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怎麽樣?”放下手中的筷子,秦剛抬起頭說道,“如果不夠還可以再添,他們準備的很充足。”


    將碗中的湯喝掉,吳三桂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笑著說道:“吃飽了,味道很不錯,我都想每天都到你這裏來蹭飯了。”


    “不用羨慕我們,”秦剛搖了搖頭擺手道,“等到你們完成了篩選之後,大人也會讓你們每天吃上這樣的飯菜的。你放心,不會因為你們是後來的就區別對待,大將軍一向都一視同仁。”


    “不愧是大將軍。”吳三桂感慨的說道。


    “吃完了就走吧!”秦剛站起了身子說道,“我帶你去看看咱們的大炮。”


    吳三桂點了點頭,跟著秦剛一起站起了身子,兩個人朝著後麵的演武場而去。趕到這裏的時候,這裏似乎在進行著某種訓練。


    秦剛帶著吳三桂來到了後方,一排大炮擺在這。


    吳三桂從這邊數到那頭總共四十五門大炮,作為大明朝的將領,吳三桂也不是沒有見過大炮,甚至還見過比現場那種更大的大炮,眼前這些大炮,還是讓吳三桂大吃一驚。


    每一門大炮下麵都有兩個輪子,看起來很好推動。除此之外,炮筒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麽粗,炮身也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麽大。


    材質也不是銅的,而更像是鋼鐵。


    除此之外,每門大炮的旁邊都擺放著城牆的炮彈,炮彈並不是圓形的,下麵是圓柱形,上麵則是尖的,看起來略微有一些古怪。


    “我來給你介紹一下,”秦剛走到一門大炮旁邊,拍了拍笑著說道,“這門大炮大將軍命名為崇禎十二型七十五毫米加農炮,偷偷告訴你,我們私底下都叫他大將軍炮。”


    吳三桂緩緩的點頭說道:“我記住了。”


    秦剛滿意的點頭說道:“我給你介紹一下大將軍炮的特點,這是一門後裝線膛炮,采用了全新的鑄造方法,使用了全新的炮彈,是咱們鋼鐵廠和兵工廠的最新產物。”


    “炮重兩千五百斤,可以用馬拉,也可以用人推,還可以拆卸,拆卸了之後人搬也行,用馬車拉也行,到了地方之後還可以組裝,使用很方便。射程達到了十五裏,威力我和你說也不太好理解,給你試試看。”


    “能試試看?”吳三桂有些興奮的說道。


    “當然可以了。”秦剛在旁邊笑嗬嗬的說道。


    實際上秦剛介紹的也都是工廠那邊告訴他的數據,李剛鑄造的這門炮,其實是以後世非常經典的一款大炮為原型,這門大炮就是m1897型75mm加農炮。


    法國施奈德公司生產的一種口徑75毫米的牽引式野炮。又稱75abs1897式野炮。1897年研製成功,是世界上最早的彈性炮架火炮。其射速、射擊精度和機動性能,比剛性炮架結構的同口徑火炮有明顯提高,用於為野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此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性能最好的速射炮之一,各國很快競相仿製,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量使用。


    秦剛對著旁邊招了招手,很快就有一隊炮兵跑了過來。伸手拍了拍大炮,秦剛大聲的對他們說道:“吳將軍到咱們這裏來參觀,打幾炮給他看看,不要丟了我的臉。”


    “是,將軍。”炮兵隊長連忙開口說道。


    很快大炮就被架了起來,標定了靶子之後,炮彈被推入炮膛。旁邊的隊長輕輕的揮動了一下旗子,炮兵開炮,炮彈砰的一聲就飛了出去。


    吳三桂站在遠處看著炮彈旋轉著飛過去,落在了不遠處的山坡上。砰的一聲爆炸,早就標好字的靶子瞬間被炸上了。


    大炮沒停,砰砰砰砰,又連續打了四發炮彈,全部都炸在了一個位置。地麵的泥土被濺起了老高,煙霧彌漫在了整個陣地上。


    “怎麽樣?”秦剛笑嗬嗬的對吳三桂說道,“全新的大炮,最大的優點就是射速快,拉到野外,絕對能夠讓皇太極也吃不了兜著走。”


