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中。
弘治帝朱佑極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地掃視著這座宏偉而熟悉的大宮殿。
往昔雖常至此地,卻未曾真正成為乾清宮的主人,今日終得正名,入住於此。
朱佑極深知,若非自己中毒一事,父皇絕不會如此倉促地讓自己登基。
這一切,皆是父皇為了保護他,匆忙之中讓他繼位,以斷絕東林黨及其他黨派的覬覦。
同時,父皇還叮囑他,一旦其他皇子成年,即刻送往封地,太監梁芳與劉瑾相視一眼,見皇帝朱佑極陷入沉思,劉瑾輕輕碰了碰梁芳,示意其莫要打擾。
輕聲提議:“梁芳。
你與萬歲爺親近,何不前去探問一二?”
注意:這裏我解釋下,不是水字數,以後不會再解釋,畢竟太多人不懂,由於早年清宮戲的盛行,加上大家固有的印象,以為萬歲爺、皇爺、萬歲爺爺這樣的稱呼是清朝的,其實不然,這些稱呼在明朝就是太監的主流。
像明朝重臣高拱的《病榻遺言》中,就曾經記載了一個太監奏報皇帝時說的話:
【有一近侍太監殷姓者,年七十餘,亦即跪奏曰:“萬歲爺爺不要聽他,那高閣老是個忠臣……”】這是太監當麵稱呼皇帝是狀態,就是“萬歲爺爺”。
而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中亦曾經記載了司禮監太監馮保的一封奏文,其中就有一句:
“隆慶六年五月內,聖躬不豫,特召內閣輔臣同受顧命。以遺囑二本,令臣宣讀畢,以一本恭奉萬歲爺爺,一本投內閣……”
馮保雖然是太監中地位比較高的,也頗受寵信,但是當他麵對皇帝的時候,還是很謙恭的使用“萬歲爺爺”這種稱呼方式。這是一個太監背地裏用第三人稱稱呼皇帝的例子,也是“萬歲爺爺”。
包括皇爺稱呼,在明朝太監劉若愚的書《酌中誌》中也得到了印證:
按皇城中舊製,凡內臣奏事,稱呼列聖則\"某年號老爺\",今上則\"萬歲爺\"。
直到崇禎朝,太監對皇帝的稱呼。
依然是“皇爺”之類:
上(崇禎帝)曰:『京營兵何在?
李國楨練兵何在?』奄(閹,即太監)曰:
『皇爺安得有兵?
京營兵皆散,今惟有勸皇爺走耳!』
“皇爺”二字用於稱呼皇帝,看來也不是清朝首創,這幾個例子,有嘉靖、有崇禎、有隆慶,可見至少在明代中後期(嘉靖直到崇禎),內宮中的宦官太監,對皇帝的稱呼就是“萬歲爺。
會不會大家以為就太監或者內侍,會稱皇帝為爺呢?其實不是的,稱呼皇帝為爺是一種主流,也是親近皇帝的一種方式。
就像你與一個朋友關係特別好,有時互相也會稱呼兄弟,盡管你們不是真兄弟,卻勝似兄弟,稱呼皇帝皇爺以及萬歲爺也是這樣,當然有一些文官比較自命清高的,還是稱呼皇帝為陛下或者皇上。
民間百姓一般都稱呼明朝皇帝為年號+爺,比如:萬曆爺、嘉靖爺、永樂爺、洪武爺,這樣的,並且這是公開場合稱呼的。
比如在明朝,三言二拍係列是暢銷書,賣得非常火爆,基本上街頭巷尾都有流傳,在三言二拍之中,“萬歲爺”之稱就屢見不鮮,可見民朝老百姓對“萬歲爺”這一說法並不陌生。而另一部明朝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中,“萬歲爺”的稱呼也很多見。例如:
“碧峰長老無分春夏秋冬,起早睡晚,哪一時不在說法,不在講經?這時正是永樂爺爺登龍位,治天下,聖人作而萬物睹。”
通過上麵的事例,我們能很容易的發現,明朝民間百姓在講到皇帝時,經常使用“某某爺”、“某某爺爺”之類的稱呼,已經習以為常。
而明朝的宦官呢,因為地位低下,需要諂事皇帝,因此,更是“萬歲爺爺”不離口。
這種稱呼方式流行的趨勢,並不是太監單獨這麽叫,民間百姓也是這麽叫,並不像某些電視劇裏說隻有太監那麽叫,包括文臣也有叫爺的。
最後提醒下,在明朝喊皇帝爺,是出於尊敬,可不是主仆關係,隻有清朝喊爺是主仆關係,因為清朝是奴隸製國家,每個重要城池,都有滿城存在,漢人作為奴隸是進不去的。
太監梁芳向劉瑾投去一個微妙的眼神,緩緩回道:“你……你為何不肯前去。
偏要我這把老骨頭去?”
