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輕輕的歎了一口氣,一臉無奈的開口說道:“有一句話怎麽說來著,好人終究是要吃虧一些的,皇上能夠拿大明的江山賭,我卻不敢拿大明的江山,也不知道這究竟是誰的江山。”
長平公主抱住了李恒,搖了搖頭說道:“你說錯了,你不是不敢拿大明的江山賭,你是不想讓京城的百姓受苦,一旦李自成的人入了京城,你也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還是你了解我啊!”李恒輕輕的歎了一口氣說道。
王安離開了昌平之後一路兼程,很快便趕回到了北京城,到了京城之後他沒有停留,第一時間就跑進了紫禁城,進入了乾清宮。
王承恩早就已經得到了王安回來的消息,一直在乾清宮門的門口等著他,見到王安之後沒等他行禮就立馬將他拉到了自己的身邊。
“昌平的情況如何?駙馬爺有沒有答應入京?”王承恩語氣急切的問道。
王安搖了搖頭說道:“駙馬爺沒答應,他說他現在領兵回來已經是犯下了重罪,如果在私自帶兵進京,那就是大不敬了,所以他不回來,除非有朝廷的聖旨。”
王承恩神情變得極為複雜,輕輕的歎了一口氣轉回身朝著大殿裏麵走了進去,一邊走還一邊說道:“行了,你來回奔波也辛苦了,下去休息吧,這沒你什麽事兒了。”
“是,幹爹。”王安輕輕地點頭答應道。
一步三回頭的離開,王安的臉色越走越難看,原本以為這次能夠立下大功勞,誰曾想功勞沒立下反而還累得夠嗆。
關鍵是回想起整件事情,王安已經琢磨出一點不對勁的東西來了,雖然不知道整件事情是怎麽回事,但王安覺得自己似乎被坑了。
王承恩沒工夫搭理幹兒子怎麽想,邁著步的腳步,急切地走進了乾清宮,來到了內殿,看了一眼坐在床榻之上的崇禎皇帝,王承恩眼中閃過了一抹不忍。
崇禎皇帝看了一眼,王承恩冷笑著說道:“你的跟兒子回來了,朕的好駙馬是不是也跟著一起回來了?”
王承恩撩起衣服跪在了地上,一臉遲疑的說道:“回皇上王安的確是回來了,但是駙馬並沒跟著一起回來,駙馬爺爺說他私自帶兵回昌平,已經是僭越之舉了。”
“如果這個時候帶兵回京城,他是萬萬不敢的,除非朝廷有聖旨,否則他不會帶兵進京,更不會進京主持什麽大局。”
崇禎皇帝的臉色一下子就黑了下去。
王承恩連忙開口說道:“皇上現在大明是多事之秋,李自成已經到了京城門外,在這個時候皇上的身體千萬不能寡,你一定要保重龍體。”
“整個大明所有的事情全部都係於皇帝一身,您千萬千萬不能生氣,如果您再暈過去,就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好了。”
王承恩跪在地上,哭得涕淚橫流。
崇禎皇帝看了一眼這個跟著自己的老太監,眼中閃過了一抹複雜的神情,輕輕的點了點頭說道:“行了,你也別哭了,朕不生氣也就是了。”
王承恩從地上站了起來,這才抬起頭說道:“皇上不要再和李恒置氣了,當務之急是把他們請進京城保衛京城,京城不能落到李自成的手裏。”
崇禎皇帝冷哼了一聲說道:“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皇上。”王承恩低著頭說道:“為了大明的江山,為了朱家的基業,這些委屈還是先忍了,來日方長啊。”
崇禎皇帝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一時半會兒也沒開口說話。
盧溝橋外,李自成大營。
李自成坐在自己的主座上,目光掃過了在場的所有人,臉上帶著濃濃的自信,這一刻仿佛那個縱橫天下的李自成又重新回來了。
“今天把諸位召集過來,是想商量一下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李自成目光掃過了眾人大聲的開口說道:“我們的人已經探聽到了,李恒已經率軍到了昌平。”
田見秀站起了身子,表情嚴肅的開口說道:“敢問王爺,李恒帶來了多少人?”
李自成沉吟片刻之後開口說道:“雖然沒有打探到具體的人數,但是從他們行軍的規模上來看,不會少於五萬人,其中還有大量的騎兵和火炮。”
在場的眾人臉色一下子都變得有一些難看了起來。
“那又能怎麽樣呢?”一名年輕人站了起來,目光掃過了在場的所有人擲地有聲的開口說道:“我們打到了現在,已經打到了北京城下,難不成還能退縮?”
