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一國兩製分南北 君臣賭約見分曉
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 作者:獨唱何須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今日諸位既然都在,順便就當上個早朝吧!”祁翀玩笑道,“有件事該議一議了!本次會試,誰來主持比較合適啊?林相和歧郡王去年剛主持過一次,今年顯然不能再主持了。杜相,你可有人選推薦?”
“陛下,臣有個侄子今年想要下場一試,按規矩,不但自己不能擔任考官,就連舉薦人選,臣也理應回避。”杜延年忙道。接著,李勉、陸懷素、邱維屏、許衍也紛紛以家中子弟將要參考為名,提出回避。
“這麽巧啊?”祁翀目光從眾人中間掃過,最後落在了羅汝芳身上。
“羅先生,你來主持吧!你是狀元出身,又教出一個狀元、一個榜眼,你來主持此次會試再合適不過了!”
羅汝芳還欲謙辭一番,眾人紛紛附和,皆道他學問高,又是帝師,沒人比他更合適了。見眾人都這麽說,羅汝芳便不再推辭,滿麵春風地接下了這個差事。隨後經過其他人的舉薦,又定下了向櫛為今科副主考。
此事定下來以後,祁翀又問了另一事。
“江南各州縣的官員都安排好了嗎?”
“回陛下,”杜延年稟道,“此事有些難度。內閣與項國公也曾就此事有過往來函件商議,項國公提出盡量以原江南官員充任,臣等也較為認同。隻是,所有江南官員不能全部留在江南,還要擇其優者赴京中各部任職,以示朝廷對江南的重視和籠絡。本來經過戰亂,江南官員死走逃亡不少,缺額就多,再征調部分人員進京,能剩下的就不夠各州縣之任了。可從咱們江北選派官員也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如何劃分各路,也是個難題。所以,臣等連日翻閱吏部文檔,試圖從中尋找合適人選,可始終是不大夠用。呃......倒是有人提了個法子,說是能否從之前罷黜的蔭官中再擇一部分......”
“絕對不行!”祁翀頓時拉下了臉,毫不客氣的回絕了杜延年,“朝廷政令豈可朝令夕改?若此時再度啟用蔭官,那豈不是說之前的費冗之策是錯的?再說了,廢除冗官、蔭官,罷黜的都是不合格、吃空餉之人,既然已經判定為不合格,豈能再度任用?官員不夠用,那今年恩科就多錄一些年輕士子就是了,這天底下還怕沒有讀書人嗎?至於江南設‘路’一事,朕以為可以先緩緩,暫時就由內閣直接管理各州。”
陳懷禮拱手道:“陛下,江南州縣劃分的小,有些小州甚至兩州之地才能頂我大淵江北一州之地,縣亦如是。如果內閣直管各州,怕是事無巨細都要送到內閣決定,那內閣別說六個人了,就是再加六個也忙不過來呀!”
“陳閣老這話說到點子上了!”祁翀點點頭道,“朕正有意拿江南做個試驗!什麽試驗呢?合州並縣!江南州縣劃分得小,那就小州並大州、小縣並大縣,兩三個並一個,將江南四十州整合成為十五至二十個州,每州大約轄八至十縣。如此一來便能省卻大量官員,也能緩解官員不足之病。如此策在江南推行順利,那下一步,江北便也可參照執行。”
“陛下,若縣域過大,則治理怕是有難度,一個縣令能力再強怕是也無法周全啊!”羅汝芳道。
“羅先生這話也是點到了關鍵。”祁翀先給了老師一個肯定,又繼續道,“按我朝官製,每縣縣令之下,設縣丞、縣尉、主簿、教諭等職以為輔助,然製雖如此,實際上各縣屬官往往配備不齊,或有縣丞無縣尉,或有縣尉無縣丞,有些小縣甚至隻有一個主簿!說起來這也是吏部的疏忽!向閣老管吏部多年,應該最是了解這個情況吧?”
向櫛忙道:“陛下所言極是,隻是,此事並非吏部偷懶,實在是缺人缺的厲害!按照慣例,擔任這些屬官的要麽是獲罪被貶的官員,要麽是舉子出仕。可是,獲罪官員數量是有限的,舉子又大多不願擔任屬官,因為一旦任官便失去了再次參加科考的資格,那麽今後仕途升遷便有限了。如此一來,屬官實難選任!”
“那向閣老覺得是哪裏出了問題呢?是那些屢試不第的舉子太不懂事了嗎?寧願每隔兩三年博一次那萬中無一的機會,也不願意早日報效朝廷?”
