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崇禎心思,做出反擊
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 作者:老牛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愛卿,還是由你這個首輔先帶頭說說吧!”
見無人開口回答,崇禎皇帝隻好將目光望向了內閣首輔周延儒。
周延儒無奈,隻得硬著頭皮站了出來,躬身行禮道:“回稟皇上,在沒有查出散播謠言的幕後之人前,微臣也不敢亂言。”
“不過,微臣還是比較相信永昌伯是被人汙蔑的。”
周延儒很是明智的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隻是模糊的表示,永昌伯是無辜的。
崇禎皇帝聞言,當即皺了皺眉頭,似乎有些不大滿意周延儒的回答。
隨後,崇禎皇帝將目光看向了陳新甲,問道:“陳愛卿,你可有什麽看法。”
“這......”
陳新甲神色猶豫了片刻,而後開口回道:“回稟皇上,依微臣之見,這些謠言的散播,有可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所以,皇上可以召來永昌伯,讓其自辯清白即可。”
聽得此言,禮部尚書張四知當即站了出來,反問道:“陳大人,這些謠言本就是針對永昌伯,如何讓永昌伯自辯,又如何讓諸位相信呢?”
“不錯!這些謠言本就是捕風捉影之事,我等怎能輕信呢!”戶部尚書侯恂點頭讚同道。
“諸位大人莫要爭執,現在我們需要應對的,是盡快的調查出幕後之人。同時,我們也要嚴令禁止謠言的散播,盡可能的將事態控製住。”
吏部尚書李日宣還算是比較理智,急忙勸阻了同僚之間的爭執。
陳新甲絲毫沒有理會李日宣的勸阻,大聲說道:“散播謠言的幕後之人肯定要查出來,但現在的事態已經是越演越烈,如果永昌伯不站出來自辯,那肯定會有人認為,永昌伯這是心虛了。如此,反而更加證實了謠言的真假。”
“那依陳大人所言,該如何讓永昌伯自辯清白呢?”周延儒突然問道。
陳新甲想也沒想,當即說道:“要讓永昌伯自辯清白,當然是要針對這些謠言的內容去處理了。”
隨後,陳新甲對著崇禎皇帝抱拳回道:“皇上,以微臣之見,如今隻有讓永昌伯進京負荊請罪,並暫時將手中的兵權交出,如此方能表示對朝廷的忠心,而這些謠言也自然不攻而破。”
張四知聞言,當即大聲的斥責道:“荒謬!實在是荒謬!”
“陳大人,你就是這麽對待有功將領的?要知道,通州大營可還有著近十萬大軍。一旦這麽做了,那可是會寒了多少將士們的心啊!”
“陳大人,遼東大捷的將士們還沒有封賞,朝廷就如此對待永昌伯,可想到其中有多麽嚴重的後果嗎?”侯恂也是一臉嚴肅的問道。
周延儒沒有說話,隻是將目光看向了崇禎皇帝,而後又看了看陳新甲,似乎在想什麽。
“後果?難道京城中的謠言就無需考慮嗎?若是任由這麽造謠下去,那朝廷的威嚴何在?朝廷的臉麵何在?”
“而且,這隻是讓永昌伯自辯清白而已,又沒有什麽損失。”陳新甲大聲的反駁道。
“哼!陳大人,怕你不是這麽想的吧!”張四知語氣莫名的道。
“張大人,本官可是一心為了朝廷,為了皇上,何曾有一點私心。”陳新甲一臉正色,大表忠心。
“嗬嗬!陳大人......”
張四知剛要繼續說話,卻被龍椅上的崇禎皇帝揮手打斷。
“好了,諸位愛卿都不用再說了,對於此事的處理,還是等駱養性查出幕後之人再說吧!”
“今日暫且先這樣,朕也有些乏了,諸位愛卿都退下吧!”
一眾朝臣看了看崇禎皇帝,最後隻好躬身行禮道:“微臣告退!”
隨後,一眾朝臣便退出了東暖閣內。
安靜的東暖閣內。
崇禎皇帝突然長歎了一口氣,臉上的神色越發疲憊。
他看了看禦案上的一堆奏折,最上麵的一份奏折內容中,便是對永昌伯的彈劾。
崇禎皇帝看了幾眼,隨即便放在了一旁。
“高大伴,對於京城之中的謠言,你可有什麽看法嗎?”
