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粒都推到一起,積成許多小堆。
此時的穀粒,雜質比較多,一些脫落的穀殼,細碎的野草,裹著草木灰的泥塵之類,都摻雜在這裏麵。
這還是清理後的結果。
剛被石碾壓過,脫離的穀粒中,雜質更多。
大家用木耙先摟過幾遍,一些較大的雜質,已經樓走了。相對細小的,木耙就使不上力了,大家趴地上,手拈嘴吹的,也不現實,就隻能交給風了。
張文書到現場時,已聚集了不少人。
老魏和老蔣各持著一柄木鍁,站在穀堆旁。
微風吹在臉上,頗為涼爽。
“等啥呢,開始唄……”
張文書走來,以為在等自己呢。
蔣德金指了指地上,說道:“剛剛拋了一下,風不夠,沒分開。”
地上是一堆散落的穀粒,與邊上的相差不大,依然摻雜著許多小東西。
張文書這才明白。
用心感受了一下,這風確實稍微小了點。
等了片刻,老蔣說了一聲“來了”,用木鍁鏟了穀粒,垂直於風的方向,往空中灑去。眾人頓覺一陣灰塵飄灑,穀粒墜落在近處,穀殼雜草灰塵之類,則隨風飄散,被吹去了稍微遠些的地方。
如此一來,穀粒便與雜物分離開了。
是件挺簡單的事。
其他人看了兩眼,便明白了。
孩子們躍躍欲試。
對於這種有趣的生產活動,他們的參與熱情最高。蔣德金和老魏揚了會兒塵,風變小的間隙,便將木鍁交給了他們。
“待會兒風大了繼續揚,得拋灑開,不能凝成一團,那樣風就吹不到了,明白麽?當然,亂灑也不行,你要是穀粒又灑雜物裏去,那咱們可白忙活了……”
老蔣又特地叮囑了幾句。
須臾,風又起。
孩子們拋灑著穀粒,風風揚揚。
傍晚柔和涼爽的風裏,稻穀染了夕陽的餘輝,連人的身上,也映出紅色的光彩。揚起的煙塵裏,狗崽們在追逐嬉戲,嗅著空氣裏的雜物,會止不住打個噴嚏,然後繼續打鬧起來。
成年人站在邊上看著,說說笑笑。
若非末世,倒真是一幅令人舒心的田園風光。
見孩子們拋的有模有樣,張文書讓宋風又取了兩柄木鍁,讓那些站在旁邊等著替換的孩子們又上去兩個。
四個人同時工作,進展就頗為可觀了。
看了會兒,張文書領著老蔣主任離開,到了營地外。
跨過六道壕溝,走到一片位置偏高的空地。
趙世清見他們過來,揮了揮手,算是打招呼了。
陸沉沉,張強,王進,周輝等人都在,正搬著木頭走動,不停地調試。
“怎麽樣,還順利麽?”
張文書問了一句。
趙世清點頭,說道:“還行,都是些意料之中的困難。”
周圍原先雜草叢生,已被清理幹淨。
目下堆了大量木材。
這是之前張文書提到的,準備搭個了望台。
大家最多隻有做木屋的經驗,做了望台是沒什麽經驗的。不過眾人湊在一起琢磨琢磨,感覺也不是就做不出來,最多費點功夫而已。
結實穩固的做法,是用磚頭壘。
跟蓋房子砌牆似的,一層一層往上砌,就當它是個高一點,窄一點的房子好了。問題是沒有磚頭,營地周圍的碎石,破磚塊倒是有一點,用它們壘個低矮的小平台沒什麽問題,壘了望台就不現實了。
當然,磚頭是可以製作的。
燒窯嘛,張文書小時候見過。
但那很麻煩,工作量應該挺大,以後或許用得到,但目前他是不想搞。
至於像以往農村裏,蓋的那種土房子,也用泥土呢?
