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點就是一座尋常的,土坯圍成的農家院,三間磚坯結構的平房,中間是廚房間飯廳,兩邊是住人的臥室。
男左女右。屋裏皆是南北兩鋪大炕,每一鋪炕都有三米長,兩米寬,一起能睡五六個人。
韓小英看著這樣的知青點還有幾分親切,畢竟前世在這裏住了三年多呢,肖蘭這個人她也記得,前世最後一批回城的,一直沒有嫁人。
南炕已經有三個人了,還能再加一個,北炕兩個人,閑著的地方比較寬,不過大家都在睡午覺,她們進來都沒人醒,有可能是醒了,也沒人吱聲。
肖蘭把炕上的東西收拾了一下,低聲道:“你們挨著她們把行李鋪上吧,有什麽事一會兒再說。”她得抓緊時間歇個晌,一會兒要上工了。
“我睡這邊。”譚雅婷把行李搶先放到南炕的炕尾。
周文靜撇撇嘴,指著北炕問道:“小英你睡哪兒,這處炕席破了個大洞。”
“我就睡這兒吧。”不就炕席破了,找張報紙鋪上就行了,再不濟,以後換張席子,也花不了多少錢。
炕席破洞的地方靠近炕尾,有洗臉盆那麽大,離炕沿很近,不過這個位置還不錯,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
見韓小英拿舊報紙鋪到炕上,譚雅婷哼了一聲,扭過身繼續收拾行李,不搭理她們。
韓小英打水先把炕席擦了擦,等風吹幹了,再鋪上被褥。
沒有櫃子,每鋪炕稍倒是放著幾口箱子,應該是知青們自己找木匠打的。靠西牆擺著張長條桌子,上麵放茶缸暖瓶,下麵放臉盆。
行李袋子隻能先放在腳下,韓小英的東西不多,除了一套鋪蓋就是一隻裝衣物的手提袋,還有就是放著臉盆飯盒的網兜,加上她隨身背著的軍綠色的書包,錢票什麽她身上隻放了一點兒,其餘都在前世的家裏收著,沒拿出來。
她準備也打個箱子,最好能安個鎖頭,不過這事兒不著急,過幾天再打也行。
她平時都是不聲不響的,存在感很低,給人感覺很老實。
在田家養了一個多月,她個子沒長多高,體重沒稱過,但絕對比以前胖了,臉上也不是最開始的黑不溜秋的,雖然也沒白多少,但勉強能看了。
可是對比起家裏條件好的譚雅婷,她簡直是又瘦又小看起來像個孩子似的。
肖蘭見著她收拾差不多了,躺在炕上就忍不住問道:“韓小英你多大了?”
“我十五了。”韓小英笑著回道。
“才十五你就下鄉,家裏舍得嗎?”知青點現在數韓小英最小了。
“沒辦法,下鄉有指標。”韓小英無奈的說道。
能留在城裏,誰也不想下鄉。
肖蘭歎了一聲,道:“你這麽小下鄉以後有你苦頭吃,不過隻要你肯幹,吃飯還是不成問題的。”她剛來的時候就是什麽都不懂,後來一點點鍛煉出來的。
她是村裏頭一批知青,下鄉有四年多了,已經習慣了鄉下的生活。回城她根本不敢奢望,她家孩子多,家裏即使能弄到工作指標也輪不到她。
她隻能在鄉下慢慢熬著。
韓小英她們收拾完沒多一會兒,上工的鍾聲敲響,知青們陸續起來了,新老知青相互認識過後,就匆忙的上工去了。
韓小英他們今天新來的,也到村部集合。
大隊長劉清福,今年四十三四,平頭國字臉,當大隊長六年多了。
他自我介紹完後沒有馬上給他們安排上工,而是讓他們先去孫會計那兒簽字,領村裏補貼給他們的糧食。
男知青每人每月三十斤,女知青每月二十四斤,肖蘭帶著他們把糧食用板車推回來後,稍稍解釋了一下。
