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對大唐進一步的規劃
大唐:小兕子的穿越生活 作者:幹辣椒蘋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公主一一介紹,這一堆錢,每一捆都有用。
聽著小公主這樣說,江南心裏非常感動。
把小公主抱起來嘬了一口,“mua~”
“明達怎麽就想著給哥哥買東西?你自己不要嗎?”
小公主點了點頭,“窩給哥哥買~哥哥噠錢都給窩買啦~”
小公主的意思是江南的錢都花給她了,她的錢也要都花給江南。
“mua~”江南又親了小公主一口,把粉嘟嘟的小臉蛋貼到自己臉上蹭了蹭,這個小奶娃真是不白疼。
李承乾說道:“把這些錢先送到寢宮吧!我看阿爺發的詔令已經宣布開始兌換了。”
江南把小公主放下,“今天先把錢送過去,晚上跟二叔說一下,明天再開始兌換吧!”
……
晚上!
李承乾和李泰都沒有回去,一起在別墅吃晚飯。
李世民也看了那些紙幣,感到很滿意。
“二叔明天就可以安排人開展兌換業務了。”
李世民抿了一口酒,放下酒杯說道:“放心吧!我已經把這個事情安排給戶部了。”
銅幣和紙幣的兌換業務以後要在整個大唐全麵展開,這個工作量很大而且很持久,所以還是要交給戶部的人去做。
本來之前銅幣的發行和監管就是戶部的事情。
至於印多少錢,什麽時候印,是李世民和江南說了算。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你研究的那些東西到了什麽程度了?”
李成乾見李世民問自己,趕緊放下筷子,直了直身子,兩隻手放在大腿上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我讓工部改良了煤礦開采的技術,現已初見成效,不止開采速度比之前快了數倍,而且提高了安全性,也節省了人工成本。”
李世民朝李承乾擺了擺手,“邊吃邊說,不用那麽緊張。”
“好!”李承乾點了點頭,但依然沒敢拿筷子,接著說道:
“根據哥給的建議,煤炭的洗選技術也已經在使用了,現在出產的煤炭要比之前的更耐燒,熱量也高,而且也不像之前的煤炭有那麽多煙。
這些技術也已經安排了人員開始進行全國推廣。”
李世民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些都是比較實用的,正好天氣越來越冷,老百姓可以用煤炭取暖。”
江南也忍不住插了幾句,“煤炭的開采使用,除了取暖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唐的金屬冶煉技術。”
李世民沒明白江南的意思,“為什麽賢侄覺得冶煉技術要放在首先發展的位置?”
李承乾現在研究的已經很深入了,替江南回答道:“冶煉技術也是工業發展的基礎,隻有提高了冶煉技術才有可能造出很多機械設備。”
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後又輕輕歎了一口氣,“你們說的很對!不過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江南給小公主夾了一口菜,補充道:“如果冶煉技術能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的水準,可以借助21世紀這邊的一些工具或者設備,讓大唐的工業發展周期大大縮短。
別的東西不敢說,在半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造出大炮應該不成問題。”
江南之所以敢這樣說,是因為在南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火炮。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還建立了獨立的火器槍炮部隊神機營,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建製的火器部隊。
既然宋朝明朝時期能造出來大炮,如果有相關技術資料,唐朝造出大炮並不是什麽難事。
李世民李承乾幾個人現在對大炮並不陌生,知道大炮的威力比槍又大了許多。
聽江南這樣說,李世民顯得很激動,“你覺得大唐在半年之內能造出大炮?”
“應該差不多!甚至用不了半年。
承乾已經改進了煤炭的開采技術,利用煤炭提高冶煉技術並不是什麽難事,這邊有現成的資料和技術,既然冶煉技術能突破,那造出大炮應該也不是什麽難事。”
李世民捋著胡子凝思片刻,覺得江南說的很有道理,而且可行性很高。
“哈哈哈!賢侄說的是!”李世民又喝了一口酒,接著說道:
“現在大軍征討高句麗,有了機槍的支持,此番征討定會成功。
但是西部還有吐蕃,吐穀渾,還有突厥,高昌,龜茲等等等等……”
“二叔說的對!我們那邊有人說過,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廣袤的土地,收複這些地方不止能安定邊境的隱患,而且還有足夠的資源幫助大唐發展,所以說要盡早造出大炮,大炮就是來丈量國土麵積的,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李世民忍不住拍手叫好,“這話說的太好了!”
李承乾和李泰也很興奮,長孫皇後和李麗質雖然沒有插嘴,但是也聽的很明白,都很高興,感覺未來可期。
李承乾說道:“那我接下來的研究就是金屬的冶煉,讓大唐盡早造出屬於自己的火器!”
“這些資料和技術網上都有,有看不明白的你就問我,我不懂的可以再去問別人,應該不會有什麽難度。”
第二天,長安城的東西兩市格外熱鬧。
設置大唐銀行東西市分行的兩條街更是圍的水泄不通。
因為提前一天發布了發行紙幣的詔令,很多人一早就過來排隊等著兌換紙幣。
不過大部分人過來兌換紙幣都是圖新鮮,想看看紙幣是什麽樣子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些小額的兌換。
因為剛開始發行,老百姓接受一個新的事物總要一段時間的過渡,這個可以理解。
因為紙幣是戶部主持發行的,所以對於紙幣的信用程度,老百姓還是很放心的,隻是剛開始使用還不太習慣。
江南這兩天一直在把印刷廠送來的貨送回寢宮。
兌換貨幣的人越來越多,寢宮裏的放置銅錢的倉庫堆積如山。
因為對新幣的好奇,刺激了長安城老百姓的消費,兌換業務火爆的同時,長安城所有的生意買賣也都異常火爆。
聽著小公主這樣說,江南心裏非常感動。
把小公主抱起來嘬了一口,“mua~”
“明達怎麽就想著給哥哥買東西?你自己不要嗎?”
