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內憂外患不足慮 算無遺策小神通
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 作者:獨唱何須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是說謝宣從一年前就萌生反意了?”承平帝有些驚訝,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沒有確定要傳位給祁翀,也就是說謝宣的反意其實與祁翀即位關係不大。
“隻怕是的。”
“那鄭慎矜呢?他又是怎麽回事?”
“至於鄭慎矜嘛,他應該是被謝宣脅迫的。”
“脅迫?他有什麽把柄在謝宣手上嗎?”
“不是他自己,是他兒子鄭泊。鄭泊之前主持皇陵修造事宜,犯了點兒錯,卻被他瞞了下來。”
一聽事關自己的皇陵,承平帝頓時關注起來:“什麽錯?”
“修造皇陵所需要的金絲楠木數量不足,鄭泊想盡辦法也弄不到足量的楠木,不得已用鬆木代替了。此事確有欺君之嫌,隻是不知為何被謝宣知道了,他以此為要挾,鄭慎矜不得不從。”
“那你又怎麽知道他會在昨夜造反、提前做好部署呢?”
“三路齊反,我就知道謝宣要生事了,但我原來的計劃是將他困在京中,逼他出錯,可沒想到東吳突然攪和進來,給了他出京的理由。在那種情況下,我實在沒有理由再阻止他離京。
好在謝宣離京前將計劃告訴了他的心腹王丘一、方吉甫和餘勇。”
“這三人也都是你的人?”承平帝心中微微一驚。
“方吉甫不是,他自始至終都是忠於謝宣的;而王平章他是忠直純良之輩,並未因謝宣對他有私恩便是非不分,這半年來他忍辱負重周旋於祁樺、謝宣等人之間,為的就是這最後一擊;但餘勇卻是真真正正的叛徒,謝宣將他當成身邊一條咬人的狗,可他忘了,餘勇終究是人不是狗,在他屢屢當眾鞭笞、辱罵餘勇之後,再忠誠的人也難免心生怨氣,這個時候若有人再適時地給他點好處,自然就可以讓他改換門庭。
知道了謝宣的計劃後,我連夜派出快馬分別通知了岐國公和壽王叔,請他們幫我一起演了一出請君入甕、關門打狗的好戲。”祁翀的神態越來越放鬆,說話的語氣也逐漸不再那麽恭敬。
承平帝心中還有許多疑惑未解,倒也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你這計劃看似合理,可萬一老八控製不住那一萬神武軍怎麽辦?”
“這一點我當然也想過了,所以我提前跟宋國公借了一個人——宋國公的軍中養子謝十一。
謝宣軟禁宋國公後,為了防止謝十一接觸宋國公,特地將他調去了城外的莊子裏幹活兒,可如此一來,謝十一反倒遠離了謝宣的監視。尤其是離京前一夜,謝宣根本顧不上其他事,這就給了我和宋國公以及謝十一接觸的機會。
和十二衛一樣,神武軍也是老國公一手帶出來的。軍中不少人都跟謝十一有著過命的交情,再加上老國公的手書,因此負責領軍的都虞侯毫不猶豫地便將軍權交給了壽王。”
“那柳敬誠呢?他又怎會聽從你的調遣,還來個陣前反殺?他又不是馬岱!”承平帝對此顯然是最想不通的。
祁翀笑道:“其實,幾乎所有人都看錯了岐國公。他平常是謹小慎微不錯,但這並不表示他不懂得大是大非,更不表示他沒有決斷之力。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很在意姑祖母對他的看法,姑祖母一封信就足以讓他冒險一擊。”
承平帝點了點頭道:“你小子倒是算無遺策,可劫持姑母和那位杜小姐的死士又是怎麽回事?”
“高、王、裴等幾大世家恨我和杜相入骨,他們生怕謝宣殺不了我們,就自作聰明地派出家丁、護衛去劫持我們在意之人,可惜他們行事太不謹慎,居然在教坊司這種人來人往之地商議此事,結果被人聽見了,事情自然就泄露了。”
“原來如此。事到如今,榆東、榆西兩路平叛軍都被你擅自撤了回來——這個朕暫且不追究——那還有東吳呢,內亂外患,你要怎麽解決?”
