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不能,我下鄉還不到一年呢,按規定今年是沒有年假的,姐,你也不用擔心,家裏有大哥在呢,不會出什麽事的。”她大哥老實歸老實,可凡事心裏有章程。


    她媽想改嫁就讓她走吧,反正她爸去世這麽多年了,她也沒為她們這些兒女做過什麽,一直是她大哥在養家,她媽走了沒準兒家裏還能消停消停呢。


    “我知道,大哥一向有擔當,我倒是不怎麽太擔心,就是你怪可惜的,要是再堅持堅持就好了,咱媽改嫁以後就沒人能逼你下鄉了。”韓小雲長籲短歎一陣惋惜,小英學習好,不接著讀書白瞎了,她們家一個高中生都沒有,小蓮不知道能不能爭氣。


    韓小英搖搖頭,也不見起,她嫂子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也是個見錢眼開的,隻不過有她大哥壓著,一時半會做不出來什麽,以後就不知道了。


    而且她必須要承認,沒有她寫的那份舉報信,韓誌勇不會這麽早進監獄,她媽就不會想要賣工作,之後的事可能也不會接踵而來吧。


    她媽那人一向自私,兒女們在她心裏,除了利用和依靠沒有別的用處,可折騰了一圈下來,發現所有兒女都靠不上了,她媽就打算另辟蹊徑,為自己以後打算,。


    改嫁的事不一定是她大舅說勸兩句後心動的,估計她早就想了,隻是礙於顏麵沒主動給自己張羅罷了,她大舅一勸不就正好有了借口。


    韓小英想得通透,隻是沒跟她姐說,不然她姐免不了又要生氣,氣壞了身體犯不上。


    譚雅婷在廚房做飯呢,小英不放心,拉著她姐出去看看,親姐妹也不用見外,韓小雲也有一手好廚藝,姐妹倆做了好幾道菜。


    等熱熱鬧鬧的吃過飯,魏正國去男知青那邊休息了,她姐妹倆還有譚雅婷又說了半天的話才睡下。


    韓小雲惦記家裏,見小英過得不錯,她就放心了,在宋家堡住了兩晚便匆匆離開了。


    她走之前給小英留下一大包東西,除了幾斤羊毛線,其他全是吃的,是生怕她跟魏正國來了,又是吃又是住的,讓小英難做,還特意留下十斤通城小米,可謂是替妹妹考慮周全。


    韓小英也準備了一包東北特產,讓她姐帶回家去,之前她沒想往家裏寄東西,怕被她媽給惦記上,到時候甩都甩不掉。


    現在好,不用擔心了。她還讓她姐到家就給她寫信,迫切想知道家裏的情況。


    姐妹倆嘴上都勸彼此不用擔心,可怎麽能不擔心?她們那個媽扔下一大家子,說改嫁就改嫁,當時指不定怎麽鬧騰呢!


    送走韓小雲跟魏正國,天冷就越發冷了,生產隊合算完工分分糧食。


    韓小英大半年的工分折算下來,夠她一年的口糧,但沒餘下幾毛錢,其實她還算不錯,至少沒倒掛。


    譚雅婷就不行了,她沒分到多少糧食,隻能拿錢買工分,勉勉強強湊夠了明年的口糧,至於其他東西就不用想了,給錢也沒人樂意跟她換,她也不缺。


    她家裏早就給寄來一包棉衣跟吃的東西,不知道多少人嫉妒羨慕呢。


    韓小英收到定城來的信已經快陽曆年了,她媽改嫁一個月了,工作自然是帶走了,隻不過不在燈泡廠了,跟人家換去了機械廠,現在在機械廠的食堂上班。


    她大舅的幺子也被弄進了機械廠當學徒,可見勸她媽改嫁是撈到了實惠,那個鰥夫有些能耐,就是不知道為什麽看上她寡婦媽了,韓小雲在信裏沒說,韓小英也無從得知。


    家裏眼下還好,韓小雲帶著對象回去了,給家裏添了幾分人氣,小蓮懂事了,知道主動幫忙幹活做家務帶侄子了。


    隻是誌強還小,夢裏想媽哭了好幾回,可即使哭他也不願意隨娘改嫁去繼父家生活,可見他對齊淑珍也沒大家以為的那麽眷戀,誰離開了誰不能活?


