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三堂會審
全家穿越,極品竟然在古代搞內卷 作者:金子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如海帶著王莽等人去了州府,沈明珠則是帶著沈明山他們視察莊子。
這處莊子修建了四進的院子,房子雖然用石頭砌成,但也很堅固。
這處溫泉莊子裏麵有兩個溫泉池,由於天氣幹旱,池子已經幹枯。
沈明珠讓沈明山派人來把這處莊子重新整理裝修一下,莊子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漏水。
沈明珠觀察了一下莊子裏的水田,這些水田都是上等田,非常不錯。
這處莊子本是趙有德家的,因為他家準備搬離普雙縣,便把莊子掛在牙行,賣給了沈明珠。
沈明珠撿了這麽大個便宜,開心得不行。
她不知道趙有德變賣這麽多資產做什麽,不過,沈明珠猜測,趙家在轉移資產。
因為,她買的房子和土地,大部分都是趙家的。
沈明珠已經想好了,這兩百畝連在一起的田地,種植什麽比較合適。
她看向圍繞莊子的三座山,這三座山也是她的,山上會不會給她驚喜呢?
沈明珠問守門老伯:“老伯,你姓什麽?是一直都守在莊子上的嗎?”
李老伯帶著李老太,向沈明珠行禮道:
“小主子,我姓李,這是我的老太王氏。我們一直都是莊子裏的長工,我們夫妻生有一子。”
“兒子李大壯娶有兒媳朱氏,生有兩個孩子。”
“這次大旱,我們實在活不下去了,兒子帶著兒媳和孫子出去逃荒去了。本來以為我們兩個老家夥活不下去了,沒有想到遇到了好心的主子。”
沈明珠問:“以前莊子上的農戶,都是雲山村的,現在雲山村的人差不多都出去逃荒了。
“你們為什麽,不跟著你兒子走?”
這一點,沈明珠必須弄清楚。
李老伯眼含淚花道:“我們已經這麽大歲數了,出去也活不到多少年,還不如守在這裏,給兒子和孫子省點口糧。
沈明珠明了,這是一對慈祥的老人。
她又問了兩個老人願不願意,長期在莊子上幹活,兩個老人在地上磕頭,感激沈明珠的收留。
沈明珠剛起身準備離開,就看到一群人往村子走去,另外的一男一女,帶著一個小孩朝這邊走來。
那對男女見到李老伯和王嬸子,拉著孩子快步跑上前,跪在李老伯和王嬸子的麵前,哭泣道:
“爹娘,我們回來了。”
王大嬸不敢置信地摟著李大柱,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我的兒啊!你們活著回來啦!你們沒有死,真是太好了!”
“娘啊!我們剛出滇南州,就遇到一夥從其他縣城來的流民,把我們村帶的糧食和銀錢搶劫完了。”
“我們都差點死在外麵了,聽人說,明珠鄉君來普雙縣救災,我們回老家可以借糧,借種子,我們就回來了啊!”
沈明珠看著李大柱一家抱著兩個老人失聲痛哭,聽到他們的談話,才知道。
普雙縣因為受災最嚴重,逃出去的人,很多都死在了逃荒的路上。
雲山村的人比較團結,一起出去四百多人,回來的卻隻有兩百多人,很多出去的老人小孩死在了路上。
李老伯一家給沈明珠下跪求情,希望沈明珠不要趕他們出莊子。
沈明珠問了關於莊子以前的情況,心裏已經有了計較,問李大柱一家願不願意吃忠心丸,忠於她。
李大柱一家毫不猶豫地,吞下了沈明珠給的忠心丸。
沈明珠讓李大柱一家管理溫泉農莊,又讓李大柱去雲山村招收佃戶。
雲山村的人可以租種,溫泉農莊裏麵的水田,但必須用沈明珠給的種子,也必須按照沈明珠的方法耕種土地。
雲山村的村民,每一畝土地的收入,沈明珠收六成。
雲山村的人,聽到這個好消息,紛紛前來報名,沈明珠選了二十幾家佃戶。
這些佃戶聽到沈明珠就是明珠鄉君,驚喜地歡呼起來。
天知道,他們好不容易逃回來,現在身無分文不說,連一點糧食都沒有。
即使他們現在耕種土地,也沒有種子。
現在居然能夠成為明珠鄉君家的佃戶,租種明珠鄉君莊子上的田地,隻需要上交六成的收獲。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趙家以前可是收他們七成的租子,要知道,他們辛辛苦苦一年,自己出種子,自己耕種,交完賦稅,給趙家交完租子,剩下的三成糧食,還不夠一家人填飽肚子。
更別說穿衣,看病什麽的,根本就沒有錢。
而明珠鄉君多給了他們一成糧食,以後家裏人吃飽飯沒有問題,男子還可以出去打零工賺錢,日子會越過越好。
一想到此,被選上的雲山村人都特別興奮。
他們慶幸自己回來了,他們更加慶幸自己沒有死在外麵。
沈明珠交代完莊子上的事宜,就帶著沈明山和蘇翠山他們,前往了莊子後麵的三座山上,去尋找寶貝去了。
沈如海帶著王莽來到州府,剛一到州府,就被趙義德來了個下馬威。
趙義德見沈如海毫不理會他的刁難,這才從後堂走了出去。
沈如海見趙義德出來,立即起身行禮:“拜見知州大人!”