“咱們的口糧都是有定數的,要在一起搭夥。”她不說擔心有人心裏存了疑慮。
“二十四斤,應該夠我吃了。”韓小英飯量小,一天八兩糧食確實夠她吃了。
肖蘭笑了笑,“你們也別覺得委屈,我們這些老知青口糧可能沒你們多,可柴火鹽醋鍋碗這些都是我們出。”
韓小英點點頭,道:“不委屈,點長你是個公正的。”肖蘭人很不錯,她前世就知道。
周文靜也不懂這些,問道:“不能一點細糧都沒有吧,以後咱們要天天吃這些?”大隊長給的隻有玉米跟高粱,還是沒加工過的。
“當然不能,等夏收分了麥子咱們就有細糧了。”這兩個女知青還是比較好說話的,譚雅婷人就有些嬌氣傲慢,但也不是斤斤計較的人。
京城來的兩個男知青話比較少,肖蘭說什麽都認真聽著,馬衛國低著頭,不知在想什麽,好像也沒什麽意見。
肖蘭頓時鬆了口氣,沒意見就好,不然老知青新知青攪在一起可有的磨合了。
第24章 上工了
放好糧食, 肖蘭去上工了。
大隊長給他們新來的知青半天時間休整,明天再上工。
韓小英跟周文靜端著盆,打算去村北的小河邊把換下來的衣服洗了。
譚雅婷猶豫了一下, 還是跟上去了,她不想一個人呆在屋裏。
她第一次到鄉下來, 處處都不習慣。韓小英卻恰恰相反, 兩個月前她還在這村子裏生活,雖然那是二十幾年以後,但是現在的宋家堡,每一個地方, 她都無比熟悉。
就比如從南向北流淌的那條小河,平時洗個衣服刷個簍子什麽的, 村裏人都習慣到河邊來。
而飲用水,村裏有兩口公共水井的, 可以去挑水用。
河水不深,但水清見底,偶爾還能看見在水裏遊來遊去的小魚。河邊這會兒隻有幾個小姑娘在洗衣服。
見她們三個陌生人過來,原本在嘰嘰喳喳說話的小姑娘們立馬不吱聲了, 齊刷刷的看著她們。
這些孩子韓小英都認識,不過現在也隻能裝作不認識, 她到了河邊, 找了一處水清的地方, 蹲到石頭上就開始洗衣服。
一旁的周文靜跟譚雅婷也有樣學樣的。
她們都是第一次用河水洗衣服。
“噯, 你們是新來的知青嗎?”一個聲音清脆的小姑娘看著她們問道。
是大隊長家的老閨女劉金枝,韓小英剛才一眼就認出她來了。
“是啊, 我們是今天剛來的知青, 我叫周文靜, 她叫韓小英,這個是譚雅婷。”周文靜嘴快,一一介紹道。
劉金枝現在隻有十四歲,還是個小黃毛丫頭,也不太會隱藏心裏情緒。
韓小英,周文靜看著還好,普普通通的不出彩,譚雅婷無論是打扮還是長相都比較惹眼,劉金枝就一直盯著她看。
譚雅婷腳上穿著皮鞋,來河邊她也不怕沾水。
感覺到劉金枝的打量,譚雅婷高傲得睨了她一眼,沒說話,隻當她是個沒見識的小村姑,一直盯著自己看。
“你怎麽穿皮鞋來洗衣服啊?”劉金枝心直口快的,她想說什麽說什麽。
“我沒來得及換,那個小妹妹你叫什麽名字?”譚雅婷在洗上午穿過的裙子,她在家很少洗衣服,動作看起來有些笨拙。
韓小英停下手上的動作,側著臉看著旁邊的劉金枝,原來這姑娘從小就這麽耿直,連人家穿什麽鞋洗衣服都要說,這不關她什麽事吧?有些愛多管閑事兒。
可劉金枝卻還不自知,驕傲的回道:“我叫劉金枝,我爸是大隊長。”
平時村裏的孩子們都眾星捧月一般,圍著她打轉轉,沒看這會兒其他孩子都不吱聲,這是以她為首呢。
譚雅婷聽後眼神閃了閃,笑道:“你名字可真好聽。”
