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公子有些赧然,卻仍舊道:“畢竟這計劃是衛娘子提出來的。”
李大人很是奇怪,原本以為她就是有點小本事,今日來做廚娘的,沒想到居然是核心人物?
衛嬋麵色淡淡:“都是商會的長輩們讓著妾身罷了。”
她拍了拍手,便有一個奴婢拿出一疊紙張來,呈給李大人,拿到手,上麵一手娟秀的簪花小楷,就讓李大人內心暗暗叫了一聲不錯。
“這是計劃書,是妾身親手所寫。”
李大人倒是沒辦法再輕視眼前這個女子,雖然是個商戶出身的女人,卻識文斷字,字寫的也不錯,看來不是個普通的商戶女。
“計劃書,倒是新奇。”
“妾身想的法子,比較繁瑣,嘴上說總說不清楚,不如一步步寫下來,大人看著也清晰。”
李大人一看,果然上麵並非是官文那種太過官方書麵的寫法,官文寫法密密麻麻,到底看著是有些費眼睛,雖然對這些科考出身習慣看官文的官員們,並沒有什麽閱讀障礙。
但這份文書,條理分明,都標注著一二三四,語言簡明,讀起來確實順暢。
李大人看著,眉頭逐漸蹙起:“你這文書裏,說第一年便能盈利回本,到第三年,能有二十倍的盈利,還要兩頭收稅?零散商戶們交稅不成,你們中轉司還能交稅,還是繳千五十?”
如今大臨在保糧保農的同時,也鼓勵經商,對商戶征千三十的商稅,已經不算輕了,這是為了減輕農稅,同時禁止地主高價買糧囤糧,商稅能平衡一部分國庫收入,農稅就可以相應收的少一些。
陛下完全明白,若是農稅收的過高,稅務負擔重,再加上大地主豪紳兼並土地,走投無路的農民很有可能變成亂民。
千五十,是重稅中的重稅,這樣怎麽盈利賺錢,還能保證第一年就可以回本,李大人是完全不信的。
高祖甚至先帝剛登基時也不是沒開,但財富大多流入民間,造就許多巨富,而國家卻要承擔海防等一係列的沉重負擔。
“大人應知道,我大臨地大物博,茶葉、瓷器、絲綢,乃是海外蠻夷求之不得的好東西,這些東西賣到國外,是能造成傾銷的。”
李大人點頭:“但比起大臨內部穩定,一旦開海,各種蠻夷隨之而入,摻雜各方勢力,而且走私和海盜問題,也是屢禁不絕。”
“妾身提出的方案,中轉司不僅承擔查貨等中轉功能,還要進行統購統銷。”
李大人皺眉:“中轉司幹這種買賣,豈不成了完全的與民爭利?”
衛嬋微微一笑:“自然不能完全禁止,留給私人船舶的大概有兩分,中轉司占三分,不過茶葉、瓷器和絲綢,在妾身看來,仍舊不夠,我大臨的中藥、手工藝品、都可以進行出口,隻要擴大規模,自然可以大賺一筆,而這便是外部需求。”
“外部需求?”
衛嬋點點頭:“除此之外,還有便是內部需求,權貴們手裏有銀子,可這一回朝廷跟羌奴開戰,除了曹家帶頭捐了幾十萬銀兩,民間商賈俱都表現得很回避,就連身為皇商的吳家都……”
“妾身僭越,不好對朝政事做任何評價。”衛嬋有些赧然。
李大人卻似找到了同好一樣,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商人重利沒情誼,這本就是自古以來的道理,若不是皇室提拔了吳家做皇商,他們家能有如今的地位,商戶之女居然能進後宮做妃嬪,現在國家有難,卻不思報答朝廷,真是見利忘義!”
衛嬋低下頭,唇角卻微微翹起一個微不可見的弧度。
李大人說完,才覺不妥,當即麵色便有些不好。
海夫人急忙道:“大人慷慨激昂,也是為了咱們大臨,大人才是忠於大臨,忠於陛下的肱股之臣,不過這商人與商人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有吳家那樣忘恩負義的,自然也有曹家這種精忠報國的,咱們雲城的商人也都心中有朝廷,有陛下,是吧夫君?”