趙義德“嗯”了一聲,慢慢悠悠地坐在主位上。
這時候,跟著趙義德出來的,通判朱令棚和陶行知,分別坐在了趙義德的下首。
陶行知指責沈如海:
“沈如海,你身後這個是什麽人,怎麽見到知州大人不行禮叩拜?”
王莽這時候走了出來,朝趙義德行了個書生禮:
“學生沈明書見過三位大人。”
王莽見趙義德三人擺著個臭臉,行完禮就站在了沈如海的身後。
趙義德這些年做一州之長,一直都高高在上,不屑地瞅了王莽一眼。
狗腿子陶行知又罵起來了,他一拍椅子把手:
“沈明書,真是好生無禮,你沒有聽我說,見到知州大人要行跪拜大禮嗎?”
王莽深吸了一口氣,隨即鎮定自若地道:
“怕是這位大人不知道大乾的律法吧!大乾有明文規定,秀才有見官不跪的特權。”
“怎麽?大人覺得知州大人,比大乾的律法還要大?”
王莽這一句話把趙義德幾人懟地啞口無言,趙義德氣得滿臉鐵青。
陶行知指著王莽“你你你”你了半天,說不出反駁的話。
王莽冷哼一聲,高昂著頭,鎮定自若地站在沈如海的身後。
他堂堂皇子,跪天跪地,跪皇帝皇後,卻不會跪這勞什子知州。
陶行知見說不過王莽,把怒氣撒在沈如海的身上:
“沈如海,這就是你的兒子,你怎麽教出來這麽個沒有禮貌的東西?”
沈老三也來了氣,他語氣冰冷,直接質問:
“敢問三位大人把我招來,是要三堂會審嗎?”
“我兒子說得不錯,難道知州大人比大乾律法還要高貴嗎?”
“難道知州大人,想要忤逆聖上嗎?”
這處莊子修建了四進的院子,房子雖然用石頭砌成,但也很堅固。
這處溫泉莊子裏麵有兩個溫泉池,由於天氣幹旱,池子已經幹枯。
沈明珠讓沈明山派人來把這處莊子重新整理裝修一下,莊子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漏水。
沈明珠觀察了一下莊子裏的水田,這些水田都是上等田,非常不錯。
這處莊子本是趙有德家的,因為他家準備搬離普雙縣,便把莊子掛在牙行,賣給了沈明珠。
沈明珠撿了這麽大個便宜,開心得不行。
她不知道趙有德變賣這麽多資產做什麽,不過,沈明珠猜測,趙家在轉移資產。
因為,她買的房子和土地,大部分都是趙家的。
沈明珠已經想好了,這兩百畝連在一起的田地,種植什麽比較合適。
她看向圍繞莊子的三座山,這三座山也是她的,山上會不會給她驚喜呢?
沈明珠問守門老伯:“老伯,你姓什麽?是一直都守在莊子上的嗎?”
李老伯帶著李老太,向沈明珠行禮道:
“小主子,我姓李,這是我的老太王氏。我們一直都是莊子裏的長工,我們夫妻生有一子。”
“兒子李大壯娶有兒媳朱氏,生有兩個孩子。”
“這次大旱,我們實在活不下去了,兒子帶著兒媳和孫子出去逃荒去了。本來以為我們兩個老家夥活不下去了,沒有想到遇到了好心的主子。”
沈明珠問:“以前莊子上的農戶,都是雲山村的,現在雲山村的人差不多都出去逃荒了。
“你們為什麽,不跟著你兒子走?”
這一點,沈明珠必須弄清楚。
李老伯眼含淚花道:“我們已經這麽大歲數了,出去也活不到多少年,還不如守在這裏,給兒子和孫子省點口糧。
沈明珠明了,這是一對慈祥的老人。
她又問了兩個老人願不願意,長期在莊子上幹活,兩個老人在地上磕頭,感激沈明珠的收留。
沈明珠剛起身準備離開,就看到一群人往村子走去,另外的一男一女,帶著一個小孩朝這邊走來。
那對男女見到李老伯和王嬸子,拉著孩子快步跑上前,跪在李老伯和王嬸子的麵前,哭泣道:
“爹娘,我們回來了。”
王大嬸不敢置信地摟著李大柱,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我的兒啊!你們活著回來啦!你們沒有死,真是太好了!”