“我爸給我起的,譚知青你是打哪個地方來的。”劉金枝一臉的好奇。
“我是從申城來的。”整個知青點隻有她一個人是申城的,她家也最遠。
“申城一定很大很漂亮吧?”她去過縣城,申城隻聽人說過,好像比京城還要遠,聽說那裏還有大海。
“還行吧,也沒多大,金枝你們今天放假嗎?怎麽沒上學?”譚雅婷在打濕的裙子上塗上肥皂,然後就胡亂的搓起來。
“我學習不好,沒考上初中,已經不上學了。”她去年就不上學了。
村裏很多像她這麽大的孩子都不上學了,回家掙工分。
譚雅婷愕然了半天,才點點頭。
韓小英扭頭對上的是同樣一臉震驚的周文靜,這些小姑娘看著不過十二三歲,竟然都不上學了。
宋家堡大隊相對是比較落後的,有一所小學,隻是村裏讀到小學畢業的孩子不多,能考上初中的更是寥寥無幾,劉金枝是她自己不想上,家裏也沒勉強她。
她年紀小也不能上工,隻好在家裏洗衣服做飯幹點兒家務活,等過幾年到年齡了就找人相看,然後嫁出去,麵朝黑土背朝天,渾渾噩噩的就是一輩子。
韓小英低歎了一聲,即使二十年後,能考上大學走出宋家堡的孩子也是屈指可數的。
一時間都不說話了,韓小英她們洗完衣服回到知青點晾好,然後回屋睡了一覺,路上顛簸了兩三天太乏了。
晚飯是肖蘭回來做的,玉米野菜糊糊,下飯的是一碗蘿卜鹹菜,並沒有因為有新知青到來而改善夥食。
“咱們就吃這個嗎?”周文靜抱著飯盒皺起眉頭,她家裏條件是一般,可對著野菜糊糊還是有些難以下咽。
“現在青黃不接的,能有野菜糊糊吃就不錯了。”肖蘭說道。
現在菜園子裏能吃的也就菠菜或者韭菜蔥之類的,可就這幾樣也不是誰家都有的,知青點就隻有菠菜,沒有蔥韭菜,可菠菜根本供不上吃。
譚雅婷撇撇嘴回屋了,她帶了不少好吃的來,還大方的拿出一節香腸,肖蘭給切了,每人分上薄薄的兩片。
老知青們看見香腸一個個都兩眼冒光,他們好長時間沒見過葷腥了,饞得口水要流出來了。
韓小英也拿出了一包熏豆腐幹,周文靜是自家做的剁椒辣醬。
鄭家和拿出一盒肉罐頭,李明偉貢獻出一瓶豆腐乳,隻有馬衛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掏出一瓶蘿卜鹹菜。
大家也沒挑剔,鹹菜也是寶貝,知青點的鹹菜壇子早見底兒了。
不過在坐的這心裏都有一杆秤,誰小氣誰大方,或者說誰家裏條件好,誰家條件一般,一目了然。
“今兒個咱們可是借新來的知青光,開葷了。”坐在韓小英左邊,梳著大辮子的柳玉潔笑著打趣道。
“行了,開開葷就行了,豆腐乳跟肉罐頭我收起來,留著以後慢慢吃。”肖蘭說著把這兩樣趕緊收起來了,不然一會兒沒了。
她是點長,知青點這十幾人,吃喝拉撒的什麽都得上心,不然就亂套了。
跟她同批的知青隻有廖俊傑,其他人都找關係回城或者嫁人了,男知青有什麽事兒就由廖俊傑負責。
吃完飯沒多久天就黑了。
大家上了一天工都累了,輪番洗漱完,早早的上炕躺下了。
窗外,皎潔的月光穿過老舊的格子窗,照進屋裏來,影影綽綽映在牆上,屋裏有些昏暗。
韓小英躺到炕上,耳邊聽著蛐蛐吱吱吱的叫聲,沒一會兒就沉沉的睡了過去。
第二天上工,大隊長劉清福略說了幾句,就把新來的知青分散到了各個生產小隊。
宋家堡大隊一共有七個生產小隊,韓小英被分到二隊跟肖蘭一組。周文靜去了三隊,譚雅婷去的是七隊。