聽得崇禎皇帝的問話,在一旁侍候的高起潛愣了愣神,隨即立馬回道:“回稟皇上,奴婢隻是一個內官而已,不敢妄議此事。”
“無需在意這些規矩,說說你的看法吧!”崇禎皇帝擺了擺手道。
高起潛猶豫了片刻,最終似乎下定了什麽決心,躬身回道:“皇上,以奴婢的想法來看,這些謠言必定不會是空穴來風,也許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而且,奴婢還聽聞在遼東之戰時,永昌伯便蓄意的交好各鎮總兵,使得各鎮總兵都比較聽從永昌伯的命令。”
高起潛最後一句話說完,崇禎皇帝的臉色立即就變得難看。
“高大伴,你說的可是當真?”
見得崇禎皇帝望來的嚴肅眼神,高起潛急忙跪倒在地,麵色惶恐的道:“回稟皇上,奴才豈敢說假,這都是一些遼東將領無意間說給奴婢聽的。”
高起潛曾經在遼東之時出任過監軍之職,自然是與一些遼東將領有些關係。
聽得高起潛之言,崇禎皇帝麵色陰晴不定,目光閃爍,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良久,崇禎皇帝才開口道:“高大伴,先起來吧!”
“是,皇上!”
高起潛長鬆了一口氣,眼眸深處閃過一抹莫名之色。
......
九月十四日。
隨著謠言的愈演愈烈,許多捕風捉影的言官禦史為體現自己的存在感與忠心,紛紛向崇禎皇帝上奏,彈劾永昌伯。
這些言官禦史邀名賣直,自恃忠心為國,卻是陷崇禎皇帝於不義之中。
他們絲毫沒有考慮到,若是真的處置了永昌伯這位有功之將,那將會寒了多少有功將士們的心。
或許,這些有功之將以後哪裏還敢再為國效力。
而為了應對朝廷的態度與反擊言官禦史的彈劾,劉博源故意命京城情報司放出消息,他將要率軍返回延綏鎮,不再接受朝廷的封賞。
這個消息的一放出,立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是什麽意思?
這是表明了什麽?
永昌伯不接受朝廷的封賞,率軍返回延綏鎮,這完全是要脫離朝廷啊!
若是朝廷再不拿出態度,那將會引起多大的禍事啊!
說不定,永昌伯將會成為一個軍閥的存在,不再聽從朝廷的調令。
若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那可是比流賊的禍亂還要嚴重啊!
見無人開口回答,崇禎皇帝隻好將目光望向了內閣首輔周延儒。
周延儒無奈,隻得硬著頭皮站了出來,躬身行禮道:“回稟皇上,在沒有查出散播謠言的幕後之人前,微臣也不敢亂言。”
“不過,微臣還是比較相信永昌伯是被人汙蔑的。”
周延儒很是明智的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隻是模糊的表示,永昌伯是無辜的。
崇禎皇帝聞言,當即皺了皺眉頭,似乎有些不大滿意周延儒的回答。
隨後,崇禎皇帝將目光看向了陳新甲,問道:“陳愛卿,你可有什麽看法。”
“這......”
陳新甲神色猶豫了片刻,而後開口回道:“回稟皇上,依微臣之見,這些謠言的散播,有可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所以,皇上可以召來永昌伯,讓其自辯清白即可。”
聽得此言,禮部尚書張四知當即站了出來,反問道:“陳大人,這些謠言本就是針對永昌伯,如何讓永昌伯自辯,又如何讓諸位相信呢?”
“不錯!這些謠言本就是捕風捉影之事,我等怎能輕信呢!”戶部尚書侯恂點頭讚同道。
“諸位大人莫要爭執,現在我們需要應對的,是盡快的調查出幕後之人。同時,我們也要嚴令禁止謠言的散播,盡可能的將事態控製住。”
吏部尚書李日宣還算是比較理智,急忙勸阻了同僚之間的爭執。
陳新甲絲毫沒有理會李日宣的勸阻,大聲說道:“散播謠言的幕後之人肯定要查出來,但現在的事態已經是越演越烈,如果永昌伯不站出來自辯,那肯定會有人認為,永昌伯這是心虛了。如此,反而更加證實了謠言的真假。”
“那依陳大人所言,該如何讓永昌伯自辯清白呢?”周延儒突然問道。
陳新甲想也沒想,當即說道:“要讓永昌伯自辯清白,當然是要針對這些謠言的內容去處理了。”
隨後,陳新甲對著崇禎皇帝抱拳回道:“皇上,以微臣之見,如今隻有讓永昌伯進京負荊請罪,並暫時將手中的兵權交出,如此方能表示對朝廷的忠心,而這些謠言也自然不攻而破。”
張四知聞言,當即大聲的斥責道:“荒謬!實在是荒謬!”