劉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梁公公可是宮中的前輩,曆經兩朝風雲,我與汪直皆屬後輩,怎敢與您相提並論呢?”
禦馬監掌印太監汪直聞言。
亦是微微一笑,附和道:“劉瑾所言極是,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
梁芳掃視二人一眼,無奈地歎了口氣:
“罷了,那便由我這把老骨頭去吧,畢竟汪公公曾救過我弟弟梁德一命。”
在二人的鼓勵下,梁芳緩緩走向朱佑極,輕聲呼喚:“萬歲爺……萬……萬歲爺?”
弘治帝朱佑極猛然從思緒中驚醒,故作怒色道:“大膽!”
三人見狀,連忙跪下,不斷磕頭請罪:
“奴婢該死……奴婢該死!”
朱佑極見狀,連忙收起怒色,笑道:
“都起來吧。”
三人小心翼翼地抬頭,見萬歲爺並未真的生氣,這才鬆了一口氣。
梁芳恭敬地回道:
“奴婢真怕打擾了萬歲爺的清寧,不知萬歲爺方才是否正在思考著什麽大事?”
朱佑極微微一笑:“沒什麽,你們三人這些年來為朕分憂不少,朕在此給你們一個承諾。
朕不同於那些守成之君,朕有誌於做一番大事業,向太祖、太宗看齊。
朕也希望你們能如三寶太監一般,名垂青史,讓後人知曉,太監亦能成為國之棟梁。”
三人聞言,眼中含淚,再次跪下:
“奴婢等多謝萬歲爺的厚愛。”
朱佑極緩緩開口,對汪直言道:“汪大伴,朕雖已有所賞賜,但眼下仍有重任需你擔綱。”
汪直聞言,連忙躬身回應:“請萬歲爺示下。”
朱佑極目光如炬,繼續說道:“山海關的劉鬆忠已伏誅,然其餘關隘與四鎮,朕心猶懸。
為此,朕決定封你為三邊總督,統轄陝西、寧夏、大同三地兵馬,以安西北。
此外,朕早年便命兵仗局精心鍛造了一把尚方寶劍,你且持之。
另有一麵王命旗牌,亦交予你手。
有此聖旨、尚方寶劍與王命旗牌,即便是王室宗親,你亦可先斬後奏。
朕要一個清朗的西北,你可否能做到?”
汪直見主子賦予如此重權,心中激蕩,當即跪拜道:“萬歲爺放心,奴婢定不濫用此權。
隻誅該誅之人。”
朱佑極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信任:
“朕自然信你,此番,你且帶上兵部尚書王越,你們定能相處融洽。”
言罷,朱佑極又將目光轉向劉瑾與梁芳:
“劉瑾,待你肅清東廠,朕必有重賞。
至於梁芳,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朕便交予你了,你的內官監掌印,朕亦不予收回。
王敬,可是你的幹兒子?”
梁芳連忙答道:“正是,他乃奴婢心腹。”
朱佑極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王敬這些年,伺候朕頗為盡心,確有功勞。
這樣吧,內官監掌印太監一職,便賜予王敬,朕向來賞罰分明,但若爾等有絲毫陽奉陰違,後果自負!”
三人聞言,心中一凜,連忙跪倒在地,齊聲道:“奴婢等誓死效忠主子!”