大隊長見韓小英長得實在太小了,還特意叮囑肖蘭:“肖知青你照顧她一下,千萬別出什麽事。”
男左女右。屋裏皆是南北兩鋪大炕,每一鋪炕都有三米長,兩米寬,一起能睡五六個人。
韓小英看著這樣的知青點還有幾分親切,畢竟前世在這裏住了三年多呢,肖蘭這個人她也記得,前世最後一批回城的,一直沒有嫁人。
南炕已經有三個人了,還能再加一個,北炕兩個人,閑著的地方比較寬,不過大家都在睡午覺,她們進來都沒人醒,有可能是醒了,也沒人吱聲。
肖蘭把炕上的東西收拾了一下,低聲道:“你們挨著她們把行李鋪上吧,有什麽事一會兒再說。”她得抓緊時間歇個晌,一會兒要上工了。
“我睡這邊。”譚雅婷把行李搶先放到南炕的炕尾。
周文靜撇撇嘴,指著北炕問道:“小英你睡哪兒,這處炕席破了個大洞。”
“我就睡這兒吧。”不就炕席破了,找張報紙鋪上就行了,再不濟,以後換張席子,也花不了多少錢。
炕席破洞的地方靠近炕尾,有洗臉盆那麽大,離炕沿很近,不過這個位置還不錯,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
見韓小英拿舊報紙鋪到炕上,譚雅婷哼了一聲,扭過身繼續收拾行李,不搭理她們。
韓小英打水先把炕席擦了擦,等風吹幹了,再鋪上被褥。
沒有櫃子,每鋪炕稍倒是放著幾口箱子,應該是知青們自己找木匠打的。靠西牆擺著張長條桌子,上麵放茶缸暖瓶,下麵放臉盆。
行李袋子隻能先放在腳下,韓小英的東西不多,除了一套鋪蓋就是一隻裝衣物的手提袋,還有就是放著臉盆飯盒的網兜,加上她隨身背著的軍綠色的書包,錢票什麽她身上隻放了一點兒,其餘都在前世的家裏收著,沒拿出來。
她準備也打個箱子,最好能安個鎖頭,不過這事兒不著急,過幾天再打也行。
她平時都是不聲不響的,存在感很低,給人感覺很老實。
在田家養了一個多月,她個子沒長多高,體重沒稱過,但絕對比以前胖了,臉上也不是最開始的黑不溜秋的,雖然也沒白多少,但勉強能看了。
可是對比起家裏條件好的譚雅婷,她簡直是又瘦又小看起來像個孩子似的。
肖蘭見著她收拾差不多了,躺在炕上就忍不住問道:“韓小英你多大了?”
“我十五了。”韓小英笑著回道。
“才十五你就下鄉,家裏舍得嗎?”知青點現在數韓小英最小了。
“沒辦法,下鄉有指標。”韓小英無奈的說道。
能留在城裏,誰也不想下鄉。
肖蘭歎了一聲,道:“你這麽小下鄉以後有你苦頭吃,不過隻要你肯幹,吃飯還是不成問題的。”她剛來的時候就是什麽都不懂,後來一點點鍛煉出來的。
她是村裏頭一批知青,下鄉有四年多了,已經習慣了鄉下的生活。回城她根本不敢奢望,她家孩子多,家裏即使能弄到工作指標也輪不到她。
她隻能在鄉下慢慢熬著。
韓小英她們收拾完沒多一會兒,上工的鍾聲敲響,知青們陸續起來了,新老知青相互認識過後,就匆忙的上工去了。
韓小英他們今天新來的,也到村部集合。
大隊長劉清福,今年四十三四,平頭國字臉,當大隊長六年多了。
他自我介紹完後沒有馬上給他們安排上工,而是讓他們先去孫會計那兒簽字,領村裏補貼給他們的糧食。
男知青每人每月三十斤,女知青每月二十四斤,肖蘭帶著他們把糧食用板車推回來後,稍稍解釋了一下。
“咱們的口糧都是有定數的,要在一起搭夥。”她不說擔心有人心裏存了疑慮。
“二十四斤,應該夠我吃了。”韓小英飯量小,一天八兩糧食確實夠她吃了。
