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被坑穿越後如鹹魚得鹽 作者:確診深井冰後精神煥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選好了善地,苟德柱找了塊石頭,抄起石敢當就是一個貼貼,貼完,被選擇的石頭也變成石敢當。
立石頭第一是為了鎮壓邪祟,既然入土了那就安安穩穩的,要鞏固屍體互信,維護墓地區域屍體共同利益。始終堅持墓鄰友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照顧彼此重大關切。
總之就是別詐屍。
其次是為了打標記,他任務要收斂的屍體可不老少,老開著三蹦子夏姬八飛不是個事兒,找個地兒全埋一塊兒,省心又省事兒。
四小隻正掄著工兵鏟刨坑,要說狗,啊不是,腓腓這種生物也挺喜歡刨坑,那鏟子掄的都見殘影了。
苟德柱事前警告過:“這可是人家死後的安身之所,禁止在坑裏排泄!”
汪德法然比較直接,很不忿的說:“我們給排一泡是賞他臉,不信你問他。”
然後就被苟德柱抓起來虎摸了好久,其他三小隻都羨慕壞了…
恭送逝者,動用法術有些不莊重,四小隻這些天釣的水鬼、抓的屍鬼又屬實不少,即便他們體力無限,但連刨坑帶埋屍還是用了小半天。
都埋好了之後,苟德柱帶著四隻腓腓看著一地的土饅頭非常有成就感,挨個立碑就別想了,苟德柱也不知道這些人生平事跡,甚至連姓名都不知道。
一本子糊塗賬。
按著說辦白事得開席,還得有鼓樂等等一係列流程,但他湊不齊。
他也不是孝子啊。
但是鼓樂可以有,四小隻原本想來一段兒,結果唱的活兒讓陰陽魚搶了。
這倆擱ktv裏就是麥霸。
委委屈屈的四小隻就剩下跳了。
苟德柱不負責rap。
但是唱歌啥呢?
《好日子》還是《喜洋洋》?
苟德柱糾結了好久,選擇讓奔哥和霸總唱個帶感的,就黑猴版的《往生咒》吧。
配樂很到位,奔哥和霸總唱的也很嗨,但是道法自然這四小隻吧…
怎麽那麽像墳頭蹦迪呢?
苟德柱也沒了糾結的心思,這事兒辦完他看了看任務單,收斂骸骨並擇非凶地埋葬的任務已經完成。
但是他估計還能升格。
感覺狀態不太好的他掏出葫蘆喝了一口,這才叫上四小隻,開著三蹦子回了潯陽鎮鼓樓。
半殘狀態的苟德柱直接就躺平曬鹹魚了,但是出塵和六鼠忙的不可開交。
苟德柱的指示是辦工業吸納無地的遊民,他們發現這事兒搞不定。原因也簡單,在這個除去極少數考科舉的讀書人其他人均文盲的年代,別說太高端的工業,即使是初級煤鋼工業也不是文盲搞得定的。
所以他們一盤算,得了,找英靈借人吧。
英靈現在還剩下五千四百多,戰士、後勤和生產人員加起來就這麽多,其餘的都投胎去了。
參考英靈們的想法是一方麵,另一方麵,苟德柱背不動這麽多因果,就現在英靈加土匪一共一萬多,都給他搞得欲生欲死的。
政委得知出塵的要求也很糾結,畢竟他們現在正在川渝地區搞同樣的時期:建設初級工業體係。
不得已,政委派出了一個百人小隊,都是精兵強將,是來當老師的。
苟德柱在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產業叫做大同職業培訓學院。
定向培訓三個月,不收費,管吃住,財富這方麵展蹠表示:管夠。
培訓的內容包括基礎漢字、具體職位的操作流程,考核合格之後安排就業,每個月的工資抵培訓費,沒有利息。
架子搭起來之後他們又遇到了難題:沒人來。
遊民可能不識字,不懂科學知識,但是懂社會知識。
畢竟管吃管喝還讓讀書,就為讓他們幹活?
天底下什麽時候有這樣的好事了?
別說道光年間了,即便到了民國,照樣行不通。
迅哥在《呐喊·自序》裏寫著:“那時讀書應試是正路,所謂學洋務,社會上便以為是一種走投無路的人,隻得將靈魂賣給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
所以苟德柱得知出塵他們遇到的問題之後,撓撓頭寫個小紙條問左哲君:“那些小說裏擱古代振臂一呼萬人影從的主角是怎麽搞的?”