望著殿外巍峨的紫禁城,弘治帝朱佑極心中豪情萬丈,誓要讓這大明王朝重新崛起,超越太祖與太宗的輝煌,讓後人得知。
他這弘治帝,不再是文官傀儡,而是將以弘大超絕的武力,治理這天下萬民,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弘治帝朱佑極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地掃視著這座宏偉而熟悉的大宮殿。
往昔雖常至此地,卻未曾真正成為乾清宮的主人,今日終得正名,入住於此。
朱佑極深知,若非自己中毒一事,父皇絕不會如此倉促地讓自己登基。
這一切,皆是父皇為了保護他,匆忙之中讓他繼位,以斷絕東林黨及其他黨派的覬覦。
同時,父皇還叮囑他,一旦其他皇子成年,即刻送往封地,太監梁芳與劉瑾相視一眼,見皇帝朱佑極陷入沉思,劉瑾輕輕碰了碰梁芳,示意其莫要打擾。
輕聲提議:“梁芳。
你與萬歲爺親近,何不前去探問一二?”
注意:這裏我解釋下,不是水字數,以後不會再解釋,畢竟太多人不懂,由於早年清宮戲的盛行,加上大家固有的印象,以為萬歲爺、皇爺、萬歲爺爺這樣的稱呼是清朝的,其實不然,這些稱呼在明朝就是太監的主流。
像明朝重臣高拱的《病榻遺言》中,就曾經記載了一個太監奏報皇帝時說的話:
【有一近侍太監殷姓者,年七十餘,亦即跪奏曰:“萬歲爺爺不要聽他,那高閣老是個忠臣……”】這是太監當麵稱呼皇帝是狀態,就是“萬歲爺爺”。
而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中亦曾經記載了司禮監太監馮保的一封奏文,其中就有一句:
“隆慶六年五月內,聖躬不豫,特召內閣輔臣同受顧命。以遺囑二本,令臣宣讀畢,以一本恭奉萬歲爺爺,一本投內閣……”
馮保雖然是太監中地位比較高的,也頗受寵信,但是當他麵對皇帝的時候,還是很謙恭的使用“萬歲爺爺”這種稱呼方式。這是一個太監背地裏用第三人稱稱呼皇帝的例子,也是“萬歲爺爺”。
包括皇爺稱呼,在明朝太監劉若愚的書《酌中誌》中也得到了印證:
按皇城中舊製,凡內臣奏事,稱呼列聖則\"某年號老爺\",今上則\"萬歲爺\"。
直到崇禎朝,太監對皇帝的稱呼。
依然是“皇爺”之類:
上(崇禎帝)曰:『京營兵何在?
李國楨練兵何在?』奄(閹,即太監)曰:
『皇爺安得有兵?
京營兵皆散,今惟有勸皇爺走耳!』
“皇爺”二字用於稱呼皇帝,看來也不是清朝首創,這幾個例子,有嘉靖、有崇禎、有隆慶,可見至少在明代中後期(嘉靖直到崇禎),內宮中的宦官太監,對皇帝的稱呼就是“萬歲爺。
會不會大家以為就太監或者內侍,會稱皇帝為爺呢?其實不是的,稱呼皇帝為爺是一種主流,也是親近皇帝的一種方式。
就像你與一個朋友關係特別好,有時互相也會稱呼兄弟,盡管你們不是真兄弟,卻勝似兄弟,稱呼皇帝皇爺以及萬歲爺也是這樣,當然有一些文官比較自命清高的,還是稱呼皇帝為陛下或者皇上。
民間百姓一般都稱呼明朝皇帝為年號+爺,比如:萬曆爺、嘉靖爺、永樂爺、洪武爺,這樣的,並且這是公開場合稱呼的。
比如在明朝,三言二拍係列是暢銷書,賣得非常火爆,基本上街頭巷尾都有流傳,在三言二拍之中,“萬歲爺”之稱就屢見不鮮,可見民朝老百姓對“萬歲爺”這一說法並不陌生。而另一部明朝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中,“萬歲爺”的稱呼也很多見。例如:
“碧峰長老無分春夏秋冬,起早睡晚,哪一時不在說法,不在講經?這時正是永樂爺爺登龍位,治天下,聖人作而萬物睹。”
通過上麵的事例,我們能很容易的發現,明朝民間百姓在講到皇帝時,經常使用“某某爺”、“某某爺爺”之類的稱呼,已經習以為常。
而明朝的宦官呢,因為地位低下,需要諂事皇帝,因此,更是“萬歲爺爺”不離口。
這種稱呼方式流行的趨勢,並不是太監單獨這麽叫,民間百姓也是這麽叫,並不像某些電視劇裏說隻有太監那麽叫,包括文臣也有叫爺的。
最後提醒下,在明朝喊皇帝爺,是出於尊敬,可不是主仆關係,隻有清朝喊爺是主仆關係,因為清朝是奴隸製國家,每個重要城池,都有滿城存在,漢人作為奴隸是進不去的。
太監梁芳向劉瑾投去一個微妙的眼神,緩緩回道:“你……你為何不肯前去。
偏要我這把老骨頭去?”