肖蘭笑了笑,“你們也別覺得委屈,我們這些老知青口糧可能沒你們多,可柴火鹽醋鍋碗這些都是我們出。”
韓小英點點頭,道:“不委屈,點長你是個公正的。”肖蘭人很不錯,她前世就知道。
周文靜也不懂這些,問道:“不能一點細糧都沒有吧,以後咱們要天天吃這些?”大隊長給的隻有玉米跟高粱,還是沒加工過的。
“當然不能,等夏收分了麥子咱們就有細糧了。”這兩個女知青還是比較好說話的,譚雅婷人就有些嬌氣傲慢,但也不是斤斤計較的人。
京城來的兩個男知青話比較少,肖蘭說什麽都認真聽著,馬衛國低著頭,不知在想什麽,好像也沒什麽意見。
肖蘭頓時鬆了口氣,沒意見就好,不然老知青新知青攪在一起可有的磨合了。
第24章 上工了
放好糧食, 肖蘭去上工了。
大隊長給他們新來的知青半天時間休整,明天再上工。
韓小英跟周文靜端著盆,打算去村北的小河邊把換下來的衣服洗了。
譚雅婷猶豫了一下, 還是跟上去了,她不想一個人呆在屋裏。
她第一次到鄉下來, 處處都不習慣。韓小英卻恰恰相反, 兩個月前她還在這村子裏生活,雖然那是二十幾年以後,但是現在的宋家堡,每一個地方, 她都無比熟悉。
就比如從南向北流淌的那條小河,平時洗個衣服刷個簍子什麽的, 村裏人都習慣到河邊來。
而飲用水,村裏有兩口公共水井的, 可以去挑水用。
河水不深,但水清見底,偶爾還能看見在水裏遊來遊去的小魚。河邊這會兒隻有幾個小姑娘在洗衣服。
見她們三個陌生人過來,原本在嘰嘰喳喳說話的小姑娘們立馬不吱聲了, 齊刷刷的看著她們。
這些孩子韓小英都認識,不過現在也隻能裝作不認識, 她到了河邊, 找了一處水清的地方, 蹲到石頭上就開始洗衣服。
一旁的周文靜跟譚雅婷也有樣學樣的。
她們都是第一次用河水洗衣服。
“噯, 你們是新來的知青嗎?”一個聲音清脆的小姑娘看著她們問道。
是大隊長家的老閨女劉金枝,韓小英剛才一眼就認出她來了。
“是啊, 我們是今天剛來的知青, 我叫周文靜, 她叫韓小英,這個是譚雅婷。”周文靜嘴快,一一介紹道。
劉金枝現在隻有十四歲,還是個小黃毛丫頭,也不太會隱藏心裏情緒。
韓小英,周文靜看著還好,普普通通的不出彩,譚雅婷無論是打扮還是長相都比較惹眼,劉金枝就一直盯著她看。
譚雅婷腳上穿著皮鞋,來河邊她也不怕沾水。
感覺到劉金枝的打量,譚雅婷高傲得睨了她一眼,沒說話,隻當她是個沒見識的小村姑,一直盯著自己看。
“你怎麽穿皮鞋來洗衣服啊?”劉金枝心直口快的,她想說什麽說什麽。
“我沒來得及換,那個小妹妹你叫什麽名字?”譚雅婷在洗上午穿過的裙子,她在家很少洗衣服,動作看起來有些笨拙。
韓小英停下手上的動作,側著臉看著旁邊的劉金枝,原來這姑娘從小就這麽耿直,連人家穿什麽鞋洗衣服都要說,這不關她什麽事吧?有些愛多管閑事兒。
可劉金枝卻還不自知,驕傲的回道:“我叫劉金枝,我爸是大隊長。”
平時村裏的孩子們都眾星捧月一般,圍著她打轉轉,沒看這會兒其他孩子都不吱聲,這是以她為首呢。
譚雅婷聽後眼神閃了閃,笑道:“你名字可真好聽。”
“我爸給我起的,譚知青你是打哪個地方來的。”劉金枝一臉的好奇。
“我是從申城來的。”整個知青點隻有她一個人是申城的,她家也最遠。
“申城一定很大很漂亮吧?”她去過縣城,申城隻聽人說過,好像比京城還要遠,聽說那裏還有大海。
