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賈敬回來2
紅樓夢中人:賈環要翻身 作者:有隻老虎叫啊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見賈敬回來,賈母也驚了一跳,本想跟著過去看看,尤氏笑道:“老爺說要住上幾日呢,老太太且先別忙,待明日再做計較。”
賈母點點頭,說道:“也罷了,就先叫環哥兒過去吧。”
隨後問鴛鴦:“環哥兒去翰林院可還回來?”
鴛鴦笑道:“今兒個三爺說是要去宮裏陪大皇子伴讀,大概得等些時候了。”
賈母笑道:“既是如此,就先這麽著吧,待環哥兒回來,若是時候早了,即刻就叫他去東府見敬老爺,若是時候晚了,就等著明日吧,左就你公公這兩日也不走,如何呢。”
尤氏心道,還能有什麽辦法呢,隻能如此了,正想告辭,賈母又問她:“怎麽你公公隻是來見環哥兒麽,日常也不見他輕易回來,上次也是為著見環哥兒,不過一會兒的功夫就走了,這次倒是古怪,還要住上幾日麽。”
尤氏笑道:“老太太說的極是,奇得很,老爺等閑不回來的,自他上了山,任是天上掉了釘子也不見他回來,倒是為著環哥兒的喜事回來了兩次呢,也是環哥兒和老爺有緣。至於要住幾日是為著什麽,大概是想與環哥兒暢聊個盡興吧,若是聊的痛快了。想必將來住下不走也是有的。”
賈母點點頭,遂說道:“既是這樣,我這裏就不虛留你了,你且趕快回去服侍你公公吧。”
尤氏告罪退下了,獨賈母坐在塌上歎息著搖頭。
待賈環回來,已然不早了,不等他洗手,賈母那裏已然派人過去叫他陪著自己吃飯。
賈環隻得過去,見座上隻有賈母一人,他小心的給賈母行了一個禮,賈母示意他坐下,他便等著丫鬟布菜。
本以為賈母會問他些什麽,不料戰戰兢兢的吃完飯菜,賈母也未說隻言片語,隻是最後說道:“明日去翰林院請了假,就去見過敬老爺吧。”
說完,就吩咐丫鬟,好生送了賈環出去。
賈環隻得低頭出去了,待第二日一大早,他便早早的起來,忙忙的擦了青鹽,洗了手臉,就帶了小廝往東府去了。
剛過那裏,不等進門,早有管事等在門外,見了賈環,如同捧鳳凰一樣擁了進去。
一進大廳,賈珍急忙迎了上來,握了賈環的手笑道:“好兄弟,怎麽這早晚才來。”
賈環笑道:“昨日我在宮裏陪大皇子讀書,且脫不了身,回來已經晚了,想著敬老爺已然歇下了,也就不敢過來打攪了,今日早早的就趕過來,還望珍大哥哥見諒。”
賈珍笑道:“無妨無妨,好兄弟快來。”
一麵執了賈環的手往裏走著,在賈敬麵前站定,笑道:“老爺,環哥兒過來了。”
賈敬睜了眼睛,對著賈環和藹的招了招手,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
賈環尷尬的笑著,被賈珍推到了賈敬跟前,賈敬拉住賈環,細細的看了又看,笑道:“果然是個奇才,當初我就知道將來就該你頂上來,想不到竟是這樣爭氣,也是老天保佑,我賈家不該滅絕。”
賈環趕緊躬身笑道:“有幾位老爺珠玉在前,小子怎敢放肆。”
賈敬緊緊拉了賈環的手,示意他緊靠著自己坐下,問道:“我前次送你的玉玦,你可曾帶在身上。”
賈環急忙從裏衣裏麵解了下來,賈敬接過來,摸了摸玉玦,笑道:“這還是當初我的祖父給我的,一晃兒也輪到我傳下去了。”
說完,隨即將玉玦重又遞回賈環手裏,囑咐他道:“收好,此後寧榮二府的繁盛就靠你了。”
賈環聽見此話,頓時一頓,兩手抖抖的就不想接玉玦,榮國府這個大坑我還不指望填上,莫不成要讓我再接寧國府的天坑不成嗎。須知天坑是填不上的啊。
賈敬見賈環頓住,笑了笑,鄭重的將玉玦重重的按在賈環的手上,眼見不錯的看著賈環慢慢收起,方才滿意的笑了起來。
賈珍恭敬的站在那裏,見賈敬說完,遂笑道:“不如就讓環哥兒陪父親吃個便飯,也是咱們的一份心意。”