材料比較簡單,無非是些黏土混合了雜草,或是秸稈。不過感覺難度在後麵,磚頭堅硬整齊,所以砌起來簡單,那黏土呢?張文書和老蔣都沒什麽信心。
選到最後,還是用木頭靠譜些。
影視劇裏,看到的好像許多便是木製的。
張文書領著老蔣諸人,也參與其中。
他們分析了一下,大概要分兩部分製作。
一是下麵的底座,二是上麵的房屋。
底座最先製作,而且是橫放在地上製作。
刨好的木頭,測量尺寸,在標注好的位置鑿孔打槽。利用榫卯結構,將木頭與木頭進行連接。四麵呈現出一個梯形,下麵很寬,往上漸漸收攏,留出一個平台,用以安裝房屋。
所以,底座做出來,就是個整體結構。
然後想辦法將它豎起來。
一邊用人推,另一邊扣上繩索用人拉。
終於給豎了起來,看著模樣,有點像沒腦袋的塔。支撐的四隻腳,留了很長的空隙,這是用來埋到地裏去的,因為擔心它不穩,別吹個大風就給刮跑了。
大家在四隻腳的地麵各畫了個圈。
然後開始挖,挖出個四個圓坑。
將四隻腳放進去,填土埋好。
由於人手充足,這個過程並不長。而開始搭建房屋部分時,進度頓時就降下來了。因為木屋的製作,得爬到底座頂部,一點一點地推進。
想簡單點,肯定是在下麵做好,直接運到上麵,然後拚裝起來。
前提是,得有個起重機。
既然沒有,那就老老實實,一點一點慢慢做吧。
王進和周輝攬下了這個活,成為主力,其他人配合。還有個原因,是上麵待不下那麽多人人,大家隻能在下麵將東西準備好,想辦法遞給他們。
張文書等人叮囑注意安全後,就離開了,大部分人去忙別的工作。
隻留了兩個,在下麵配合。
房屋的規模很小,不及趙世清居住的那個四分之一,樣式也頗為簡陋。
當然,功能本身就不一樣。
這上麵站立肯定是很寬鬆的,便是躺臥,也夠三四個人的空間。底部用木頭拚接,地麵並不平整,躺在上麵大概不會舒服。可以考慮放塊木板,或是鋪點被子。緊急的時候住在上麵,相對別的地方,還是要安全些的,畢竟喪屍不會攀爬。
四壁隻下半部分用木頭搭就,高隻及腰。
往上就都是空的,方便四處眺望,觀察地麵情況。空氣流通甚速,風吹在臉上,清涼舒爽。當然,冬天待上麵,又是另一種評價了。
頂上鋪了防水布,又蓋上了緊密的茅草。
這工作接連數日,才得以完成。
營地的人,看著很新奇。
你來我往的,男女老少,都來溜了一圈。站在高處,眺望四周,指指點點。尤其孩子們,可是喜歡壞了。
搶著舉手,要求上來執勤放哨。
這群孩子也調皮,湊兩三個人在上麵熱熱鬧鬧,不想下來。遇著尿急的時候,嫌爬上爬下麻煩,就會湊到欄杆邊上,直接往下尿。
一道水線,自天而降。
然後就有人舉報,被趙世清喊去寫檢討了。
一是高處掏出小雞雞,營地有許多女性,大庭廣眾暴露出來,有礙觀瞻;二是尿的了望台四周遍處都是,時間久了,氣味獨特,汙染環境;三是營地有堆肥之所,每位成員,無論男女老少,都有為之盡力的義務,不該隨便尿。
這檢討也是當眾宣讀的。
大家在底下哈哈大笑,樂壞了。
孩子們是第一次領教趙世清的手段,欲死欲仙。
而稻穀在揚塵結束,經過幾次晾曬後,終於到了去殼的時候。