劉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梁公公可是宮中的前輩,曆經兩朝風雲,我與汪直皆屬後輩,怎敢與您相提並論呢?”
禦馬監掌印太監汪直聞言。
亦是微微一笑,附和道:“劉瑾所言極是,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想法。”
梁芳掃視二人一眼,無奈地歎了口氣:
“罷了,那便由我這把老骨頭去吧,畢竟汪公公曾救過我弟弟梁德一命。”
在二人的鼓勵下,梁芳緩緩走向朱佑極,輕聲呼喚:“萬歲爺……萬……萬歲爺?”
弘治帝朱佑極猛然從思緒中驚醒,故作怒色道:“大膽!”
三人見狀,連忙跪下,不斷磕頭請罪:
“奴婢該死……奴婢該死!”
朱佑極見狀,連忙收起怒色,笑道:
“都起來吧。”
三人小心翼翼地抬頭,見萬歲爺並未真的生氣,這才鬆了一口氣。
梁芳恭敬地回道:
“奴婢真怕打擾了萬歲爺的清寧,不知萬歲爺方才是否正在思考著什麽大事?”
朱佑極微微一笑:“沒什麽,你們三人這些年來為朕分憂不少,朕在此給你們一個承諾。
朕不同於那些守成之君,朕有誌於做一番大事業,向太祖、太宗看齊。
朕也希望你們能如三寶太監一般,名垂青史,讓後人知曉,太監亦能成為國之棟梁。”
三人聞言,眼中含淚,再次跪下:
“奴婢等多謝萬歲爺的厚愛。”
朱佑極緩緩開口,對汪直言道:“汪大伴,朕雖已有所賞賜,但眼下仍有重任需你擔綱。”
汪直聞言,連忙躬身回應:“請萬歲爺示下。”
朱佑極目光如炬,繼續說道:“山海關的劉鬆忠已伏誅,然其餘關隘與四鎮,朕心猶懸。
為此,朕決定封你為三邊總督,統轄陝西、寧夏、大同三地兵馬,以安西北。
此外,朕早年便命兵仗局精心鍛造了一把尚方寶劍,你且持之。
另有一麵王命旗牌,亦交予你手。
有此聖旨、尚方寶劍與王命旗牌,即便是王室宗親,你亦可先斬後奏。
朕要一個清朗的西北,你可否能做到?”
汪直見主子賦予如此重權,心中激蕩,當即跪拜道:“萬歲爺放心,奴婢定不濫用此權。
隻誅該誅之人。”
朱佑極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信任:
“朕自然信你,此番,你且帶上兵部尚書王越,你們定能相處融洽。”
言罷,朱佑極又將目光轉向劉瑾與梁芳:
“劉瑾,待你肅清東廠,朕必有重賞。
至於梁芳,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朕便交予你了,你的內官監掌印,朕亦不予收回。
王敬,可是你的幹兒子?”
梁芳連忙答道:“正是,他乃奴婢心腹。”
朱佑極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王敬這些年,伺候朕頗為盡心,確有功勞。
這樣吧,內官監掌印太監一職,便賜予王敬,朕向來賞罰分明,但若爾等有絲毫陽奉陰違,後果自負!”
三人聞言,心中一凜,連忙跪倒在地,齊聲道:“奴婢等誓死效忠主子!”
望著殿外巍峨的紫禁城,弘治帝朱佑極心中豪情萬丈,誓要讓這大明王朝重新崛起,超越太祖與太宗的輝煌,讓後人得知。
他這弘治帝,不再是文官傀儡,而是將以弘大超絕的武力,治理這天下萬民,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