“內亂已平,外患不足憂。”祁翀胸有成竹道。
“哦?你細說說。”承平帝不可思議地望著祁翀。
“先說三路叛軍,榆東路的裴宣卿還沒出郢州就被拿下了,隻是消息被壓了下來而已。”
“這怎麽可能?別說你無權調兵了,就算你有這個權力,你又能從哪裏調動軍隊進攻榆東路呢?”承平帝大搖其頭,連連表示不信。
“不需要調動軍隊,隻用了一個人而已。”祁翀笑道,“我府上的長史方深甫在外修路已經很久了,您就不想知道他究竟去了哪兒嗎?”
“郢州?”
“不錯,他和方實父子倆都曾在郢州任職,尤其是方實任職勇敢軍指揮使期間,練出了一營驍勇的士兵,這一營士兵與其他廂軍士兵明顯不同,裴宣卿也算慧眼識才,將這一營兵調到身邊擔任親衛,結果卻是親自將自己送到了我的手上。方深甫一聲令下,這一營士兵立即倒戈,將裴宣卿綁了起來,如今人已經在押解回京的路上了,不過三五日便可到京。”
“那榆西路呢?”
“鄭慎矜本無反意,不過是被逼迫的而已。我派了他的族侄鄭澹帶去了一封勸降信,又請慶王叔和種將軍出兵攔截,鄭慎矜見造反無望,自然偃旗息鼓了。剛收到消息,鄭慎矜已經自縛請罪,種佶就要將他押解回京了。”
“等等,種佶帶回來五千果毅軍,這個朕知道,可老十哪來的兵?”承平帝大惑不解地問道。
“您怎麽忘了,皇陵那邊有五千護陵軍啊,慶王叔負責修陵,自然有統轄、調動護陵軍之權。”
“哦,那京西路的王宗閔呢?”
“所謂京西路王宗閔造反的消息根本就是我讓延州刺史梁燾發的假消息,目的就是進一步將神武軍調出京去,盡量減少謝宣的可用兵力。”
“難道王宗閔沒有反?”
“不,他是想陰謀造反,不過京西路的叛亂根本沒來得及開始便結束了。事實上,他最慘,連府門都沒出就被拿下了。
早在去年,義父得到了王宗閔要出任京西路安撫使的消息後,便有意將他的老部下梁燾安排到了延州,不過當時沒人知道王宗閔有反意,盯著他其實是為了查探王家在‘投獻田’案中是否有枉法行為。沒想到歪打正著,伏牛山遇襲之後,我便開始懷疑是王家老三泄露了我的行蹤,既然有懷疑,怎麽可能不防呢?於是我以流放的名義將劉憑和他昔日被擒的部下送到了延州,這些人就成了此次抓捕王宗閔的主力。
所以,王宗閔跟軍中將領一聯絡,梁燾就收到了消息,果斷囚禁了王宗閔父子,收服了延州廂軍,拿到了他謀反的證據,這之後才向京中發出了王宗閔造反的消息。”
“太好了!”承平帝大喜道,“既然三路反賊已平,那就趕緊整頓兵馬去淮州禦敵吧!”
“不必了,”祁翀笑道,“已有三路大軍前往淮州助陣,董肇得意不了幾天。”
“三路大軍?哪來的三路大軍?”
“第一路就是楚王叔啊,京西路叛亂沒有發生,他自然不用去平叛,我本打算讓他在京外轉一圈就回來,東吳犯境的消息傳來後,我臨時改變主意,讓他南下禦敵了,事實上他現在應該已經進入淮州地界了。”
“那第二路呢?”
“這第二路人數不多,但算是一支奇兵,就是靜山軍水師。楚王叔南下的同時,以樞密使的身份給留守望州的靜山軍下了調令,令其由水路向南進發,然後沿大江而上,牽製東吳水師。”
“區區靜山軍能有什麽像樣的水師?”承平帝對這一路人不以為然,輕蔑地撇了撇嘴,“那第三路呢?”