“娘啊!我們剛出滇南州,就遇到一夥從其他縣城來的流民,把我們村帶的糧食和銀錢搶劫完了。”
“我們都差點死在外麵了,聽人說,明珠鄉君來普雙縣救災,我們回老家可以借糧,借種子,我們就回來了啊!”
沈明珠看著李大柱一家抱著兩個老人失聲痛哭,聽到他們的談話,才知道。
普雙縣因為受災最嚴重,逃出去的人,很多都死在了逃荒的路上。
雲山村的人比較團結,一起出去四百多人,回來的卻隻有兩百多人,很多出去的老人小孩死在了路上。
李老伯一家給沈明珠下跪求情,希望沈明珠不要趕他們出莊子。
沈明珠問了關於莊子以前的情況,心裏已經有了計較,問李大柱一家願不願意吃忠心丸,忠於她。
李大柱一家毫不猶豫地,吞下了沈明珠給的忠心丸。
沈明珠讓李大柱一家管理溫泉農莊,又讓李大柱去雲山村招收佃戶。
雲山村的人可以租種,溫泉農莊裏麵的水田,但必須用沈明珠給的種子,也必須按照沈明珠的方法耕種土地。
雲山村的村民,每一畝土地的收入,沈明珠收六成。
雲山村的人,聽到這個好消息,紛紛前來報名,沈明珠選了二十幾家佃戶。
這些佃戶聽到沈明珠就是明珠鄉君,驚喜地歡呼起來。
天知道,他們好不容易逃回來,現在身無分文不說,連一點糧食都沒有。
即使他們現在耕種土地,也沒有種子。
現在居然能夠成為明珠鄉君家的佃戶,租種明珠鄉君莊子上的田地,隻需要上交六成的收獲。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趙家以前可是收他們七成的租子,要知道,他們辛辛苦苦一年,自己出種子,自己耕種,交完賦稅,給趙家交完租子,剩下的三成糧食,還不夠一家人填飽肚子。
更別說穿衣,看病什麽的,根本就沒有錢。
而明珠鄉君多給了他們一成糧食,以後家裏人吃飽飯沒有問題,男子還可以出去打零工賺錢,日子會越過越好。
一想到此,被選上的雲山村人都特別興奮。
他們慶幸自己回來了,他們更加慶幸自己沒有死在外麵。
沈明珠交代完莊子上的事宜,就帶著沈明山和蘇翠山他們,前往了莊子後麵的三座山上,去尋找寶貝去了。
沈如海帶著王莽來到州府,剛一到州府,就被趙義德來了個下馬威。
趙義德見沈如海毫不理會他的刁難,這才從後堂走了出去。
沈如海見趙義德出來,立即起身行禮:“拜見知州大人!”
趙義德“嗯”了一聲,慢慢悠悠地坐在主位上。
這時候,跟著趙義德出來的,通判朱令棚和陶行知,分別坐在了趙義德的下首。
陶行知指責沈如海:
“沈如海,你身後這個是什麽人,怎麽見到知州大人不行禮叩拜?”
王莽這時候走了出來,朝趙義德行了個書生禮:
“學生沈明書見過三位大人。”
王莽見趙義德三人擺著個臭臉,行完禮就站在了沈如海的身後。
趙義德這些年做一州之長,一直都高高在上,不屑地瞅了王莽一眼。
狗腿子陶行知又罵起來了,他一拍椅子把手:
“沈明書,真是好生無禮,你沒有聽我說,見到知州大人要行跪拜大禮嗎?”
王莽深吸了一口氣,隨即鎮定自若地道:
“怕是這位大人不知道大乾的律法吧!大乾有明文規定,秀才有見官不跪的特權。”
“怎麽?大人覺得知州大人,比大乾的律法還要大?”
王莽這一句話把趙義德幾人懟地啞口無言,趙義德氣得滿臉鐵青。
陶行知指著王莽“你你你”你了半天,說不出反駁的話。
王莽冷哼一聲,高昂著頭,鎮定自若地站在沈如海的身後。
他堂堂皇子,跪天跪地,跪皇帝皇後,卻不會跪這勞什子知州。
陶行知見說不過王莽,把怒氣撒在沈如海的身上:
“沈如海,這就是你的兒子,你怎麽教出來這麽個沒有禮貌的東西?”
沈老三也來了氣,他語氣冰冷,直接質問:
“敢問三位大人把我招來,是要三堂會審嗎?”
“我兒子說得不錯,難道知州大人比大乾律法還要高貴嗎?”
“難道知州大人,想要忤逆聖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