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埋沒人才
全家穿越,極品竟然在古代搞內卷 作者:金子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尚書想到了什麽,停下腳步,對張知縣說道:
“你去把沈如海和沈明書叫來,對了,還去把明珠鄉君請來。”
張尚書想到了沈家的情況,又讓張知縣回來。
“算了,他們家現在正忙著,等明天再說吧。”
張知縣明白了他爹的意思,帶領著幾位大人往鹽泉走去。
而沈家,這時候圍滿了人,村裏人都驚呆了,拉住沈明珠問:
“明珠,鄉君是什麽呀?聽知縣大人的意思,皇帝給你封官了?”
村長見沈明珠被拉著,連忙上前解圍:
“大家都讓一讓,先讓明珠把聖旨供奉起來再說。”
接著,他老懷欣慰地讚歎道:“明珠不愧是上了我們沈家族譜的人啊!”
“明珠現在是官了,是比知縣大人還要大的官。”
“你們沒有聽說整個縣,包括我們沈家村,都是我們明珠鄉君的封地嗎?大家先讓一讓,鄉君家裏現在忙著呢!”
沈老頭被一群人圍著,心裏老懷欣慰了,被人讚揚他家教有方,子孫能幹,這讓他胡子都恨不得翹到鼻子上去了。
他高興啊!
沈老頭像是在做夢,暈暈乎乎地被人恭維著,耳旁聽到那些熟悉的聲音,不停地讚揚:
“沈老爺,您家大喜啊!真沒有想到,您和您兒子還沒有當官,現在孫女居然當了這麽大的官。”
“三品官啊!那得多大的官?聽說,我們知縣大人官位都隻有七品,您孫女能幹啊!”
“我們老沈家出人才啊!世旺,你在做什麽?趕緊讓明珠丫頭把聖旨供奉到祠堂去啊!還有村長,你在幹嘛?趕緊讓人準備香燭案板啊!”
三堂叔和幾個族老急得跳腳,他們沈家出了一個鄉君,還是有封地有實權的鄉君。
整個萬縣州都沒有一個的鄉君,一定要敬告祖宗啊!
這次在祠堂上香,沈明珠沒有跪拜老祖宗。
她怕老祖宗承受不起她的跪拜,到時候牌位燃燒起來就很麻煩了。
沈明珠隻是向老祖宗上了一炷香,作了三個揖,再把聖旨供奉在祠堂,就在眾人的歡呼聲中離開了祠堂。
這次,沈家出現了這麽大的喜事,老爺子說什麽都要大擺宴席。
沈明珠沒有說什麽,老爺子高興,他想要擺就擺吧!
沈明珠回到自己的房間,興奮地撫摸著鄉君服,金印紫綬,佩山玄玉,以彩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金辟邪首為帶玦,繡工精致,顏色豔麗,真是好看。
沈明珠拿起鄉君服在身上比劃了一下,嗯,這套鄉君服有些大。
不過嘛,她才九歲,很快就會長高了。
想到皇帝賞賜的那一千兩銀子,沈明珠眼睛都笑彎了。
她最喜歡銀子了,皇帝還蠻懂人心的嘛!
還有整個縣的封地的三成稅收,那是不是說明,她以後可以躺著拿錢了?
嗯,既然自己收了這麽多稅,那就要協助張知縣把整個縣發展起來。
沈明珠如是想到,她現在也可以在縣衙有話語權了,可以決定縣裏的事務了,這可真是太好了!
鹽泉這邊,三位大人捧著鹽泉嚐了一口,鹹得隻吐舌頭。
幸好張知縣早有準備,讓人將茶水端上來。
三位大人喝了一碗茶水,這才覺得嘴裏沒有那麽鹹了。
張知縣說道:“三位大人,這個泉水,含鹽量很高。據探測的人員來報,即使幹旱,這個鹽泉都不會幹枯,會源源不斷地流出鹽水。”
胡侍郎笑著說道:“張世侄,這裏沒有外人,你不必那麽客氣,跟平時一樣叫我們世叔就好。”
工部趙侍郎也趕忙說道:“這裏沒有外人,世侄不用這麽客氣。”
張知縣沒有見外,直接說道:
“這道鹽泉就是沈明珠那個小姑娘發現的,據說,她是追著一頭白鹿到了這裏……”
張知縣說完,胡侍郎和趙侍郎兩位大人都驚呆了。
“白鹿乃是祥瑞之兆,明珠鄉君居然真的遇到了白鹿?