    吳三桂目瞪口呆著,看著這一幕,指著不遠處的彈著點說道:“咱們能不能到那邊看看,我想看看究竟炸成了什麽樣。”


    “當然沒問題,”秦剛點了點頭,對旁邊的人說道,“牽兩匹馬來,我要和吳將軍過去看看。”


    “是,將軍。”手下連忙答應了一聲,兩匹戰馬很快就被牽了過來。


    吳三桂和秦剛兩個人翻身上了戰馬,朝著靶子的地方就奔跑了過去。


    秦剛雖然知道一些,但其實他知道的並不是很多,m1897年式75mm速射炮的誕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件頭等大事。


    在此之前,不論是十九世紀的英國阿姆斯特朗後膛炮,或是十五世紀時土耳其人圍攻君士坦丁堡所用的巨炮,不論前裝後裝、滑膛線膛,它們無一例外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後坐力。


    火炮發射時的後坐力會將炮身往後推離炮位,不僅士兵要費力將它推回原位,限製了火炮放列時可以選擇的地點,同時更使得瞄準盡失,得重新計算彈道諸元,既費時又無效率。


    法國人做出的改良,在於他們給火炮加上了一個液壓駐退複進機構———如此一來,火炮的後坐力便由駐退機吸收,而減輕了傳達到炮架上的後坐力。


    裝備了駐退機的m1897型75毫米速射炮由於無需推回炮位,每分鍾可以噴出十五發炮彈、極限狀態可達到三十發的驚人火力。


    如同加特林多管槍一樣,法國陸軍視75毫米速射炮為鎮軍之寶,將之密而不宣,直到1901年八國聯軍對抗義和團時,德軍才在北京城外見識到了法國人的秘密武器之恐怖。


    美國、波蘭、日本很快就跟著向法國輸入了75毫米速射炮並展開仿製或授權生產,英國、俄羅斯等國家雖然基於實戰經驗而對速射炮保持著懷疑感,但也開始按照法國的方法研製自己國產的速射炮。


    德國人在速射炮革命中是唯一的輸家,因為法國對於德國念念不忘的仇恨,始終拒絕將75毫米速射炮的設計圖授權給德國人。


    結果使得德國不得不將自己手頭上的舊式野炮與有缺陷的77毫米速射炮升級修改,但不管怎麽努力,德國人都還是麵對著坐擁絕對領先優勢的法國火炮望洋興歎。


    正是因為如此,德國人大膽的邁出了火炮的另一種玩法,增加口徑和射程,我沒你射速快,但是我比你射的遠,比你威力大,你雖然射的快,但你夠不到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m1897型75mm加農炮改變了火炮的曆史和進程。


    這門大炮與我國也是有緣分的,在亮劍電視劇中,它被稱為意大利炮。一戰開始後,法國援助盟友意大利400門m1897型火炮,意大利改良後貼上標簽就成了“意大利炮”。


    到了二戰時期,這個火炮已經落伍,意大利批量生產很多,他們轉手給了盟友日本,這也是為什麽能從日本人手裏繳獲這門炮的原因。


    李剛詳細地研究過自己手裏麵掌握的煉鋼技術以及火炮製造技術,鑄造這門炮生產這門炮的炮彈已經是極限了,這還是在兒子給提供了生產線的情況下。


    這是李剛集團最尖端的科技產品,而且僅有兒子提供的生產線可以,想要製造新的生產線,李剛集團還沒有這個能力。


    現在李剛隻希望自己手下能夠吃透生產線的技術和知識,短期內也不寄希望於他們能夠複製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爹,你穿越明末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先生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先生的貓並收藏爹,你穿越明末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