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 作者:獨唱何須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完柳明誠的介紹,柳翀卻皺眉道:“父親,您愛民如子、敢於任事,這固然不假,但恕兒子直言,您之所以敢於廢除苛捐雜稅、並且能夠做成此事,歸根結底與您皇親國戚的身份以及望州是祖母湯沐邑這一點是分不開的。如果去除這兩個客觀因素,您的做法在其他任何一個州恐怕都無法順利地推行下去,因為這裏麵牽扯的利益太多了,得罪的人也太多了,其中阻力可想而知。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按照您這個做法,官府稅收數額一定是有限的,清廉則清廉矣,但是如果想要做事的話就會在金錢上掣肘。現在望州是有‘平原商號’在兜底補貼各種費用,那其它州府又該怎麽辦?如果各州都入不敷出了,那朝廷又該怎麽辦?”
“可錢一共就那麽多,朝廷多征稅則加重百姓負擔,不想盤剝百姓則國庫就要空虛,這的確是個兩難的問題,你有好辦法?”柳翀的話裏隱含批評之意,但柳明誠不以為忤,歪著頭望著柳翀,似乎也很期待他的意見。
柳翀認真地道:“國庫要增加收入,無非開源、節流二途。
首先說開源,這三種稅中專賣稅相對固定暫且不提,先說正稅。
要想增加正稅,無非就兩點,增加土地和人口。可當下能夠開墾的荒地基本都開墾完了,能增加的量實在有限,而土地有限則意味著能夠承載的人口也是有限的。
其實大淵目前也不是土地不足,而是需要交稅的土地不足。就比如望州的土地,約有四分之一是在官員、舉子名下的,也包括咱家名下的農莊,這些都是不用交稅的。”
“大哥是說投獻田?”
柳翀搖頭道:“二弟,你說為什麽會有‘投獻’一事?自己的地不放在自己名下卻要放在別人名下,他圖什麽?”
“逃稅呀!田地放在官員、舉子名下便不用給朝廷交稅,而那些官員、舉子從中收取賄賂,雙方都得了好處,隻坑了朝廷!”柳忱有些憤憤不平。
“那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貪婪?”
柳翀搖搖頭:“人性逐利,這幾乎是本能,不必過多苛責!”
“那是為什麽?”柳忱有些不解。
柳明誠卻有些明白了:“你是說士人免役之策本身存在漏洞?”
“不是有漏洞,而是此策根本就不該存在!曆朝曆代優待士大夫,更有甚者喊出‘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語,這都是糊塗至極!士大夫以‘尊孔重儒’來忽悠皇帝,從而為自身攫取更多的利益,這其中便有‘免役’這一項。可問題是此策隻是給士大夫謀了好處,於國於民又有何利呢?根本就是有害無利!
士人免役之策不但不利於農稅征收,包括丁稅亦是如此,大戶人家的奴婢不算人丁,不用交稅,這些都直接影響了稅收,而蓄奴最多的人家恰恰就是簪纓之家!
‘投獻’、‘蓄奴’之事曆朝曆代不是沒有下詔禁止過,但屢禁不止,原因為何?就是因為士人免役之策這個根本原因沒有鏟除!有此策在,百姓為了逃避農稅、丁稅、徭役,會主動將土地投獻至士人名下,成為大戶人家的佃戶、奴仆!而權貴為了吸引農民投獻,則會主動降低收取籽粒的數額,使之遠低於朝廷稅收。為了逃避律法追查,他們甚至會典立典賣文契,以為掩飾。
也就是說,隻要此策不改,正稅的收取注定會存在困難。而如果此策可以廢除,士民一體納糧,丁稅攤入農稅,那麽此困局不攻自破!”
柳忱聽得目瞪口呆,柳明誠的表情也極為嚴肅。在他們的認知裏,柳翀的這個想法可謂驚世駭俗。
沉默良久之後,柳明誠緩緩開口道:“你這想法雖好,可優待士人、官紳免役之策已施行上千年,千百年來可謂深入人心,一朝推翻,談何容易?”