海大人點點頭:“不錯,去年陛下決定與羌奴開戰,下官便組織雲城商會捐了款,共籌了十萬銀兩,全都換成糧草馬匹還有鐵器,運往邊城。”
司公子苦笑道:“可惜我們雲城幾家首富,完全沒辦法跟曹家吳家這樣的巨賈相比,出再多的錢財就要傷筋動骨了,實在是盡了全力,當時群情激奮,羌奴殺我大臨公主,辱我們至此,身為大臨人,怎能忍得下這口氣,當時衛娘子的點絳閣剛開張,手裏沒幾個活錢,還在臨產之時,居然也擠出兩千銀子,實在高義!”
李大人麵色緩和:“本官過激了,爾等都是愛國商賈,是義士,自然與吳家那種不同,還請娘子繼續說。”
“接下來妾身說的話,實在僭越,還請大人先赦妾身的罪過,妾身才能坦言。”
李大人挑眉:“娘子如此柔弱之人,隻要說的不是叛黨之語,對皇家不敬,何罪之有?本官就赦免你。”
衛嬋笑了笑:“縱觀古今,除了收稅,農稅商稅,朝廷還能通過什麽辦法豐盈國庫?朝廷不想與民爭利,隻靠著商戶發善心,或是加重苛捐雜稅?那無異殺雞取卵。而陛下是仁慈之君,總不能效仿前朝玄帝,靠抄巨賈巨貪的家,才豐盈國庫吧,那是能解一時燃眉之急。”
玄帝倒是對有錢人不容情,不僅殺巨賈,還殺大地主,殺到最後世家終於忍耐不得,揭竿而起,成立起義軍,起義軍背後有巨賈支持,那南晉不過維持國祚六十餘年就滅亡了。
“娘子一個女子,看的倒是通透,不過說這些,你倒不怕鑒查司找你的麻煩。”
衛嬋坦然:“倘若妾身怕事,便不會為雲城商會獻計,不會此時站出來趟這趟水,更不會在國難當頭,朝廷用兵需要銀錢的時候,妾身自己都捉襟見肘卻還節衣縮食籌了些銀子聊表心意,倘若人人都因怕鑒查司而莫談國事,大臨又會變成什麽樣,妾身想,那也不是陛下這樣的仁君願意看見的。”
“好!”李大人拍了桌案:“本官就佩服衛娘子這樣的人,有責任有擔當,當官也是如此,要是怕麻煩,怕殺頭,就不要當官做實事了,司公子說娘子是巾幗英雌,本官還不信,如今看來,隻這份覺悟,便已經值得誇讚了。”
衛嬋歎道:“等大人聽了妾身的計策,再來衡量妾身是否是愛國義士也不遲,妾身的計策的確與旁人不同,所以也……”
“娘子說便是。”
“方才說了統購統銷,外洋的舶來品,也由中轉司統一售賣,在各地成立商行分行,外洋的舶來品,在大臨權貴中,也很受歡迎,隻要壟斷銷售,財源自然是滾滾的來。”
李大人眯起眼睛:“這便是你說的可解國庫之危?”
衛嬋搖搖頭:“中轉司對朝廷繳的稅隻是其中一個選擇,還有第二個選擇。”
“第二個選擇?”
“朝廷入股,國私合營。”
這又是什麽新說法,可在座的也都是讀過書的,不會蠢到聽不懂官話。
“國私合營?”