“還行吧,也沒多大,金枝你們今天放假嗎?怎麽沒上學?”譚雅婷在打濕的裙子上塗上肥皂,然後就胡亂的搓起來。
“我學習不好,沒考上初中,已經不上學了。”她去年就不上學了。
村裏很多像她這麽大的孩子都不上學了,回家掙工分。
譚雅婷愕然了半天,才點點頭。
韓小英扭頭對上的是同樣一臉震驚的周文靜,這些小姑娘看著不過十二三歲,竟然都不上學了。
宋家堡大隊相對是比較落後的,有一所小學,隻是村裏讀到小學畢業的孩子不多,能考上初中的更是寥寥無幾,劉金枝是她自己不想上,家裏也沒勉強她。
她年紀小也不能上工,隻好在家裏洗衣服做飯幹點兒家務活,等過幾年到年齡了就找人相看,然後嫁出去,麵朝黑土背朝天,渾渾噩噩的就是一輩子。
韓小英低歎了一聲,即使二十年後,能考上大學走出宋家堡的孩子也是屈指可數的。
一時間都不說話了,韓小英她們洗完衣服回到知青點晾好,然後回屋睡了一覺,路上顛簸了兩三天太乏了。
晚飯是肖蘭回來做的,玉米野菜糊糊,下飯的是一碗蘿卜鹹菜,並沒有因為有新知青到來而改善夥食。
“咱們就吃這個嗎?”周文靜抱著飯盒皺起眉頭,她家裏條件是一般,可對著野菜糊糊還是有些難以下咽。
“現在青黃不接的,能有野菜糊糊吃就不錯了。”肖蘭說道。
現在菜園子裏能吃的也就菠菜或者韭菜蔥之類的,可就這幾樣也不是誰家都有的,知青點就隻有菠菜,沒有蔥韭菜,可菠菜根本供不上吃。
譚雅婷撇撇嘴回屋了,她帶了不少好吃的來,還大方的拿出一節香腸,肖蘭給切了,每人分上薄薄的兩片。
老知青們看見香腸一個個都兩眼冒光,他們好長時間沒見過葷腥了,饞得口水要流出來了。
韓小英也拿出了一包熏豆腐幹,周文靜是自家做的剁椒辣醬。
鄭家和拿出一盒肉罐頭,李明偉貢獻出一瓶豆腐乳,隻有馬衛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掏出一瓶蘿卜鹹菜。
大家也沒挑剔,鹹菜也是寶貝,知青點的鹹菜壇子早見底兒了。
不過在坐的這心裏都有一杆秤,誰小氣誰大方,或者說誰家裏條件好,誰家條件一般,一目了然。
“今兒個咱們可是借新來的知青光,開葷了。”坐在韓小英左邊,梳著大辮子的柳玉潔笑著打趣道。
“行了,開開葷就行了,豆腐乳跟肉罐頭我收起來,留著以後慢慢吃。”肖蘭說著把這兩樣趕緊收起來了,不然一會兒沒了。
她是點長,知青點這十幾人,吃喝拉撒的什麽都得上心,不然就亂套了。
跟她同批的知青隻有廖俊傑,其他人都找關係回城或者嫁人了,男知青有什麽事兒就由廖俊傑負責。
吃完飯沒多久天就黑了。
大家上了一天工都累了,輪番洗漱完,早早的上炕躺下了。
窗外,皎潔的月光穿過老舊的格子窗,照進屋裏來,影影綽綽映在牆上,屋裏有些昏暗。
韓小英躺到炕上,耳邊聽著蛐蛐吱吱吱的叫聲,沒一會兒就沉沉的睡了過去。
第二天上工,大隊長劉清福略說了幾句,就把新來的知青分散到了各個生產小隊。
宋家堡大隊一共有七個生產小隊,韓小英被分到二隊跟肖蘭一組。周文靜去了三隊,譚雅婷去的是七隊。
大隊長見韓小英長得實在太小了,還特意叮囑肖蘭:“肖知青你照顧她一下,千萬別出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