“這......若那些人能再多體恤朝廷一些,那自然是最好的。”向櫛不明白正憲帝的意思,隻能含糊地應了一句。
“這話不對!”祁翀搖頭道,“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個道理放到哪裏都講不通!就連這火車頭還得吃煤呢,何況是人?小官俸祿低、升遷機會少,這本身就是弊端!既然是弊端,那就得改!”
杜延年一聽到這個“改”字,頓時頭大起來,不由得皺了皺眉。
祁翀沒有注意到他的表情,繼續道:“要想鼓勵舉子出仕,一方麵,七品以下的官員俸祿要有所提升,另一方麵,要建立在八九品官員中遴選人才的機製,使他們在失去科考資格後還有其他途徑獲得升遷或轉任。杜相,這就是內閣要考慮的事了!”
“陛下高瞻遠矚,臣等受教了。隻是,陛下,如此一來便要大動幹戈了!大規模選拔人才是大事,同時,縣域、州域變動也不是小事,關係到稅收、民政等諸多事宜,如此大事是否從長計議?否則影響到今年的稅收......”杜延年斟酌著勸道。
“就是怕影響稅收,所以才要速戰速決!此事定下來越早,對今後的治理越好!選官的事還可以稍待幾個月,但州縣域重新劃界卻是刻不容緩之事。杜相,你覺得完成江南的州縣合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至少也要半年吧!”
“那就免江南半年賦稅!半年之後,江南一切改革要到位,年底之前,所有官員要到位!”
“陛下,江南各州由內閣直管,江北卻仍由各路管轄,這一國之內兩種官製,豈非亂套?”陸懷素也提出質疑。
“一國之內兩種製度未嚐不可,正好比一下孰優孰劣。治國之法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總要因時因地製宜。”
“臣以為陛下所言有理,”羅汝芳見眾人都在反對,忙出言維護自己的學生,“隻是,此事畢竟事關重大,臣以為還需委派一老成持重之臣親赴江南主持此事才行。”
“嗯,這倒是可以。羅先生可有合適人選?”
“臣以為項國公便可承擔此任!正好他在江南,何不就將此事委任於他?”
祁翀略一思索道:“項國公雖然合適,但是他還另有要事,隻怕難以分身。諸公還有其他人選嗎?”
君臣之間正討論的熱火朝天之際,一直扒著車門往外看的秦征突然喊了一聲:“陛下,追上了!”
眾人聞言齊齊撩開窗簾向窗外看去,林仲儒更是幾乎將臉貼上了窗戶。
果然,一匹駿馬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正是林仲儒的那匹馬!馬上的騎手顯然也聽見了火車的轟鳴之聲,也有些心焦,使出了渾身解數拚命催促著胯下的駿馬。
然而他的努力無濟於事,雙方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直到追平,直到駿馬被落在了後麵,而此時,路程剛剛過半。
林仲儒不可思議地望著無能為力的騎手和已拚盡全力的寶馬,心情逐漸低沉。
“好啊!”率先鼓起掌來的是魯王祁檁,“陛下,這車還真是個好東西呀!拉得多、跑得快,以後臣要是用這個運鹽,那盈利還得翻番兒呀!”
“陛下,老臣想再問一句,這車一次最多能掛幾節車廂?能拉多少人?能拉多少糧食?”趙昌國激動地聲音都顫抖了。
“您是想用它運兵和輜重?那您可跟朕想到一塊兒去了!以這車目前的動力而言,一個車頭掛五節車廂,拉一千人是能做到的。或者換成糧食,每節車廂至少可以裝一千石糧食,整車就是五千石。不過滿載的話,速度會有所減慢,但再怎麽慢也是比馬快的,因為它不需要休息,可以日夜兼程,隻需要多配幾個司機、司爐輪流休息即可。”祁翀耐心解釋道。
“那豈不是能頂一支千人運糧隊?不不不,它比千人運糧隊還要合算,因為它不吃飯啊!它運糧途中基本沒有糧食損耗!好東西呀!好東西呀!”兵部尚書韋乾度也發現了其中的妙處,連連叫好。
一直沒說話的方深甫的臉上露出了得意之色:嘿嘿,這下沒人再敢說我老方隻會拍馬溜須了吧?這車我是不會造,可這鐵路——我主持修的!怎麽著也有我一份功勞吧!
祁翀微微一笑道:“那韋尚書,你覺得能造此物之人能頂多少士兵啊?”
“至少能頂一萬廂軍——哦,不,能頂三萬廂軍!”
“豈止呀!”趙昌國搖搖頭又扒拉了一會兒手指道,“若用於運兵——隻要火車足夠多,就可以保證行軍速度至少提高三倍,那就意味著我們能比敵人更早抵達戰場,占領先機,甚至可以因此直接決定戰爭的勝負!所謂‘兵貴神速’,就是這個道理!照老臣看,發明此物之人功勞之大根本無法衡量!”