“事到如今我們沒有退路,無非就是與李恒一戰罷了,都說遼東軍有多精銳,都說李恒有多能爭善戰,我就不相信了,我非要和他碰一碰。”
眾人看著說話的人表情各異,但是卻沒有人站出來反駁,原因也很簡單,這個人和李自成的關係不一般,他是李自成的侄子李過。
年輕氣盛,大家都能明白他的想法。
當然了,沒人去反駁他也是因為他的身份,畢竟他的父親李自敬也坐在上麵,在這個時候,誰也沒有人願意去得罪他們。
“我有一個消息想要告訴你們。”李信在這個時候站起了身子,開口說道:“西邊已經傳來了戰報,高一功在平型關全軍覆沒,人已經被朝廷給抓了,而且砍頭了。”
“怎麽會這樣?”田見秀站起了身子,一點不敢相信的說道:“平型關才有多少人?即便打不下來也不會把自己給打沒了吧?”
李恒早就猜到了,我們會去打平型關,李信歎了一口氣說道:“他向平型關派出了一萬五千的援軍,高一功到了平型關之後,城中的明軍便衝了出來。”
“高一功的手下可是有三萬多人。”田見秀皺的眉頭說道:“怎麽也不應該打成這個樣子。”
“逃回來的人說明軍非常的能征善戰,一個回合就將軍陣衝散了,所有衝陣的騎兵人馬俱甲,還有很犀利的火氣,尤其是火炮。”
“現在已經確定了,寧武城頭上的那些大炮就是李恒給周遇吉的, 大家都參與過寧武之戰,心裏麵應該清楚那些大炮都是什麽威力。”
在場眾人的表情,一下子就變得難看了。
寧武之戰是所有人心中永遠的痛,以前也打過敗仗,但是沒有一仗像寧武之戰那樣讓人覺得沒有戰勝的可能。
“你到底想說什麽?”李過轉過頭盯著李信說道。
“我想說的話很簡單。”李信轉回頭看著李過說道:“打敗高一功的人名叫張康,手中不過一萬五千人,而且還不是遼東的精銳。”
“根據李建泰的情報,遼東派往西北的不過三萬人,李恒帶著這三萬人進駐的宣大,然後在宣大進行了軍改,周康率領的一萬五千人,全部都是新改編的。”
“這裏麵隻有一部分是遼東軍分出去的,剩下的全部都是軒大原來的明軍,僅僅是改編過後,他們就有了如此強的戰鬥力,李恒親自率領的遼東軍隊有多能打,我想大家心裏麵都應該有數。”
“呸。”李過抬起手指著李信沒好氣的說道:“我們現在到了這裏,馬上就要和李恒作戰了,你在這個時候說這些話,你究竟是何居心?你這是在動搖軍心,你知不知道?”
“我隻是實話實說而已,李信搖了搖頭說道:“談何動搖軍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怎麽能算得上動搖軍心?”
長平公主抱住了李恒,搖了搖頭說道:“你說錯了,你不是不敢拿大明的江山賭,你是不想讓京城的百姓受苦,一旦李自成的人入了京城,你也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還是你了解我啊!”李恒輕輕的歎了一口氣說道。
王安離開了昌平之後一路兼程,很快便趕回到了北京城,到了京城之後他沒有停留,第一時間就跑進了紫禁城,進入了乾清宮。
王承恩早就已經得到了王安回來的消息,一直在乾清宮門的門口等著他,見到王安之後沒等他行禮就立馬將他拉到了自己的身邊。
“昌平的情況如何?駙馬爺有沒有答應入京?”王承恩語氣急切的問道。
王安搖了搖頭說道:“駙馬爺沒答應,他說他現在領兵回來已經是犯下了重罪,如果在私自帶兵進京,那就是大不敬了,所以他不回來,除非有朝廷的聖旨。”
王承恩神情變得極為複雜,輕輕的歎了一口氣轉回身朝著大殿裏麵走了進去,一邊走還一邊說道:“行了,你來回奔波也辛苦了,下去休息吧,這沒你什麽事兒了。”
“是,幹爹。”王安輕輕地點頭答應道。
一步三回頭的離開,王安的臉色越走越難看,原本以為這次能夠立下大功勞,誰曾想功勞沒立下反而還累得夠嗆。
關鍵是回想起整件事情,王安已經琢磨出一點不對勁的東西來了,雖然不知道整件事情是怎麽回事,但王安覺得自己似乎被坑了。
王承恩沒工夫搭理幹兒子怎麽想,邁著步的腳步,急切地走進了乾清宮,來到了內殿,看了一眼坐在床榻之上的崇禎皇帝,王承恩眼中閃過了一抹不忍。
崇禎皇帝看了一眼,王承恩冷笑著說道:“你的跟兒子回來了,朕的好駙馬是不是也跟著一起回來了?”