    第58章 謝伯伯


    快進臘月了, 天氣越發的冷了。


    天冷,韓小英不愛出門,她把織好的毛衣放進袋子裏仔細封好, 轉身交給譚雅婷。


    叮囑道:“婷姐地址你收好了,別弄丟了, 天冷你多穿點, 手套戴上,我給你灌了個熱水袋別忘了拿。”


    譚雅婷穿上了軍大衣,頭上裹得嚴嚴實實的,她正要跟鄭家和要去公社呢, 順便幫小英寄個包裹。


    聽小英這絮絮叨叨的,她忍不住打趣道:“知道了小管家婆, 都說了好幾遍了,一會兒我們走了, 你在家乖乖的哈,姐回來給你買好吃的。”


    韓小英笑著在她身上拍了一下,目送她出了門,老趕叔的馬車在外頭等著呢。


    每個月鄭家和都要去一兩次公社, 有時候李明偉跟著,有時候譚雅婷也會一起去, 韓小英沒事兒很少去, 也不是不愛出門。


    她隱隱覺得鄭家和對譚雅婷有那個意思, 她不跟著礙眼他們的眼, 沒看今天李明偉都沒跟著,早出門溜達去了, 估計也看出來了。


    一個人在家, 她收拾完屋子之後, 沒人打擾,很是安靜的看了會兒書。


    現在天短夜長,為了不讓人說嘴,他們幾個也跟村裏人一樣改吃兩頓飯了,不過誰要是餓,也會加一頓,反正他們買了不少高價糧,糧食足夠吃了,他們又都是不會委屈自己的,這樣對外說是吃兩頓飯,實際上還是一天三頓。


    看著炕上小桌子上的舊手表,時間還早了,韓小英放下書,準備再坐會針線,然後再把早上剩的飯熱上也來得及,一會兒李明偉可能會回來吃飯。


    她剛縫了兩針,就聽外頭大門“砰砰砰”的響,有人在敲大門。


    她一個人在家,大門是從裏麵插著的,她以為是李明偉回來了,便趕緊出來開門。


    “韓小英!”聽著聲音確是劉金枝。


    韓小英打開大門,告訴穿著花棉襖的劉金枝說道:“金枝,婷姐上公社去了,要下午才能回來呢。”劉金枝每次來都是找譚雅婷的,不是來找她的。


    “我不找婷姐,是我爸叫我來找你的,韓小英,那個你表哥他爸來了,現在在我家呢,你快去見見吧。”劉金枝說著搓了搓手,她出來時忘記帶手捂子了,手凍跟貓抓的似的,搓完趕緊放進袖筒裏。


    韓小英聽完怔了一下,隨即才反應過來,是謝伯伯謝良玉來了,她忙道:“等我進屋拿個圍巾,這就去。”不過謝伯伯怎麽來?難道是專程來看她的?可是怎麽在大隊長家?韓小英一肚子疑問。


    “你快點啊,外頭可冷了,多穿點兒。”劉金枝跟她進了院子,但沒進屋。


    韓小英回屋給自己加了一件厚外套,然後戴上帽子拿上手套,鎖了門出來了。


    “給,手套借你戴。”