祁樟、祁榛聞言都連連點頭!
“陛下,臣有個侄子今年想要下場一試,按規矩,不但自己不能擔任考官,就連舉薦人選,臣也理應回避。”杜延年忙道。接著,李勉、陸懷素、邱維屏、許衍也紛紛以家中子弟將要參考為名,提出回避。
“這麽巧啊?”祁翀目光從眾人中間掃過,最後落在了羅汝芳身上。
“羅先生,你來主持吧!你是狀元出身,又教出一個狀元、一個榜眼,你來主持此次會試再合適不過了!”
羅汝芳還欲謙辭一番,眾人紛紛附和,皆道他學問高,又是帝師,沒人比他更合適了。見眾人都這麽說,羅汝芳便不再推辭,滿麵春風地接下了這個差事。隨後經過其他人的舉薦,又定下了向櫛為今科副主考。
此事定下來以後,祁翀又問了另一事。
“江南各州縣的官員都安排好了嗎?”
“回陛下,”杜延年稟道,“此事有些難度。內閣與項國公也曾就此事有過往來函件商議,項國公提出盡量以原江南官員充任,臣等也較為認同。隻是,所有江南官員不能全部留在江南,還要擇其優者赴京中各部任職,以示朝廷對江南的重視和籠絡。本來經過戰亂,江南官員死走逃亡不少,缺額就多,再征調部分人員進京,能剩下的就不夠各州縣之任了。可從咱們江北選派官員也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如何劃分各路,也是個難題。所以,臣等連日翻閱吏部文檔,試圖從中尋找合適人選,可始終是不大夠用。呃......倒是有人提了個法子,說是能否從之前罷黜的蔭官中再擇一部分......”
“絕對不行!”祁翀頓時拉下了臉,毫不客氣的回絕了杜延年,“朝廷政令豈可朝令夕改?若此時再度啟用蔭官,那豈不是說之前的費冗之策是錯的?再說了,廢除冗官、蔭官,罷黜的都是不合格、吃空餉之人,既然已經判定為不合格,豈能再度任用?官員不夠用,那今年恩科就多錄一些年輕士子就是了,這天底下還怕沒有讀書人嗎?至於江南設‘路’一事,朕以為可以先緩緩,暫時就由內閣直接管理各州。”
陳懷禮拱手道:“陛下,江南州縣劃分的小,有些小州甚至兩州之地才能頂我大淵江北一州之地,縣亦如是。如果內閣直管各州,怕是事無巨細都要送到內閣決定,那內閣別說六個人了,就是再加六個也忙不過來呀!”
“陳閣老這話說到點子上了!”祁翀點點頭道,“朕正有意拿江南做個試驗!什麽試驗呢?合州並縣!江南州縣劃分得小,那就小州並大州、小縣並大縣,兩三個並一個,將江南四十州整合成為十五至二十個州,每州大約轄八至十縣。如此一來便能省卻大量官員,也能緩解官員不足之病。如此策在江南推行順利,那下一步,江北便也可參照執行。”
“陛下,若縣域過大,則治理怕是有難度,一個縣令能力再強怕是也無法周全啊!”羅汝芳道。
“羅先生這話也是點到了關鍵。”祁翀先給了老師一個肯定,又繼續道,“按我朝官製,每縣縣令之下,設縣丞、縣尉、主簿、教諭等職以為輔助,然製雖如此,實際上各縣屬官往往配備不齊,或有縣丞無縣尉,或有縣尉無縣丞,有些小縣甚至隻有一個主簿!說起來這也是吏部的疏忽!向閣老管吏部多年,應該最是了解這個情況吧?”
向櫛忙道:“陛下所言極是,隻是,此事並非吏部偷懶,實在是缺人缺的厲害!按照慣例,擔任這些屬官的要麽是獲罪被貶的官員,要麽是舉子出仕。可是,獲罪官員數量是有限的,舉子又大多不願擔任屬官,因為一旦任官便失去了再次參加科考的資格,那麽今後仕途升遷便有限了。如此一來,屬官實難選任!”
“那向閣老覺得是哪裏出了問題呢?是那些屢試不第的舉子太不懂事了嗎?寧願每隔兩三年博一次那萬中無一的機會,也不願意早日報效朝廷?”
“這......若那些人能再多體恤朝廷一些,那自然是最好的。”向櫛不明白正憲帝的意思,隻能含糊地應了一句。
“這話不對!”祁翀搖頭道,“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個道理放到哪裏都講不通!就連這火車頭還得吃煤呢,何況是人?小官俸祿低、升遷機會少,這本身就是弊端!既然是弊端,那就得改!”