“這第三路嘛,其實是外援。”祁翀繼續道,“我讓渝王和宇文融分別給南唐皇帝和蜀王寫了信,力勸他們趁機伐吳。他二人現在都想借軍功樹立自己的威望,想來應該不會拒絕這個主意,陛下再等幾日,應該就會有消息傳回來。隻要南唐出兵,東吳為避免兩線作戰,就一定會從淮州撤兵。”
“好一個圍魏救趙,你連南唐都算進去了!可是,渝王和宇文融怎麽那麽聽你的話呀?”
“因為渝王是我舅舅呀!”祁翀神秘一笑道,“您不是一直都很懷疑我的身世嗎?其實您沒猜錯,我的生母的確來自南唐,而且還是南唐的大長公主、渝王的姐姐,有了這個身份,還愁渝王不聽我的嗎?至於宇文融嘛,刀子架在脖子上,他敢不從嗎?”
承平帝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他終於意識到,今日祁翀的態度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沒等他反應過來,祁翀主動繼續道:“您還想問什麽?是皇宮中為何會藏著一支軍隊,還是他們用的那種新式武器是什麽?抑或是三位老國公為何會同時出山?算了,我一一解釋吧。
宮裏救駕的那支軍隊就是靜山軍。之前您同意調一支廂軍進宮協助鋪設萬歲殿的地暖管道——義父當然不會傻到直接調靜山軍進宮,否則謝宣也不會同意——當時調的是建安軍,一支來自湖州,與我毫無關係的軍隊。但謝宣不知道的是,建安軍的都指揮使原是魯王叔的門人,魯王叔一句話,他就乖乖交出了建安軍的旗號、衣甲,跟靜山軍做了對調,因此,實際進宮的就是靜山軍。同時,借著運鋼管的機會,火槍也被藏在鋼管中悄悄運進了宮。
對了,火槍就是那種能發出響聲的鋼管子,也是當時殷天章指使小內侍榮保舉告王府私造的新式兵器。
至於三位老國公嘛,那不過是姑祖母一封信的事而已,尤其是宋國公,他老人家早就對當年之事追悔莫及,既然有機會撥亂反正,他又何樂而不為呢?
陛下還有別的問題嗎?”祁翀歪著頭望著承平帝,嘴角露出了一絲嘲諷的笑容。
“隻怕是的。”
“那鄭慎矜呢?他又是怎麽回事?”
“至於鄭慎矜嘛,他應該是被謝宣脅迫的。”
“脅迫?他有什麽把柄在謝宣手上嗎?”
“不是他自己,是他兒子鄭泊。鄭泊之前主持皇陵修造事宜,犯了點兒錯,卻被他瞞了下來。”
一聽事關自己的皇陵,承平帝頓時關注起來:“什麽錯?”
“修造皇陵所需要的金絲楠木數量不足,鄭泊想盡辦法也弄不到足量的楠木,不得已用鬆木代替了。此事確有欺君之嫌,隻是不知為何被謝宣知道了,他以此為要挾,鄭慎矜不得不從。”
“那你又怎麽知道他會在昨夜造反、提前做好部署呢?”
“三路齊反,我就知道謝宣要生事了,但我原來的計劃是將他困在京中,逼他出錯,可沒想到東吳突然攪和進來,給了他出京的理由。在那種情況下,我實在沒有理由再阻止他離京。
好在謝宣離京前將計劃告訴了他的心腹王丘一、方吉甫和餘勇。”
“這三人也都是你的人?”承平帝心中微微一驚。
“方吉甫不是,他自始至終都是忠於謝宣的;而王平章他是忠直純良之輩,並未因謝宣對他有私恩便是非不分,這半年來他忍辱負重周旋於祁樺、謝宣等人之間,為的就是這最後一擊;但餘勇卻是真真正正的叛徒,謝宣將他當成身邊一條咬人的狗,可他忘了,餘勇終究是人不是狗,在他屢屢當眾鞭笞、辱罵餘勇之後,再忠誠的人也難免心生怨氣,這個時候若有人再適時地給他點好處,自然就可以讓他改換門庭。
知道了謝宣的計劃後,我連夜派出快馬分別通知了岐國公和壽王叔,請他們幫我一起演了一出請君入甕、關門打狗的好戲。”祁翀的神態越來越放鬆,說話的語氣也逐漸不再那麽恭敬。
承平帝心中還有許多疑惑未解,倒也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你這計劃看似合理,可萬一老八控製不住那一萬神武軍怎麽辦?”