衛嬋點點頭:“如今的皇商是承包了尚宮十二司的活計,給皇家供貨,皇家還要倒給十二司錢,這便是所謂的禦庭供奉。”
“其實這算是恩典,皇商供給皇家的東西都是最好的,價格也低,皇家采買能省一筆銀子,這些禦庭供奉有了皇家這個金字招牌,就能壟斷市麵上大部分生意。”
“以前國庫充盈,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一遇到戰事或是水患糧荒,朝廷就要征稅,全仗著皇商們發善心捐銀子,總不是細水長流之計,可將中轉司就看成是一個皇商家族,或是商會,而朝廷是其中之一的股東,那麽隻要我們賺了越多的錢,朝廷分到的也會越多,就能補貼國庫空虛,這便是朝廷持股的商會,而國有的商會,在遇到需要用銀子的緊急情況,抽調銀錢,也就更加靈活。”
李大人仍有疑慮:“照你這樣說,倒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可這樣一來,朝廷不就變成經商的商會了嗎?官員也成了商人,你們商人那套太過重利,若是連朝廷風氣都不好了,這不就是本末倒置。”
朝廷的風氣,什麽時候好過,現在朝廷下麵一些地方小官,都是可以明麵買賣的,這叫捐官,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是從哪來的呢。
不過今上倒也雞賊,允許捐官卻不允貪腐,各地都有鑒查司的分部,不僅查亂臣賊子,還查貪官汙吏,查出來貪汙的多了就是殺頭,絕沒第二條路可走。
“大人誤會了,這是兩條係統,妾身一直認為,什麽人擅長做什麽就放到什麽位置,這便是知人善任,朝廷的官員可以做個掛名的監理官,隻負責聽匯報和查賬等工作,而管理和運營不得插手,完全靠商會自主經營,妾身以為,一定要給商會最大的自主權,畢竟國私合營,商會們要盈利,便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若是派個不懂商賈之道的亂插手,豈不就成為外行指導內行,咱們大臨也不是沒出現過這種事,先帝時,就非要給軍隊派個監軍,這監軍不是太監就是沒真正打過仗的大臣,在戰場上亂指揮,豈不壞了大事。”
李大人哈哈一笑:“衛娘子對文臣可是有些偏見,本官也是文臣,就不怕本官生氣?”
衛嬋驚訝:“這怎麽能一樣,大人是陛下肱骨,跟郯城之敗的劉廢物,怎能相提並論?妾身聽聞,大人在入仕之前,還曾寫文章打罵劉賊誤國呢。”
李大人有些意味深長:“衛娘子倒是了解本官,怕是之前就把本官調查個清清楚楚吧。”
衛嬋不好意思,低頭微笑:“若不是知曉李大人是個什麽樣的人,妾身哪敢這樣跟大人諫言坦白呢,如今朝廷官員眾多,陛下從剛登基到現在,肅清朝堂,可依舊有好些屍位素餐朝廷大員,拿著朝廷俸祿,享受萬民供奉,卻不思報效朝廷報效陛下的人,整日怕這個怕那個,什麽實事都不做,若隻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罷了,卻偏偏陛下有雄心壯誌想要做點什麽的時候,這些人就會跳出來,拚命阻攔。”
李大人很是讚同:“衛娘子說的,正是本官想要說的,不過衛娘子如此大義,難道就隻是完全為了朝廷?”
衛嬋坦然:“若說妾身和司公子還有雲城商會沒有半點私心,別說大人不信,我們自己也是不信的,畢竟賺銀子嗎,不磕磣,我等商賈自然是不想錯過發財的機會,可發財的同時,也能位朝廷效力,為陛下解憂。”
“娘子這話說的,就有些言不由衷了。”
“大人身為官員,也想要為陛下盡忠,報效朝廷,我等身為商人,卻也想效仿桑弘羊,管仲陶朱公,留個清名給後世,若史書上能記載一筆我等的名字,便是這輩子不算白活了,妾身以為大人很能理解這種心情,但凡做官者,誰不想像武侯那樣流芳百世,被後人敬仰呢。”
一擊即中。
李大人沉默半晌,真是感慨萬千:“做人做官,若能得武侯千之一,便不枉為人臣子,為一方父母了。”
海大人此時眼眶有些濕潤:“是啊,李大人,下官在雲城這麽多年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就是想要做個好官,給百姓做點好事,誰還能真的求自己像武侯一樣流芳百世呢,隻求死後不背負罵名,就已經知足了。”
衛嬋跟海夫人對視一眼,海夫人不吝嗇的給了她一個讚賞的眼神。
衛嬋繼續道:“若是朝廷同意國私合營,隻要經營得當,為陛下解朝廷國庫空虛之苦,這何嚐不算是兩位大人的功績,我等身為商賈,就是再獻計策,沒有兩位大人慧眼識珠,這一身本事也是無用武之地。”
“衛娘子啊衛娘子,你可真是攻心為上,是個妙人啊,若你是男兒,老夫定舉薦你做官,怎麽也是個庇護一方的好官。”
李大人此時哈哈笑了:“你是真的說服了老夫,老夫服氣了,不過老夫佩服你是私事,中轉司開海禁卻是公事,公事就要公辦,老夫再欣賞你,也絕不會徇私,你如此信誓旦旦,第一年就能回本,三年賺二十倍的銀錢,若是做不到,老夫為你做保可就壓上了前程,你要如何做?”