左哲君很耿直:主角搞個屁,是作者拍拍腦子胡搗瞎搞的。
不得已,出塵他們開始了人口大采購——就是去人市買那些奴籍或者自賣為奴的人。
在兔匪的幫助下,跑了不少地方才湊夠了三千人,具體的手續怎麽辦的苟德柱不知道,但是他有英靈土匪等諸多神物幫忙還這麽費勁,那些單人獨騎在古代搞工業的主角,起碼得開個世界修改器,否則絕不可能成事。
具體的管理苟德柱不參與,出塵跟他匯報甚至可以說是抱怨,無非就是要一個授權去買奴隸而已。
英靈們忙著建設川渝,出塵和六鼠的大同集團也在快速發展,展蹠的盜匪事業節節攀升,這都離不開廣大應劫者的無私幫助。
就在苟德柱這批先鋒隊或者炮灰進入屍鬼大清世界之後,當年臘祭時,潯陽鎮周邊多了新一批的應劫者。
或者說倒黴蛋。
因為現在這個位置人力極度緊缺,最開始的奴籍工人被培訓完畢之後,不出三個月居然就掙夠了學費,到了臘祭的時候,連工錢帶獎金、年底分紅、績效工資等等他們沒聽說過的項目,居然夠贖身了?
圍觀這些穿著整齊“工作服”的潯陽鎮百姓聽聞回報如此豐厚之後,一個個都瘋了一樣托關係打聽如何才能進入大同集團分一杯羹。
恰此時,大同集團宣布開啟更大規模的職業培訓,這就意味著是更大規模的招工。
於是鎮民們是田也不種了,畢竟好多人沒有地。
魚也不打了,打多少魚才能有大同集團的收入水平?
什麽擺渡、餐飲、長工,統統都靠邊站,見到利益的鎮民們瘋狂的湧入大同集團。
這次的培訓更有意思,除了基本的課堂教授,居然還有老帶新。
這就導致穿越到荒野的應劫者們,隻能自己腿兒著找市鎮,遇到南方那種水網縱橫的地方,沿著河走三五裏未必看見一個人煙。
於是更多倒黴蛋,特別是沒有法術巫器傍身的人,不是被野獸吃了,就是死於環境。
多說一句,古代除非大規模殲滅戰之後殺降,否則軍事上死亡最多的未必是戰鬥,而是行軍的路途上。
地形、蚊蟲、傳染病等等哪一種都是大殺器,可比敵人可怕多了。
畢竟有形的敵人打不過起碼能跑,但是無形的敵人那是打不過跑不了。
立石頭第一是為了鎮壓邪祟,既然入土了那就安安穩穩的,要鞏固屍體互信,維護墓地區域屍體共同利益。始終堅持墓鄰友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照顧彼此重大關切。
總之就是別詐屍。
其次是為了打標記,他任務要收斂的屍體可不老少,老開著三蹦子夏姬八飛不是個事兒,找個地兒全埋一塊兒,省心又省事兒。
四小隻正掄著工兵鏟刨坑,要說狗,啊不是,腓腓這種生物也挺喜歡刨坑,那鏟子掄的都見殘影了。
苟德柱事前警告過:“這可是人家死後的安身之所,禁止在坑裏排泄!”
汪德法然比較直接,很不忿的說:“我們給排一泡是賞他臉,不信你問他。”
然後就被苟德柱抓起來虎摸了好久,其他三小隻都羨慕壞了…
恭送逝者,動用法術有些不莊重,四小隻這些天釣的水鬼、抓的屍鬼又屬實不少,即便他們體力無限,但連刨坑帶埋屍還是用了小半天。
都埋好了之後,苟德柱帶著四隻腓腓看著一地的土饅頭非常有成就感,挨個立碑就別想了,苟德柱也不知道這些人生平事跡,甚至連姓名都不知道。
一本子糊塗賬。
按著說辦白事得開席,還得有鼓樂等等一係列流程,但他湊不齊。
他也不是孝子啊。
但是鼓樂可以有,四小隻原本想來一段兒,結果唱的活兒讓陰陽魚搶了。
這倆擱ktv裏就是麥霸。
委委屈屈的四小隻就剩下跳了。
苟德柱不負責rap。
但是唱歌啥呢?
《好日子》還是《喜洋洋》?
苟德柱糾結了好久,選擇讓奔哥和霸總唱個帶感的,就黑猴版的《往生咒》吧。
配樂很到位,奔哥和霸總唱的也很嗨,但是道法自然這四小隻吧…
怎麽那麽像墳頭蹦迪呢?
