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鳳錦書現在所處的國家叫南夢國。南夢國和其他幾個以男性為尊的國家有所不同,南夢國的現任皇帝是一位女性。得益於此,女性在這個國家的地位普遍很高。
隻要有天賦和才華,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上學堂,走入朝堂。如果說別的國家認為女性拋頭露麵在外行醫是有傷風化之事,那麽在南夢國女性行醫就是值得尊重的事……
總而言之,在士、農、工、商等各個領域,都會有那麽幾個傑出的女性人物,絲毫不比男性差。
但是據吳氏介紹,南夢國的開國皇帝卻並不是女性,而是彥貞帝,一位集文韜武略、英明睿智、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等諸多優點於一身的偉大皇帝。
相傳彥貞帝幼時便已經展現出驚人的聰明才智,思維敏捷, 能舉一反三,雖身居高位,卻能體會民生之多艱。
後來,更是在家國飄零、哀鴻遍野之際,力挽狂瀾,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彥貞帝稱帝後,定年號為慶元,他勵精圖治,製定了一係列利國利民的政策,讓百姓休養生息,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在他的統治之下,國家秩序井然,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轉折發生在彥貞帝在位第三十年。
據說,慶元三十年四月二十日夜,南夢國國師深夜覲見。有知情人透露,當時國師在門外踱來踱去, 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的臉上流露出焦急的神色,額頭上滲出細微的汗水,那雙原本波瀾不驚的眼睛也變得焦急不安。
後來國師與皇帝具體談了什麽,我們不得而知。隻是聽說皇子們之間的爭奪好像愈演愈烈,甚至公主們都有隱隱加入的趨勢。
這裏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彥貞帝的四子兩女。
大皇子李嘉夢和小公主李嘉音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出自皇後,而皇後的母家是端木家,時任丞相的端木羽就是皇後的父親。
二皇子李如幻出自溫妃。大將軍溫億恒是溫妃的哥哥。
三皇子李之沫出自劉妃。其外祖家沒有顯赫背景,隻是一縣縣令,所以劉妃平時亦不爭不搶,堪稱透明。而三皇子不知道是覺得自己沒有希望,還是對那個位置沒有興趣,平時都熱衷於遊山玩水、吟詩作對。
四皇子李煜影和大公主李煜彤出自嶽貴妃。嶽貴妃父親是大理寺卿。
所以, 除了三皇子李之沫一如既往的不顯山不露水外,其他人看著都隱隱有角逐一番的勢頭。
距離國師深夜覲見半個月後,市井之間也逐漸流傳出了一些言論,諸如“南夢興,女必王”“女掌天下”等。
這些言論的中心思想就一個:將有一位女性帶領南夢國走向另一個高度。
當然,聽到這些消息的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簡直是天方夜譚,女子本弱,怎麽可能有這麽大的能量;有的人認為消息挺可靠,畢竟無風不起浪,隻不過是底層人民消息不靈敏而已;還有人聽了後也隻是當個吃飯時的談資,覺得誰當皇帝關他們什麽事,怎麽也輪不到自己。
無論百姓怎麽議論,官方都沒有做出任何回應,好似他們壓根沒聽過這種事一樣。而普通人的耐心和興趣,在跟自己利益沒有關係的事上顯然也不是很多,因此,這事的熱度逐漸冷卻,直到被其他事代替。
直到慶元四十年十月,彥貞帝突然宣布傳位於小公主李嘉音,也就是現在的女帝,並即刻登基。
朝野嘩然。
小公主李嘉音登基,改年號為永興。之後,實施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免百姓一年賦稅,並且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其次,提高女子的地位,興建女學,允許女子入學堂讀書,且允許有能力的女子進入自己喜歡的各行各業就業,自食其力,不再隻依附於男子。
最後,嚴格國家律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廢除民告官須杖責一百大板這一條。
……
一係列新政頒布下來,百姓歡欣鼓舞,全國上下,反響強烈。
剛開始,隨著女學的落成,國家便開始招生,可是大多數人都在觀望,真正將家裏孩子送進去讀書的壓根沒有。