衛嬋麵色平靜:“妾身,可以對賭。”
李大人很是奇怪,原本以為她就是有點小本事,今日來做廚娘的,沒想到居然是核心人物?
衛嬋麵色淡淡:“都是商會的長輩們讓著妾身罷了。”
她拍了拍手,便有一個奴婢拿出一疊紙張來,呈給李大人,拿到手,上麵一手娟秀的簪花小楷,就讓李大人內心暗暗叫了一聲不錯。
“這是計劃書,是妾身親手所寫。”
李大人倒是沒辦法再輕視眼前這個女子,雖然是個商戶出身的女人,卻識文斷字,字寫的也不錯,看來不是個普通的商戶女。
“計劃書,倒是新奇。”
“妾身想的法子,比較繁瑣,嘴上說總說不清楚,不如一步步寫下來,大人看著也清晰。”
李大人一看,果然上麵並非是官文那種太過官方書麵的寫法,官文寫法密密麻麻,到底看著是有些費眼睛,雖然對這些科考出身習慣看官文的官員們,並沒有什麽閱讀障礙。
但這份文書,條理分明,都標注著一二三四,語言簡明,讀起來確實順暢。
李大人看著,眉頭逐漸蹙起:“你這文書裏,說第一年便能盈利回本,到第三年,能有二十倍的盈利,還要兩頭收稅?零散商戶們交稅不成,你們中轉司還能交稅,還是繳千五十?”
如今大臨在保糧保農的同時,也鼓勵經商,對商戶征千三十的商稅,已經不算輕了,這是為了減輕農稅,同時禁止地主高價買糧囤糧,商稅能平衡一部分國庫收入,農稅就可以相應收的少一些。
陛下完全明白,若是農稅收的過高,稅務負擔重,再加上大地主豪紳兼並土地,走投無路的農民很有可能變成亂民。
千五十,是重稅中的重稅,這樣怎麽盈利賺錢,還能保證第一年就可以回本,李大人是完全不信的。
高祖甚至先帝剛登基時也不是沒開,但財富大多流入民間,造就許多巨富,而國家卻要承擔海防等一係列的沉重負擔。
“大人應知道,我大臨地大物博,茶葉、瓷器、絲綢,乃是海外蠻夷求之不得的好東西,這些東西賣到國外,是能造成傾銷的。”
李大人點頭:“但比起大臨內部穩定,一旦開海,各種蠻夷隨之而入,摻雜各方勢力,而且走私和海盜問題,也是屢禁不絕。”
“妾身提出的方案,中轉司不僅承擔查貨等中轉功能,還要進行統購統銷。”
李大人皺眉:“中轉司幹這種買賣,豈不成了完全的與民爭利?”
衛嬋微微一笑:“自然不能完全禁止,留給私人船舶的大概有兩分,中轉司占三分,不過茶葉、瓷器和絲綢,在妾身看來,仍舊不夠,我大臨的中藥、手工藝品、都可以進行出口,隻要擴大規模,自然可以大賺一筆,而這便是外部需求。”
“外部需求?”
衛嬋點點頭:“除此之外,還有便是內部需求,權貴們手裏有銀子,可這一回朝廷跟羌奴開戰,除了曹家帶頭捐了幾十萬銀兩,民間商賈俱都表現得很回避,就連身為皇商的吳家都……”
“妾身僭越,不好對朝政事做任何評價。”衛嬋有些赧然。
李大人卻似找到了同好一樣,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商人重利沒情誼,這本就是自古以來的道理,若不是皇室提拔了吳家做皇商,他們家能有如今的地位,商戶之女居然能進後宮做妃嬪,現在國家有難,卻不思報答朝廷,真是見利忘義!”
衛嬋低下頭,唇角卻微微翹起一個微不可見的弧度。
李大人說完,才覺不妥,當即麵色便有些不好。
海夫人急忙道:“大人慷慨激昂,也是為了咱們大臨,大人才是忠於大臨,忠於陛下的肱股之臣,不過這商人與商人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有吳家那樣忘恩負義的,自然也有曹家這種精忠報國的,咱們雲城的商人也都心中有朝廷,有陛下,是吧夫君?”
