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正滿心疑惑,玄女笑道:“果不其然,這些年太上老君依舊對盜魂之事難以釋懷,一直派遣眼線追查此事。


    今日恐怕事情已然敗露,他們定會來追查四玄女之事。


    劍童子,我已為她們備好了四把五行劍,你代我拿給她們,並傳授其劍法,我們在此商議退敵之策。”


    三老在此議事暫且按下不表,單說劍童子領著四玄女來到演武廳堂,隻見地中間乃是八卦太極圖,正東、正南、正西、正北兵器架上掛滿各類武器。


    架旁各有一長形方桌,上麵有玉石雕刻的神獸,東為青龍,南為朱雀,西為白虎,北為玄武之像,口中各自銜著一把寶劍。


    小劍童對四玄女說道:“這四把劍,師父煉製了九九八十一天方才成功,煉劍的材料極為罕見。


    青龍所銜為五行木劍,此木乃上古不朽之木;


    朱雀所銜為五行火劍,取自不死之樹,在金烏至陽之火中淬煉成凝火,燃於其內無焰,且燃燒不盡,取南離之火,化為烈焰之劍;


    白虎所銜為五行金劍,由錕鈦之金鑄成,無堅不摧;


    玄武玄龜所銜為五行水劍,由至陰冥水凝結而成。


    劍長三尺七寸六分,呈青、紅、白、黑四色,戊己土煉製成金色劍鞘,戊己之土,能夠孕育萬物。


    劍鞘上分別鐫刻著四獸之像,還有一把刻有麒麟之像。


    分別以五色土煉製劍柄,依照五行相生相克之法煉製而成,以至陰之水、至陽之火在地火之爐中煉就九九八十一天而成,非土屬性之人無法獲取。


    劍莖末端為你們出生時留下的五彩石殘片,四彩石,不知有何奇妙用途。


    還有一把劍無劍身,為五行土劍,這第五把劍,劍莖末端雙麵有凹槽,比普通劍長,劍長三尺七寸六分意味著三魂、七情、六欲。


    也就是說,擁有這五把劍之人若能彼此信任,同生共死,方可發揮五行之力,無堅不摧,若為七情六欲所掌控,必然會傷及自身。


    這五把劍鞘均為黃色,認主之後會改變顏色,使用時要依五行相克之法才能發揮其威力。


    劍柄的琉璃裝飾十分精巧,務必要小心珍藏。”


    四姐妹驚歎道:“這真是絕世好劍!”邊說邊四處轉悠。


    “何不取劍試試?”小劍童說道。


    四玄女急匆匆地分別拿起自己的寶劍,手握劍柄剛要拔劍,不但拔不出來,反而被寶劍晃得東倒西歪,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隻好隨著寶劍來回擺動。


    四人急得直喊師兄幫忙,小劍童笑道:“師傅已將五行劍訣注入劍柄之中,劍術相似卻又各有不同。


    時間緊迫,以便日後你們練習,能拔出寶劍,就算寶劍認主了,劍術也就通曉了。


    你們先練著,我去前廳瞧瞧。”


    黑衣人正是太上老君的手下,綽號“黑金剛”的金甲武士。


    黑金剛命令兩個金甲武士回去複命,自己在此守候。


    這兩個武士,耗費了一個時辰的功夫,終於見到太上老君,把聽聞之事講述一遍:四玄女如何幻化成人形,肩負何種使命。


    太上老君一聽,大為吃驚,果然魂魄被盜與四獸有關,我先奏明玉帝,你們兩個叫上二十名護衛將玄女宮圍住,秘密監視,一有消息立刻報告。


    太上老君騎上青牛奔向淩霄殿去見玉帝暫且不提。


    眾人在前廳議事,火神說道:“太上老君,生性多疑,偷聽之後,我想十之八九,一定會想方設法阻礙我們的計劃。”


    炎帝說道:“言之有理,很快就會包圍玄女宮,捉拿四玄女,這該如何是好?”


    “必須馬上將四玄女送到人間,我今日卜得一卦,下坎上艮,艮是山,坎是水,卦相為山下有險,但尚有一線生機,隻是時機要把握恰當。”九天玄女說道。


    火神又說道:“不知玄女有何妙招快快道來?”


    九天玄女思考片刻說道:“不周負子山被毀,所以通往人間之路就隻有昆侖山。”


    炎帝說道:“昆侖山乃西王母所居之處,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山下有弱水之淵環繞,外麵有炎火之山,怎能通過。”


    火神說道:“西王母布下兩道結界,仙之結界於內,凡之結界於外,仙不可出,凡不可入。


    若要強行,必被察覺,仙體受損,凡體粉身碎骨。”


    炎帝說道:“四玄女雖未入仙班,但亦有仙體,恐怕難以出入結界。”


    九天玄女歎了口氣說道:“嗨,炎帝所言極是,看來隻有封印四玄女的修為、法力以及靈力了,隻有到人間慢慢修煉方可解開封印,別無他法了。”


    火神說道:“即便結界之門打開,也無法越過炎火山,弱水河,難,難,難。”


    炎帝也說道:“難,難,難,沒有極高的修為恐怕飛不過去,四玄女被封印怎能過去。”


    九天玄女說道:“火神你可曾記得,當年你與共工一戰,共工撞倒不周負子山,毀壞地維,地維雖毀,上半段地維之無極繩化作地維之門,為西王母所控。


    另一端卻在空中環繞,每一日繞一周,可乘其過昆侖山時,跳上,過軒轅台時落下,軒轅台可載仙體,能保四玄女周全。”