    劉金枝接過她遞過來的毛線手套,高興的戴上了,這手套是韓小英自己織的。


    她姐來上次給她帶來幾斤羊毛線,她思來想去的,還有給謝平安織了件毛衣寄去了。


    反正她年齡還小,謝平安也沒對象呢,真傳出什麽也沒事,不行她就當毛衣是給她大哥織的好了,不然她實在想不出來,拿什麽還人家的人情,


    她姐拿來的毛線有大半是軍綠色的,這個顏色現下很時興,男女都能用,給謝平安織完毛衣還剩下一點毛線,她就織了副手套。


    還有一些淺藍的毛線,她給自己織成了毛衣,已經穿在身上了,她棉襖當時做得肥大了些,裏麵能套件毛衣,外麵再穿上厚外套,即使沒有大衣,出門時也不會太冷。


    “韓小英,這手套是你自己織的?真好看。”劉金枝一臉羨慕,韓小英是她見過的手最巧的,才十五歲就什麽都會,她媽不知誇了多少回了。


    韓小英雙手揣在外套口兜裏,頭上也係著圍巾,對劉金枝點點頭,她不但會織,而且會織的花樣兒很多呢,有前世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技藝,也有在家跟她媽學的。


    也不用擔心別人懷疑,因為十五歲的她確實會一點毛線活,她姐也知道的,不然也不會給她帶毛線,而不是是織好了再給她。


    村道上這會兒沒什麽人,天冷沒事兒都不出門,都在家貓冬呢。


    她跟著劉金枝很快到了劉家,進了院子。


    張翠雲正在院子裏的雪堆邊上殺雞,見她來了,立馬眉眼帶笑的,“來了韓知青,快進屋吧,外頭怪冷的。”語氣客套的又帶著一絲討好。


    韓小英輕嗯了一聲,沒說什麽,跟著劉金枝進了屋。


    謝良玉來了已經有一會兒了,屋裏跟劉清福說話呢,見她進來就不由得看過來。


    小丫頭確實長得瘦小,看著身量還沒長開呢,果真跟兒子說的一般,就是個孩子,可家裏怎麽就忍心讓她下鄉來吃苦受罪,謝良玉在心裏默默的歎了一聲,估計也是沒辦法吧。


    他心裏在歎息麵上確不顯,他很溫和的說道:“你是小英吧,我是你謝伯伯。”


    韓小英進門後也在打量他,跟謝平安不愧是父子,他們簡直太像了。


    聽謝良玉這麽說,她立馬笑道:“表哥跟伯伯很像,我一眼就認出伯伯來了。”


    “嗬嗬,這孩子嘴怪會說的。”謝良玉笑了笑,這丫頭看著小小的一個,卻眉清眼正,說話也伶俐,看著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通透,應該錯不了。


    劉清福在一旁道:“韓知青快上炕坐吧,今兒個外頭可冷了。”


    “不用上炕了大叔,我不冷,謝伯伯你是剛到嗎?”韓小英沒急著上炕,還不知道謝伯伯有什麽安排呢。


    “我昨天到旁的村子辦案,今天沒事兒了,就過來看看你,聽說你換院子了,新屋子冷嗎?柴火夠不夠燒?”前些日子這丫頭還托人捎了很多山貨給他,自己不容易還惦記他。


    他也一直想過來看看,雖然兒子說這丫頭不會吃虧,可不親眼看看還不放心。


    隻是他工作太忙,受傷出院調養了一段時間後,他就升職了,成了縣公安局的局長,工作比以前更忙了,根本沒時間過來。


    昨天這邊正好有個案子,他就跟著一塊過來了。


    韓小英沒打聽,什麽案子要他個大局長親自下來察?那案子肯定不小,沒準兒要保密呢,於是她一句都沒問。


    隻道:“新屋子一點兒不冷,柴火也夠燒了,謝伯伯我挺好的,您不用惦記我。”田舅舅跟她說好幾次,謝良玉是最重情義承諾的,果然沒說錯,無親無故的竟然這般記掛她。


    劉清福在一旁說道,“韓知青她們新換的屋子確實不賴,謝局長放心吧,挺好的。”