杜延年一聽到這個“改”字,頓時頭大起來,不由得皺了皺眉。
祁翀沒有注意到他的表情,繼續道:“要想鼓勵舉子出仕,一方麵,七品以下的官員俸祿要有所提升,另一方麵,要建立在八九品官員中遴選人才的機製,使他們在失去科考資格後還有其他途徑獲得升遷或轉任。杜相,這就是內閣要考慮的事了!”
“陛下高瞻遠矚,臣等受教了。隻是,陛下,如此一來便要大動幹戈了!大規模選拔人才是大事,同時,縣域、州域變動也不是小事,關係到稅收、民政等諸多事宜,如此大事是否從長計議?否則影響到今年的稅收......”杜延年斟酌著勸道。
“就是怕影響稅收,所以才要速戰速決!此事定下來越早,對今後的治理越好!選官的事還可以稍待幾個月,但州縣域重新劃界卻是刻不容緩之事。杜相,你覺得完成江南的州縣合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至少也要半年吧!”
“那就免江南半年賦稅!半年之後,江南一切改革要到位,年底之前,所有官員要到位!”
“陛下,江南各州由內閣直管,江北卻仍由各路管轄,這一國之內兩種官製,豈非亂套?”陸懷素也提出質疑。
“一國之內兩種製度未嚐不可,正好比一下孰優孰劣。治國之法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總要因時因地製宜。”
“臣以為陛下所言有理,”羅汝芳見眾人都在反對,忙出言維護自己的學生,“隻是,此事畢竟事關重大,臣以為還需委派一老成持重之臣親赴江南主持此事才行。”
“嗯,這倒是可以。羅先生可有合適人選?”
“臣以為項國公便可承擔此任!正好他在江南,何不就將此事委任於他?”
祁翀略一思索道:“項國公雖然合適,但是他還另有要事,隻怕難以分身。諸公還有其他人選嗎?”
君臣之間正討論的熱火朝天之際,一直扒著車門往外看的秦征突然喊了一聲:“陛下,追上了!”
眾人聞言齊齊撩開窗簾向窗外看去,林仲儒更是幾乎將臉貼上了窗戶。
果然,一匹駿馬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正是林仲儒的那匹馬!馬上的騎手顯然也聽見了火車的轟鳴之聲,也有些心焦,使出了渾身解數拚命催促著胯下的駿馬。
然而他的努力無濟於事,雙方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直到追平,直到駿馬被落在了後麵,而此時,路程剛剛過半。
林仲儒不可思議地望著無能為力的騎手和已拚盡全力的寶馬,心情逐漸低沉。
“好啊!”率先鼓起掌來的是魯王祁檁,“陛下,這車還真是個好東西呀!拉得多、跑得快,以後臣要是用這個運鹽,那盈利還得翻番兒呀!”
“陛下,老臣想再問一句,這車一次最多能掛幾節車廂?能拉多少人?能拉多少糧食?”趙昌國激動地聲音都顫抖了。
“您是想用它運兵和輜重?那您可跟朕想到一塊兒去了!以這車目前的動力而言,一個車頭掛五節車廂,拉一千人是能做到的。或者換成糧食,每節車廂至少可以裝一千石糧食,整車就是五千石。不過滿載的話,速度會有所減慢,但再怎麽慢也是比馬快的,因為它不需要休息,可以日夜兼程,隻需要多配幾個司機、司爐輪流休息即可。”祁翀耐心解釋道。
“那豈不是能頂一支千人運糧隊?不不不,它比千人運糧隊還要合算,因為它不吃飯啊!它運糧途中基本沒有糧食損耗!好東西呀!好東西呀!”兵部尚書韋乾度也發現了其中的妙處,連連叫好。
一直沒說話的方深甫的臉上露出了得意之色:嘿嘿,這下沒人再敢說我老方隻會拍馬溜須了吧?這車我是不會造,可這鐵路——我主持修的!怎麽著也有我一份功勞吧!
祁翀微微一笑道:“那韋尚書,你覺得能造此物之人能頂多少士兵啊?”
“至少能頂一萬廂軍——哦,不,能頂三萬廂軍!”
“豈止呀!”趙昌國搖搖頭又扒拉了一會兒手指道,“若用於運兵——隻要火車足夠多,就可以保證行軍速度至少提高三倍,那就意味著我們能比敵人更早抵達戰場,占領先機,甚至可以因此直接決定戰爭的勝負!所謂‘兵貴神速’,就是這個道理!照老臣看,發明此物之人功勞之大根本無法衡量!”
祁樟、祁榛聞言都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