柳明誠的反應在柳翀意料之中,他索性先將這一點擱置,繼續談論第二點:“接下來說商稅。
商稅與土地無直接關係,按理說可以不受土地限製,無限上漲,但剛才二弟也說了,商稅在稅收中實際隻占兩成的比例,這又是為何呢?因為我朝商業不夠繁榮!我朝固守‘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對商業不重視、不鼓勵、不推動,商人地位不高,世俗不以經商為良業,這就導致許多人寧願守著幾畝薄田度日也不願意做些商賈販賣之事。
此外,商業不發達與工業不發達也有直接關係,這一點,相信父親、二弟你們能夠理解。就以‘平原商號’為例吧,下設各種作坊十數間,雇傭工人上萬計,作坊有產品產出,店鋪自然就有貨物售賣,有了商業行為,自然就有了商稅。我為何成立‘望州工商會’將工、商並提?因為工、商本就一體!”柳翀說累了,停下來端起茶碗喝了口茶。
“那大哥的意思是想要提高商稅,就得先鼓勵工業、多建作坊?”
柳翀點點頭:“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柳明誠也默默點了點頭,相對“士民一體納糧”那個,鼓勵工業他倒更能接受一些。
柳翀放下茶盞繼續道:“說完開源,再說節流。
國庫連年被掏空,原因除了打仗需要大量軍費之外,其實還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冗員。朝廷優待官員,以高薪養了大量無用之人。比如宗室貴戚,除了有屬於本爵的食邑之外,往往還遙領他州刺史、觀察、團練之職,便又能白得一份俸祿卻不必視事,朝廷不得不另委官員擔任實職,此則又是一份俸祿。再比如說封妻蔭子,按前朝慣例,原本是於國有大功者方可獲此殊榮,而我朝六品官以上者皆可為母、妻請封外命婦、為子請求蔭補,如此則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支出。難道不該裁撤嗎?”
“若行此政,那就要將滿朝文武都得罪光嘍!”柳明誠苦笑著搖了搖頭。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柳翀昂頭挺胸極有逼格地吟出了一句詩。
柳忱立刻在心裏反複默誦,越念越敬佩大哥:果然是我輩楷模!
柳明誠則抬頭望著柳翀,神色之間難掩激動:先帝呀,您看到了嗎?他真的長大了!大淵之幸啊!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按照您這個做法,官府稅收數額一定是有限的,清廉則清廉矣,但是如果想要做事的話就會在金錢上掣肘。現在望州是有‘平原商號’在兜底補貼各種費用,那其它州府又該怎麽辦?如果各州都入不敷出了,那朝廷又該怎麽辦?”
“可錢一共就那麽多,朝廷多征稅則加重百姓負擔,不想盤剝百姓則國庫就要空虛,這的確是個兩難的問題,你有好辦法?”柳翀的話裏隱含批評之意,但柳明誠不以為忤,歪著頭望著柳翀,似乎也很期待他的意見。
柳翀認真地道:“國庫要增加收入,無非開源、節流二途。
首先說開源,這三種稅中專賣稅相對固定暫且不提,先說正稅。
要想增加正稅,無非就兩點,增加土地和人口。可當下能夠開墾的荒地基本都開墾完了,能增加的量實在有限,而土地有限則意味著能夠承載的人口也是有限的。
其實大淵目前也不是土地不足,而是需要交稅的土地不足。就比如望州的土地,約有四分之一是在官員、舉子名下的,也包括咱家名下的農莊,這些都是不用交稅的。”
“大哥是說投獻田?”
柳翀搖頭道:“二弟,你說為什麽會有‘投獻’一事?自己的地不放在自己名下卻要放在別人名下,他圖什麽?”
“逃稅呀!田地放在官員、舉子名下便不用給朝廷交稅,而那些官員、舉子從中收取賄賂,雙方都得了好處,隻坑了朝廷!”柳忱有些憤憤不平。
“那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貪婪?”
柳翀搖搖頭:“人性逐利,這幾乎是本能,不必過多苛責!”