苟德柱也沒了糾結的心思,這事兒辦完他看了看任務單,收斂骸骨並擇非凶地埋葬的任務已經完成。
但是他估計還能升格。
感覺狀態不太好的他掏出葫蘆喝了一口,這才叫上四小隻,開著三蹦子回了潯陽鎮鼓樓。
半殘狀態的苟德柱直接就躺平曬鹹魚了,但是出塵和六鼠忙的不可開交。
苟德柱的指示是辦工業吸納無地的遊民,他們發現這事兒搞不定。原因也簡單,在這個除去極少數考科舉的讀書人其他人均文盲的年代,別說太高端的工業,即使是初級煤鋼工業也不是文盲搞得定的。
所以他們一盤算,得了,找英靈借人吧。
英靈現在還剩下五千四百多,戰士、後勤和生產人員加起來就這麽多,其餘的都投胎去了。
參考英靈們的想法是一方麵,另一方麵,苟德柱背不動這麽多因果,就現在英靈加土匪一共一萬多,都給他搞得欲生欲死的。
政委得知出塵的要求也很糾結,畢竟他們現在正在川渝地區搞同樣的時期:建設初級工業體係。
不得已,政委派出了一個百人小隊,都是精兵強將,是來當老師的。
苟德柱在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產業叫做大同職業培訓學院。
定向培訓三個月,不收費,管吃住,財富這方麵展蹠表示:管夠。
培訓的內容包括基礎漢字、具體職位的操作流程,考核合格之後安排就業,每個月的工資抵培訓費,沒有利息。
架子搭起來之後他們又遇到了難題:沒人來。
遊民可能不識字,不懂科學知識,但是懂社會知識。
畢竟管吃管喝還讓讀書,就為讓他們幹活?
天底下什麽時候有這樣的好事了?
別說道光年間了,即便到了民國,照樣行不通。
迅哥在《呐喊·自序》裏寫著:“那時讀書應試是正路,所謂學洋務,社會上便以為是一種走投無路的人,隻得將靈魂賣給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
所以苟德柱得知出塵他們遇到的問題之後,撓撓頭寫個小紙條問左哲君:“那些小說裏擱古代振臂一呼萬人影從的主角是怎麽搞的?”
左哲君很耿直:主角搞個屁,是作者拍拍腦子胡搗瞎搞的。
不得已,出塵他們開始了人口大采購——就是去人市買那些奴籍或者自賣為奴的人。
在兔匪的幫助下,跑了不少地方才湊夠了三千人,具體的手續怎麽辦的苟德柱不知道,但是他有英靈土匪等諸多神物幫忙還這麽費勁,那些單人獨騎在古代搞工業的主角,起碼得開個世界修改器,否則絕不可能成事。
具體的管理苟德柱不參與,出塵跟他匯報甚至可以說是抱怨,無非就是要一個授權去買奴隸而已。
英靈們忙著建設川渝,出塵和六鼠的大同集團也在快速發展,展蹠的盜匪事業節節攀升,這都離不開廣大應劫者的無私幫助。
就在苟德柱這批先鋒隊或者炮灰進入屍鬼大清世界之後,當年臘祭時,潯陽鎮周邊多了新一批的應劫者。
或者說倒黴蛋。
因為現在這個位置人力極度緊缺,最開始的奴籍工人被培訓完畢之後,不出三個月居然就掙夠了學費,到了臘祭的時候,連工錢帶獎金、年底分紅、績效工資等等他們沒聽說過的項目,居然夠贖身了?
圍觀這些穿著整齊“工作服”的潯陽鎮百姓聽聞回報如此豐厚之後,一個個都瘋了一樣托關係打聽如何才能進入大同集團分一杯羹。
恰此時,大同集團宣布開啟更大規模的職業培訓,這就意味著是更大規模的招工。
於是鎮民們是田也不種了,畢竟好多人沒有地。
魚也不打了,打多少魚才能有大同集團的收入水平?
什麽擺渡、餐飲、長工,統統都靠邊站,見到利益的鎮民們瘋狂的湧入大同集團。
這次的培訓更有意思,除了基本的課堂教授,居然還有老帶新。
這就導致穿越到荒野的應劫者們,隻能自己腿兒著找市鎮,遇到南方那種水網縱橫的地方,沿著河走三五裏未必看見一個人煙。
於是更多倒黴蛋,特別是沒有法術巫器傍身的人,不是被野獸吃了,就是死於環境。
多說一句,古代除非大規模殲滅戰之後殺降,否則軍事上死亡最多的未必是戰鬥,而是行軍的路途上。
地形、蚊蟲、傳染病等等哪一種都是大殺器,可比敵人可怕多了。
畢竟有形的敵人打不過起碼能跑,但是無形的敵人那是打不過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