賈敬出乎意料的點了點頭,說道:“也好,環哥兒就與我坐上一坐,有些個話是要與你說說。”
賈珍竟如同得了聖旨一樣,趕緊下去張羅著飯菜,特特選了幾樣賈敬和賈環愛吃的菜式。
賈敬坐在那裏與賈環說長道短,因問起誰人教授學業,賈環笑道:“初時,族學裏的四爺爺教著我,後來為著陪伴大皇子,這裏的學業也就放下了,現在跟著姑老爺念書呢。”
賈敬笑道:“若說是隻跟了那四老太爺念書才得了這個狀元,我自是不信的。四老太爺念書念的自己都不明白,哪裏還顧得上教別人,總是姑老爺教的好。”
賈環嗬嗬的笑著:“四爺爺才氣也是好的,大家都說他是當今的大儒呢。”
賈敬笑著看看他道:“你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怎麽於這世事這般通曉,將來官必定做的圓滑。”
賈環不好意思的低頭竊笑著,賈敬抬頭看了看外麵,笑道:“這天氣倒是正好出去走走。”
說著,就拉了賈環的手往外走,賈珍不解其意,忙跑過來笑問賈敬要去哪裏。
賈敬皺了皺眉頭,因想到自己也是老早離家,有些地方也需人領著過去,遂說道:“且找個人,領了我們往族學那裏看看。”
賈珍心道,這位老爺子可是發蒙麽,動輒不回來,一回來就往家學走,是準備在那裏做什麽,遂笑道:“既是如此,我就帶了老爺和環哥兒過去吧,我這裏的事兒已然吩咐過了,尤氏盯著就好。”
賈敬點點頭說道:“也好,就依了你吧。”
賈珍大喜,果然帶了幾個人跟著賈敬、賈環一起過去家學那裏。
原來這賈家之義學,離此也不甚遠,不過一裏之遙,原係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貧窮不能請師者,即入此中肄業。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給銀兩,按俸之多寡幫助,為學中之費。特共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塾掌,專為訓課子弟。
賈母點點頭,說道:“也罷了,就先叫環哥兒過去吧。”
隨後問鴛鴦:“環哥兒去翰林院可還回來?”
鴛鴦笑道:“今兒個三爺說是要去宮裏陪大皇子伴讀,大概得等些時候了。”
賈母笑道:“既是如此,就先這麽著吧,待環哥兒回來,若是時候早了,即刻就叫他去東府見敬老爺,若是時候晚了,就等著明日吧,左就你公公這兩日也不走,如何呢。”
尤氏心道,還能有什麽辦法呢,隻能如此了,正想告辭,賈母又問她:“怎麽你公公隻是來見環哥兒麽,日常也不見他輕易回來,上次也是為著見環哥兒,不過一會兒的功夫就走了,這次倒是古怪,還要住上幾日麽。”
尤氏笑道:“老太太說的極是,奇得很,老爺等閑不回來的,自他上了山,任是天上掉了釘子也不見他回來,倒是為著環哥兒的喜事回來了兩次呢,也是環哥兒和老爺有緣。至於要住幾日是為著什麽,大概是想與環哥兒暢聊個盡興吧,若是聊的痛快了。想必將來住下不走也是有的。”
賈母點點頭,遂說道:“既是這樣,我這裏就不虛留你了,你且趕快回去服侍你公公吧。”
尤氏告罪退下了,獨賈母坐在塌上歎息著搖頭。
待賈環回來,已然不早了,不等他洗手,賈母那裏已然派人過去叫他陪著自己吃飯。
賈環隻得過去,見座上隻有賈母一人,他小心的給賈母行了一個禮,賈母示意他坐下,他便等著丫鬟布菜。
本以為賈母會問他些什麽,不料戰戰兢兢的吃完飯菜,賈母也未說隻言片語,隻是最後說道:“明日去翰林院請了假,就去見過敬老爺吧。”
說完,就吩咐丫鬟,好生送了賈環出去。
賈環隻得低頭出去了,待第二日一大早,他便早早的起來,忙忙的擦了青鹽,洗了手臉,就帶了小廝往東府去了。
剛過那裏,不等進門,早有管事等在門外,見了賈環,如同捧鳳凰一樣擁了進去。
