答案了。
不過,至少她能確定,陸應行與雲城、幽城兩位世子之間的關係並不差,但也絕非完全信任,與他們交往時既不會過分親近,也不會顯得疏離,總是恰到好處地掌握著分寸。
“夫人我們走吧……”
又在低頭沉思的沈榆,突然聽到陸應行發聲,抬頭,見他正在用看智障的眼神,看著另外三人。
“哎別啊!我錯了還不成!”陸子遊毫無誠意地道歉。
“嫂子嫂子,你覺得我們改成吃麵專門店?還是吃雞專門店好啊?”症鬱依然滿腦子都是生意。
見陸應行已經不耐煩了,沈榆幹脆實話實話,“……都不怎樣,還有點浪費。”
“啊?那我們應該……”
“停!!!我說你們要點臉行不行,我嫂子憑什麽給你們免費專業指導?你誰啊?一跟我們王府沒有合作,二跟我們王爺沒有關係,嫂子有時間多陪陪自家夫君不好?誰要給你們出謀獻策啊!”
付雲修一臉高傲,就他和陸應行的關係,自己遇到問題都不好意思開口請教嫂子呢,憑他們也配?那可是他嫂子!哼!
“說得不錯,付雲修,那枚龍紋墨給你了!”陸應行丟下一句話,拉著自己夫人開開心心得走了。
陸子遊&鄭鬱,“…………這個活潑的人真的是陸應行?”
付雲修一副世外高人的做派,“那是你們沒見過他跟自己夫人撒嬌時的模樣。”
馬車上,看著沈榆一臉欲言又止,陸應行心下了然,主動開口解釋:
“付雲修本來是付家最有前途的麒麟兒,自小便展現出驚人的讀書天賦,身為付家長子嫡孫,他承載著付家的無限榮光,被付老大爺視為心頭肉,傾注了他畢生的心血與期待。付家雖然是整個臨粵國文人之首,但已經三代沒出過狀元了,就雲修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將是板上釘釘的事時,卻突然出現了變數……”
不用他說,沈榆已經猜到了,畢竟付雲修對他繼母和繼弟的厭惡,表現得太過明顯,肯定是他們做了什麽事唄,電視劇都是這樣演的。
陸應行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甘和敬佩,“他不屑參加為世家子弟而設的鎖廳試,立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攀登科舉的階梯。十歲便考過院市成為神童秀才,隻要再考過鄉市便是舉人了,有資格參加春闈,看似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命運卻在此時對他開了一個玩笑。”
“那位一直表現得十分疼愛他的繼母,卻在這時出手陷害,將他牽扯進了一場作弊醜聞之中,害他被取消了當年的考試資格,雖然後來證實他是無辜受牽連,也恢複了他的資格,但父親卻以‘家醜不可外揚’為理由,對繼母的所作所為輕輕放過,甚至他最敬佩的祖父,也勸他要為家族三思,不能因個人恩怨而影響了大局,他必須學會忍耐,學會原諒,因為這是他走向仕途的必經經曆的過程,他也絕對不能有個獲罪的繼母……”
見他的話斷在這裏,沈榆就自動幫他接上,“所以後來他煩了,連家也不要了?就跟著你混了?”
陸應行本來悶悶不樂的心情,在聽到她這沒心沒肺的回答後,消散不少,伸手將人擁入懷,道,“嗯……差不多吧,事後他在酒樓公開質問自己的父親,我做官是為了明辨是非,懲惡揚善,如今您卻要我為了做官而放棄自己的原則,甚至對惡行視而不見,這豈不是舍本逐末?我本以為讀書是為了明理,結果到頭來讀書是為了名利,那我讀書何用?做官何用?這樣的學問,又有何意義……那一年,他才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