海大人點點頭:“不錯,去年陛下決定與羌奴開戰,下官便組織雲城商會捐了款,共籌了十萬銀兩,全都換成糧草馬匹還有鐵器,運往邊城。”
司公子苦笑道:“可惜我們雲城幾家首富,完全沒辦法跟曹家吳家這樣的巨賈相比,出再多的錢財就要傷筋動骨了,實在是盡了全力,當時群情激奮,羌奴殺我大臨公主,辱我們至此,身為大臨人,怎能忍得下這口氣,當時衛娘子的點絳閣剛開張,手裏沒幾個活錢,還在臨產之時,居然也擠出兩千銀子,實在高義!”
李大人麵色緩和:“本官過激了,爾等都是愛國商賈,是義士,自然與吳家那種不同,還請娘子繼續說。”
“接下來妾身說的話,實在僭越,還請大人先赦妾身的罪過,妾身才能坦言。”
李大人挑眉:“娘子如此柔弱之人,隻要說的不是叛黨之語,對皇家不敬,何罪之有?本官就赦免你。”
衛嬋笑了笑:“縱觀古今,除了收稅,農稅商稅,朝廷還能通過什麽辦法豐盈國庫?朝廷不想與民爭利,隻靠著商戶發善心,或是加重苛捐雜稅?那無異殺雞取卵。而陛下是仁慈之君,總不能效仿前朝玄帝,靠抄巨賈巨貪的家,才豐盈國庫吧,那是能解一時燃眉之急。”
玄帝倒是對有錢人不容情,不僅殺巨賈,還殺大地主,殺到最後世家終於忍耐不得,揭竿而起,成立起義軍,起義軍背後有巨賈支持,那南晉不過維持國祚六十餘年就滅亡了。
“娘子一個女子,看的倒是通透,不過說這些,你倒不怕鑒查司找你的麻煩。”
衛嬋坦然:“倘若妾身怕事,便不會為雲城商會獻計,不會此時站出來趟這趟水,更不會在國難當頭,朝廷用兵需要銀錢的時候,妾身自己都捉襟見肘卻還節衣縮食籌了些銀子聊表心意,倘若人人都因怕鑒查司而莫談國事,大臨又會變成什麽樣,妾身想,那也不是陛下這樣的仁君願意看見的。”
“好!”李大人拍了桌案:“本官就佩服衛娘子這樣的人,有責任有擔當,當官也是如此,要是怕麻煩,怕殺頭,就不要當官做實事了,司公子說娘子是巾幗英雌,本官還不信,如今看來,隻這份覺悟,便已經值得誇讚了。”
衛嬋歎道:“等大人聽了妾身的計策,再來衡量妾身是否是愛國義士也不遲,妾身的計策的確與旁人不同,所以也……”
“娘子說便是。”
“方才說了統購統銷,外洋的舶來品,也由中轉司統一售賣,在各地成立商行分行,外洋的舶來品,在大臨權貴中,也很受歡迎,隻要壟斷銷售,財源自然是滾滾的來。”
李大人眯起眼睛:“這便是你說的可解國庫之危?”
衛嬋搖搖頭:“中轉司對朝廷繳的稅隻是其中一個選擇,還有第二個選擇。”
“第二個選擇?”
“朝廷入股,國私合營。”
這又是什麽新說法,可在座的也都是讀過書的,不會蠢到聽不懂官話。
“國私合營?”