王承恩撩起衣服跪在了地上,一臉遲疑的說道:“回皇上王安的確是回來了,但是駙馬並沒跟著一起回來,駙馬爺爺說他私自帶兵回昌平,已經是僭越之舉了。”
“如果這個時候帶兵回京城,他是萬萬不敢的,除非朝廷有聖旨,否則他不會帶兵進京,更不會進京主持什麽大局。”
崇禎皇帝的臉色一下子就黑了下去。
王承恩連忙開口說道:“皇上現在大明是多事之秋,李自成已經到了京城門外,在這個時候皇上的身體千萬不能寡,你一定要保重龍體。”
“整個大明所有的事情全部都係於皇帝一身,您千萬千萬不能生氣,如果您再暈過去,就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好了。”
王承恩跪在地上,哭得涕淚橫流。
崇禎皇帝看了一眼這個跟著自己的老太監,眼中閃過了一抹複雜的神情,輕輕的點了點頭說道:“行了,你也別哭了,朕不生氣也就是了。”
王承恩從地上站了起來,這才抬起頭說道:“皇上不要再和李恒置氣了,當務之急是把他們請進京城保衛京城,京城不能落到李自成的手裏。”
崇禎皇帝冷哼了一聲說道:“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皇上。”王承恩低著頭說道:“為了大明的江山,為了朱家的基業,這些委屈還是先忍了,來日方長啊。”
崇禎皇帝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一時半會兒也沒開口說話。
盧溝橋外,李自成大營。
李自成坐在自己的主座上,目光掃過了在場的所有人,臉上帶著濃濃的自信,這一刻仿佛那個縱橫天下的李自成又重新回來了。
“今天把諸位召集過來,是想商量一下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李自成目光掃過了眾人大聲的開口說道:“我們的人已經探聽到了,李恒已經率軍到了昌平。”
田見秀站起了身子,表情嚴肅的開口說道:“敢問王爺,李恒帶來了多少人?”
李自成沉吟片刻之後開口說道:“雖然沒有打探到具體的人數,但是從他們行軍的規模上來看,不會少於五萬人,其中還有大量的騎兵和火炮。”
在場的眾人臉色一下子都變得有一些難看了起來。
“那又能怎麽樣呢?”一名年輕人站了起來,目光掃過了在場的所有人擲地有聲的開口說道:“我們打到了現在,已經打到了北京城下,難不成還能退縮?”
“事到如今我們沒有退路,無非就是與李恒一戰罷了,都說遼東軍有多精銳,都說李恒有多能爭善戰,我就不相信了,我非要和他碰一碰。”
眾人看著說話的人表情各異,但是卻沒有人站出來反駁,原因也很簡單,這個人和李自成的關係不一般,他是李自成的侄子李過。
年輕氣盛,大家都能明白他的想法。
當然了,沒人去反駁他也是因為他的身份,畢竟他的父親李自敬也坐在上麵,在這個時候,誰也沒有人願意去得罪他們。
“我有一個消息想要告訴你們。”李信在這個時候站起了身子,開口說道:“西邊已經傳來了戰報,高一功在平型關全軍覆沒,人已經被朝廷給抓了,而且砍頭了。”
“怎麽會這樣?”田見秀站起了身子,一點不敢相信的說道:“平型關才有多少人?即便打不下來也不會把自己給打沒了吧?”
李恒早就猜到了,我們會去打平型關,李信歎了一口氣說道:“他向平型關派出了一萬五千的援軍,高一功到了平型關之後,城中的明軍便衝了出來。”
“高一功的手下可是有三萬多人。”田見秀皺的眉頭說道:“怎麽也不應該打成這個樣子。”
“逃回來的人說明軍非常的能征善戰,一個回合就將軍陣衝散了,所有衝陣的騎兵人馬俱甲,還有很犀利的火氣,尤其是火炮。”
“現在已經確定了,寧武城頭上的那些大炮就是李恒給周遇吉的, 大家都參與過寧武之戰,心裏麵應該清楚那些大炮都是什麽威力。”
在場眾人的表情,一下子就變得難看了。
寧武之戰是所有人心中永遠的痛,以前也打過敗仗,但是沒有一仗像寧武之戰那樣讓人覺得沒有戰勝的可能。
“你到底想說什麽?”李過轉過頭盯著李信說道。
“我想說的話很簡單。”李信轉回頭看著李過說道:“打敗高一功的人名叫張康,手中不過一萬五千人,而且還不是遼東的精銳。”
“根據李建泰的情報,遼東派往西北的不過三萬人,李恒帶著這三萬人進駐的宣大,然後在宣大進行了軍改,周康率領的一萬五千人,全部都是新改編的。”
“這裏麵隻有一部分是遼東軍分出去的,剩下的全部都是軒大原來的明軍,僅僅是改編過後,他們就有了如此強的戰鬥力,李恒親自率領的遼東軍隊有多能打,我想大家心裏麵都應該有數。”
“呸。”李過抬起手指著李信沒好氣的說道:“我們現在到了這裏,馬上就要和李恒作戰了,你在這個時候說這些話,你究竟是何居心?你這是在動搖軍心,你知不知道?”
“我隻是實話實說而已,李信搖了搖頭說道:“談何動搖軍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怎麽能算得上動搖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