    他感覺這位謝局長根本不是來辦案子的,更像是專程來看韓知青的,不然他怎麽沒聽說附近哪個村子出了事兒?他消息一向靈通的,有案子發生他不可能不知道。


    謝良玉點點頭,笑著打趣道:“你好伯伯就放心了,不然你有個好歹,你田姥姥饒不了我。”他那位首長霸道著呢,他可怵她了。


    “不會的,田姥姥人可好了,”不知道謝伯伯跟田姥姥是什麽關係,韓小英沒好意思問,但聽著這語氣關係應該很親近。


    “謝伯伯,你要不去我們新院子看看?”張翠雲在外頭殺雞呢,劉家這是想要留謝伯伯吃飯,但她估計謝伯伯不會留,彼此又沒多大交情,怎麽會留下吃飯?


    謝良玉仍舊笑嗬嗬的,順她話茬說了聲,“好,伯伯正想跟你去認認門呢,不然下次來還得麻煩劉老弟。”他今天進村的時候,正好碰到這位劉大隊長,百般邀請他到家裏坐坐,不然他就直接去找小丫頭了,怎麽會在劉家坐這麽長時間。


    說著謝良玉已經拿上了大衣。


    劉清福在一旁張嘴要說什麽,謝良玉對他擺擺手,沒給他機會說話,直接跟韓小英出了門。


    劉清福沒辦法,隻好跟著送出來。


    送到大門口,謝良玉便回身叫他留步,“劉老弟回去忙吧,不用送了,打擾了這麽長時間怪不好意思的,我先去丫頭那兒瞅一眼,然後去找宋大夫看看。”既然來了,就順便找宋大夫把個脈。


    劉清福隻好停在大門口,沒繼續送,他今天在村口巧遇到這位跟他打聽韓知青的謝局長,直接把人帶回家來了,陪著說了半天話,還想著留頓飯,沒想到家裏雞都殺了,人還是走了,白忙乎了。


    “爸,韓小英咋走了,我手套還沒還給她呢。”劉金枝隨後追出來,可惜小英已經走遠了。


    “明個兒再去還吧,她忙著招待她謝伯伯呢,你別去添亂了。”劉清福看了自己傻閨女一眼,轉身回屋了。


    劉金枝想了想,她嫂子殺雞呢,她要在家等著吃肉,手套就不去還了,等她戴兩天再給韓小英。


    韓小英也忘了手套這回事兒,出了門才想起來,不過她沒回去,帶著謝良玉到了三隊。


    謝良玉沒進院子,隻在門外仔細瞅了兩眼,認了門之後就讓小英帶他去宋大夫家。


    宋大夫家在住前趟房,跟小英她們住的院子隔著不過百十米,而附近這一片住的都是宋家人,有啥事兒喊一嗓子都能聽見。


    韓小英她們搬來三隊後,跟宋家人沒少往來,相處得還不錯。她也經常從宋大夫家門前路過,遇到了也會說話,但是從來沒進過院子。


    上次是領謝平安來的,這是陪謝伯伯,一共就來了這麽兩次。


    宋博古在家,冬天他很少出門看病,聽見有人敲門,他正在院子裏,就出來開門。


    見門外的是謝良玉還很意外,“謝同誌,你這是來?”


    “我來找老哥把個脈。”謝良玉笑道,平常他跟誰都是和和氣氣的。


    “請進來吧。”宋博古比謝良玉大幾歲,頭發白了許多,看著比謝良玉老不少,他說完錯開身,把謝良玉跟韓小英讓到院子裏,


    他家院子比韓小英她們住的可大多了,光一排正房就有五大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還有前排房。


    紅磚圍牆的四合院,看著特別像樣,宋家堡像這樣的院子不止宋大夫他們一家,都是以前蓋的。


    大隊長家院子瞅著比這還利索呢,所以他家院子也不算打眼。


    韓小英挺喜歡這樣的院子,看著非常有生活氣息,宋家人也勤快,院子裏收拾得很幹淨,一點雜物都沒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十年代韓小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並收藏七十年代韓小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