“那是為什麽?”柳忱有些不解。
柳明誠卻有些明白了:“你是說士人免役之策本身存在漏洞?”
“不是有漏洞,而是此策根本就不該存在!曆朝曆代優待士大夫,更有甚者喊出‘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語,這都是糊塗至極!士大夫以‘尊孔重儒’來忽悠皇帝,從而為自身攫取更多的利益,這其中便有‘免役’這一項。可問題是此策隻是給士大夫謀了好處,於國於民又有何利呢?根本就是有害無利!
士人免役之策不但不利於農稅征收,包括丁稅亦是如此,大戶人家的奴婢不算人丁,不用交稅,這些都直接影響了稅收,而蓄奴最多的人家恰恰就是簪纓之家!
‘投獻’、‘蓄奴’之事曆朝曆代不是沒有下詔禁止過,但屢禁不止,原因為何?就是因為士人免役之策這個根本原因沒有鏟除!有此策在,百姓為了逃避農稅、丁稅、徭役,會主動將土地投獻至士人名下,成為大戶人家的佃戶、奴仆!而權貴為了吸引農民投獻,則會主動降低收取籽粒的數額,使之遠低於朝廷稅收。為了逃避律法追查,他們甚至會典立典賣文契,以為掩飾。
也就是說,隻要此策不改,正稅的收取注定會存在困難。而如果此策可以廢除,士民一體納糧,丁稅攤入農稅,那麽此困局不攻自破!”
柳忱聽得目瞪口呆,柳明誠的表情也極為嚴肅。在他們的認知裏,柳翀的這個想法可謂驚世駭俗。
沉默良久之後,柳明誠緩緩開口道:“你這想法雖好,可優待士人、官紳免役之策已施行上千年,千百年來可謂深入人心,一朝推翻,談何容易?”
柳明誠的反應在柳翀意料之中,他索性先將這一點擱置,繼續談論第二點:“接下來說商稅。
商稅與土地無直接關係,按理說可以不受土地限製,無限上漲,但剛才二弟也說了,商稅在稅收中實際隻占兩成的比例,這又是為何呢?因為我朝商業不夠繁榮!我朝固守‘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對商業不重視、不鼓勵、不推動,商人地位不高,世俗不以經商為良業,這就導致許多人寧願守著幾畝薄田度日也不願意做些商賈販賣之事。
此外,商業不發達與工業不發達也有直接關係,這一點,相信父親、二弟你們能夠理解。就以‘平原商號’為例吧,下設各種作坊十數間,雇傭工人上萬計,作坊有產品產出,店鋪自然就有貨物售賣,有了商業行為,自然就有了商稅。我為何成立‘望州工商會’將工、商並提?因為工、商本就一體!”柳翀說累了,停下來端起茶碗喝了口茶。
“那大哥的意思是想要提高商稅,就得先鼓勵工業、多建作坊?”
柳翀點點頭:“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柳明誠也默默點了點頭,相對“士民一體納糧”那個,鼓勵工業他倒更能接受一些。
柳翀放下茶盞繼續道:“說完開源,再說節流。
國庫連年被掏空,原因除了打仗需要大量軍費之外,其實還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冗員。朝廷優待官員,以高薪養了大量無用之人。比如宗室貴戚,除了有屬於本爵的食邑之外,往往還遙領他州刺史、觀察、團練之職,便又能白得一份俸祿卻不必視事,朝廷不得不另委官員擔任實職,此則又是一份俸祿。再比如說封妻蔭子,按前朝慣例,原本是於國有大功者方可獲此殊榮,而我朝六品官以上者皆可為母、妻請封外命婦、為子請求蔭補,如此則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支出。難道不該裁撤嗎?”
“若行此政,那就要將滿朝文武都得罪光嘍!”柳明誠苦笑著搖了搖頭。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柳翀昂頭挺胸極有逼格地吟出了一句詩。
柳忱立刻在心裏反複默誦,越念越敬佩大哥:果然是我輩楷模!
柳明誠則抬頭望著柳翀,神色之間難掩激動:先帝呀,您看到了嗎?他真的長大了!大淵之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