衛嬋點點頭:“如今的皇商是承包了尚宮十二司的活計,給皇家供貨,皇家還要倒給十二司錢,這便是所謂的禦庭供奉。”
“其實這算是恩典,皇商供給皇家的東西都是最好的,價格也低,皇家采買能省一筆銀子,這些禦庭供奉有了皇家這個金字招牌,就能壟斷市麵上大部分生意。”
“以前國庫充盈,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一遇到戰事或是水患糧荒,朝廷就要征稅,全仗著皇商們發善心捐銀子,總不是細水長流之計,可將中轉司就看成是一個皇商家族,或是商會,而朝廷是其中之一的股東,那麽隻要我們賺了越多的錢,朝廷分到的也會越多,就能補貼國庫空虛,這便是朝廷持股的商會,而國有的商會,在遇到需要用銀子的緊急情況,抽調銀錢,也就更加靈活。”
李大人仍有疑慮:“照你這樣說,倒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可這樣一來,朝廷不就變成經商的商會了嗎?官員也成了商人,你們商人那套太過重利,若是連朝廷風氣都不好了,這不就是本末倒置。”
朝廷的風氣,什麽時候好過,現在朝廷下麵一些地方小官,都是可以明麵買賣的,這叫捐官,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是從哪來的呢。
不過今上倒也雞賊,允許捐官卻不允貪腐,各地都有鑒查司的分部,不僅查亂臣賊子,還查貪官汙吏,查出來貪汙的多了就是殺頭,絕沒第二條路可走。
“大人誤會了,這是兩條係統,妾身一直認為,什麽人擅長做什麽就放到什麽位置,這便是知人善任,朝廷的官員可以做個掛名的監理官,隻負責聽匯報和查賬等工作,而管理和運營不得插手,完全靠商會自主經營,妾身以為,一定要給商會最大的自主權,畢竟國私合營,商會們要盈利,便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若是派個不懂商賈之道的亂插手,豈不就成為外行指導內行,咱們大臨也不是沒出現過這種事,先帝時,就非要給軍隊派個監軍,這監軍不是太監就是沒真正打過仗的大臣,在戰場上亂指揮,豈不壞了大事。”
李大人哈哈一笑:“衛娘子對文臣可是有些偏見,本官也是文臣,就不怕本官生氣?”
衛嬋驚訝:“這怎麽能一樣,大人是陛下肱骨,跟郯城之敗的劉廢物,怎能相提並論?妾身聽聞,大人在入仕之前,還曾寫文章打罵劉賊誤國呢。”
李大人有些意味深長:“衛娘子倒是了解本官,怕是之前就把本官調查個清清楚楚吧。”
衛嬋不好意思,低頭微笑:“若不是知曉李大人是個什麽樣的人,妾身哪敢這樣跟大人諫言坦白呢,如今朝廷官員眾多,陛下從剛登基到現在,肅清朝堂,可依舊有好些屍位素餐朝廷大員,拿著朝廷俸祿,享受萬民供奉,卻不思報效朝廷報效陛下的人,整日怕這個怕那個,什麽實事都不做,若隻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罷了,卻偏偏陛下有雄心壯誌想要做點什麽的時候,這些人就會跳出來,拚命阻攔。”
李大人很是讚同:“衛娘子說的,正是本官想要說的,不過衛娘子如此大義,難道就隻是完全為了朝廷?”
衛嬋坦然:“若說妾身和司公子還有雲城商會沒有半點私心,別說大人不信,我們自己也是不信的,畢竟賺銀子嗎,不磕磣,我等商賈自然是不想錯過發財的機會,可發財的同時,也能位朝廷效力,為陛下解憂。”
“娘子這話說的,就有些言不由衷了。”
“大人身為官員,也想要為陛下盡忠,報效朝廷,我等身為商人,卻也想效仿桑弘羊,管仲陶朱公,留個清名給後世,若史書上能記載一筆我等的名字,便是這輩子不算白活了,妾身以為大人很能理解這種心情,但凡做官者,誰不想像武侯那樣流芳百世,被後人敬仰呢。”
一擊即中。
李大人沉默半晌,真是感慨萬千:“做人做官,若能得武侯千之一,便不枉為人臣子,為一方父母了。”
海大人此時眼眶有些濕潤:“是啊,李大人,下官在雲城這麽多年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就是想要做個好官,給百姓做點好事,誰還能真的求自己像武侯一樣流芳百世呢,隻求死後不背負罵名,就已經知足了。”
衛嬋跟海夫人對視一眼,海夫人不吝嗇的給了她一個讚賞的眼神。
衛嬋繼續道:“若是朝廷同意國私合營,隻要經營得當,為陛下解朝廷國庫空虛之苦,這何嚐不算是兩位大人的功績,我等身為商賈,就是再獻計策,沒有兩位大人慧眼識珠,這一身本事也是無用武之地。”
“衛娘子啊衛娘子,你可真是攻心為上,是個妙人啊,若你是男兒,老夫定舉薦你做官,怎麽也是個庇護一方的好官。”
李大人此時哈哈笑了:“你是真的說服了老夫,老夫服氣了,不過老夫佩服你是私事,中轉司開海禁卻是公事,公事就要公辦,老夫再欣賞你,也絕不會徇私,你如此信誓旦旦,第一年就能回本,三年賺二十倍的銀錢,若是做不到,老夫為你做保可就壓上了前程,你要如何做?”
衛嬋麵色平靜:“妾身,可以對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