張文書讓陸永強端了整整一盆,到後院新製的舂米器具那裏,說進展順利的話,今天就準備讓大家好好吃頓米飯。
此時的穀粒,雜質比較多,一些脫落的穀殼,細碎的野草,裹著草木灰的泥塵之類,都摻雜在這裏麵。
這還是清理後的結果。
剛被石碾壓過,脫離的穀粒中,雜質更多。
大家用木耙先摟過幾遍,一些較大的雜質,已經樓走了。相對細小的,木耙就使不上力了,大家趴地上,手拈嘴吹的,也不現實,就隻能交給風了。
張文書到現場時,已聚集了不少人。
老魏和老蔣各持著一柄木鍁,站在穀堆旁。
微風吹在臉上,頗為涼爽。
“等啥呢,開始唄……”
張文書走來,以為在等自己呢。
蔣德金指了指地上,說道:“剛剛拋了一下,風不夠,沒分開。”
地上是一堆散落的穀粒,與邊上的相差不大,依然摻雜著許多小東西。
張文書這才明白。
用心感受了一下,這風確實稍微小了點。
等了片刻,老蔣說了一聲“來了”,用木鍁鏟了穀粒,垂直於風的方向,往空中灑去。眾人頓覺一陣灰塵飄灑,穀粒墜落在近處,穀殼雜草灰塵之類,則隨風飄散,被吹去了稍微遠些的地方。
如此一來,穀粒便與雜物分離開了。
是件挺簡單的事。
其他人看了兩眼,便明白了。
孩子們躍躍欲試。
對於這種有趣的生產活動,他們的參與熱情最高。蔣德金和老魏揚了會兒塵,風變小的間隙,便將木鍁交給了他們。
“待會兒風大了繼續揚,得拋灑開,不能凝成一團,那樣風就吹不到了,明白麽?當然,亂灑也不行,你要是穀粒又灑雜物裏去,那咱們可白忙活了……”
老蔣又特地叮囑了幾句。
須臾,風又起。
孩子們拋灑著穀粒,風風揚揚。
傍晚柔和涼爽的風裏,稻穀染了夕陽的餘輝,連人的身上,也映出紅色的光彩。揚起的煙塵裏,狗崽們在追逐嬉戲,嗅著空氣裏的雜物,會止不住打個噴嚏,然後繼續打鬧起來。
成年人站在邊上看著,說說笑笑。
若非末世,倒真是一幅令人舒心的田園風光。
見孩子們拋的有模有樣,張文書讓宋風又取了兩柄木鍁,讓那些站在旁邊等著替換的孩子們又上去兩個。
四個人同時工作,進展就頗為可觀了。
看了會兒,張文書領著老蔣主任離開,到了營地外。
跨過六道壕溝,走到一片位置偏高的空地。
趙世清見他們過來,揮了揮手,算是打招呼了。
陸沉沉,張強,王進,周輝等人都在,正搬著木頭走動,不停地調試。
“怎麽樣,還順利麽?”
張文書問了一句。
趙世清點頭,說道:“還行,都是些意料之中的困難。”
周圍原先雜草叢生,已被清理幹淨。
目下堆了大量木材。
這是之前張文書提到的,準備搭個了望台。
大家最多隻有做木屋的經驗,做了望台是沒什麽經驗的。不過眾人湊在一起琢磨琢磨,感覺也不是就做不出來,最多費點功夫而已。
結實穩固的做法,是用磚頭壘。
跟蓋房子砌牆似的,一層一層往上砌,就當它是個高一點,窄一點的房子好了。問題是沒有磚頭,營地周圍的碎石,破磚塊倒是有一點,用它們壘個低矮的小平台沒什麽問題,壘了望台就不現實了。
當然,磚頭是可以製作的。
燒窯嘛,張文書小時候見過。
但那很麻煩,工作量應該挺大,以後或許用得到,但目前他是不想搞。
至於像以往農村裏,蓋的那種土房子,也用泥土呢?