“是的,確實如此,明珠鄉君不僅發現了這個鹽泉,還讓人開山建造梯田,就是先前我給幾位大人指的那幾座山。”
“明珠鄉君不僅自己開山,還帶動了兩個村子的發展,她還開廠辦學,能幹得很。”
“不僅明珠鄉君能幹,就連她哥哥沈明書,也相當聰明,沈明書不僅考上了秀才案首,還……他們一家心地善良,聰明能幹,最主要的是,會為老百姓著想。”
張知縣給了沈明珠一家很高的評價,讓包括張尚書在內的三位大人,都深吸了一口氣。
他們為官幾十年,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人家。
現實生活中,當官為民那是一個為百姓做實事的好官。
可一個普通的農家,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同時,還想著為老百姓做事,那就是大愛。
“沈家一家人不一般呐!”
張尚書感歎完,讓張知縣拿出規劃圖紙。
張知縣把沈明書畫的規劃圖紙拿出來,根據這幾座山的地理位置,向三位大人講解了這裏以後的規劃,最後說道:
“這個圖紙是沈明書所畫,是沈如海,沈明書和沈明珠一同設計的。”
三位大人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張知縣見自家老爹都這麽驚訝笑著問:
“爹,你怎麽了?是不是驚訝你兒子運氣太好,在任上遇到了這麽一家子人才?”
張尚書瞥了他兒子一眼,無語地道:“你小子就喜歡得了便宜還賣乖。”
工部趙侍郎則是笑著問:“沈明書好像才十二歲?”
“嗯,十二歲的秀才,他可是我們大乾王朝的頭一份。”
張知縣很高興,自己這是遇到寶了。
戶部胡侍郎則是笑著打趣趙侍郎:
“你們工部遇到好苗子了,可惜沈明書太小,即使三年後考上舉人,也才十五歲。”
趙侍郎沒有理會胡侍郎的打趣,眼睛裏放著光,心裏想著,
沈明書這麽好的人才不招到工部去,簡直埋沒了這麽好的人才。
張尚書想到先前在沈家村看到的身影,問張知縣:
“沈家村距離沈如海家,不遠的那處大宅子,是誰家的?”
張知縣想了想:“不知道,那家人平時深居簡出,很少看到他們。不過,據說,是從京城來的。”
“你去把沈如海和沈明書叫來,對了,還去把明珠鄉君請來。”
張尚書想到了沈家的情況,又讓張知縣回來。
“算了,他們家現在正忙著,等明天再說吧。”
張知縣明白了他爹的意思,帶領著幾位大人往鹽泉走去。
而沈家,這時候圍滿了人,村裏人都驚呆了,拉住沈明珠問:
“明珠,鄉君是什麽呀?聽知縣大人的意思,皇帝給你封官了?”
村長見沈明珠被拉著,連忙上前解圍:
“大家都讓一讓,先讓明珠把聖旨供奉起來再說。”
接著,他老懷欣慰地讚歎道:“明珠不愧是上了我們沈家族譜的人啊!”
“明珠現在是官了,是比知縣大人還要大的官。”
“你們沒有聽說整個縣,包括我們沈家村,都是我們明珠鄉君的封地嗎?大家先讓一讓,鄉君家裏現在忙著呢!”
沈老頭被一群人圍著,心裏老懷欣慰了,被人讚揚他家教有方,子孫能幹,這讓他胡子都恨不得翹到鼻子上去了。
他高興啊!
沈老頭像是在做夢,暈暈乎乎地被人恭維著,耳旁聽到那些熟悉的聲音,不停地讚揚:
“沈老爺,您家大喜啊!真沒有想到,您和您兒子還沒有當官,現在孫女居然當了這麽大的官。”
“三品官啊!那得多大的官?聽說,我們知縣大人官位都隻有七品,您孫女能幹啊!”
“我們老沈家出人才啊!世旺,你在做什麽?趕緊讓明珠丫頭把聖旨供奉到祠堂去啊!還有村長,你在幹嘛?趕緊讓人準備香燭案板啊!”
三堂叔和幾個族老急得跳腳,他們沈家出了一個鄉君,還是有封地有實權的鄉君。
整個萬縣州都沒有一個的鄉君,一定要敬告祖宗啊!