“陳大人,你就是這麽對待有功將領的?要知道,通州大營可還有著近十萬大軍。一旦這麽做了,那可是會寒了多少將士們的心啊!”
“陳大人,遼東大捷的將士們還沒有封賞,朝廷就如此對待永昌伯,可想到其中有多麽嚴重的後果嗎?”侯恂也是一臉嚴肅的問道。
周延儒沒有說話,隻是將目光看向了崇禎皇帝,而後又看了看陳新甲,似乎在想什麽。
“後果?難道京城中的謠言就無需考慮嗎?若是任由這麽造謠下去,那朝廷的威嚴何在?朝廷的臉麵何在?”
“而且,這隻是讓永昌伯自辯清白而已,又沒有什麽損失。”陳新甲大聲的反駁道。
“哼!陳大人,怕你不是這麽想的吧!”張四知語氣莫名的道。
“張大人,本官可是一心為了朝廷,為了皇上,何曾有一點私心。”陳新甲一臉正色,大表忠心。
“嗬嗬!陳大人......”
張四知剛要繼續說話,卻被龍椅上的崇禎皇帝揮手打斷。
“好了,諸位愛卿都不用再說了,對於此事的處理,還是等駱養性查出幕後之人再說吧!”
“今日暫且先這樣,朕也有些乏了,諸位愛卿都退下吧!”
一眾朝臣看了看崇禎皇帝,最後隻好躬身行禮道:“微臣告退!”
隨後,一眾朝臣便退出了東暖閣內。
安靜的東暖閣內。
崇禎皇帝突然長歎了一口氣,臉上的神色越發疲憊。
他看了看禦案上的一堆奏折,最上麵的一份奏折內容中,便是對永昌伯的彈劾。
崇禎皇帝看了幾眼,隨即便放在了一旁。
“高大伴,對於京城之中的謠言,你可有什麽看法嗎?”
聽得崇禎皇帝的問話,在一旁侍候的高起潛愣了愣神,隨即立馬回道:“回稟皇上,奴婢隻是一個內官而已,不敢妄議此事。”
“無需在意這些規矩,說說你的看法吧!”崇禎皇帝擺了擺手道。
高起潛猶豫了片刻,最終似乎下定了什麽決心,躬身回道:“皇上,以奴婢的想法來看,這些謠言必定不會是空穴來風,也許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而且,奴婢還聽聞在遼東之戰時,永昌伯便蓄意的交好各鎮總兵,使得各鎮總兵都比較聽從永昌伯的命令。”
高起潛最後一句話說完,崇禎皇帝的臉色立即就變得難看。
“高大伴,你說的可是當真?”
見得崇禎皇帝望來的嚴肅眼神,高起潛急忙跪倒在地,麵色惶恐的道:“回稟皇上,奴才豈敢說假,這都是一些遼東將領無意間說給奴婢聽的。”
高起潛曾經在遼東之時出任過監軍之職,自然是與一些遼東將領有些關係。
聽得高起潛之言,崇禎皇帝麵色陰晴不定,目光閃爍,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良久,崇禎皇帝才開口道:“高大伴,先起來吧!”
“是,皇上!”
高起潛長鬆了一口氣,眼眸深處閃過一抹莫名之色。
......
九月十四日。
隨著謠言的愈演愈烈,許多捕風捉影的言官禦史為體現自己的存在感與忠心,紛紛向崇禎皇帝上奏,彈劾永昌伯。
這些言官禦史邀名賣直,自恃忠心為國,卻是陷崇禎皇帝於不義之中。
他們絲毫沒有考慮到,若是真的處置了永昌伯這位有功之將,那將會寒了多少有功將士們的心。
或許,這些有功之將以後哪裏還敢再為國效力。
而為了應對朝廷的態度與反擊言官禦史的彈劾,劉博源故意命京城情報司放出消息,他將要率軍返回延綏鎮,不再接受朝廷的封賞。
這個消息的一放出,立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是什麽意思?
這是表明了什麽?
永昌伯不接受朝廷的封賞,率軍返回延綏鎮,這完全是要脫離朝廷啊!
若是朝廷再不拿出態度,那將會引起多大的禍事啊!
說不定,永昌伯將會成為一個軍閥的存在,不再聽從朝廷的調令。
若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那可是比流賊的禍亂還要嚴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