材料比較簡單,無非是些黏土混合了雜草,或是秸稈。不過感覺難度在後麵,磚頭堅硬整齊,所以砌起來簡單,那黏土呢?張文書和老蔣都沒什麽信心。
選到最後,還是用木頭靠譜些。
影視劇裏,看到的好像許多便是木製的。
張文書領著老蔣諸人,也參與其中。
他們分析了一下,大概要分兩部分製作。
一是下麵的底座,二是上麵的房屋。
底座最先製作,而且是橫放在地上製作。
刨好的木頭,測量尺寸,在標注好的位置鑿孔打槽。利用榫卯結構,將木頭與木頭進行連接。四麵呈現出一個梯形,下麵很寬,往上漸漸收攏,留出一個平台,用以安裝房屋。
所以,底座做出來,就是個整體結構。
然後想辦法將它豎起來。
一邊用人推,另一邊扣上繩索用人拉。
終於給豎了起來,看著模樣,有點像沒腦袋的塔。支撐的四隻腳,留了很長的空隙,這是用來埋到地裏去的,因為擔心它不穩,別吹個大風就給刮跑了。
大家在四隻腳的地麵各畫了個圈。
然後開始挖,挖出個四個圓坑。
將四隻腳放進去,填土埋好。
由於人手充足,這個過程並不長。而開始搭建房屋部分時,進度頓時就降下來了。因為木屋的製作,得爬到底座頂部,一點一點地推進。
想簡單點,肯定是在下麵做好,直接運到上麵,然後拚裝起來。
前提是,得有個起重機。
既然沒有,那就老老實實,一點一點慢慢做吧。
王進和周輝攬下了這個活,成為主力,其他人配合。還有個原因,是上麵待不下那麽多人人,大家隻能在下麵將東西準備好,想辦法遞給他們。
張文書等人叮囑注意安全後,就離開了,大部分人去忙別的工作。
隻留了兩個,在下麵配合。
房屋的規模很小,不及趙世清居住的那個四分之一,樣式也頗為簡陋。
當然,功能本身就不一樣。
這上麵站立肯定是很寬鬆的,便是躺臥,也夠三四個人的空間。底部用木頭拚接,地麵並不平整,躺在上麵大概不會舒服。可以考慮放塊木板,或是鋪點被子。緊急的時候住在上麵,相對別的地方,還是要安全些的,畢竟喪屍不會攀爬。
四壁隻下半部分用木頭搭就,高隻及腰。
往上就都是空的,方便四處眺望,觀察地麵情況。空氣流通甚速,風吹在臉上,清涼舒爽。當然,冬天待上麵,又是另一種評價了。
頂上鋪了防水布,又蓋上了緊密的茅草。
這工作接連數日,才得以完成。
營地的人,看著很新奇。
你來我往的,男女老少,都來溜了一圈。站在高處,眺望四周,指指點點。尤其孩子們,可是喜歡壞了。
搶著舉手,要求上來執勤放哨。
這群孩子也調皮,湊兩三個人在上麵熱熱鬧鬧,不想下來。遇著尿急的時候,嫌爬上爬下麻煩,就會湊到欄杆邊上,直接往下尿。
一道水線,自天而降。
然後就有人舉報,被趙世清喊去寫檢討了。
一是高處掏出小雞雞,營地有許多女性,大庭廣眾暴露出來,有礙觀瞻;二是尿的了望台四周遍處都是,時間久了,氣味獨特,汙染環境;三是營地有堆肥之所,每位成員,無論男女老少,都有為之盡力的義務,不該隨便尿。
這檢討也是當眾宣讀的。
大家在底下哈哈大笑,樂壞了。
孩子們是第一次領教趙世清的手段,欲死欲仙。
而稻穀在揚塵結束,經過幾次晾曬後,終於到了去殼的時候。
張文書讓陸永強端了整整一盆,到後院新製的舂米器具那裏,說進展順利的話,今天就準備讓大家好好吃頓米飯。