“這一點我當然也想過了,所以我提前跟宋國公借了一個人——宋國公的軍中養子謝十一。
謝宣軟禁宋國公後,為了防止謝十一接觸宋國公,特地將他調去了城外的莊子裏幹活兒,可如此一來,謝十一反倒遠離了謝宣的監視。尤其是離京前一夜,謝宣根本顧不上其他事,這就給了我和宋國公以及謝十一接觸的機會。
和十二衛一樣,神武軍也是老國公一手帶出來的。軍中不少人都跟謝十一有著過命的交情,再加上老國公的手書,因此負責領軍的都虞侯毫不猶豫地便將軍權交給了壽王。”
“那柳敬誠呢?他又怎會聽從你的調遣,還來個陣前反殺?他又不是馬岱!”承平帝對此顯然是最想不通的。
祁翀笑道:“其實,幾乎所有人都看錯了岐國公。他平常是謹小慎微不錯,但這並不表示他不懂得大是大非,更不表示他沒有決斷之力。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很在意姑祖母對他的看法,姑祖母一封信就足以讓他冒險一擊。”
承平帝點了點頭道:“你小子倒是算無遺策,可劫持姑母和那位杜小姐的死士又是怎麽回事?”
“高、王、裴等幾大世家恨我和杜相入骨,他們生怕謝宣殺不了我們,就自作聰明地派出家丁、護衛去劫持我們在意之人,可惜他們行事太不謹慎,居然在教坊司這種人來人往之地商議此事,結果被人聽見了,事情自然就泄露了。”
“原來如此。事到如今,榆東、榆西兩路平叛軍都被你擅自撤了回來——這個朕暫且不追究——那還有東吳呢,內亂外患,你要怎麽解決?”
“內亂已平,外患不足憂。”祁翀胸有成竹道。
“哦?你細說說。”承平帝不可思議地望著祁翀。
“先說三路叛軍,榆東路的裴宣卿還沒出郢州就被拿下了,隻是消息被壓了下來而已。”
“這怎麽可能?別說你無權調兵了,就算你有這個權力,你又能從哪裏調動軍隊進攻榆東路呢?”承平帝大搖其頭,連連表示不信。
“不需要調動軍隊,隻用了一個人而已。”祁翀笑道,“我府上的長史方深甫在外修路已經很久了,您就不想知道他究竟去了哪兒嗎?”
“郢州?”
“不錯,他和方實父子倆都曾在郢州任職,尤其是方實任職勇敢軍指揮使期間,練出了一營驍勇的士兵,這一營士兵與其他廂軍士兵明顯不同,裴宣卿也算慧眼識才,將這一營兵調到身邊擔任親衛,結果卻是親自將自己送到了我的手上。方深甫一聲令下,這一營士兵立即倒戈,將裴宣卿綁了起來,如今人已經在押解回京的路上了,不過三五日便可到京。”
“那榆西路呢?”
“鄭慎矜本無反意,不過是被逼迫的而已。我派了他的族侄鄭澹帶去了一封勸降信,又請慶王叔和種將軍出兵攔截,鄭慎矜見造反無望,自然偃旗息鼓了。剛收到消息,鄭慎矜已經自縛請罪,種佶就要將他押解回京了。”
“等等,種佶帶回來五千果毅軍,這個朕知道,可老十哪來的兵?”承平帝大惑不解地問道。
“您怎麽忘了,皇陵那邊有五千護陵軍啊,慶王叔負責修陵,自然有統轄、調動護陵軍之權。”
“哦,那京西路的王宗閔呢?”
“所謂京西路王宗閔造反的消息根本就是我讓延州刺史梁燾發的假消息,目的就是進一步將神武軍調出京去,盡量減少謝宣的可用兵力。”
“難道王宗閔沒有反?”