可能新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質疑聲。人們對未知的不確定和恐懼,讓他們偏向於循著以往的規矩去生活,因為誰都不想承擔選擇失敗後帶來的不良後果。
見此情形,皇帝集思廣益,又出台了一條政策,那就是:女學第一年入學者,皆免費讀書,可以工抵債;第二年起,願意讀書的再開始收費。
免費的東西,總是這樣誘人。可能秉著有便宜不占是傻蛋的思想,這一政策下來,逐漸有人動了,從一個兩個,到三五成群,後來沒幾天,女學的人數便招滿了,沒有輪到的人隻能拍腿跳腳,遺憾收場。
讀書的好處是多方麵的,它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還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品格、減輕壓力、調節情緒,甚至幫助我們結識誌同道合的朋友。
女學興建幾年來,陸陸續續讓人明白了女子讀書的好處。
就像鳳錦書以前看到的一個小故事:“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麽要讀書。
父親說,一棵小樹長1年的話,隻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說: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這裏也一樣,短時期內,沒讀書的女孩子幫家裏打豬草、做飯、繡花兒,而讀書的孩子整日搖頭晃腦背書、練字、交友,看似前一類人對家庭的貢獻價值更大。
但長期發展後,就會發現差距逐漸拉大。那些讀書的姑娘學了知識後,知識改變命運,有的進城當了賬房,有的去女學教書,有的覓得良人,有的甚至走入官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女學的實施效果證明政策製定者的明智,也打了一眾反對者的臉。女帝得到廣大群眾擁護的同時,地位也得到了鞏固。
鳳錦書聽完後也不得不感慨萬千,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
上學的事就這樣敲定,不是說鳳錦書有多愛讀書,畢竟以前她讀書那麽多年,為了上岸又學習了那麽多雜七雜八的知識,然而並沒有什麽用,現在的挺想躺平的。
她答應去讀書,隻是好奇這裏的夫子怎麽講課,順便鐲子要想點亮,還需要遇到好的故事,一味待在家裏是遇不到的。
隻要有天賦和才華,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上學堂,走入朝堂。如果說別的國家認為女性拋頭露麵在外行醫是有傷風化之事,那麽在南夢國女性行醫就是值得尊重的事……
總而言之,在士、農、工、商等各個領域,都會有那麽幾個傑出的女性人物,絲毫不比男性差。
但是據吳氏介紹,南夢國的開國皇帝卻並不是女性,而是彥貞帝,一位集文韜武略、英明睿智、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等諸多優點於一身的偉大皇帝。
相傳彥貞帝幼時便已經展現出驚人的聰明才智,思維敏捷, 能舉一反三,雖身居高位,卻能體會民生之多艱。
後來,更是在家國飄零、哀鴻遍野之際,力挽狂瀾,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彥貞帝稱帝後,定年號為慶元,他勵精圖治,製定了一係列利國利民的政策,讓百姓休養生息,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在他的統治之下,國家秩序井然,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轉折發生在彥貞帝在位第三十年。
據說,慶元三十年四月二十日夜,南夢國國師深夜覲見。有知情人透露,當時國師在門外踱來踱去, 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的臉上流露出焦急的神色,額頭上滲出細微的汗水,那雙原本波瀾不驚的眼睛也變得焦急不安。
後來國師與皇帝具體談了什麽,我們不得而知。隻是聽說皇子們之間的爭奪好像愈演愈烈,甚至公主們都有隱隱加入的趨勢。
這裏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彥貞帝的四子兩女。
大皇子李嘉夢和小公主李嘉音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出自皇後,而皇後的母家是端木家,時任丞相的端木羽就是皇後的父親。
二皇子李如幻出自溫妃。大將軍溫億恒是溫妃的哥哥。