這次在祠堂上香,沈明珠沒有跪拜老祖宗。
她怕老祖宗承受不起她的跪拜,到時候牌位燃燒起來就很麻煩了。
沈明珠隻是向老祖宗上了一炷香,作了三個揖,再把聖旨供奉在祠堂,就在眾人的歡呼聲中離開了祠堂。
這次,沈家出現了這麽大的喜事,老爺子說什麽都要大擺宴席。
沈明珠沒有說什麽,老爺子高興,他想要擺就擺吧!
沈明珠回到自己的房間,興奮地撫摸著鄉君服,金印紫綬,佩山玄玉,以彩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金辟邪首為帶玦,繡工精致,顏色豔麗,真是好看。
沈明珠拿起鄉君服在身上比劃了一下,嗯,這套鄉君服有些大。
不過嘛,她才九歲,很快就會長高了。
想到皇帝賞賜的那一千兩銀子,沈明珠眼睛都笑彎了。
她最喜歡銀子了,皇帝還蠻懂人心的嘛!
還有整個縣的封地的三成稅收,那是不是說明,她以後可以躺著拿錢了?
嗯,既然自己收了這麽多稅,那就要協助張知縣把整個縣發展起來。
沈明珠如是想到,她現在也可以在縣衙有話語權了,可以決定縣裏的事務了,這可真是太好了!
鹽泉這邊,三位大人捧著鹽泉嚐了一口,鹹得隻吐舌頭。
幸好張知縣早有準備,讓人將茶水端上來。
三位大人喝了一碗茶水,這才覺得嘴裏沒有那麽鹹了。
張知縣說道:“三位大人,這個泉水,含鹽量很高。據探測的人員來報,即使幹旱,這個鹽泉都不會幹枯,會源源不斷地流出鹽水。”
胡侍郎笑著說道:“張世侄,這裏沒有外人,你不必那麽客氣,跟平時一樣叫我們世叔就好。”
工部趙侍郎也趕忙說道:“這裏沒有外人,世侄不用這麽客氣。”
張知縣沒有見外,直接說道:
“這道鹽泉就是沈明珠那個小姑娘發現的,據說,她是追著一頭白鹿到了這裏……”
張知縣說完,胡侍郎和趙侍郎兩位大人都驚呆了。
“白鹿乃是祥瑞之兆,明珠鄉君居然真的遇到了白鹿?
“是的,確實如此,明珠鄉君不僅發現了這個鹽泉,還讓人開山建造梯田,就是先前我給幾位大人指的那幾座山。”
“明珠鄉君不僅自己開山,還帶動了兩個村子的發展,她還開廠辦學,能幹得很。”
“不僅明珠鄉君能幹,就連她哥哥沈明書,也相當聰明,沈明書不僅考上了秀才案首,還……他們一家心地善良,聰明能幹,最主要的是,會為老百姓著想。”
張知縣給了沈明珠一家很高的評價,讓包括張尚書在內的三位大人,都深吸了一口氣。
他們為官幾十年,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人家。
現實生活中,當官為民那是一個為百姓做實事的好官。
可一個普通的農家,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同時,還想著為老百姓做事,那就是大愛。
“沈家一家人不一般呐!”
張尚書感歎完,讓張知縣拿出規劃圖紙。
張知縣把沈明書畫的規劃圖紙拿出來,根據這幾座山的地理位置,向三位大人講解了這裏以後的規劃,最後說道:
“這個圖紙是沈明書所畫,是沈如海,沈明書和沈明珠一同設計的。”
三位大人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張知縣見自家老爹都這麽驚訝笑著問:
“爹,你怎麽了?是不是驚訝你兒子運氣太好,在任上遇到了這麽一家子人才?”
張尚書瞥了他兒子一眼,無語地道:“你小子就喜歡得了便宜還賣乖。”
工部趙侍郎則是笑著問:“沈明書好像才十二歲?”
“嗯,十二歲的秀才,他可是我們大乾王朝的頭一份。”
張知縣很高興,自己這是遇到寶了。
戶部胡侍郎則是笑著打趣趙侍郎:
“你們工部遇到好苗子了,可惜沈明書太小,即使三年後考上舉人,也才十五歲。”
趙侍郎沒有理會胡侍郎的打趣,眼睛裏放著光,心裏想著,
沈明書這麽好的人才不招到工部去,簡直埋沒了這麽好的人才。
張尚書想到先前在沈家村看到的身影,問張知縣:
“沈家村距離沈如海家,不遠的那處大宅子,是誰家的?”
張知縣想了想:“不知道,那家人平時深居簡出,很少看到他們。不過,據說,是從京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