“不,他是想陰謀造反,不過京西路的叛亂根本沒來得及開始便結束了。事實上,他最慘,連府門都沒出就被拿下了。
早在去年,義父得到了王宗閔要出任京西路安撫使的消息後,便有意將他的老部下梁燾安排到了延州,不過當時沒人知道王宗閔有反意,盯著他其實是為了查探王家在‘投獻田’案中是否有枉法行為。沒想到歪打正著,伏牛山遇襲之後,我便開始懷疑是王家老三泄露了我的行蹤,既然有懷疑,怎麽可能不防呢?於是我以流放的名義將劉憑和他昔日被擒的部下送到了延州,這些人就成了此次抓捕王宗閔的主力。
所以,王宗閔跟軍中將領一聯絡,梁燾就收到了消息,果斷囚禁了王宗閔父子,收服了延州廂軍,拿到了他謀反的證據,這之後才向京中發出了王宗閔造反的消息。”
“太好了!”承平帝大喜道,“既然三路反賊已平,那就趕緊整頓兵馬去淮州禦敵吧!”
“不必了,”祁翀笑道,“已有三路大軍前往淮州助陣,董肇得意不了幾天。”
“三路大軍?哪來的三路大軍?”
“第一路就是楚王叔啊,京西路叛亂沒有發生,他自然不用去平叛,我本打算讓他在京外轉一圈就回來,東吳犯境的消息傳來後,我臨時改變主意,讓他南下禦敵了,事實上他現在應該已經進入淮州地界了。”
“那第二路呢?”
“這第二路人數不多,但算是一支奇兵,就是靜山軍水師。楚王叔南下的同時,以樞密使的身份給留守望州的靜山軍下了調令,令其由水路向南進發,然後沿大江而上,牽製東吳水師。”
“區區靜山軍能有什麽像樣的水師?”承平帝對這一路人不以為然,輕蔑地撇了撇嘴,“那第三路呢?”
“這第三路嘛,其實是外援。”祁翀繼續道,“我讓渝王和宇文融分別給南唐皇帝和蜀王寫了信,力勸他們趁機伐吳。他二人現在都想借軍功樹立自己的威望,想來應該不會拒絕這個主意,陛下再等幾日,應該就會有消息傳回來。隻要南唐出兵,東吳為避免兩線作戰,就一定會從淮州撤兵。”
“好一個圍魏救趙,你連南唐都算進去了!可是,渝王和宇文融怎麽那麽聽你的話呀?”
“因為渝王是我舅舅呀!”祁翀神秘一笑道,“您不是一直都很懷疑我的身世嗎?其實您沒猜錯,我的生母的確來自南唐,而且還是南唐的大長公主、渝王的姐姐,有了這個身份,還愁渝王不聽我的嗎?至於宇文融嘛,刀子架在脖子上,他敢不從嗎?”
承平帝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他終於意識到,今日祁翀的態度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沒等他反應過來,祁翀主動繼續道:“您還想問什麽?是皇宮中為何會藏著一支軍隊,還是他們用的那種新式武器是什麽?抑或是三位老國公為何會同時出山?算了,我一一解釋吧。
宮裏救駕的那支軍隊就是靜山軍。之前您同意調一支廂軍進宮協助鋪設萬歲殿的地暖管道——義父當然不會傻到直接調靜山軍進宮,否則謝宣也不會同意——當時調的是建安軍,一支來自湖州,與我毫無關係的軍隊。但謝宣不知道的是,建安軍的都指揮使原是魯王叔的門人,魯王叔一句話,他就乖乖交出了建安軍的旗號、衣甲,跟靜山軍做了對調,因此,實際進宮的就是靜山軍。同時,借著運鋼管的機會,火槍也被藏在鋼管中悄悄運進了宮。
對了,火槍就是那種能發出響聲的鋼管子,也是當時殷天章指使小內侍榮保舉告王府私造的新式兵器。
至於三位老國公嘛,那不過是姑祖母一封信的事而已,尤其是宋國公,他老人家早就對當年之事追悔莫及,既然有機會撥亂反正,他又何樂而不為呢?
陛下還有別的問題嗎?”祁翀歪著頭望著承平帝,嘴角露出了一絲嘲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