一進大廳,賈珍急忙迎了上來,握了賈環的手笑道:“好兄弟,怎麽這早晚才來。”
賈環笑道:“昨日我在宮裏陪大皇子讀書,且脫不了身,回來已經晚了,想著敬老爺已然歇下了,也就不敢過來打攪了,今日早早的就趕過來,還望珍大哥哥見諒。”
賈珍笑道:“無妨無妨,好兄弟快來。”
一麵執了賈環的手往裏走著,在賈敬麵前站定,笑道:“老爺,環哥兒過來了。”
賈敬睜了眼睛,對著賈環和藹的招了招手,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
賈環尷尬的笑著,被賈珍推到了賈敬跟前,賈敬拉住賈環,細細的看了又看,笑道:“果然是個奇才,當初我就知道將來就該你頂上來,想不到竟是這樣爭氣,也是老天保佑,我賈家不該滅絕。”
賈環趕緊躬身笑道:“有幾位老爺珠玉在前,小子怎敢放肆。”
賈敬緊緊拉了賈環的手,示意他緊靠著自己坐下,問道:“我前次送你的玉玦,你可曾帶在身上。”
賈環急忙從裏衣裏麵解了下來,賈敬接過來,摸了摸玉玦,笑道:“這還是當初我的祖父給我的,一晃兒也輪到我傳下去了。”
說完,隨即將玉玦重又遞回賈環手裏,囑咐他道:“收好,此後寧榮二府的繁盛就靠你了。”
賈環聽見此話,頓時一頓,兩手抖抖的就不想接玉玦,榮國府這個大坑我還不指望填上,莫不成要讓我再接寧國府的天坑不成嗎。須知天坑是填不上的啊。
賈敬見賈環頓住,笑了笑,鄭重的將玉玦重重的按在賈環的手上,眼見不錯的看著賈環慢慢收起,方才滿意的笑了起來。
賈珍恭敬的站在那裏,見賈敬說完,遂笑道:“不如就讓環哥兒陪父親吃個便飯,也是咱們的一份心意。”
賈敬出乎意料的點了點頭,說道:“也好,環哥兒就與我坐上一坐,有些個話是要與你說說。”
賈珍竟如同得了聖旨一樣,趕緊下去張羅著飯菜,特特選了幾樣賈敬和賈環愛吃的菜式。
賈敬坐在那裏與賈環說長道短,因問起誰人教授學業,賈環笑道:“初時,族學裏的四爺爺教著我,後來為著陪伴大皇子,這裏的學業也就放下了,現在跟著姑老爺念書呢。”
賈敬笑道:“若說是隻跟了那四老太爺念書才得了這個狀元,我自是不信的。四老太爺念書念的自己都不明白,哪裏還顧得上教別人,總是姑老爺教的好。”
賈環嗬嗬的笑著:“四爺爺才氣也是好的,大家都說他是當今的大儒呢。”
賈敬笑著看看他道:“你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怎麽於這世事這般通曉,將來官必定做的圓滑。”
賈環不好意思的低頭竊笑著,賈敬抬頭看了看外麵,笑道:“這天氣倒是正好出去走走。”
說著,就拉了賈環的手往外走,賈珍不解其意,忙跑過來笑問賈敬要去哪裏。
賈敬皺了皺眉頭,因想到自己也是老早離家,有些地方也需人領著過去,遂說道:“且找個人,領了我們往族學那裏看看。”
賈珍心道,這位老爺子可是發蒙麽,動輒不回來,一回來就往家學走,是準備在那裏做什麽,遂笑道:“既是如此,我就帶了老爺和環哥兒過去吧,我這裏的事兒已然吩咐過了,尤氏盯著就好。”
賈敬點點頭說道:“也好,就依了你吧。”
賈珍大喜,果然帶了幾個人跟著賈敬、賈環一起過去家學那裏。
原來這賈家之義學,離此也不甚遠,不過一裏之遙,原係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貧窮不能請師者,即入此中肄業。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給銀兩,按俸之多寡幫助,為學中之費。特共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塾掌,專為訓課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