小公主點了點頭,“窩給哥哥買~哥哥噠錢都給窩買啦~”
小公主的意思是江南的錢都花給她了,她的錢也要都花給江南。
“mua~”江南又親了小公主一口,把粉嘟嘟的小臉蛋貼到自己臉上蹭了蹭,這個小奶娃真是不白疼。
李承乾說道:“把這些錢先送到寢宮吧!我看阿爺發的詔令已經宣布開始兌換了。”
江南把小公主放下,“今天先把錢送過去,晚上跟二叔說一下,明天再開始兌換吧!”
……
晚上!
李承乾和李泰都沒有回去,一起在別墅吃晚飯。
李世民也看了那些紙幣,感到很滿意。
“二叔明天就可以安排人開展兌換業務了。”
李世民抿了一口酒,放下酒杯說道:“放心吧!我已經把這個事情安排給戶部了。”
銅幣和紙幣的兌換業務以後要在整個大唐全麵展開,這個工作量很大而且很持久,所以還是要交給戶部的人去做。
本來之前銅幣的發行和監管就是戶部的事情。
至於印多少錢,什麽時候印,是李世民和江南說了算。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你研究的那些東西到了什麽程度了?”
李成乾見李世民問自己,趕緊放下筷子,直了直身子,兩隻手放在大腿上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我讓工部改良了煤礦開采的技術,現已初見成效,不止開采速度比之前快了數倍,而且提高了安全性,也節省了人工成本。”
李世民朝李承乾擺了擺手,“邊吃邊說,不用那麽緊張。”
“好!”李承乾點了點頭,但依然沒敢拿筷子,接著說道:
“根據哥給的建議,煤炭的洗選技術也已經在使用了,現在出產的煤炭要比之前的更耐燒,熱量也高,而且也不像之前的煤炭有那麽多煙。
這些技術也已經安排了人員開始進行全國推廣。”
李世民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些都是比較實用的,正好天氣越來越冷,老百姓可以用煤炭取暖。”
江南也忍不住插了幾句,“煤炭的開采使用,除了取暖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唐的金屬冶煉技術。”
李世民沒明白江南的意思,“為什麽賢侄覺得冶煉技術要放在首先發展的位置?”
李承乾現在研究的已經很深入了,替江南回答道:“冶煉技術也是工業發展的基礎,隻有提高了冶煉技術才有可能造出很多機械設備。”
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後又輕輕歎了一口氣,“你們說的很對!不過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江南給小公主夾了一口菜,補充道:“如果冶煉技術能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的水準,可以借助21世紀這邊的一些工具或者設備,讓大唐的工業發展周期大大縮短。
別的東西不敢說,在半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造出大炮應該不成問題。”
江南之所以敢這樣說,是因為在南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火炮。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還建立了獨立的火器槍炮部隊神機營,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建製的火器部隊。
既然宋朝明朝時期能造出來大炮,如果有相關技術資料,唐朝造出大炮並不是什麽難事。
李世民李承乾幾個人現在對大炮並不陌生,知道大炮的威力比槍又大了許多。
聽江南這樣說,李世民顯得很激動,“你覺得大唐在半年之內能造出大炮?”
“應該差不多!甚至用不了半年。
承乾已經改進了煤炭的開采技術,利用煤炭提高冶煉技術並不是什麽難事,這邊有現成的資料和技術,既然冶煉技術能突破,那造出大炮應該也不是什麽難事。”
李世民捋著胡子凝思片刻,覺得江南說的很有道理,而且可行性很高。
“哈哈哈!賢侄說的是!”李世民又喝了一口酒,接著說道:
“現在大軍征討高句麗,有了機槍的支持,此番征討定會成功。
但是西部還有吐蕃,吐穀渾,還有突厥,高昌,龜茲等等等等……”
“二叔說的對!我們那邊有人說過,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廣袤的土地,收複這些地方不止能安定邊境的隱患,而且還有足夠的資源幫助大唐發展,所以說要盡早造出大炮,大炮就是來丈量國土麵積的,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李世民忍不住拍手叫好,“這話說的太好了!”
李承乾和李泰也很興奮,長孫皇後和李麗質雖然沒有插嘴,但是也聽的很明白,都很高興,感覺未來可期。
李承乾說道:“那我接下來的研究就是金屬的冶煉,讓大唐盡早造出屬於自己的火器!”
“這些資料和技術網上都有,有看不明白的你就問我,我不懂的可以再去問別人,應該不會有什麽難度。”
第二天,長安城的東西兩市格外熱鬧。
設置大唐銀行東西市分行的兩條街更是圍的水泄不通。
因為提前一天發布了發行紙幣的詔令,很多人一早就過來排隊等著兌換紙幣。
不過大部分人過來兌換紙幣都是圖新鮮,想看看紙幣是什麽樣子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些小額的兌換。
因為剛開始發行,老百姓接受一個新的事物總要一段時間的過渡,這個可以理解。
因為紙幣是戶部主持發行的,所以對於紙幣的信用程度,老百姓還是很放心的,隻是剛開始使用還不太習慣。
江南這兩天一直在把印刷廠送來的貨送回寢宮。
兌換貨幣的人越來越多,寢宮裏的放置銅錢的倉庫堆積如山。
因為對新幣的好奇,刺激了長安城老百姓的消費,兌換業務火爆的同時,長安城所有的生意買賣也都異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