三皇子李之沫出自劉妃。其外祖家沒有顯赫背景,隻是一縣縣令,所以劉妃平時亦不爭不搶,堪稱透明。而三皇子不知道是覺得自己沒有希望,還是對那個位置沒有興趣,平時都熱衷於遊山玩水、吟詩作對。
四皇子李煜影和大公主李煜彤出自嶽貴妃。嶽貴妃父親是大理寺卿。
所以, 除了三皇子李之沫一如既往的不顯山不露水外,其他人看著都隱隱有角逐一番的勢頭。
距離國師深夜覲見半個月後,市井之間也逐漸流傳出了一些言論,諸如“南夢興,女必王”“女掌天下”等。
這些言論的中心思想就一個:將有一位女性帶領南夢國走向另一個高度。
當然,聽到這些消息的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簡直是天方夜譚,女子本弱,怎麽可能有這麽大的能量;有的人認為消息挺可靠,畢竟無風不起浪,隻不過是底層人民消息不靈敏而已;還有人聽了後也隻是當個吃飯時的談資,覺得誰當皇帝關他們什麽事,怎麽也輪不到自己。
無論百姓怎麽議論,官方都沒有做出任何回應,好似他們壓根沒聽過這種事一樣。而普通人的耐心和興趣,在跟自己利益沒有關係的事上顯然也不是很多,因此,這事的熱度逐漸冷卻,直到被其他事代替。
直到慶元四十年十月,彥貞帝突然宣布傳位於小公主李嘉音,也就是現在的女帝,並即刻登基。
朝野嘩然。
小公主李嘉音登基,改年號為永興。之後,實施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免百姓一年賦稅,並且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其次,提高女子的地位,興建女學,允許女子入學堂讀書,且允許有能力的女子進入自己喜歡的各行各業就業,自食其力,不再隻依附於男子。
最後,嚴格國家律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廢除民告官須杖責一百大板這一條。
……
一係列新政頒布下來,百姓歡欣鼓舞,全國上下,反響強烈。
剛開始,隨著女學的落成,國家便開始招生,可是大多數人都在觀望,真正將家裏孩子送進去讀書的壓根沒有。
可能新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質疑聲。人們對未知的不確定和恐懼,讓他們偏向於循著以往的規矩去生活,因為誰都不想承擔選擇失敗後帶來的不良後果。
見此情形,皇帝集思廣益,又出台了一條政策,那就是:女學第一年入學者,皆免費讀書,可以工抵債;第二年起,願意讀書的再開始收費。
免費的東西,總是這樣誘人。可能秉著有便宜不占是傻蛋的思想,這一政策下來,逐漸有人動了,從一個兩個,到三五成群,後來沒幾天,女學的人數便招滿了,沒有輪到的人隻能拍腿跳腳,遺憾收場。
讀書的好處是多方麵的,它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還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品格、減輕壓力、調節情緒,甚至幫助我們結識誌同道合的朋友。
女學興建幾年來,陸陸續續讓人明白了女子讀書的好處。
就像鳳錦書以前看到的一個小故事:“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麽要讀書。
父親說,一棵小樹長1年的話,隻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說: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這裏也一樣,短時期內,沒讀書的女孩子幫家裏打豬草、做飯、繡花兒,而讀書的孩子整日搖頭晃腦背書、練字、交友,看似前一類人對家庭的貢獻價值更大。
但長期發展後,就會發現差距逐漸拉大。那些讀書的姑娘學了知識後,知識改變命運,有的進城當了賬房,有的去女學教書,有的覓得良人,有的甚至走入官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女學的實施效果證明政策製定者的明智,也打了一眾反對者的臉。女帝得到廣大群眾擁護的同時,地位也得到了鞏固。
鳳錦書聽完後也不得不感慨萬千,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
上學的事就這樣敲定,不是說鳳錦書有多愛讀書,畢竟以前她讀書那麽多年,為了上岸又學習了那麽多雜七雜八的知識,然而並沒有什麽用,現在的挺想躺平的。
她答應去讀書,隻是好奇這裏的夫子怎麽講課,順便鐲子要想點亮,還需要遇到好的故事,一味待在家裏是遇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