    九天玄女屈指一算,說道:“日落酉時,無極繩經過昆侖山,機不可失。”


    小劍童此時來到玄女身邊說了聲“師傅,我已按您吩咐傳授四位師妹了。”


    九天玄女點了點頭,然後小劍童就站到師傅身後,印童子站在另一側。


    九天玄女說道:“外麵太上老君的爪牙還在監視,我們得想個周全的計策,在太上老君到來之前離開玄女宮。”


    炎帝說道:“不如這樣......”大家一致讚同。


    九天玄女讓二位上神稍作歇息,帶著二童子來見四玄女。


    隻見四玄女早已滿頭大汗,頭發淩亂,正在和寶劍較勁。


    九天玄女笑道:“莫用蠻力,順勢而為,方可取出。”


    四玄女聽後,似乎恍然大悟,隨劍而動,持劍而行,慢慢有了節奏,時而如蜻蜓點水,時而如燕子翻身,起如飛鳥,動如遊龍。


    又過了約一刻鍾的時間,就見四玄女站定自若,猛一用力,四劍拔出,異彩紛呈,寒光四射。


    再看四把劍鞘,變為青、紅、白、黑,劍刃同時也開始有了顏色的細微變化。


    九天玄女見狀說道:“此四劍已認主,日後多加練習,做到人劍合一。


    此劍會傳授你們一套五行劍法,練劍時隻需人隨劍動,劍法練成之時,劍隨人動,隨心所欲,五劍合一,無堅不摧。


    你們的劍法相似而又有所不同,自行體悟。”


    小劍童說道:“恭喜四位師妹,獲得珍寶。”


    四玄女說道:“多謝師傅,多謝師兄傳授劍法。”


    四玄女笑著整理好服飾,美麗至極,難分高下。


    這時九天玄女從麒麟口中拿起一把劍說道:“這裏還有一把劍,乃為五行土劍,筠白你過來。”


    筠白來到師父跟前,滿心疑惑。


    九天玄女說道:“這把劍暫時由你保管。”


    然後在筠白耳邊低語了幾句,筠白臉上忽然泛起了紅暈,一扭頭回到姐妹們身邊。


    轉身喚慕青過來,說道:“你是大師姐,一定要照顧好師妹們,我這裏有四神獸的七魄,你收好。


    日後遇見四獸屍身可將一魄打入其中,如何施法玄羿知曉。”


    說完拿出四個小玉瓶,分別為青、紅、白、黑四色寶瓶,遞交給慕青。


    慕青施法將其隱匿於體內。


    然後對小劍童說道:“你快帶師妹們準備。”玄女也匆匆離開。


    太上老君去麵見玉帝,不料玉帝不在淩霄寶殿,而是到禦花園賞景。


    有一守衛陪同老君去麵見玉帝,過了大約半個時辰,經過守衛的盤查,終於見到玉帝。


    這才把事情講述一遍,當然有所增添。


    玉帝一聽,想起當年那場大戰,仿佛就在昨日一般,曆曆在目,恨得咬牙切齒。


    心想:“居然有人還想找四獸屍體,難道還想複活四獸不成?”


    “速速與我到淩霄殿,派天兵天將捉拿四玄女。”


    老君一聽可樂壞了,匆匆奔向淩霄殿,召集文武群臣。


    天色漸晚,眾人已準備妥當,四玄女已經穿上青、紅、白、黑粗布長衫,如同凡人一般,但絲毫掩蓋不住美麗的容顏,寶劍也已隱匿於體內。


    九天玄女、炎帝、火神步出山下宮門,隻見玄女揮手幻化出四位女子,她們身著青、紅、白、黑四色絲裙,麵容被細紗遮掩,一同朝著南方飛去。


    黑金剛見此情形,趕忙召集手下秘密追蹤,同時留下兩位銀甲武士負責監視。


    小劍童見黑金剛中計,急忙說道:“師弟,隨我來,我去將門前的兩位武士引開,你帶領師妹們速速離開。”


    四玄女見狀,紛紛跪地,慕青說道:“師兄,我們才剛剛相見,這一分別不知何時才能重逢,煩請替我們照顧好師傅。”


    四玄女齊聲高呼:“師傅大恩,唯有來日再報。”


    紅顏說道:“我們麵對玄女宮,我們的家,磕三個頭,權當向師傅辭別。”


    四玄女轉身,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響頭。


    印童子說道:“此刻並非兒女情長之時,快快起身。”說著將四位玄女扶起。


    隻見小劍童,手中拿著兩個仙桃,沿著石階走向山門,到了山門口一擺手,四玄女和印童子便躲到一旁。


    劍童子打開小獅子門,得意洋洋地說道:“他們不吃,我可得藏起來。”


    兩個仙桃在他的右手中來回倒換,“聽聞這仙桃九千年一結果,吃了便能長生不老。


    趁師弟正在打掃,我先把它們放到東牆外石頭下麵,神不知鬼不覺,半夜我再來,美美地品嚐一番。”


    邊說著邊向前走,轉過牆角,佯裝回頭查看,兩位衛士連忙縮頭。


    隨後,小劍童迅速回到山門前,又四處張望一番,轉身關上了獅子門。


    眾人在門內傾聽,隻聽見急促的腳步聲越來越遠,趕忙打開獅子門,見外麵無人,迅速沿著西宮牆奔向西方王母所在的昆侖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海溯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楸木小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楸木小蟲並收藏山海溯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